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2:簡單有效的高情商溝通術 > 第一節 用「選擇」降低對方的牴觸情緒 >

第一節 用「選擇」降低對方的牴觸情緒

放不下的都是枷鎖,離不開的都是牢籠。說這是愚蠢的執拗也好,說這是熱愛自由的天性也好,反正人就是這麼奇怪的生物。無論多好的事情,只要看起來沒有選擇,是不得不去做的,牴觸心理就會油然而生。所以,想要好好說話,改變他人的想法和做法,首先就需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永遠都是擁有選擇權的。

選擇的錯覺

是非題讓人思考「Yes or no」;

選擇題讓人思考「Which one is better」,

相當於先幫對方回答了「Yes」。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的孩子總是不想幫忙做家務,除了獎勵和懲罰,有什麼更好的說法,能讓孩子自己樂意去做家務嗎?

常見的說法:「今天的碗筷你幫忙洗了吧!」

更好的說法:「你可以先把碗筷洗好,再去打遊戲。或者,你也可以先玩一會兒遊戲,再去洗碗哦!」

?‧為什麼要這樣說

人很奇妙,如果除了「接受/不接受」以外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往往會選擇「不接受」。這是因為人通常會有一種天生的抵抗性,如果別人要我這麼做,我就這麼做的話,那就代表我服從,而從某種角度來說,服從就是認輸,可是沒有人喜歡認輸。

一般來說,除非我們能確定這條路是安全的、快樂的,否則我們通常會選擇不走。因為我們會本能地覺得,拒絕固然沒有收益,但也避免了風險。即使最終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接受,心裡也難免會有牴觸情緒。

所以,不要輕易使用「Yes / No,接受/不接受」這樣的說法。以小孩做家務這個例子來說,即使是對待小孩子,雖然你已經很客氣地加了一句「好不好」,但對方仍然可能感覺到,你是在給他施加壓力。

可是,如果把「是非題」變成「選擇題」,聽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現在去做家務,好不好?」這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而「你是想現在去做家務呢?還是想玩一會兒遊戲再去做家務呢?」雖然實際的意思差不多,但是聽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可選擇的問題。聽到這句話的人,馬上就會去比較哪一個選項更好,感覺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做決定的時候也會更加輕鬆愉快。

很多有經驗的「老江湖」,尤其是厲害的銷售人員,都很喜歡使用這個技巧。利用一個關鍵句式「您可以……也可以……」在實際上不提供新選項的前提下,營造一種「有選擇的感覺」,降低對方的牴觸情緒。

舉個例子,有位做家政服務的保潔員,業績總是比別人好。因為她在提醒客戶充值的時候不是直接說:「您賬戶中的餘額快要用完了,可不可以現在充值?可以的話這筆充值就會算成我的業績。」而是說:「您的餘額快用完了,您可以等我回去之後再充值,也可以現在充值,如果現在充的話這筆充值就會算成我的業績,您覺得可以嗎?」

前一種說法是在問「您要不要充值」,後一種說法則是在問「你是要現在充值,順便幫我做個人情,還是以後再充值,花同樣的錢還得不到一句感謝呢?」大部分人聽到這裡會覺得,同樣是花錢,如果同時能夠幫助對方充業績,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銀行職員,面對排隊排得心煩意亂的客戶,除了讓客戶在座位上耐心等待,你還可以給出第二種方案:先拿上號碼牌,出去轉一圈回來。雖然第二種方案並沒有改變客戶要繼續等待的這個事實,但是只要使用了「您可以……也可以……」這樣的說法,對方就會覺得自己有選擇空間,也會覺得你比較體貼,他焦躁的情緒就能夠得到安撫。

再舉個例子,催朋友還錢的時候,如果既不想傷感情,又希望能提醒對方還錢,也可以參考這個說話技巧。你可以說:「上次你跟我借的錢,如果有困難,也可以一次還一點,慢慢來沒關係。當然,如果你最近手頭沒那麼緊,那一次還我是最好了,你覺得呢?」

+‧延伸思考

1.想改變他人,就必須首先意識到,只有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人們才會樂於改變。否則,即使對方被迫接受你的觀點,內心也仍然會有牴觸和反彈。

2.所謂「有選擇」,很多時候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你完全不需要做出任何實際改變,也可以發掘出某些選項,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

3.這種「營造選擇感」的話術,並不是欺騙,而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表現你的關心和體諒。

放心,您隨時可以反悔

(1)面對猶豫的人,

越是急著催,他可能越是會往後退。

(2)人只要跨出了第一步,通常就不會回頭了。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是一個銷售員,有時推銷產品時,我已經把能介紹的優缺點全部分析給客戶聽了,對方看起來也很心動,但他最後卻說還要再考慮一下。我該怎麼說,才能讓對方下定決心買我的產品呢?

