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9章 羅馬帝國與文化的關係 >

第29章 羅馬帝國與文化的關係

羅馬帝國對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羅馬帝國對希臘思想的影響;二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思想對羅馬的影響;三是羅馬帝國統治下的長久和平局面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影響,以及造成了文化的單一性;四是希臘化思想由回教徒傳至西歐。

在瞭解這些影響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瞭解一下羅馬帝國的政治史。

公元前三世紀初,迦太基與敘拉古是西地中海的兩個強大的城邦,後來經過兩次作戰,羅馬打敗了敘拉古,並大大削弱了迦太基的實力。公元前二世紀開始,羅馬陸續征服了西班牙、法國、英格蘭等地。羅馬帝國的疆土北至歐洲的萊茵河和多瑙河,東至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南到北非大沙漠。

羅馬統治之前北非還是一片荒蕪,羅馬帝國時期這裡變得土地肥沃,並矗立著許多大城市。從公元前30年奧古斯都繼位開始,之後的二百年間是羅馬帝國歷史上最和平、穩定的二百年。

最開始羅馬只是一個同希臘城邦一樣的小國家,他們不依靠對外貿易生活。當時羅馬有國王、元老院,同時民主的成分也在不斷增加。帕那提烏斯認為當時的羅馬政府是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結合的產物。後來的征戰使元老院和以騎士為代表的中層階級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們甚至僱用奴隸大肆種植葡萄和橄欖,使得本國的農民失去收入來源。

公元前二世紀後半葉開始,羅馬境內開始爆發農民運動,規模巨大。公元前30年奧古斯都繼位。他終結了國內的農民運動,並開始對外征伐,使得國內環境變得和平、穩定。

在希臘的城邦之間,它們紛紛要求獨立的主權,同時內部因為貧富差距內戰不斷。前一個問題隨著羅馬征服諸城邦,變得不存在了;後一個問題卻愈演愈烈,城邦的內戰中每一方都宣稱自己是正義的,誰給士兵出的錢多誰就會獲勝。每一次勝利后土地都會被重新劃分,並按照承諾獎賞給將士。這樣混亂的局面最終都被奧古斯都終結,國內再也沒有混亂與獨立運動。

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73至前71年,在斯巴達克的領導下,爆發了羅馬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這也是羅馬共和國內亂時期(公元前2世紀30年代至前1世紀30年代)發生的第三次奴隸起義,前兩次均發生在西西里。最後,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結束了內亂,建立了元首制,成為了事實上的皇帝,羅馬結束共和國時期進入帝國時期

內戰結束,國內政局變得穩定,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以至人民都感覺不適應。這種穩定與有秩序的生活曾經是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的追求,它最終被奧古斯都做到了。奧古斯都統治期間是羅馬歷史上一個比較幸福的時期。各省第一次給公民發福利,以前總是收取和掠奪。人們在奧古斯都生前和死後給了他無數的榮譽,很多地方都將他看做是神。

但是平靜的生活讓人們變得不愛冒險了。希臘人自由冒險的精神在亞歷山大時期就被逐漸剝奪,希臘自此失去了激情,開始變得犬儒與宗教化。對生活失去熱情的人們轉而開始從天堂中尋找安慰,蘇格拉底認為天堂中可以自由辯論,而對於他之後的哲學家,天堂擁有更多的意義。

這種局面後來也曾出現在羅馬歷史中,不同的是,羅馬人沒有感覺痛苦,因為他們不像希臘人一樣是戰敗者,相反他們是勝利者。馬其頓人沒有給希臘帶來和平與穩定,最終由羅馬人帶來了。當時奧古斯都用自己的行動征服了所有羅馬人,包括元老院。人們心甘情願追隨他。

戰爭後穩定下來的羅馬就像熱戀後結婚的青年,生活穩定下來。這種生活雖然安全,但是只有動亂才有創造力,穩定則意味著停滯。奧古斯都恢復了古老的信仰,限制自由思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穩定,同時也將帝國變得死板。後來的繼承者多少都繼承了這種做法。

奧古斯都之後的繼承者為了得到權力不擇手段,使得帝國的風氣變壞,但是國家仍然照常運轉。

西哥特人攻佔羅馬。在羅馬衰落的同時,蠻族人逐漸遷居到羅馬境內。蠻族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公元410年,西哥特首領亞拉裡克率領西哥特人攻陷了羅馬城,此後汪達爾人、勃艮第人、東羅馬帝國又先後洗劫了羅馬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徹底滅亡了

