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牝雞司晨」的「牝雞」是什麼雞 >

「牝雞司晨」的「牝雞」是什麼雞

「牝雞司晨」是一個成語,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非常之低,通常使用於書面語中。想知道「牝雞」到底是什麼雞,就得瞭解古人關於動物性別的分類。

古人對動物性別的分類很細:「飛曰雌雄,走曰牝牡。」飛禽的性別分為雌雄,走獸的性別分為牝牡。其中雌性的走獸稱作牝,雄性的走獸稱作牡。因此「牝馬」就是母馬,「牝牛」就是母牛,那麼「牝雞」也就是母雞。

「牝雞司晨」這個成語出自《尚書·周書》中的《牧誓》一篇。《牧誓》是周武王起兵伐商,在牧野決戰之前的誓辭。周武王作此誓辭時引用了古人之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句比周代還要古老的格言分為兩個部分:「牝雞無晨」,母雞沒有在早晨打鳴的道理;「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那麼這戶人家就一定要衰落了。

母雞當然不會在早晨打鳴,因此孔安國解釋這句格言的隱喻是:「喻婦人知外事,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周武王引用這句格言,意在討伐殷紂王惟妲己之言是聽,暴虐百姓,從而為自己伐商奠定了政治合法性。從此之後,「牝雞司晨」就成為婦人干政的專用名詞,同「紅顏禍水」一樣,是對中國古代女性的最大誣蔑。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史書對她評價極高,原因之一就在於不參與政事。據《新唐書·后妃傳》載:「與帝言,或及天下事,辭曰:『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可乎?』」古人將「牝雞司晨」和「羝乳」並列,都視作妖異之事。羝(dī)是公羊,當年匈奴將蘇武放逐於北海,讓他放牧公羊,言明「羝乳」方可歸漢。公羊當然不可能產奶,而竟然與「牝雞司晨」相提並論,由此也可見男權社會對女性歧視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