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2:簡單有效的高情商溝通術 > 第一節 提要求不等於忍受尷尬 >

第一節 提要求不等於忍受尷尬

在一個講人情的社會,想堅定維護自己的立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當你想要說「不」的時候,磨不開面子當面拒絕人;當你想要提出要求時,不好意思向哪怕是最親密的人開口;而當自己被拒絕的時候,又會覺得太過沮喪。其實,掌握正確的表達方法,這些都不是問題。

當面拒絕人,怎樣不尷尬

把尷尬釋放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

自己就更有勇氣下決定了。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報了一個健身課程,上了幾堂課後,感覺教練不是很專業,想換一個教練試試。但又覺得以後在健身房,還是會跟原來的教練見面,不太好意思開口。我該怎麼說,才不會尷尬呢?

常見的說法:「我想換一位教練來指導我,可以嗎?」或是由於怕尷尬,放棄提出換教練的要求。

更好的說法:「教練,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如果我想試著換別的教練指導的話,你會不會介意呀?」

?‧為什麼要這樣說

在對話中,有的人會自己承擔全部的壓力,有的人則會把壓力釋放出來,跟對方一起承擔。

以「希望換教練」為例,你想對健身教練說的是「我不想繼續由你來指導」,但是卻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開口,因為你擔心直接講會傷人,怕對方會介意。這個時候,你是在獨自承擔全部的壓力。

的確,跟別人提要求或在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感到有壓力。雖然大多時候,並不是自己理虧,也有權利提出要求或拒絕,可事到臨頭卻偏偏開不了口,好像自己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一樣,擔心日後相見會尷尬。

可是,如果你一直擔心尷尬,那就沒辦法客觀地做決定,只能委屈自己。這時候,我們應該把尷尬釋放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自己就能更有勇氣做決定了。遇到這種狀況,可以使用一個訣竅:把問題掉轉角度,去問對方會不會尷尬,也就是讓對方去承擔一部分尷尬。

還是以「換教練」為例,同樣的意思你可以這樣問對方:「如果我換個教練,你會不會介意?」這樣說,就是在把自己面對的尷尬轉移給對方,讓他去面對這種尷尬。

這時候,對方如果表示介意,他同樣也會害怕讓氣氛變得尷尬,所以他反而會表現得很大氣。而且,問別人「你會不會覺得尷尬/介意」,其實就是在靠問題引導對方,讓對方自己解釋他為什麼不會尷尬/介意。運用這個說話技巧,你就不用為自己的訴求辯解什麼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直接表明意願,跟教練說想換人來教,對方通常會追問背後的原因,並且試圖為自己辯解。他可能會追問你對他哪裡不滿意,有沒有什麼他能改變的地方,怎麼做能讓你回心轉意等問題。

對方的追問會讓氣氛更尷尬,而且你還不得不回應他,這等於是在逼著你證明對方是不行的、是不好的,才導致你除了換教練沒有別的選擇。這時候,你可能會為了不把話說得太直白,而編造出一些好聽的理由,可是,這會讓你越來越不好意思拒絕對方。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提要求或是提拒絕,正是因為事先考慮到這種尷尬。

不過,用「更好的說法」——反過來問對方會不會尷尬/介意,你就沒必要自己承擔壓力了。而事實上,把話說開了,自然就覺得沒什麼好尷尬的了。作為專業的健身教練,對方也知道顧客選擇換人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他可能還會安慰你說:「不用擔心,健身房裡換教練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這樣一來,你反倒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去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時候,你就可以順勢說出自己之前的顧慮了:「那太好了,我還擔心你會介意這種事呢!是我多慮了。」你越是這樣說,對方就越要展現出「一點都不介意」的樣子,甚至會主動來緩解你的緊張和壓力。

就算對方還是想追問他哪裡做得不好,你也可以什麼都不解釋,而是說:「沒有沒有!我覺得你特別好!我就是想試試別的風格,像你說的,換教練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如果對方還是要糾纏「為什麼換人」這個問題,你還可以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抱歉,還是會讓你覺得很介意,對不對?」這時候就又輪到對方來解釋為什麼他不介意了。

以上所說的這種說話技巧,就是把自己面對的情境壓力,掉轉過來讓對方去體驗。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種情境壓力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樣的。

