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的世界觀 > 倫理文化的必要性 >

倫理文化的必要性

本文是愛因斯坦於1951年1月寫給在紐約舉行的「倫理文化學會」(Ethical Culture Society)成立75週年紀念日的賀信,首次發表於1951年1月6日《紐約時報》。

「倫理文化學會」1876年由從德國移民美國的費利克斯·阿德勒(Felix Adler,1851—1933)在紐約創立。這個學會致力於倫理學、社會公正和教育,認為宗教是基於倫理的,而不是基於信仰和神學。要讓生活有意義,過得充實,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一個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遵守倫理原則。倫理文化從業者在從事對世界有益的事業上要相互支持。所有人都具有內在價值,都應該得到尊重和尊嚴,每個人對所有其他人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按照學會當時的主席布萊克(Algernon D. Black,1900—1993)的說法,這個不守成規的學會提倡每個宗教都有義務讓民眾滿意,友善地接受民眾。其最高原則包括對個人的尊重、相信人的善良。

在「倫理文化學會」〔成立75週年〕紀念日之際,我願意表達我對你們幸運而成功的祝福。當然,現在並不是我們對75年間在道德領域真誠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滿意的時候,因為人們很難斷定如今人類生活的道德風貌總體上比1876年更讓人滿意。

那時流行的觀點認為,從科學上可探知的事實中獲得啟示,與偏見和迷信做鬥爭,就能得到我們希望得到的一切。這一切的確很重要,值得最出色的人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在這一點上,過去的75年裡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並通過文學和戲劇舞台得以傳播。

但是,清除障礙本身並不能導致社會和個人生存變得更好。因為除了這種消極的結果外,至關重要的是還有一種積極的要使人類的共同生活合乎倫理—道德結構的追求。在這裡,任何科學都幫不上我們的忙。我甚至認為,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出於實際和實用的目的,過分強調純粹智力教育的作用,這已經直接損害了倫理的價值。我思考更多的不是技術進步致使人類將直接面臨的危害,而是這種將會凝固人類之間體諒之情的「務實」的思維習慣,將如同嚴霜一般壓在人類的關係之上。

實現道德和審美層面這一目標,在藝術上要比在科學上更接近一些。當然,瞭解你的鄰人是重要的,但這種瞭解只有在同喜與分憂作為支撐時才會有好結果。當宗教去除迷信的成分後,培養道德行為就成為最重要的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宗教構成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宗教在教育中所受到的關注太少了,就連僅有的那一點兒也相當不系統。

如今政治世界所處的可怕困境,與我們文明中對這部分的忽視有很大關係。要是沒有「倫理文化」,人類將難以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