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扛鼎」到底怎麼「扛」 >

「扛鼎」到底怎麼「扛」

「扛鼎之作」比喻非常有份量的作品,鼎乃國之重器,隨隨便便就能「扛」起,那該有多大的力氣!因此「扛鼎」比喻有大才,能堪重任。那麼,「扛鼎」到底是怎麼「扛」的呢?

有的讀者朋友一定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幼稚,「扛鼎」就是用肩膀扛起來唄!讓我們重溫一下《史記·項羽本紀》中對青年項羽的描述:「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被吳中子弟忌憚的項羽奮力用肩膀扛起了鼎,這個畫面怎麼想怎麼可笑,力氣如此之大,竟然還要借用肩膀,怎能服眾?

原來,「扛鼎」的「扛」不讀kang,而是讀gāng。《說文解字》:「扛,橫關對舉也。」什麼叫「橫關對舉」?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說:「以木橫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項羽力能扛鼎,謂鼎有鼏,以木橫貫鼎耳而舉其兩端也。即無橫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即兩人以橫木對舉一物亦曰扛。」鼏(mi)是鼎蓋,有鼎蓋就有鼎耳,用木頭橫貫鼎耳舉起來才叫「扛鼎」。請試想一下,兩手舉起鼎和用肩膀扛起鼎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更能表現出項羽「力拔山兮」的氣勢呢?毫無疑問是兩手舉鼎,而且兩手舉鼎也要比用肩膀扛起鼎更有美感。

南朝齊的著名文學家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吟詠道:「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揭」的本義是高舉,「揭旗」和「扛鼎」並列而言,當然也都是高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