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2:簡單有效的高情商溝通術 > 第三節 學會拒絕才能掌握主動權 >

第三節 學會拒絕才能掌握主動權

人在江湖,之所以身不由己,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情境壓力像是套索一樣勒得人動彈不得。比如說,老闆佈置任務,你得服從;朋友有事請求,你得幫忙;別人表達善意,你不能不給面子……甚至是最柔弱的小孩,眼巴巴跟你要玩具的時候,也能讓你不得不就範。那麼,面對或硬或軟的各種人情套索,怎樣靠說話來「解套」,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呢?

最好的拒絕,是換個方式接受

善於拒絕的人,

往往也是善於開條件的人。

‧可能遇到的問題

平時的工作已經忙不過來了,老闆還常常加碼,不斷佈置新任務,我該怎麼拒絕這種不近人情的要求呢?

常見的說法:「不行啊老闆,我手上已經有這麼多活兒了,實在沒時間弄啊!」

更好的說法:「沒問題老闆!可是您看,我手上已經有這麼多活兒了,要保證工作質量和進度的話,我希望您派給我兩個幫手,可以嗎?」

?‧為什麼要這樣說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誰都會想拒絕。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所謂的「不合理」,通常都不是「不可能」,而是「缺乏條件」。比如,上司交代的任務看似強人所難,但可能是因為時間或者資源不足,沒有辦法保質保量地完成。

所以,當你想對這種挑戰說「不」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用成長性思維來分析——如果這個時候說「是」,需要額外增加什麼樣的條件。具體的做法,就是從接受老闆的要求開始。但是,不是無條件地滿足對方所有的要求,而是有條件地接受,也就是以接受工作為籌碼,換取更多的資源。

比起直接拒絕老闆,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製造困難的人,只要你接受了工作,對老闆來說,你就成了想要解決問題的人。而且,你提出的條件,其實就是拒絕了老闆原本「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想法。

但是,一旦你提出「要做成這件工作,我需要什麼條件」的時候,在老闆眼中,你就是一個態度積極,想幫公司解決問題的員工。這時候,你不但不是一個麻煩製造者,老闆還會主動配合你的工作,為了讓你的工作進行得更順利,他會考慮是該提供給你更多的資源,還是重新安排這個計劃。

當然,有些老闆只願意給任務卻從來不肯給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爭取授權、預算和人力資源之外,你還可以考慮「時間資源」的置換。比如說,老闆緊急交給你一項任務,規定必須三天之內完成。這時候,你就可以藉機跟老闆置換「時間資源」,一邊表態說你很樂意臨危受命,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工作質量,勢必需要推延其他任務的截止時間,請老闆批准。

如果他交給你的事情真的很緊急,通常老闆是不會不答應這個要求的,甚至還會主動增派人手來幫你。結果是,你的工作總量不一定增加,但是在老闆眼中的印象,已經是大大加分了。

事實上,如果最開始就一口回絕老闆,並不會讓你之後的工作更輕鬆。等你忙完手邊的事,還是會有新的工作、新的任務。反倒是通過交換籌碼獲得資源,你可以在同樣的工作負擔上,贏得老闆更多的讚賞。

+‧延伸思考

這種跟老闆談判的技巧,除了可以用來交換工作上的資源,也可以用來交換實質的獎勵。比如,你覺得最近加班太多,就可以在老闆交代新任務的時候說一句:「新任務沒問題!只是這陣子忙得亂七八糟,趕完這份工作,您可得答應給我放個假啊!」

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任何拒絕其實都是某種談判。而既然是談判,接受與不接受,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善於拒絕的人,往往也是善於開條件的人。「聰明的拒絕」有這樣一種邏輯:以現有的條件我做不到,可是換個條件的話,我想我是可以接受的。

「你是學設計的嗎?幫我設計個logo吧!」

如果你真的想拒絕,

就不能推托和逃避,

而是要直接消除對方的誤解。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是一名設計師,很多朋友都叫我幫他們製作圖片和海報,但幫了忙之後,我不但得不到酬勞,還得不到對方的重視和感謝,我該如何拒絕這樣的要求呢?

