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3章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

第23章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這一章要討論的是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與《論天》兩本書。這兩本書中的內容到伽利略之前,一直是科學領域的權威。雖然今天看來這些內容已經過時,但是研究哲學史的人不能將其忽略。

古時候人的想像力同今天不一樣,亞里士多德小時候不會像今天小孩子一樣,學習力學。如今一說到力學,孩子們便會想到機械,想到飛機大炮。而當時由於科學知識少,人們的想像更寬廣。

古代的希臘人在對運動的研究中,沒有想到要從運動中提煉出純粹的力學知識。他們想到的只是研究動物和天體的運動。現代人將動物本身的結構看做是一架機器,而希臘人則把所有運動都看做是同動物運動一樣。他們將能否運動作為識別活的動物的標準。

天體運動同動物運動的區別在於它們具有規律性,這種規律性運動被認為是完美的。當時的希臘人將日月看做是神,是神按照精確的幾何軌道在推動它們運動。因此運動的根源被認為是「意志」。動物運動是動物的意志,天體運動是神的意志。

上面這些便是亞里士多德那時候的人們從事科學、物理研究的時代背景。下面談的是亞里士多德具體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書中的「物理」被翻譯成「自然」,這個「自然」與我們平時說的自然略有不同。這是一個很含糊的字眼,亞里士多德認為,一件事物的「自然」性便是它存在的目的。例如,一個橡子的自然性就是指它將來要長成一棵橡樹。這其中就蘊涵著目的論,有的事物是自然存在,比如動植物;有的則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存在。

有人認為自然是含有目的性的,還有人認為自然沒有目的性,只不過是事物發展的一種必然性。亞里士多德反對恩培多克勒有關進化的學說,他認為一件事情結束後,最後的結果便是之前所有運動的目的,這就是這件事物的自然性。

這種對「自然」的認識阻礙了科學的發展,甚至誤導了倫理學的發展方向,錯誤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便是一件事物正在向另外一件事物發展。這一點是不對的,事物的運動是相對的,A向B運動的同時,B也在向A運動。把其中一方看做是靜止的,這種看法是沒有意義的。

亞里士多德還討論了時間,當時有人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因為時間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我們之前流逝走的;另一部分是還沒有到來的。亞里士多德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時間是存在的,因為時間可以被計數。在這裡,亞里士多德可能把時間當成了歲月或者日子一類的概念。

《雅典學院》(意大利,拉斐爾繪)。這幅《雅典學院》,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的學園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來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畫中名家薈萃,幾乎囊括了古希臘所有的著名學者。他們在大廳裡,或一起探討學問,或個人獨自沉思,怡然自得

只有柏拉圖認為時間是被創造出來的,亞里士多德在這一點上也反對柏拉圖。但是,後來的基督教站在了柏拉圖這一邊,因為他們認為宇宙是有起點的。

《物理學》中最後談到了「不動的推動者」,這一點我們在前面談《形而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談過了。接下來要談的是《論天》中的天體運動。

《論天》中的觀點奇特而有趣:以月亮為分界線,月亮以下的東西是有生死的,以上的東西是永恆的。大地位於月亮以下,由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月亮以上的部分由第五種元素構成。地面的四種元素的自然運動是直線運動,而第五種元素是做繞圓運動。月亮以上的天體,越往上越神聖。

這些理論同樣為後來的發展設置了障礙。例如,可以燃盡的彗星應該屬於月亮以下嗎?地面上的運動是直線的,那麼平行發射出去的物體是如何落地的呢?伽利略發現它們不是之前認為的垂直落地,而是拋物線落地,這個發現嚇壞了當時的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人。再後來,伽利略同開普勒和哥白尼逐步論證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繞著太陽旋轉,這個觀點當時不僅與教會神學違背,也遭到了亞里士多德學派的抵制。

他認為天體是永恆的,這一點在後來也被證明是錯誤的。包括太陽在內的天體都是有生有滅的,至今發現的所有事物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亞里士多德的天體永恆論,歸根結底來自對日月的宗教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