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亂點鴛鴦」竟然是做好事 >

「亂點鴛鴦」竟然是做好事

俗話說「亂點鴛鴦」、「亂點鴛鴦譜」,這個「亂」字今天的理解是胡亂,胡亂配合姻緣叫「亂點鴛鴦」,因此這兩句俗語是地地道道的貶義詞。豈知這兩句俗語古時候的含義竟然完全相反,非但不是貶義詞,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褒義詞!

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所著《醒世恆言》中有《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一篇故事,最為形象地描述了「亂點鴛鴦譜」這句俗語的本義。這篇故事情節非常複雜,此處不贅述,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自行找來一閱。單錄下喬太守「亂點」的一段判詞:「奪人婦人亦奪其婦,兩家恩怨,總息風波;獨樂樂不若與人樂,三對夫妻,各諧魚水。人雖兌換,十六兩原只一斤;親是交門,五百年決非錯配。以愛及愛,伊父母自作冰人;非親是親,我官府權為月老。已經明斷,各赴良期。」

這樁案子判決後各方的反應是:「眾人無不心服,各各叩頭稱謝。」「此事鬧動了杭州府,都說好個行方便的太守,人人誦德,個個稱賢。」馮夢龍並在文末讚揚道:「又有一詩,單誇喬太守此事斷得甚好:鴛鴦錯配本前緣,全賴風流太守賢。錦被一床遮盡丑,喬公不枉叫青天。」由此可見,喬太守並非胡亂配合姻緣,而是針對三對夫妻進行「錯配」,交錯配合。因此,「亂點」的「亂」字就不是胡亂的意思,而是交錯之意。「亂點鴛鴦」或「亂點鴛鴦譜」,即交錯配合夫妻之意。

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所著《隋唐演義》第六十三回中有一段話仍用本義:「唐帝亂點鴛鴦的,把幾個女子賜與眾臣配偶,不但男女稱意,感戴皇恩,即唐帝亦覺處分得暢快。」這哪裡有批評的意思?分明被「亂點」、被「錯配」的眾人感恩戴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已經不理解「亂點」乃是交錯配合之意,望文生義,以至於將「亂點」誤解為胡亂配合,好端端將一個褒義詞硬生生給變成了貶義詞,實在令人浩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