常見的說法:「不好意思,最近真的沒時間。」

更好的說法:「不好意思,正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所以這個忙,實在沒辦法隨便幫。」

?‧為什麼要這樣說

很多專業人士,都會陷入被人要求免費幫忙的尷尬。比如,做翻譯的人,經常被要求「順手」翻譯些外語資料;做律師的人,經常有人打電話想「稍微」瞭解一下法律建議。而這些人,事後往往不會想到要支付相應的報酬。

這倒未必因為他們小氣——如果是請人搬磚的話,他們應該不會只說一聲「謝謝」就完事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們對某樣事物是否值錢的認知,往往都流於表面。有很多勞動的價值,像是醫生的專業建議、設計師的設計方案等,它需要花費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不像搬磚那樣直觀,所以經常被忽略。

甚至外行人會覺得:「你不是專業的嗎?你只需要動動嘴,給我提些建議就能幫到我,這對你來說絲毫不費力,那我為什麼還要付錢呢?」所以,如果你的職業不太容易讓人看到你的付出,就特別容易被人佔便宜。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拒絕被人佔便宜,就要直接消除他對你專業的價值的誤解。具體到說話技巧上,你可以先說:「正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所以這個忙,實在沒辦法隨便幫。」然後再視具體情況來給對方詳細解釋。

舉個例子,台灣的知名相聲演員馮翊綱,同時也在大學教課。上課時經常有學生會起哄,讓他講個段子。遇到這種情況,馮翊綱在每個學期的第一堂課開始之前,就會先介紹一個他的原則:老師我是講相聲的,所以上課時我絕對不會講笑話,因為我一說笑話,你們就得給錢才能聽。

他的意思是,講笑話是我的專業不是我的嗜好。既然是我的專業,我就不能隨便亂來,不然就是不敬業了。所以,一旦我講了笑話就得收錢,不然,不是你們對不起我,是我對不起我的專業。像這樣軟中帶硬的說法,就比冷冰冰的拒絕要好得多。而且學生聽完之後,更能感受到專業人士對他專業的自信和尊重。

如果以後有人想請你在專業上免費幫忙,請記住,專業就是要拿來收錢的,不能隨便給人。所以,你可以這樣跟對方說:「對不起,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所以如果我不認真做,我對不起你;而如果我認真做了,我對不起我的專業。這個忙,我實在沒辦法隨便幫。」

專業人士要對得起自己的專業,所以不能降低標準幫忙隨便做一下了事。專業人士要對得起自己的行業,所以不能免費幫忙壞了行規。專業人士要對自己的價值有自信,不管外行覺得這事有多輕鬆,該有的價格還是得維持。

+‧延伸思考

為了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常見的做法是逃避,或是推托說自己很忙。但是,對於專業人士拒絕免費給朋友幫忙,是不合適的。因為當你說自己忙沒時間,對方通常就會接一句:「沒事沒事,我對質量沒要求,你隨便做一下就好……」可是,一旦你相信了「隨便做一下就好」這種話,結果做出來效果不好,對方就算沒給錢還是會抱怨,甚至會懷疑你能力不行。反過來說,如果你做得很認真,而對方又覺得這不過是你「隨便做一下」的,你也會覺得委屈。

如果對方以為他請你做的事,對你來說只是順手一幫,那麼你可以從「專業標準」這個角度去解釋,讓對方明白經過你手的東西都是你的作品,關係到你的專業形象,所以你不可能隨便做事。而如果要按職業標準認真對待,那就得按職業的標準來收費了。把話講到這個分上,不但維護了你的利益,同時也可以讓對方更尊重你的價值。

另外,人際互動是很微妙的,雖然我們很難要求別人來尊重我們的專業,但是,當你表現出「不管你怎麼想,我都很尊重我的專業」的時候,就算你拒絕了別人的要求,對方也會覺得「你的專業是值得被尊重的」。

你禮輕情重,我無福消受

為自己畫一條防線,

不僅拒絕惡意,也要對會傷人的善意,

堅定地說「不」。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跟堂姐抱怨我工作的城市消費太高,都沒存下什麼錢,於是堂姐很關心地說要給我寄點衣服過來,讓我省點錢。我雖然很感動,但其實我不缺衣服穿,也不太喜歡堂姐的穿衣風格,但她畢竟也是好意,我該怎樣婉拒呢?

常見的說法:「謝謝堂姐的好意,這怎麼好意思呢,真的不用麻煩了!」

更好的說法:「謝謝堂姐的好意,堂姐這麼為我著想,我真的很感動。但是,我實在不太會搭配衣服,我只會穿特定風格的衣服。你好心送我你的衣服,我根本穿不出去,那我實在會很不好意思!」

?‧為什麼要這樣說

面對惡意,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將自己武裝起來,以防止被傷害。但是,如果別人是懷著善意而來,那就算這個善意會造成你的困擾,很多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很多時候,雖然饋贈是出於善意,但收下禮物就代表陷入人情往來的循環,反而是一種困擾。另外,因為有來無往,讓接受禮物的一方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而當你覺得對方的善意對你造成困擾的時候,又可能會進一步覺得「對方畢竟是好意,所以我不應該有這樣的困擾」,從而陷入更深的困擾。