+‧延伸思考

很多事情,對方介不介意都在兩可之間。只要你表現出「考慮到你可能會介意」這個態度,對方反而就不會介意了,或是至少不會直接表現出介意。所以,與其只是在心裡默默地擔心對方會介意,不妨把你的擔心直接說出來。這樣做,既表現了你的體貼,也表現出了你對別人的尊重,更可以緩解你單方面所承受的壓力。

比如,催人還錢時可以這樣問:「如果我要麻煩你把上次借走的一千塊錢還給我,會不會讓你很介意啊?」這時候,該不好意思的是對方而不是你。如果對方表示介意,你也可以把他的話接過來說:「我就是怕你會尷尬,所以之前才一直都不好意思跟你提,但我想,一直不講也不是個辦法吧!」

怎樣跟親密的人提要求

因為關係親密,

我們誤以為不需要提要求,

對方就會做到。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希望男朋友每天打一個電話給我,但又不希望對方覺得我太強勢,我該怎樣跟他提出這個要求,才能讓他欣然接受呢?

常見的說法:「希望你每天能給我打個電話。」或是「如果你連每天打個電話都做不到,我就不想理你了!」

更好的說法:「我好喜歡跟你聊天啊,我每天都會等你打電話來!」

?‧為什麼要這樣說

我們都會遇到需要向他人提要求的時候,比如希望對方能為你做某件事,或者希望對方能保持一種好行為、好習慣。而對於關係親密的兩個人,怎麼拿捏提要求時的分寸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客氣、太正式會顯得疏遠,太過理所當然又會顯得強勢,缺乏對別人的體諒。

比如,處在親密關係中的人,經常會覺得很多事情對方「應該能想到」,而現在「居然要我主動提」,所以在提要求的時候,往往持有一種「是你逼得我不得不開口」的不滿。

以「要求另一半每天都打電話」來說,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這難道還需要我提醒嗎?每天打個電話很難嗎?」甚至等到對方真的打來的時候,也會先說一句:「你還知道打電話啊?」結束時也不忘記叮囑對方明天也要記得打來。

這樣說的潛台詞其實是「我想要,你不可以不給!你不給,我會很生氣!」這是在用負面的情緒去驅動對方。用負面的或否定性的語言來提要求,比如「如果你不這樣/繼續這樣,就會有不好的結果」,不管怎麼包裝,都是發號施令的態度,沒人能夠長期忍受這種不平等的關係。

對於以上這種情況,有些人建議多用「撒嬌」的方式來提要求。的確,撒嬌可以緩和語氣,但是比語氣更重要的,是你提出要求時候的思路,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否則,不管是嬌蠻還是嬌嗔,時間久了難免讓人覺得需索無度。

而同樣的意思,如果用正面的情緒來驅動,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僅可以增加對方做這件事的意願,你也更容易開口。具體做法很簡單,就是用「給甜頭」的方式進行正向激勵:當你真心覺得對方這樣(或者不這樣)做,會給你造成困擾的時候,只要反過來想想,如果情況不是這樣,會讓你有多開心,然後表達這種開心就可以了。

比如,同樣是希望另一半每天打電話來,你可以這樣說:「我好喜歡跟你聊天,我每天都會等你打電話過來!」這樣對方就會知道,單單只是網上聊幾句是不夠的,你想要的是每天都通電話。更重要的是,這種講法是在說「如果你做了,我會好開心!」用正面的情緒去驅動對方,那麼他自然不會覺得是被要求的,因此也就不會覺得你太強勢。

而一旦對方按約定打來電話,你可以先說一句:「聽到你的聲音,心情馬上就好起來了!」掛斷電話前也可以補一句:「好開心有你陪我聊天!」確保在各個環節,通過「給甜頭」的方式向對方傳達你的正向回饋,這樣做對方就會覺得自己是在主動「讓你開心」,而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以「避免你生氣」。這樣一來,每天打電話的這個習慣,也就更容易養成並且保持了。

如果你把溝通的重點放在要求本身,比如「別忘了明天再打給我」,你的潛台詞其實是「要記得完成你的任務」,這時候對方會覺得是你掌握了主動權,他是被你要求、被你控制,只能被動配合而已。

