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臘月」為何稱「臘」 >

「臘月」為何稱「臘」

陰曆十二月別稱「臘月」,十二月八日別稱「臘日」,這一天要喝臘八粥。為什麼用「臘」來命名呢?這種命名來源於古人年終的祭祀制度。

古人把年終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一年終了要祭祀百神,感謝今年的豐收,並祈求來年不降災害。《說文解字》:「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第三個戌日。這種年終祭祀的名稱,夏代的時候叫「嘉平」,殷代的時候叫「清祀」,周代的時候叫「大蠟」,秦漢叫「臘」。

為什麼稱作「臘」呢?有學者說,臘,獵也,獵取禽獸以祭祀;也有學者說,臘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報功也;還有學者說,臘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至於周代稱「大蠟」,「蠟」借用為「臘」,但也有學者說「臘」是祭先祖,而「蠟」是祭百神,二祭各別。

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天子大蠟八。」所謂「大蠟八」,是指祭祀八神。八神分別是:先嗇(神農氏),司嗇(農業神後稷),農(農夫),郵表畷(zhui,井田交界處樹立的標木,用來作標記),貓虎(貓和老虎),坊(堤防),水庸(城隍),昆蟲。毫無疑問,所祭的八神都跟農業密切相關。

先秦的時候,「臘日」並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到了南北朝時期,才固定為臘八節的習俗。南朝梁的學者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系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胡公頭是猙獰可怖的面具,戴上胡公頭以驅除疫鬼。

至於喝臘八粥的習俗,源於佛教,據說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紀念日。宋人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這個習俗從宋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因為源於佛教,因此「七寶五味粥」又叫「佛粥」,內容越來越豐富,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正是周代「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的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