常見的說法:「這台搾汁機,今天是我們促銷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沒有這個價格了!」

更好的說法:「這台搾汁機你今天買回去之後,如果有任何不滿意,放心,七天之內您隨時可以反悔,拿回來退。」

?‧為什麼要這樣說

所謂猶豫不決,其實就是「只差一步就會同意」,也就是你的說服最接近成功的時候。越是到這種關鍵時刻,你就越是不能急,注意掌握力度,輕輕「推」上一把就好。

而這最後一「推」,怎樣才能讓人無法拒絕呢?

很多人以為,在對方猶豫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催促他們趕緊下決定。比如面對猶豫的顧客,要告訴他們「今天不買,以後就沒機會了」。這種招數,對於涉世不深的菜鳥也許有效,但是在到處都是「最後一天大減價」的廣告狂轟濫炸的今天,這種伎倆的效果會越來越小。

進一步說,你的態度越是急切,就越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沒有選擇的,在這種壓力之下,由於擔心做出錯誤決定,反而可能會讓人駐足不前。對方原本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上,你這麼一催,他反而可能會往後退。

所以,更好的說法,是告訴對方「放心,現在做的這個決定,你隨時可以反悔」,以降低對方的選擇壓力。如果對方覺得,反正還有後悔的機會,何不試試再說,就很難有拒絕的理由了。

事實上,現在很多商家都推出了「不滿意可以無條件退貨」的服務。這種服務的主要目的,一方面當然是保障客戶的權益;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一線銷售員推動客戶做決定。

就算沒有退貨服務,還是可以使用這個原則來說話。以汽車銷售為例,假設你看到客戶在猶豫不決,就可以這麼說:「這位先生/女士,我知道您覺得這輛車很不錯,只不過還不能做決定對吧?沒關係,我給您一個建議,今天您可以先付一點訂金,把這輛車先訂下來,再回去慢慢思考。以免在您考慮的時候,這輛車被別的客人買走了。在這一個禮拜內,您隨時都可以反悔,而且請您放心,如果反悔的話,這筆訂金我也會全額退還的。」

以上這段話,沒有讓對方付出任何不可挽回的成本,所以幾乎不可能被拒絕。而只要對方做出了第一步決定,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因為反悔意味著喪失掉他在做選擇的時候,已經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對於到手的東西,比如所謂「隨時能退」的貨品,再想割捨,還要再多做一次決定,大多數人不會有這樣的意願。這也正是為什麼就算你提供充分的「後悔權」,真正後悔的人也不會太多。

+‧延伸思考

1.人只要跨出了第一步,通常就不會回頭了。但也正因為如此,做決定的時候,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世上沒有後悔藥。要打消這層顧慮,就要保證對方有後悔的權利。

2.別擔心,大多數人並不會真的後悔,因為後悔本身需要割捨已經擁有的東西。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於自己實際佔有的東西,通常都會估值過高,以致很難放棄。這就是為什麼就算商家保證無理由退貨,也不用擔心虧本。

甜鹹比

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你威脅對方,

達成協議的成功率,

只有不威脅的一半而已。

‧可能遇到的問題

看到喜歡卻超過預算的東西,我該怎麼跟商家殺價呢?

常見的說法:「你不賣便宜點,那我要走了,賣不賣隨便你!」或是「老闆,你行行好,賣給我便宜點嘛!」

更好的說法:「我確實很喜歡這件,也很想在你家買,不過有一些店賣得更便宜,讓我很猶豫,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要這樣說

前面說過,在沒有選擇權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會產生負面的應激反應。即使在「談判」這種很多人覺得本來就應該劍拔弩張的場景裡,讓對方覺得「受到逼迫」,也仍然是不明智的行為。美國談判大師戴蒙德(Stuart Diamond)研究發現: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你威脅對方的話,達成協議的成功率,只有不威脅的一半而已。

不過,把選擇權完全交給對方,也不一定總是合適的。特別是在需要給對方施加壓力的場景裡,更是要讓對方意識到,自己並不能為所欲為。

比如說,很多人以為殺價就是靠威脅或是撒嬌,其實這些方法不是太硬就是太軟,前者不給選擇權,後者給了太多的選擇權,都沒有戳中老闆的痛點。

「你不賣便宜點,那我就走了!」這種威脅雖然偶爾會奏效,但更多時候,老闆才懶得理你。也有人殺價是拚命撒嬌:「老闆,你行行好,便宜點吧!」老闆心情好的時候也許會考慮,不過通常也是無動於衷。

這些說法之所以會失敗,其實是因為說話中的「甜鹹比」不對。甜鹹比是食品業的一個術語,也就是甜味跟鹹味的搭配比例,要恰到好處,不然就不好吃。說話的時候,也要講究甜鹹比,說話要軟硬適當、柔中帶剛。

「你不賣便宜點,那我就要走了!」這就攻擊性太強,太鹹了,人家吃不下去;反過來說,「老闆,求你賣給我便宜點嘛!」這又太軟、太甜了,人家為什麼一定要答應你?

