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高端定位,一路「順豐」 >

高端定位,一路「順豐」

在順豐走向正軌的過程中,王衛性格中的誠信、規矩、謀略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順豐的福氣。

決定「改邪歸正」的王衛,思前想後,最終決定採用「低價收件,高速發件」的策略壓制競爭對手。

說壓制對手,倒不如說他是要完成自己對「企業」二字的昇華。他不希望自己永遠只是「挾帶」的角色,他要變得更加專業。這樣的做法,不但成全了他的「企業情結」,更直接對周圍的對手們造成了威脅。

他的策略很快得到一大批中小商家的廣泛支持,這為順豐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客戶。

客戶量劇增,業績攀升。王衛也審時度勢,馬上啟動預先的計劃,意欲把順豐的員工打造成正規軍。他讓員工把之前的散件集中打包成統一的快件,然後再進行發送。可以說,從一開始,順豐就走上了一條專業化之路。

「深港線路」是順豐的起點,是王衛第一桶金的來源地。王衛眼見順豐正式發展上路了,但也未曾拋棄這塊原來的「肥田」。他以順德為大本營,接著逐步向四周擴大版圖。通過對廣東業務的成功複製,長三角、華中、華北……祖國各地都雨後春筍般冒出了順豐的身影。

王衛對順豐的打磨十分精心,這促使順豐的生命力日益旺盛。至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順豐已悄然成為深港貨運領域的巨擘,其總收入的四成來自於國內快遞業務,自此,王衛帶領的順豐「雙管齊下」,席捲全國之勢指日可待。

順豐的發展速度如此迅猛,在一眾快遞「大小魚」中脫穎而出,那麼它到底有什麼法寶?其實這一點都不奇妙,所謂的秘訣,都在王衛的經營中一覽無遺。

有人曾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拉動順豐高速發展的有三駕馬車——高端定位、航空運件、直營模式。

自1996年開始,順豐於國內快遞業發力,此時,宅急送、申通也方興未艾,於快遞行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嶄露頭角。那是個瘋狂的時代,處處是商機,處處有市場,似乎能稱為「業務」的都有銀子可賺。快遞業處在這樣的盛世之中,「企業定位」這般考慮似乎多餘。

當時,最初起步的快遞公司無一例外地實行多樣化產品定位,同城、異地,甚至國際快遞,只要是快遞業務,都照單全收。還有很多同行走上了「快遞優則物流」的路線,紛紛拓展了物流業務,謀求著看似「大而全」的發展局面。

與所有同行不同的是,順豐始終堅持著精準而謹慎的市場定位,用王衛的話說,那就是:「只做快遞,只做小件,不做重貨!」

這種定位的形成,會斬斷順豐業務鏈條中不少「食物」,大有壯士斷腕之意。多數同行奉行「來者不拒」原則,王衛卻果斷剔除五六元錢的同城快遞客戶,更把與四大國際快遞——DHL、UPS、TNT、聯邦快遞業務重疊的高端客戶群摒棄。此舉,是順豐日後能馳騁快遞業的關鍵點之一,畢竟,與那些大佬們死磕,下場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小客戶不要,高端客戶也不要,王衛究竟要什麼呢?很簡單,兩梯次中間的「中端」客戶。對於這些客戶,順豐給予的服務依舊高端,當然,價格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了。

這樣的產品定位,在當時可以說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王衛有自己的理解。原因是中端客戶的忠誠度較高,且對快遞價格的承受力強,因此不會因貪圖便宜而選擇速度和服務一般的快遞。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王衛覺得順豐必須「針鋒相對」,有的放矢。他迅速採取新的競爭策略——提速、高端服務!

從前,為了贏得市場競爭,他捨棄了利潤;如今,還是同樣的目的,他要再拿回應有的利潤!他放棄價格戰,將快遞價格從15元提高到20元。

價格漲了,服務質量也會一樣跟著漲。別人48小時才能到達的件,順豐36小時送到,別人36小時,順豐24小時!別人用電動車送件,順豐用麵包車送,別人麵包車送,順豐用飛機送!只要能為客戶爭分奪秒,順豐不惜重金!

除了提速,王衛還注重提升順豐的服務水平,他不惜重金購買最先進的手持終端——巴槍,時時掃瞄快件,時時跟蹤快件運行軌跡,這便做到了對快件行程的瞭如指掌。

在快遞行業中,「暴力分揀,野蠻操作」幾乎是業內不成文的「規則」,這也是此行業飽受詬病的一大因素。王衛力求打造專業、完美的順豐,自然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在順豐。於是,一項作為三駕馬車之「根本」的硬性要求,成為順豐異於同行的又一獨有屬性——人才。

順豐頻頻招收高學歷人才,更屢屢引進高素質管理人才,甚至聘請IBM公司做管理咨詢,這一系列高端之舉,最終讓順豐於良莠不齊的快遞業中脫穎而出了。

正是王衛長期堅持的「優質高價」策略,助推公司一路「順豐」。王衛相信良好的口碑可以口口相傳,順豐從不做廣告宣傳,也沒有任何推廣手段,而且收費常年居高,然而在與申通、宅急送的競爭中,順豐卻一直領跑,顯然,「優質高價」的準確、完善的市場定位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