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思維迷宮 > 10.2 邏輯改寫 >

10.2 邏輯改寫

哲學分析有一項主要的技術可以稱作邏輯改寫,它運用的是在現代發展起來的數理邏輯技術。無須經過專門學習天然就會的邏輯大概相當於傳統邏輯,數理邏輯則是應用數學技巧發展出來的一種據說更為先進的邏輯。

分析哲學家發現,哲學上的大多數錯誤其實是人們不恰當地使用語言造成的,是語言錯誤導致的思想錯誤,人們為語言的花哨表達和概念所誤導,以為說出來的都是思想,凡是語言能說到的就是存在的東西,於是用語言製造了許多假思想。當然,這個問題有著嚴重爭議,分析哲學家認為語言會說出太多它不應該胡說的東西,言多必失,這是以真實事物和真理為原則在限制濫用語言。不過,許多哲學家並不同意這種激進觀點,因為語言並不僅僅是為了說出真理和科學,還要做更多的別的事情。使用語言是表達全部生活內容的行為。

語言能夠表達我們心裡想的「意思」,當聽到一句話時,我們能夠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麼,也就是知道這句話的內容。通常人們所說的語言的意義指的就是說出來的內容。分析哲學家發現,「內容」只是作為含義的意義,真正的意義是語言的「邏輯意義」,它隱藏在「內容」之中,這種邏輯意義才是語言真正擁有的意義。有時候一句話從內容上看好像沒毛病,但如果深入到它的邏輯意義中去,則可以看出是一句不合理或者不真實的話。「邏輯改寫」就是把語句的表面意義改寫成它的邏輯意義,這樣就容易看出人們經常在胡說八道。邏輯改寫就是檢查人們是否在胡說。

我們在做事情時,總要講講條件。比如說,你打算買一輛白色的、時速達180公里、價格不超過30萬元的小汽車,「白色、時速180公里、不超過30萬元」這些規定就是你的「條件」,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你就不想買。同樣,我們在思想時說到某個東西,也是有條件的,如果說不清楚條件,就等於沒有確定所說的東西,或者,如果說的東西與這個東西所需要的條件不符,就是胡編了某種東西。為了更容易地看清楚一個句子的邏輯意義,可以把日常句子寫成邏輯句子,例如把「一輛白色的雙座跑車正以180公里時速奔馳著」這個句子改寫成「有某個東西,它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它是白色的;是輛雙座跑車;它正以180公里的時速奔馳著。」顯然,一個事物是否存在,並且在什麼樣的可能世界中存在,完全要看我們為這個事物開列的存在條件。假如開列的條件只能支持這個事物在神話中存在,那麼,這個事物就僅僅存在於神話中而不可能出現在真實世界中;假如所羅列的條件在任何可能世界中都是不可能的,那麼,所說的「某個東西」就根本不存在。任何試圖混淆不同可能世界中的東西的話語就是胡說。

平時我們經常理所當然地說到某種東西,就好像只要說出某個東西就有了這個東西一樣。嚴格的語言反對這種過於隨便就承認了太多事物的形而上學惡習。在邏輯句子中,如果還沒有說出某個東西的可信存在條件,就不能承認它的存在。假如有人說到「一個內角和為360度的三角形」,我們會馬上指出這是荒謬的,因為「360度」這個條件不能滿足。羅素舉過一個例子「現任法國國王是個禿子」,按照平常的習慣,有人可能會反駁說「他不是禿子」,可是這樣說就已經上了形而上學的當,因為問題不在於是不是禿子,而是法國現在根本就沒有國王。如果按邏輯句式寫成「有某個東西,它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它是個人,並且他是現任法國國王,並且他還是個禿子」,情況就清楚了。羅素的意思是說,古典哲學中使用了太多類似「現任法國國王是禿子」那樣壞的語言,結果人們糊里糊塗地默認了許多並不存在的東西,還為那些不存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而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