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非典」之機 >

「非典」之機

在21世紀初的幾年裡,快遞業的門檻並不高,也許是未有行業巨頭的震懾,以致雜七雜八的民營快遞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那時,僅僅幾年的工夫,中國大地上就林立起上百家快遞公司。

這些草根公司依靠極低的成本進行高速的業務擴展,這對順豐造成了一定的「圍剿」式威脅,其地盤開始被蠶食。然而,此類指望著從順豐的疆土上割下一塊半塊肥肉的小公司,卻因為業內不可避免的低廉價格戰,使得業務同質化嚴重。顯然,這對通過定位快遞市場中的中端客戶,而走出同行業的價格戰的順豐無法構成實質性威脅。

不僅如此,王衛在帶著順豐鎖定了中端客戶,明確市場定位後,又隨即亮出第二張王牌——航空運件!

2002年,順豐總部在深圳福田成立,王衛希冀大殺四方。

2003年,一場令國人恐慌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爆發了,而自深廣地區先出病例的現實,無疑應該讓順豐遭到重創。可令人驚歎的是,順豐非但沒有因此裹足受困,反倒迎來了其歷史發展中最好的契機。

「非典」期間,廣東地區成為疫情發展最嚴重的地區,人們談「非典」而色變,大多待在家裡不敢出門。而讓客戶足不出戶即能業務正常,恰是快遞公司的基本宗旨,故此「非典」的來襲,為快遞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那段時間,安居於家中的人更多地選擇快遞公司幫忙進行運送物件,順豐藉由其行業屬性和積累的口碑,業務量一度逆勢上揚。

對於快遞業而言,最重要的競爭力非時效性莫屬,時間就是金錢,只要能縮短運件時間,就能走在對手的前面。

王衛審時度勢,通過對國內快遞市場行情的分析,敏銳地發現此時快遞市場的新需求——人們運件時首要看重的是「準時到達」,其次才是「價格公道」。於是,王衛迅速做出反應——用飛機運件!飛機運件成本不菲,但王衛在提速上素來一擲千金!

「非典」期間,多數行業受到不利影響,航空運輸遭受巨大打擊這一現狀不言而喻,故而運價大跌。王衛辨析市場動向,看出此非常時刻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當然,這種「利好」於他而言,並非只謀利益,不求道德。

王衛的打算是,借此時機同揚子快運簽下租用飛機的合同,成為國內首個將快遞運上天空的民營快遞企業,以將正執迷於價格戰的同行們遠遠甩在身後,奠定順豐的江湖地位。

從陸地到空中的變化,讓順豐的送件速度在業內首屈一指,具有決勝的優勢。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均為快遞熱門路線,出貨量大,對大部分同行來說,下午收件次日送達的幾率相對很低,而順豐即便在下午6點鐘收件,次日一早即可讓物件抵達目的地,顯然,超快的速度,早已淡化了15元提升到20元的漲價現實。

速度,幾乎成為順豐最顯著的特質,一旦客戶遇到重要快件馬上寄送,他們的腦海裡最先浮現的多半是「順豐」二字。這種物件數量累積的情形,迅速提升著順豐的業務量,也從側面緩解了包機成本帶來的隱性壓力。

同時,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逐步提高,一些曾經對運貨時間和運貨服務要求不高,只追求低廉運費的消費者,也開始逐漸選擇運貨更快、服務更可靠的快遞公司,因此,很多低端的快遞消費者便慢慢升級成為順豐的客戶。

由此,順豐又進入了一個業務爆發式增長的黃金階段——年營業額由2003年的兩三億,一躍上升至2004年的14億元,再到2006年的30億元。彼時,順豐正式確立了自己在國內快遞市場中的高端領導者地位!

雖說穩健快速的發展,讓順豐可傲視群雄了,但王衛對此並不滿足。從航空運價嘗到甜頭以後,他萌生了更大的野心——自己買飛機!

「非典」過後,航空快遞業務量越來越多,自2004年開始,順豐每年在航空業務上的增幅都超過70%,顯然,租用飛機已不能滿足其與日俱增的業務量。且此時的競爭對手也已經尾隨順豐來爭奪航空快遞的市場份額,因此購買自己的飛機,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已成為順豐的一個必然的戰略性選擇。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此時,包機的成本在一個可控範圍之內,也更加省心省事,而自己組建航空公司,所要冒的風險巨大:購買飛機不難,但在使用期間飛機的維修費、航空燃料費、飛行員工資、機場起跑費等一系列成本,則成了一個沒底兒的「窟窿」,一旦順豐的業務量稍有下滑,便無力支撐飛機的使用率,繼而會形成高昂的成本,這很容易就令順豐陷入不可挽回的絕境。這等同於在順豐內部安置了一枚隨時可被引爆的「炸彈」。

然而,抱定「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極致」的王衛,還是決定跟自己賭一把!

其實,王衛並無碰運氣之嫌,他的「賭」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當時,國際上的四大快遞巨頭都早已用飛機運快件,順豐購置自己的飛機,是緊隨國際步伐之舉。當然,若只為這沒來由的追風,顯然不是王衛的個性。

順豐憑借100%的業務量年增長額,購置自己的飛機完全可以滿足其使用率,同時順豐如果擁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就在產業鏈上佔據了主動權,不僅可以自由選擇更加經濟適用的機型,還能根據市場變化開發成體系的順豐產品。正是有了這般考慮,王衛才敢放手一搏。

2009年2月9日,順豐航空有限公司正式開始籌建,由深圳泰海投資有限公司和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註冊資金1億元,以深圳機場為運營基地。

同年11月,順豐航空正式獲民航總局批准運營——兩架飛機更成為順豐的「硬頭貨」。是時,順豐當之無愧成為國內首家使用飛機運件的民營快遞公司,真是牛氣沖天!

從租飛機到買飛機,王衛在快遞提速上實現了華麗轉身,令同行望塵莫及。

截至2013年11月,順豐航空已經擁有13架自由運輸機,另外還租賃了19架全貨機,其利用32架的機隊規模,為全國各地的客戶提供著優質高效的服務。

據順豐航空的規劃,2015年順豐將擁有69架全貨機;2021年,預計擁有196架飛機,貨運量預計超過600萬噸。而根據中國民航總局的「十二五」規劃,2015年中國航空貨運量將達到900萬噸,由此可見中國的航空貨運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為順豐的航空快運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順豐,這樣一個一無背景,二無資源,三無實力的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在航空快遞領域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有一個原因便在於競爭對手的「不作為」,正是由於國內眾多快遞企業大多缺少謀略,缺乏國際化視野,才烘托出了順豐的成功。

其時,擁有謀略和野心的王衛,已慢慢將眼光瞄準了國際快件,開始拓展起自己的海外業務。在「海淘」日漸興起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順豐會在自己的國際化道路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借助航空運價的優勢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