而如果你的講法是「如果能聽到你的聲音,我會好開心」,這是在用正面的情緒去驅動對方。這裡最有趣的是,其實你要求他做的事情沒什麼不同,但是你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需要」,而不是「被要求」甚至「被脅迫」。

進一步說,很多人之所以不肯提要求,是因為臉皮薄不好意思。而如果是靠正面情緒來間接提要求,就會比較輕鬆地開口了。因為你只是在表達「如果你可以做某事,我會很高興」。這樣說沒有強迫性,而且主動權也是在對方手裡。與「我要你做某事」相比,你更容易開口提要求,對方也容易接受。

+‧延伸思考

在沒有明確上下級關係的情況下,「提要求」其實都是軟性的、間接的。而關係越是親密,就越不應該以脅迫的方式讓對方就範。並且,在親密關係裡,重點從來都不是「提要求」,而是「給甜頭」。因為無論如何,對方是希望你開心的。所以你只要表達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因為什麼而開心,就能引導對方的行為朝你希望的方向走,不用傻傻等待,不用忍氣吞聲。「這樣做會讓我開心」這個邏輯,能讓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讓對方感到快樂和滿足。這種互惠的關係,才是健康的關係。

我要你開心,不要你道謝

真正的感謝,

是寫在眼睛裡的,

不是放在嘴上的。

‧可能遇到的問題

有人送了我禮物,我該怎樣答謝才得體?

常見的說法:「太謝謝你了!讓你破費真是不好意思!」

更好的說法:「哇!這個東西我想要好久了!好開心!」

?‧為什麼要這樣說

上一篇講到,跟親密的人提要求,可以靠「給甜頭」的方式,用正面的情緒去驅動對方,激發他保持好行為的意願。但是,甜頭不是隨便給都有效,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很多人誤以為,給甜頭無非就是道謝。比如說有人送你禮物,你就要鄭重其事地說「謝謝」。但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別人送你禮物,多半時候要的不是你的感謝,而是你被打動後開心的樣子。與我們通常被教導的相反,直接地表達開心,其實才是最好的道謝。

通常,我們會覺得道謝要鄭重其事才好。而鄭重的道謝,主要是三層意思:(1)知道你對我好;(2)你本不該這樣;(3)我很惶恐,希望能回報。比如在收到禮物的時候說一句:「謝謝!讓你破費了,真是不好意思!」就同時包含這三點。

然而,送你禮物的人其實沒辦法分辨,你到底是真心誠意地「謝謝」這份禮物,還是只是行禮如儀。畢竟,「謝謝你」是很普遍的社交詞語。對方從「謝謝你」三個字裡,也看不出來你到底喜不喜歡這個禮物。

站在對方的角度設想一下,傳統的道謝方式雖然給人的感覺很有禮貌,但是也很有可能會增加送禮人的緊張感,因為他得馬上接話說:「哪裡哪裡,一點小小的心意而已,我還怕配不上你呢……」這種道謝方式,其實就是在考驗兩個人的「謙讓」技巧。你有義務證明,你自己配不上這麼重的禮物;而他得證明,他的禮物配不上你們的情分。

所以說,道謝時的兩難是:一方面,「謝謝」這兩個字被用得太廣泛,單是這麼說,其實看不出你有多重視對方的恩惠;另一方面,鄭重其事地道謝,又會增加對方做出同樣謙遜回應的負擔,給歡樂的氣氛徒增壓力。

而「直接地表達喜悅」就不存在這兩個問題,因為這樣做既充分表達了你的感謝,又不會讓雙方陷入互相謙讓的尷尬。事實上,不管對方只是想讓你開心,還是順帶希望你領他這份情,他都是希望看到你是開心的。所以,與其把「謝謝」掛在嘴邊讓他聽見,倒不如直接掛在眉梢眼角,讓他感受到。

因此,相較「謝謝你!讓你破費了」,一句「哇!這個東西我想要好久了!好開心」會讓送禮的人更滿足、更有成就感。

進一步說,接收到對方善意的時候,「表達感謝」還是「表達開心」,其實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一項差異。東方文化很內斂,無論是收到禮物還是受到讚美,第一反應是「推讓」,意思是「你這麼做,是因為抬舉我」。從禮貌的角度說,這的確是很客氣的,可是正因為我們對什麼事都表達感謝,反而讓對方不確定我們的「謝謝」是不是真心的。