公元98年圖拉真繼位到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去世,是羅馬帝國史上最美好的一個時期。但是進入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則遭遇了一系列的災難。軍隊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鉤心鬥角地為自己爭取錢財和減少出征。這樣的軍隊大多毫無戰鬥力,無法抵擋北方和東方蠻族的入侵。政府財政陷入癱瘓,收入減少而軍費大增。同時國內爆發瘟疫,當時的羅馬政權岌岌可危。

正在帝國最危險的時候,兩個人的出現扭轉了局面。他們是戴克裡先與君士坦丁,君士坦丁於公元312年至337年在位。他在位的時候帝國已經分成東西兩部分,他將拜占庭作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戴克裡先在軍隊改革和行政改革上都取得了成功,但後來證明這些成功都是短期效應。他將日耳曼人作為軍隊的主力,並晉陞他們的官職。這些舉措埋下的隱患到了五世紀才顯現出來,日耳曼人決定不再為羅馬人效勞,要為自己而戰。行政上他的改革同樣埋下了隱患。為了滿足混亂時期的開支需求,他想盡方法從基層收稅。同時為了防止逃稅,他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禁止遷徙,農民逐漸被轉化成農奴。

因為士兵大多信仰基督教,因此君士坦丁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後來日耳曼人滅掉西羅馬帝國時,也接受了基督教。從而使得西歐的一些與教會有關的古代文明得以保存。

東羅馬帝國直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人消滅,從此東羅馬帝國部分以及北非和西班牙都被回教統治。不像野蠻的日耳曼人,阿拉伯人只是強制推廣自己的宗教,並沒有破壞被征服者的文明。希臘文明在東羅馬帝國悠久的歷史中得以保存,這些文明在十一世紀之後被逐漸傳播到了西方。

下面要談的就是羅馬帝國是如何影響文化發展和傳播的。

一、羅馬帝國對希臘思想的影響

羅馬對希臘思想的影響始於歷史學家波裡比烏斯與斯多葛主義者帕那提烏斯。希臘人比較聰明,喜歡安逸的生活,瞧不起野蠻的羅馬,但是他們在政治上比較軟弱。當時希臘的一些哲學家不再關心公共事務,完全沉浸在個人生活中。但是有人卻從強大的羅馬帝國身上看到了希臘人的缺點。

波裡比烏斯出生於公元前200年左右。他作為囚犯被押送至羅馬,後來與小西庇阿結交,並多次跟隨他作戰。他精通拉丁文,這在希臘人中很罕見。他寫出了《布匿戰爭史》,並在其中對羅馬的體制大加讚美。這些體制確實比希臘的體制要穩定和有效。羅馬人因此很喜歡他,希臘人如何看他就不知道了。

普魯塔克(約46—125)。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寫作《希臘羅馬名人傳》聞名於世。在書中,他將希臘人物與羅馬人物一一對應比較

帕那提烏斯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他與波裡比烏斯、小西庇阿是朋友。小西庇阿擔任羅馬執政官期間他經常去羅馬,小西庇阿死後他便留在了雅典。他的學說中有更多的政治性,這是受羅馬體制的影響。同時他還摒棄了犬儒主義與教條主義。他的學說受到羅馬人的歡迎。

愛比克泰德雖然是希臘人,但是絕大部分時間在羅馬生活。他對馬可·奧勒留影響很大,但是對希臘人的影響則很難說。

普魯塔克也是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羅馬,並深受尊重。他在各個領域都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希臘羅馬名人傳》。他在這本書中嘗試著將希臘與羅馬結合起來。

除了上述人物以外,羅馬帝國境內講希臘語的部分在思想和藝術上日漸頹廢。生活變成了大多數人的主題。各個哲學派別雖然都還存在,但是自馬可·奧勒留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發展。羅馬帝國境內逐漸分為希臘語與拉丁語兩部分,東羅馬帝國是希臘語部分,西羅馬帝國是拉丁語部分。

二、希臘文化與東方思想對羅馬的影響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講,一是希臘的哲學、藝術、文學如何影響羅馬;二是東方的迷信與宗教如何影響羅馬。

(1)羅馬人很早就意識到希臘人在文化方面的強大,無論是哲學、藝術還是個人修養、談吐方面。羅馬人唯一的優勢在於軍事強大和政治團結。征服希臘之後,羅馬人開始在文化的各個領域內學習希臘。羅馬自己在哲學、藝術、文學、建築上沒有一點創新,完全是繼承自希臘的文化。除了修建道路、制定法律、培養軍隊之外,其他一切方面羅馬都效仿希臘。

