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不肖子孫」並非指不孝順的子孫 >

「不肖子孫」並非指不孝順的子孫

今人常常將「不肖」和「不孝」混用,「不肖子孫」因此也就理解為不孝順的子孫。其實,「不肖」和不孝順一丁點兒關係都沒有。

《說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什麼叫「骨肉相似」?肉可見,骨不可見,因此「肖」這個字不僅形容外表的相似,更用以形容本質特點上的相似。許慎又說:「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不像先輩叫「不肖」。

在為《禮記》所作的註疏中,鄭玄解釋說:「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鄭玄的意思是言子不如父。子不如父,因此「不肖」引申為不成材的意思。《禮記·射義》:「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這段話的意思是:射箭的人循著樂聲而發,能夠射中靶心的是賢者,不成材的人怎麼能夠射中呢?古人常常將「賢」與「不肖」對舉,可見「不肖」就是不賢、不成材之意。正如顏師古所說:「不肖者,言無所象類,謂不材之人也。」

《莊子·外篇》中《天地》一章,有關於「不肖」的更清楚的解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則謂之不肖臣。」這段話的意思是: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諂媚他的國君,這是大臣和人子中品德最高的。父母說的都認為對,做的都認為好,這就是世俗所說的不肖之子;國君說的都認為對,做的都認為好,這就是世俗所說的不肖之臣。

郭象解釋說:「此直違俗而從君親,故俗謂不肖耳。」很顯然,「違俗」才叫「不肖」;按照通常的說法,順從父母才叫孝順,可是「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竟然被稱作「不肖子」,可見「不肖子」跟不孝順毫無關係,乃是不成材之謂。

清代學者王應奎《柳南續筆》中有「不肖子」一條,其中說:「今世人子喪中用帖,稱『不肖子』。」父母死後,兒子在居喪期間自稱「不肖子」。那麼這是自稱不孝順的兒子嗎?王應奎緊接著質疑道:「然大約是謙光之辭。吾邑嚴觀察韋川云:『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稱不孝,非儼然自謂勝其親乎?』按家禮,喪稱哀子、哀孫,祭稱孝子、孝孫,從未有稱不孝者。且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豈可以此自居!」其義甚明,「不肖」乃是自謙之辭,絕不能跟「不孝」混用。

唐宋間詩人孫光憲所著《北夢瑣言》一書中說:「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yu,賣)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這是對不成材子弟的尖銳諷刺,但是跟「不孝」同樣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