反觀西方文化,「充分地表達欣喜」則是收到禮物後的常見反應。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視頻,專門剪輯外國小孩子收到禮物後的表現,他們經常是哭得連話都說不好:「嗚嗚嗚……媽咪你怎麼知道我想要小狗狗……嗚嗚嗚」或是乾脆直接開始尖叫,連話都不說了,但你隔著屏幕,也能清楚感覺到他們有多感動、多開心。

這就是西方文化裡,面對別人好意的做法——收到禮物,要趕緊拆開,然後很直接地表達自己有多開心,讓對方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們的禮物送得很成功。所以,有效地「給甜頭」不是表達感謝,而是表達開心,表達你欣喜的情緒。

當然,這並不是說「直接的情緒反應」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要注意,用情緒來表達感謝,往往比語言更打動人。善於道謝的人,會讓別人感到明明是在給你買東西,卻比給自己買東西還開心。

+‧延伸思考

如果禮物本身並沒有讓你開心,也不用偽裝。因為你仍然可以針對他的心意,來表達自己的開心。比如說,對方送的生日禮物,你實在挑不出哪裡值得誇,也可以說:「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的生日,我真的好開心!」

別害怕被拒絕,對方只是按了「暫停」鍵

別人當下對你說的「不」,

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

而很有可能是按下了暫停鍵。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是一個餐廳服務員,跟客人推銷餐後甜點的時候,常常被拒絕。怎麼說才能提高我的成功率呢?

常見的說法:「真的不嘗嘗看嗎?我們的甜點很好吃哦!」

更好的說法:「那我先幫您上菜,甜品單先放這兒,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告訴我。」

?‧為什麼要這樣說

當你請求別人採取某個行動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需要有一點或大或小的改變。然而,人在面對改變的時候,很容易趨於保守,只要覺得還有一點疑慮,就會下意識地說「No」——反正先停在這裡再說,下一步要怎麼辦是下一步的事情。

不過,這個「No」只是基於本能,未必是真心想拒絕。所以,當別人這樣說的時候,你要先分清楚他們到底是想要「拒絕」你,還是只想要「暫停」。

以推銷甜點為例,如果客人沒有點甜品,有經驗的服務員並不會覺得自己推銷失敗,也不會因此更加賣力地強調這款甜品的賣點。因為他知道,客人剛剛點完餐還不知道要不要吃甜點,這個時候「No」其實表示「停一停,讓我想想」。而你其實已經把「有一份好的甜點在等著」這個念頭植入他心裡,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一個好的談判專家,從來都不會害怕別人說「No」,他們會把這理解為「暫停」而非拒絕。談判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反倒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別人的答案,逼著對方說「Yes」,多半都會得到「No」,因為人們通常不願意倉促地做決定。

這種情況在職場上也經常發生。舉例來說,如果你草擬了一個新提案,拿去請老闆批准,恰巧這時候他有點忙,隨手翻了翻就拒絕了你。一般情況下,你很容易會覺得是提案不夠好,然後決定再修改或者重做。但是,別人當下對你說的「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而很有可能是按下了暫停鍵。也許只是因為老闆來不及仔細思考,但是又不可能當場拍板,於是保險起見他請你「拿回去再想一想」。所以,你其實不必太沮喪,提案被拒未必是你的提案不夠好,也許是你留給老闆思考的時間太短了,而你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完善自己的方案。

+‧延伸思考

在戀愛初期,分清「No」是「拒絕」還是「暫停」,對關係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比如,你邀請喜歡的人約會,飯後你還想再看個電影,可是對方卻說「我不太想看」。這到底是拒絕還是暫停呢?很難說,對方可能是不想繼續發展這段關係了,但也可能是覺得你們還沒那麼熟,這段關係進展得太快了一點。

所以,你不要馬上就開始絕望和失落,完全可以輕鬆一點,問問對方,如果不看電影能不能去散個步什麼的,或者下次可以約在什麼時候。如果對方爽快地回應,就說明你們的關係進展得還是挺順利的,完全不用為這次「暫停」而煩惱。而且,讓對方覺得,你是個任何時候都可以按暫停鍵而又不會生氣的人,本身也是情感關係裡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