強大之前的羅馬是農耕國家,大部分羅馬人是農民。這便使得他們性格中有勤勞、勇敢的優點,也有頑固、愚昧的缺點。戰爭使得羅馬強大起來,一夜之間原先的農耕文化就被打破了。奴隸代替了農民,小塊土地合併為莊園,商業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思想的解放,女人變得放蕩,離婚成了常事,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這些都是受希臘思想的影響。

公元三世紀之後,希臘文化對西羅馬帝國的影響逐漸衰退。主要原因是西羅馬帝國的體制幾乎是軍事專制,夾雜著許多野蠻人的軍隊自己推選皇帝。這些野蠻人認為文化無用,同時國家不提倡教育,這導致幾乎沒人能看懂希臘文。

(2)東方宗教、迷信在羅馬帝國西部得到發展。當年亞歷山大曾經將巴比倫、波斯、埃及的文化傳入希臘。現在,羅馬人將這些文化傳入西部。

這些教派傳入羅馬,並得到發展之後,幾乎每個派別都有代表在政府裡面任職。當時這些教派的一些人物甚至能夠影響國王。傳說一位名叫亞歷山大的先知曾經給馬可·奧勒留出主意,只要他將兩頭獅子同鐵籠一起投入河中,他就能獲得戰爭的勝利;羅馬名人魯提連奴還曾經向他請教如何選擇妻子,最後亞歷山大將自己與月神的女兒嫁給了他。為此魯提連奴用一百頭牛祭祀月神。

更實際的例子是皇帝埃拉伽巴路斯,他於公元218年至222年在位。他原本是敘利亞太陽神的一位祭祀,他的名字就是當地太陽神的名字。他來到羅馬以後,將東方的宗教一併帶了過來。

一種從波斯傳入的宗教,公元三世紀後半期發展到頂峰,並與基督教發生了激烈的爭鬥。這種教派名叫密斯拉教,深受當時軍人的喜歡。當時的士兵都推崇新宗教,為了維護軍心以及自己的統治,當時的皇帝也熱衷於引進新宗教。

君士坦丁大帝也試圖引進新宗教,但總是失敗,直至最後選擇了基督教。人們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為當時生活中有太多苦難,希臘的宗教總是讓個人相信幸福;而亞洲經歷過更深的苦難,他們的宗教更能止痛,他們的宗教讓人們寄希望於來世。基督教便是其中一種。

三、政府維護了文化的統一

亞歷山大與羅馬都維護了希臘文化免遭破壞,如果當時有成吉思汗的話,這些文明可能會被一掃而光。城邦制時期希臘的文化掌握在少數貴族手中,非常脆弱。馬其頓人與羅馬人佔領希臘後,並沒有搞破壞,因為他們熱愛希臘文化。

彼得那戰役。公元前168年6月22日,統治希臘的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在彼得那戰役中戰敗,國王向羅馬統帥保盧斯投降,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結束。從此希臘就處於羅馬的控制之下了。羅馬雖然用武力征服了希臘,但希臘卻用文化征服了羅馬

從某個方面來說,亞歷山大與羅馬人催生出了更好的哲學。比如,斯多葛派的博愛。羅馬人長期處於一個政府、一種制度的統治之下,對文明的認識也變得單一起來。他們認為世界上除了羅馬以外都是野蠻之地,羅馬就代表著整個世界。這種觀念被基督教吸收,他們有句格言是「審判全人類」。

羅馬還用征戰的方式傳播文化,開化了許多地方的野蠻人。這些地方包括:意大利北部、西班牙、法國、西德等等。是羅馬讓這些地方擺脫了黑暗,迎來了文明。如果說希臘在文化思想上做到了「質」,那麼羅馬就在文化傳播上做到了「量」。

四、回教徒在希臘文化傳播上所起的作用

公元七世紀開始,回教徒們征服了敘利亞、埃及、北非、西班牙等地。回教並沒有與基督教產生碰撞,只要對方按時納貢便相安無事。阿拉伯人接受了東羅馬帝國的文明,並開始研究希臘學說。他們還幫助亞里士多德獲得了同柏拉圖一樣大的名氣。

從阿拉伯創造的一些詞彙就可以看出,他們繼承並發展了希臘的數學、煉金術、哲學,以及天文學。

回教徒對於希臘文化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們很好地將希臘文化保存了下來。他們沒有像基督教一樣去選擇性地接受希臘思想,而是全盤按照原樣保存下來。其中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許多重要哲學家的著作。這對後來的文藝復興以及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