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讓受害者心態害了你 > 7.隔離一次,別在朋友圈裡撕,讓心碎了一地 >

7.隔離一次,別在朋友圈裡撕,讓心碎了一地

現在,微信成了成年人離不開的精神奶瓶。早起一睜開眼,摸的就是手機。上廁所不離手,不玩微信不出廁所。上班路上玩,上班空隙玩,做業務的都說那是和客戶溝通的工具。下班路上玩,晚上看電視玩,睡前玩。摟的最多的不是愛人和孩子,而是手機;看得最多的不是天空和草地,而是智能機;翻得最多的不是書本,而是刷屏。

微信方便了你的玩樂,卻綁架了你的生活,甚至阻礙了你的發展。

朋友的父親,七十多的老爺子,最近得了一種很潮的病,就是微信失落症。

本來朋友是為了讓父親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買了個IPad,讓他在上面打打麻將玩玩遊戲,總比玩真麻將強啊。另外,她還教會父親玩微信,組建了家庭群。

殊不知這電子產品帶來的副作用比正面作用要大得多。

父親很愛耍寶,一天會發好多條微信,還拍視頻上傳,然後就巴巴等著,看有幾人點贊,幾人評論。點贊多了,就喜出望外;點贊少了,就悶悶不樂。一天到晚情緒起伏很大,特別傷神。

我的朋友R小姐,一天按時發三次動態,早中晚像吃飯一樣準時。一張照片,配一段雲裡霧裡的感悟和臆想,表達年輕的迷茫和不解。

不是假裝,或許是真的太年輕,情緒失控。

我有好多次都想把她的動態屏蔽,不是心疼刷朋友圈的流量,是有些東西,確實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停步駐足。

有一天,她突然氣得要死要活地找我傾訴,說那個誰誰誰竟然把她屏蔽了,然後一堆罵話與抨擊,說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就說了,既然沒啥了不起,又何必太在意?

很顯然,她被微信傷了。

當我們在樂此不疲地刷著朋友圈時,我們在刷著什麼?

我想,是存在感。

憂鬱發作,寫下心情,看到有人點贊和評論,心裡臭屁,呵呵,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關心我。然後,一條評論一條評論地回復。

嗯,我都傷心成這樣了,好友或閨蜜怎麼也不來安慰安慰人家?

嗯,這人給我點了這麼多贊,下次看到人家發動態,也得去點贊啊,傳統美德不是崇尚禮尚往來的嗎?

哎呦,這人說說不錯,我給人家評論一個。啊,這人照片PS得太厲害了,評論刷屏,咱不留下點腳印也不好意思。

於是,你一天中多少精力和時間給了智能機,你也不知道。只知道本來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的時間,你卻拿來抱著手機,盯著屏幕,用滿腔熱血去精心維持隔空喊話的虛擬關係。

就像兩個在深井裡的人,你向外面的世界喊一聲,那口井裡的人回應你一句,你高興得不得了,於是更加賣力地喊。其實,你可以滿身輕鬆地坐下來,去看看周圍的風景,陪身邊人聊聊天的。

說微信桎梏了你的發展,那些宣稱就指著微信和客戶溝通的親可能不服。可是我已經在我喜歡的那條最美上班路上潛伏了兩年多,我發現凡是那些單位微不足道的人,月薪三五千的小羅羅,都是玩微信最瘋的,他們不講吃不講穿,蓬頭垢面踢裡踏拉的,捧著手機邊走邊樂嘰裡呱啦地說,說的內容都是些不鹹不淡的話題。而那些優秀的中高層管理者,都是把手機放在公文包裡,西裝革履步履匆匆,目光炯炯有神。他們在路上思考的是我今天有多少要緊事要辦,我到單位第一時間要處理的是什麼。

你一天到晚玩著微信挺美挺滋潤,一領工資一還信用卡就叨叨叨地抱怨老闆虐你太狠世界待你不公,你咋就不說你把人家有錢人學習充電思考的時間都用來追網紅、搶紅包、聽段子、刷存在感上了呢?

我的一個哥們做生意,買了部智能機,但他就是喜歡用老版的諾基亞,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那種。偶爾定個鬧鐘,待機時間特長,關鍵是抗摔性比較強。

我問他是不是懷舊,走懷舊路線。

他回答不是。就是喜歡簡單,就是不想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東西上。

而他的智能機上裝的軟件也很簡單,一個聊天工具,一個音樂app,外加一個網頁瀏覽器。如此而已。

有空就看看新聞,大新聞總是錯不了,八卦從來不看,下載些喜歡的音樂,能打電話的就不發短信,能發短信的就不用聊天工具。因為簡單實用。更多的是減少些不必要的複雜和對某些技術的依賴。

他加了個學習交流群,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裡面的知識。除此之外,摒棄一切虛擬縹緲的東西,把大把時間花在老婆孩子身上。如果還有餘力,就培養些興趣愛好,出去旅遊,多交些朋友,生活竟然也過得充盈多彩。

你把大把的時間留給了冰涼的現代機器,而有些人把美好的東西,分享給身邊每個愛的人。

夏天的時候,我在樓頂乘涼,見到一對穿著清爽的老人在一起散步,老頭停步,在原地教起老伴打太極拳。兩位老人一招一式,行動緩慢,但動作認真,臉上溢滿笑容。

我站在樓頂,感覺這畫面很美,讓人動容。因為感覺這是兩人最好的愛情。

轉念想,如果兩位老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各捧一個智能機,老頭刷新聞,老伴看朋友圈,彼此誰也不理誰,該是多煞風景的事。

而我能想到的幸福是能伸伸手就能抓到你的手,轉轉臉就能看到你的笑容。即使不能,也要把青春的時間留給身邊還未遠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