關於殺價中的甜鹹比具體應該怎麼說,戴蒙德在談判的時候有一個秘訣,就是前面提到的這句話:「我確實很喜歡這件,很想在你家買,不過有一些店賣得更便宜,讓我很猶豫,該怎麼辦呢?」

這句話有三個意思:(1)明確表示讚美(我喜歡這件);(2)暗示負面因素(別家更便宜);(3)以求助的方式施加壓力(你說該怎麼辦)。

所以說,像「我喜歡這件,可是別家更便宜」的說法,就是有甜有鹹,甜鹹比例均衡。一方面有一點甜,告訴商家「我很想在你家買」,表達了你的善意跟喜愛;可是另一方面,也有一點鹹,也就是「還有其他店,讓我很猶豫」。

特別是,最後你又客客氣氣地把球踢給對方:「你覺得我該怎麼辦呢?」看起來像是求助,其實是在施加壓力。而對方如果此時讓步,說一句「難得你這麼有眼光,喜歡我們家的東西,那就算你便宜點好咯」,也會顯得像是順水人情,而不是受到威迫之後的被逼無奈。

總之,該講的話都講到位,同樣也給了對方台階下,這就是恰如其分的「甜鹹比」的好處。下次砍價時,別忘了掌握這個甜鹹比的秘訣,提高成功率。當然,你也不用一字不漏全背下來,只要掌握這段話的精髓,就叫作:「你有機會……但可惜……」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意思,活學活用。

+‧延伸思考

1.甜鹹比裡的「甜」,不是只要嘴巴甜,不管怎樣說他好話都沒錯。甜鹹比的甜,必須強調的是你的意願、你的喜愛、你的心情,而不是真的具體到去稱讚產品有某種優點。

所以你可以說:「我特別喜歡你們」「在你們這兒買東西比較愉快」「跟你們做生意比較舒服」。但是,不要輕易稱讚對方的產品好。比如,你說「你們家衣服的料子真是特別好,不過其他店賣得更便宜,該怎麼辦呢?」這就是錯誤的用法,因為你既然明知他們家的料子好,那也應該知道為什麼會比較貴,又有什麼好討價還價的呢?所以,稱讚產品,反而會有反效果。

2.這種說話技術,不只適用於砍價。在任何需要「斗而不破」(也就是既需要給對方施加壓力,又不希望徹底談崩)的場合,都可以使用這個原則。比如,伴侶之間想給對方提意見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說輕了沒用,說重了又傷感情。這時候你就可以使用「甜鹹比」的說話技巧,做出類似這樣的表達:「我真的很喜歡跟你相處,不過×××實在讓我很不舒服,你說,該怎麼辦呢?」

3.就算你充分運用了「甜鹹比」的原則,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有效。比如商家可能會想:「你說有更便宜的地方,那你去他們家買呀!」伴侶也可能會覺得:「既然喜歡跟我相處,那有什麼看不慣的地方,就忍著唄!」但是「甜鹹比」適當的話語,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溫和,把選擇權交還給對方。當我們用「你覺得呢?」「你說我該怎麼辦呢?」結尾的時候,極少有人會無禮地直接回絕你。

減砝碼的話術

人不願意做新的嘗試,

往往都是因為嘗試的成本太大。

‧可能遇到的問題

有時想約同事出去吃飯,同事卻一直婉拒,我該怎麼說才能讓他答應呢?

常見的說法:「來吧來吧!今晚的飯局可有意思了,有好多有趣的人可以聊天,吃完飯還可以接著去喝一杯,特別棒!」

更好的說法:「今晚有個飯局,有空的話不妨去坐坐?去打個招呼也好,有事的話,早點走也沒關係啊!」

?‧為什麼要這樣說

當我們想請對方參與一件事的時候,常見的誤區,是把這件事說得太完美、太誘人,以致讓對方產生壓力。

以飯局邀約為例,有些人之所以會拒絕,不是因為他對聚會不感興趣,而是他擔心只要一答應去吃飯,整個晚上就都會困在聚會裡無法脫身。所以,你許諾的是高朋滿座、歡聲笑語,對方想到的可能是「太多人要應酬」「可能會拖得比較晚」「早走會不會讓大家很掃興」等一系列的問題。

