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李白·少年游 > 二 無人知所去 >

二 無人知所去

大小匡山佳境勝景固不待言,在四野八郡的井闌邊、廊廡下,飛快傳遞著的閒話裡,「桃花」、「鹿鳴」更非虛語。結隊而行的遊客回來了,總有人爭說:確是看見鹿了。旁人便搶忙給道喜:逢鹿就是逢祿,家人或者本人,即將功名大顯。這是天賜,便有更多人迫不及待地要去。有桃花時賞桃花,沒有桃花的日子長,還可以看竹煙天水—這是另外兩景,終年不負人約。

傳聞之中,從丑末寅初起,天色還暗著,神仙就在一片萬竿竹林裡起身了。神仙出來行走,是沒有形體的;無形有影,殊為奇麗,更看得人癡迷。至於有什麼影呢?人人所見不一,相同的是晨光乍透,竹旌飄搖,跟著浮動的青靄,就殷殷刻畫出神仙的衣裳。

相傳昌明縣北十里地頭上,有一編戶老婦,為深藍色的靄氣所惑,迷走於竹林之間,經整夜尋不著歸處。卻在一個不經意間,摸著了仙人的裸足,返家後,指掌便潰爛了。這事引發了不小的驚恐,此後也就再也沒聽說過有誰敢打著什麼峨眉山的旗號來此推拓道術了。

可是旅者如織依舊,他們對天水—也就是大匡山上的一條銀練也似的飛泉—更加著迷。因為飛泉在天,日日都能招來或直或曲、時高時低的虹;虹之生,又恰在竹間青靄消散之後,所以人們視此二景為一事,那就是神仙的遊蹤。

日久便有詩句傳出,說是寫在一片石上;此石方圓數十丈,其上遍生綠苔,分寸無間,可是忽然有一日,出現了刮刻詩句,字如斗大,迤邐歪斜: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這首詩刻在巨石的苔衣上,經歷幾度春秋,多年以後,原作者將之踐踏、刓剔,以至於剝除殆盡,最後不知是有意無意,只留下了末聯的一個「去」字。此乃後話,其中或有傷感的遭際,於此也就暫時留取心神,容後細表。

不過,乍看此詩刓苔而出,人們總會訝異:是什麼人,敢在神仙居止之處這樣放肆留言呢?

巨石青苔之上的五言八韻之作晾在日月星辰之下可有些時日,想必神仙也看見了,但是說也奇怪,彷彿神仙還真不願意見這詩人,較諸先前還微露形跡,如今反倒刻意不現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