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結縭」為何代指成婚 >

「結縭」為何代指成婚

古時候關於成婚的代指或美稱很多,「結縭」是其中一種,而且是一個非常古雅的稱謂。那麼,什麼是「縭」呢?

《爾雅·釋器》:「婦人之褘(huī)謂之縭。」郭璞解釋說:「即今之香纓也。」周代的時候,未成年的男孩兒女孩兒都要「衿纓」,即佩帶芬芳的香纓。《儀禮·士昏禮》規定,女子出嫁的時候:「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施衿是整理衣領。帨(shui)是用以擦拭不潔的佩巾,《禮記·內則》規定:「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生了男孩子,要在大門左側掛上一把弓;生了女孩子,要在大門右側掛上一條佩巾,因此女子的生日被稱作「帨辰」。女子出嫁之後,在家時帨要掛在門的右邊,外出時要繫在身體的左邊。

「施衿結帨」是嫁女的儀式之一,由母親將佩巾系到女兒的衣領上,用意在於誡勉女兒奉事公婆,操持家務。「結帨」就是「結縭」。宋代學者葉廷珪在《海錄碎事·衣冠服用》篇中描述得很清楚:「香纓以五彩為之,婦參舅姑,先持香纓咨之。」這是新婦參見公婆的必備禮節。

《詩經·東山》中吟詠女子出嫁,有「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的詩句。古時女子嫁到丈夫家裡叫「歸」;皇是黃白色,駁是赤白色;「九十」極言出嫁的禮節之多。女兒出嫁的時候,黃白色和赤白色的馬組成了盛大的儀仗,而母親為女兒「親結其縭」,也就是《儀禮》所言的「施衿結帨」,這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畫面啊!

從此之後,「結縭」就成為男女結婚的代稱,而並不專指嫁女,比如唐代詩人喬知之的詩句「由來共結褵」,一個「共」字,當然是形容男女雙方共同的結婚儀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