當我們試圖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心裡想的往往都不是收益,而是這次嘗試的成本。此時,你煞有介事地強調對這件事的期待,就等於在對方心裡增加了砝碼。壓力越大,主控權越低,對方反而越不敢嘗試。

但如果你可以減輕他的壓力,讓主控權掌握在他的手上,他就會比較願意嘗試了。比如,你可以輕描淡寫地說:「今晚有個飯局,都是些特別有意思的朋友,沒什麼事的話,一起來坐坐?」看到對方猶豫,還可以補一句:「你要是怕回家太晚就早點走,大家都很隨意的,完全沒關係。」

而只要對方邁出了第一步,也就是答應你「去坐坐」,這個時候你反而就可以開始講這個飯局是多麼精彩,讓對方有所期待。因為前面已經預設了他可以隨時離開,減輕了這個砝碼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再舉個例子,如果是想要勸子女去相親,減砝碼也會比加砝碼更有效果。如果你跟孩子說:「這個對象很難得,是你張阿姨努力幫你約來的!」或是「你二叔為了你的事,花了好大力氣,你不去看看怎麼行?」這些加砝碼的話只會讓子女覺得壓力好大,覺得長輩把這次相親說得像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樣,到時候如果跟對方話不投機,還要陪著笑好幾個小時……因此,子女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拒絕這次相親為好。

但是,如果你是用減砝碼的話術,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你可以說:「就去看一眼,聊幾句,如果真的不喜歡,那你就隨便找個理由走人,沒關係,剩下的爸媽幫你處理好,不用有壓力!」兒女聽了就會覺得放心很多——既然可以提早離開,那就算話不投機也沒關係,不如就試試看吧!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約會邀請上。很多人,特別是女孩子,會覺得單獨跟男生出來約會,是一件很重大的事,這也是她們通常會本能地拒絕邀約的原因。可是,如果你一開始就給對方「毫不尷尬地隨時中止」的權利,對方接受你的邀約就會容易得多。

比如,你體會一下這種說法:「有空一起吃個飯?如果中途你覺得不想聊了,沒關係,我在吃到一半的時候會找機會去洗手間,你想走的話,趁那個時候直接走,我留下來結賬就好,大家都不尷尬。」

這樣說,就相當於把「至少要吃完這頓飯」,變成了「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浪費吃半頓飯的時間」。這樣,對方心裡的砝碼就已經減去了一半,那麼她答應接受邀約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升,因為女生會覺得,既然不喜歡就可以直接走,那又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這就是這種說法的高明之處。

+‧延伸思考

在選擇使用「加砝碼」還是「減砝碼」的說法時,是分人、分階段的。如果對方是個樂於嘗試新事物的人,那你一開始就要加砝碼,把這件事情的好處說到位。不過,如果對方有顧慮,那你反而要使用「減砝碼」的說法,盡量雲淡風輕,讓對方邁出第一步再說。

想讓對方答應你,就先讓他拒絕你

面對一個正當、

善良的訴求,

很少有人能夠連續拒絕兩次。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當志願者跟人募款時,常常被拒絕,我該怎麼說才能提高募款的成功率呢?

常見的說法:「請問,您願意為了我們的兒童慈善基金,捐十塊錢嗎?」

更好的說法:「請問,您願意為了我們的兒童慈善基金,捐助一百塊錢嗎?不方便的話,沒關係,就算是十塊錢,也很有幫助哦!」

?‧為什麼要這樣說

如果你提出的是一個「不情之請」,一個對方完全有理由拒絕你的請求,那麼,不要把你真正的要求放在第一個問。你可以比較一下以上兩種說法的區別,「常見的說法」是直接提出要求,而「更好的說法」則是先提出一個你不太可能同意的要求,讓你拒絕之後再提出第二個真正的請求。這樣一來,你出於歉疚,也就比較容易接受請求了。

美國曾經有這樣一項調查,研究者在校園裡詢問大學生:「你好,我們這邊有一項針對少年犯罪者的輔導計劃,請問你願不願意擔任志願者,在週末的時候,帶那些誤入歧途的少年去動物園或遊樂場玩一天呢?」結果,83%的受訪者直接就拒絕了。

於是他們換了一下問法,先問那些大學生:「我們有一項針對少年犯罪者的輔導計劃,你是否願意擔任志願者,為那些誤入歧途的少年輔導課業,一周兩小時,連續兩年?」

顯然,這個要求讓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會拒絕,因為實在是太難為人了。但是,他們又進一步問對方:「沒關係,那你願不願意擔任志願者,在週末時帶他們去動物園或遊樂場玩一天呢?」

一模一樣的要求,一樣是大學生,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問法,居然就有50%的同學,願意帶這些少年去動物園了。從原本的83%拒絕,到後來的50%答應,這中間的改變,是所有說服大師都夢寐以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