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1 帶著夢想上路 >

1 帶著夢想上路

從「挾帶人」起步

如果統計一下國內商業大佬的性格,我們會發現,「大膽」總是個標桿兒角色。大膽,給人最直觀的感覺是:無所畏懼、出手迅速、不計後果。

若真把大膽的特點放在王衛身上,恐怕並不合適。他低調、內斂、守規矩、肯吃虧,通俗點說,或許有些悶。這樣的性格在商場打拼,是否會吃虧?一切,皆有淵源。

1971年,王衛在上海出生,他的家境尚算不錯,父親是一名空軍俄語翻譯,母親則在江西一所大學教書。不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可王衛骨子裡仍有些風雅之氣。

7歲那年,王衛跟父母搬離居所,遷至香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寸土寸金,商業氛圍濃郁,人們的生活節奏與今天不可相提並論,但較之內地來說,卻是形如涇渭的。在這樣的環境中,王衛也自然被熏陶出了睿智型頭腦,這是他日後從商的本錢。

環境對於塑造人本身性格的影響不言而喻,自古及今,莫不如是。年幼的王衛在香港這一與國際靠攏的都市生活,內心自有的敏感教會了他「保守」。當然,他的保守系相對而言。較之於一些商界大佬們的破釜沉舟,王衛的表現顯得似有些「裹足」。

香港的商業環境發達,混跡其中者各懷手段,想來,這些在年幼的王衛眼裡,是一種「不應出」的手法。

高中畢業後,王衛打消了繼續升學的打算,十幾歲的他投身於香港叔叔的工廠中,成為了一名普通學徒。這種人生模式,與霍英東、李嘉誠頗為相似。於複雜環境之中,以一顆純潔之心滾爬,是很容易學得一身過硬的生存本領的。

學徒生涯鼓勵著王衛,他開始慢慢學著做生意、開工廠。最初,他腦子裡空空如也,沒有很具體的經商思路,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看人家做什麼賺錢,他也做什麼,並不會思考自己的條件及市場環境。

初期模仿式的經營,讓王衛學會的不是找準哪個市場空白,而是吃虧。那時候,他的生意多半失敗,現實讓他變得更加清醒,他開始琢磨如何運籌,如何變得更精明,更有商業眼光。

20世紀90年代,王衛抓住了一個機會。

廣東與香港毗鄰,王衛在廣東順德做印染生意時,總要把樣品寄送到香港給客戶,期間耗時較長。後來,還曾在碼頭托人捎樣品到香港。無論怎樣,都要費上一番周折。

那時,香港的不少生意人都把廠子設在廣東,於是郵寄需求一目瞭然。王衛看到了被人忽視的市場空白,他本人也有受人之托稍帶些小物件的經歷。時間一長,王衛腦子裡冒出個想法:何不以此為機,專門去做物件收發的公司呢?

說幹就幹,22歲的王衛從父親處借了10萬元啟動資金,與幾個朋友合夥成立了專門收發快件的公司——並於1993年3月26日正式成立順豐公司。創業之初,公司僅有6人。可誰會想到,這個作坊式的小公司,日後會成為商業快遞巨擘呢?

古之得天下者,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做生意也不例外。王衛有內地、香港往返的經驗,算佔了地利,有啟動資金及合夥人,是為人和,那麼天時呢?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與港澳地區亦有諸多資本輸入、輸出,這帶動了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至1992年以後,深港間出現了「前店後廠」的經濟模式,直白地說,生意人多把店面設在港澳地區,工廠則設立在珠江三角洲。若從運輸方面講,當時的大背景所拋出的是貨運商機,這也是那個黃金時代的冰山一角。

王衛和合夥人,就是這冰山一角中的掘金者。最初,他們能收發的物件有限,也比較辛苦。可以想像,在擁擠的人群中,幾個人拉著拉桿箱子行色匆匆,風雨兼程,這種現實讓王衛牢記於心。後來,王衛一手打造的順豐快遞成為業界翹楚,他從不忘自己沖在第一線的那段經歷,屢次強調:一線業務員才是「最可愛的人」。

「挾帶人」時期,是王衛打基礎的關鍵期,這份辛苦也為他沉穩的性格注入了極穩重的元素,始終讓他在光環和鮮花面前保持清醒低調。這也是順豐的特質之一。

事實上,王衛最初打造的順豐並不規範,似有擾亂市場秩序之嫌。「挾帶」,顧名思義,並非按照正常的物件寄送流程。不過,對於寄送者和順豐來說,則雙雙獲益:一個支付的錢少,一個可賺取利潤。

一般情況下,順豐的早期業務流程是這樣的:收到寄件人消息,於前一天上門取件,次日由業務員「挾帶」出境,自香港收到物件後,再行帶回。

那時,番禺至港澳的快船系「挾帶」出境的重要路線,王衛也很看重,順豐的很多業務都依托於此。這無疑是條發財門路,因早期快遞市場混亂,政府監管不嚴,門檻也極低,除了王衛,也有很多人效仿「撈錢」。

王衛若一直這樣繼續下去,他也只算是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小賺一筆的土豪了,根本談不到日後掌管百億資產的順豐。但是他看到了混亂局面的結局,故而絕不想盡早「送命」。

他迅速抽離出身,把順豐的業務逐步正規化、規範化,跳出了魚龍混雜之所。他很清楚,政府早晚會監管快遞市場,等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再有所行動就來不及了。這樣的戰略眼光,讓王衛一枝獨秀,成為快遞業的一株奇葩。

那時的王衛處在一個年輕氣盛的時段,年輕人很難把握自己,可他不同,是個很有原則的人。投機生意是他排斥的,投機、走私在他眼裡只是一個過程,他的目標是做企業。因此,即便「挾帶」很有賺頭,且成本不高,王衛還是決心轉型。

幾番思量,王衛靠著自己對市場的嗅覺,做出了低價攬件的決定,即以低於市場價30%的價格收件,且依舊實現快速發件。

這樣的決定於亂象叢生的快遞界是否明智?王衛的小團隊能否與「挾帶」群落抗衡?當一切未發生之時,誰也料不到結果如何。可王衛決心把快遞做到專業,而專業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一點他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