這時候,你需要做一個心理建設,就是培養「自我堅定」(self-assertiveness)的勇氣。「自我堅定」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指的是不管外人怎麼看,都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自我堅定往往無關對錯,而是以你自己的感受為準。所以,你要為自己劃一條界線,不僅是拒絕惡意,對於那些會讓你覺得不舒服的善意,同樣也要堅定地說「不」。

當然,既然是好意,就只能「婉拒」。但是,很多人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只做到了委婉,卻沒有拒絕。比如,在拒絕的時候說:「不好意思讓您破費啦!這怎麼能行呢?真的不用了!」這樣說,對方當然分不清楚是真拒絕,還是純粹的社交辭令,最後很可能會把你的客套當成笑納。

其實,如果想要明確拒絕,又同時給對方留個台階,你可以先感謝對方的好意,再說明自己無福消受,這禮物對你來說其實是個累贅。送禮的人,他們的心態其實非常微妙,很多時候,他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種心理的滿足感。其實不一定要收下禮物,只要你表達了感激,他們就會很開心了。所以,第一步要先安撫一下對方,表達你的感謝。

接下來,則是要明確指出這個禮物並不適合你。你需要明白地表達,對方的好意會造成你的不便。如果怕傷到對方,這裡有個小技巧,就是把責任拉到自己頭上——承受不起這份禮物,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我無福消受,並不是你送的禮物不好。

「無福消受」這個說法很妙,意思是:「你送的禮物很棒,但是我配不上,硬要塞給我,一定會造成困擾,你也不希望這樣吧?」你把球踢回給對方,人家也就不會有什麼理由逼你了。

具體來說,如果要回絕堂姐說你不需要她的衣服,這裡要強調是自己穿衣風格很固定,不是她送的衣服不好,是你沒辦法好好搭配,只能無福消受她的好意。這樣一來,不僅能明白地拒絕,也不會傷害對方。

+‧延伸思考

如果對方是真心對你好,你更應該堅定自我,表達你的立場。否則,想對你好的人最後造成了你的困擾,久而久之你必然會把他當成麻煩,甚至會心生怨懟。這樣不管是對你還是對他,都是很可惜的事情。

拒絕請客的正確打開方式,認真你就輸了

請客這回事,

是一種人情,

而人情是不能被逼的。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在同學裡算是混得比較好的,每次同學聚會,總會有人慫恿說:「你是老闆,你得埋單!」我想拒絕,但是又不想傷大家的情面,該怎麼說呢?

常見的說法:「我算什麼老闆啊,這個月手頭有點緊,等下次吧!」

更好的說法:「可以啊,那你下次要請我吃什麼呢?請我吃法國大餐嗎?」或是:「今天吃這麼點東西就叫我請客,太不給我面子了!不請!」

?‧為什麼要這樣說

請客這回事,是一種人情,而人情是不能被逼的。如果你是主動去埋單,那麼大家會感謝你;可是如果是被大家慫恿才埋單,那這個請客的人情就沒了,到時候明明付了錢,局勢卻變成「你不請就是不給面子」,這樣就不對了。所以,你如果不好意思拒絕請客,往往會既空了荷包,也沒人領你的情,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當別人起哄慫恿你請客的時候,最好的應對就是「別當真」。你可以把這當成是飯桌上開玩笑的一種方式,既然對方可以起哄,你也可以起哄。既然都是玩笑話,那不管是答應還是拒絕,當然就都不傷感情了。

比如,遇到起哄,你可以拿「起哄」本身開涮,也就是把這話當成玩笑來回應:「可以啊,那你下次要請我吃什麼呢?請我吃法國大餐嗎?還是請我去米其林餐廳吃呢?」這樣一來,很可能大家哈哈一笑,事情就過去了。

另外,你自己也可以主動出擊,用一些聽起來荒唐的理由,讓這件事變得更像玩笑,理由越荒謬越有效。比如你可以說:「今天吃這麼點東西,就叫我請客,太不給我面子了!不請!」你也可以說:「我是老闆、我是有錢人,有錢人就是任性!所以我說不請,就是不請!」

如果不想單純起哄,也可以起哄其他老同學,順便回憶當年的情誼。比如說:「我今天可以請客,可是下一次就應該換班長請客啦!籃球隊長也別想逃,班花也要準備好請客哈!」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理由根本不算理由,但這些不算理由的理由,在這種場合反而合適。別人瞎起哄,那你也湊熱鬧就好。認真想個理由出來,說這個月手頭有點緊,反而有點掃興。

這裡的關鍵不是「說什麼」,而是「以什麼態度說」。如果是以開玩笑性質的「鬥嘴」的態度,說什麼都不會傷感情的。進一步說,正因為是同學聚會,氣氛越輕鬆越好,開玩笑才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你不想開那麼多玩笑,而是想要把心裡的話傳達給大家,那你可以很輕鬆、也很誠懇地告訴大家:「大家都是老同學了,老同學面前,哪有什麼老闆啊!」話講到這裡,應該就沒有人會再逼你請客了。

