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讓受害者心態害了你 > 2.養成正性思維模式,凡事都往好處想 >

2.養成正性思維模式,凡事都往好處想

有個沒心沒肺的傢伙他很樂觀,樂觀得人神共憤,於是有很多人都不服氣,過來刁難,問了他一連串極富挑釁意味的問題:

「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還會高興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間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出來後你成了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會快樂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打了一頓,你還會高興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只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他們殺害。」

「假如你在拔牙時,醫生錯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還會高興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錯拔的只是一顆牙,而不是我的內臟。」

「假如你手指紮了一根刺,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了,我會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紮在眼睛裡』!」

「假如你正在打瞌睡時,忽然來了一個人,在你面前用極難聽的嗓門唱歌,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在這裡嚎叫著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還會高興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於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讓我隨著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這樣一個快樂的人,恐怕魔鬼和死神都拿他沒辦法,難怪他是人群中的強者、達人、牛人、神人。這樣的人,才能永葆健康、快樂、成功。

他牛,就牛在具備正性思維,凡事都往好處想。無論發生了看起來多麼倒霉的事情,都能從中提煉快樂和歡笑。

相反,負性思維模式的人像是中了魔一樣,無論多麼利好的局面,他們看到的都是壞事。

有一個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被稱為「哭婆婆」。

一天,一位禪師路過此地,問其緣由。老太太告訴老師: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賣傘,一個女兒賣鞋。每當天晴的時候,她就想起了賣傘的女兒,想到她的傘會賣不出去,因此傷心而哭;而每當天下雨的時候,她又想起賣鞋的女兒,想到她的鞋一定不好賣,因此也傷心落淚。所以,無論天晴下雨,她總是在哭。

禪師聽說了她的苦惱,就過來勸慰她說:我給你想個辦法,下雨的時候,你就想賣傘的女兒生意好,天晴的時候你要想賣鞋的女兒賣得好,這樣你就自然不會哭了。

聽了禪師的話,老太太頓悟。從此,街頭便有了一個總是樂呵呵的「笑婆婆」。

從「哭婆婆」到「笑婆婆」,只是一轉念的距離。

在我家裡,兩年前也有這樣一位「哭婆婆」,是我的母親。那時候母親剛得腦血栓不久,但她總是懷疑自己得了大病,我們拿出診斷單和用藥單給她看,她就是不信,我們越是努力,她越覺得我們騙她。母親的這種恐慌先是受到了民間古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影響,順著這條不好的思維路線走下去,母親又回憶起來年輕時候她碰到的一個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說過她七十三歲時會有大病,但是若闖過去的話會多活好些年。母親偏偏只相信算命先生的前半句,認為自己只能活到七十三。可是就算算命先生是神算子,人家不還說了挺過去又能多活好多年嘛。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說服母親相信算命先生的後半句話。

同樣一件事,由於思維方式不一樣,結果大不相同,這就是正性思維和負性思維的區別。

正性思維總能從積極的、有利的一面去看待問題,負性思維則總是從消極的、不利的一面看問題。春節到了,有位父親高興地說,孩子明天就回來了,馬上就能團聚了。可是妻子怏怏不樂地說,一個月以後呢?孩他爹先是沉思,接著是對孩他娘進行開導:你怎麼不享受當下,總想到離別呢?

無疑,妻子雖然說的是事實,但卻是沉重的事實,沉重的事實帶給她沉重的思想負擔,所以孩子不回她愁,孩子回來她也愁。這就是負性思維的悲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總是有很多負性思維,憂慮意識,如有些人對當前物質生活的富裕、交通的便利視而不見,卻總是發現很多問題,好像還不如三十年前的貧窮時期;有些父母總看不到孩子的善良、上進,卻總是看到孩子成績不好;很多孩子看不到父母的經驗和閱歷,滿眼都是父母的落後和迂腐。在傳統思想中,優點不用說,而缺點必須說,其用意是優點不說繼續發揚就行了,而挖出缺點再一改正就完美無缺了。實際上,這種負性思維方法正好讓缺點固化。不敢說很多人缺乏活力、缺乏創新精神與負性思維有關,但我敢說,家庭教育中的這種負性思想對孩子極其有害,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也是極為不利的。我們要想讓生活幸福甜蜜,讓親情和人際關係和睦融洽,就要多一些正性思維,凡事多想積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