+‧延伸思考

很多時候,別人說話都是半開玩笑半認真。你如果當成玩笑,那就是玩笑;可是如果你覺得困擾,那就應了那句話——「認真你就輸了」。

除非你實在是個不會開玩笑的人,否則不推薦使用「老同學之間,沒有什麼老闆不老闆的」這種說法。因為,如果你不是個公認的忠厚老實、喜歡推心置腹的人,這麼說,別人很可能腹誹:「開個玩笑而已,他還真拿自己當老闆了。」

拒絕孩子,從說出你的「捨不得」開始

很多父母會因為自己「負擔不起」,

反過來指責孩子「不應索取」。

‧可能遇到的問題

孩子總是想買新玩具,拒絕的話,他就會又哭又鬧,我該怎麼說,才能讓他接受不能一直買新玩具這個事實呢?

常見的說法:「唉!每次帶你出來都吵著要買玩具!上個月不是才買給你了嗎?這麼快就又想要新玩具,真是受不了!」

更好的說法:「我知道你很想要,是我的話我也想要。但是價格實在有點貴,爸媽真的捨不得。咱們想想辦法,有沒有可能先借別人的來玩,好不好?」

?‧為什麼要這樣說

很多父母會因為自己「負擔不起」,反過來指責孩子「不應索取」。為了避免愧疚而遷怒於人,不僅會傷害親子關係,更會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

比如小孩想買玩具,爸媽心裡覺得浪費、捨不得,但說出口就變成:「上個月不是才買給你了嗎?每次都這麼快又想要,你這樣喜新厭舊,實在太浪費錢了!」

爸媽這樣說,是把愧疚感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覺得:「我提出要求,是不應該的;我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不對的。」孩子會持續感受到「提要求的罪惡感」,害怕提出要求。等到有一天,他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會因為害怕太麻煩別人,或是害怕被認為太自私,而不敢求助。

而孩子這種錯誤的觀念,則是來自爸媽另一種錯誤的觀念:他們覺得「捨不得給孩子買東西」是錯的、是有問題的,好像不能滿足孩子,就是自己的無能或者自私。如果被孩子發現父母自己在滿足慾望,那就會很羞愧。而正是因為爸媽想逃避這種愧疚和罪惡感,才在無意間把孩子當作代罪羔羊。

事實上,不管是孩子或是父母,「有慾望」都不是一件錯事。孩子想要買新玩具,這個需求很正常。媽媽想要買一條新裙子或是爸爸想要多看場電影,這也很正常。而想要的事無窮無盡,肯定不是每個慾望都能被滿足。換句話說,「無法滿足別人的慾望」也不是一件錯事。

所以,既然每個人都沒錯,作為父母就既不要覺得有罪惡感,也不要指責孩子有慾望。父母完全可以大方地向孩子坦陳:「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價格實在有點貴,我真的有點捨不得。咱們看看有沒有辦法找人借來玩好嗎?」這句話同時表達了三個關鍵信息:(1)你的欲求是合理的;(2)我不能滿足你也是合理的;(3)我們可以一起面對問題。

再舉個例子。經常有爸媽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孩子想學鋼琴,但是看起來沒什麼天分,想勸他放棄又不知道怎麼說。其實,真正困擾父母的不是孩子沒天分,而是學鋼琴的成本太高。想像一下,如果學鋼琴是免費的,或是換成口琴,也不用請人來教,應該沒幾個父母會在意天分的問題了。

因此,與其跟孩子說:「只要你有天分,花再多錢家裡也會支持你學下去,但是你的表現真的不是很好,我們別學了。」倒不如直接承認:「學鋼琴很貴,家裡並不寬裕,可能負擔不起你的學費。」當然,孩子聽到之後可能還是會哭鬧,但他也必須學會這個重要的人生課題——體諒別人的不足。

孩子需要知道,他確實可以有慾望,但不是他想要就一定能得到。孩子也必須瞭解,別人有別人的極限,他不能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就覺得生氣、不滿。就像他有欲求很正常一樣,對方沒有能力滿足他,這也很正常。

+‧延伸思考

向孩子坦陳真相,能夠讓親子關係更密切,讓家庭更團結。這是因為,如果爸媽用「你要求太多」「你沒有天分」為由拒絕孩子,那就是站在了子女的對立面。但如果你是說「家裡實在沒有錢,負擔不起」,這就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要作為整體去面對的問題。孩子作為家裡的一分子,自然會跟父母站在同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