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2章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

第22章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亞里士多德在研究過的每一個領域都有著巨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邏輯學領域。邏輯學領域中,亞里士多德的權威地位一直保持著,整個中世紀是如此,文藝復興之後還是如此。直至今天,還有許多人堅持著舊的體系,不肯承認近代邏輯學的發展。從後代的推崇來看,他在這一領域比前人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生命力頑強,至今仍然被人們爭論來爭論去。

亞里士多德在邏輯學領域最重要的貢獻便是提出了三段論學說。三段論就是將一個論證分成三部分: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例如:

人都會死(大前提)。

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蘇格拉底會死(結論)。

三段論有多種形式,比如上面的話還可以用另外的形式說:沒有人能逃脫死亡;蘇格拉底是人;蘇格拉底不能逃脫死亡。

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推論都可以歸結為三段論的形式,這一點得到後人中他的崇拜者的認可。如果把所有論證都以三段論的形式列出,是對是錯一眼便知。

三段論學說開創了形式邏輯,從這一點來看他是偉大的。但是它本身也有問題,下面是我總結的三個問題:

(1)三段論形式的問題。

(2)推論還有其他形式,對三段論給予的評價太高。

(3)對於演繹法這種論證形式,給予評價過高。

下面是關於這三個問題的解釋。

(1)三段論這種論證形式存在缺點。舉例來說:「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句話中,「蘇格拉底會死」是正確的,因為有人親眼見證了他的死,見到了他的屍體。那「所有人都會死」是否正確呢?很多人認為是正確的,但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有的人已經死了,有的人還活著,所以說所有人都會死是沒有根據的。所以說三段論的論證形式是有缺陷的。

(2)三段論僅僅是論證推斷形式中的一種。數學中有大量的推斷、論證部分,但是幾乎用不到三段論。如果強行運用,將會讓論證結果沒有說服力。例如你去買東西別人找錢這樣的算術題就不適合用三段論。邏輯中也有不能轉化為三段論的論證,例如:「馬是動物,所以馬頭是動物的頭。」由此可知,三段論不是唯一的論證形式,也不是論證形式中最權威的。很多人由於崇拜亞里士多德,而被他引入歧途。

(3)過高地估計了演繹法這種論證形式。演繹法是幫助人們獲得知識的一種推斷方法,希臘人偏愛這種方法,並給予了過高的、不適當的評價。柏拉圖便是如此,亞里士多德更客觀一點,多次承認歸納法也很重要。但是對於演繹法的評價還是過高。

舉例來說:「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句話中,說「蘇格拉底會死」的原因是「所有人都會死」,這是不嚴謹的。我們不能說所有人都會死,只可以說「一百五十年前出生的人都已經死了」之類的。所以「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種說法,其實不是演繹法,而是歸納法。

大多數推論都是運用的歸納法,而被當時的希臘人誤認為是演繹法。真正的演繹法只出現在法律和神學中,因為它們中的前提都是規定死的,沒有疑問的。

對三段論的探討出現在《分析前篇》中,此外的《範疇篇》雖然篇幅很短,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範疇」這個詞我不懂它的含義,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都提到過它。亞里士多德將範疇分為十類:實體、數量、性質、關係、地點、時間、形態、狀況、活動、遭遇。並給範疇下了定義,大意是:一個字的意義,不能再進行拆分,只包含一種意義,它便代表了十種範疇中的一種。

「實體」是一個人或物的個體。某一類人或物也可以被稱作實體,但是這種實體容易造成歧義,容易引人走向形而上學。

《在荷馬塑像前的亞里士多德》(倫勃朗繪,1654年)

《分析後篇》中探討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演繹法、三段論中的前提是如何得來的?這個前提是未經證明的,但又必須是為我們所知的。亞里士多德認為這種認識來自事物的本質。他認為定義便是對事物本質的描述,這種認識影響至今。我認為這種認識有問題。

事物的「本質」是一些若是失去就會使得事物性質改變的東西。無論是高興中的、苦惱中的,還是健康的、虛弱的蘇格拉底都是蘇格拉底,看來這些不是本質的東西。真正的本質是蘇格拉底是人。「本質」不過是一個語言遊戲,我們很多時候在不同情況下,對略有不同的事物,用同一種稱呼。這都是為了語言表達上的方便,對這些事物來說沒有什麼本質可言。

亞里士多德對「實體」這個概念的解釋也是形而上學的。我們把蘇格拉底一生發生的事情安到一個叫史密斯的人頭上照樣成立。他認為實體是性質的主體,各種性質都必須依附於主體存在。比如人的各種性質都是依附於人本身的,人便是主體。但是,當我們把各種性質都從主體上撤離以後便會發現,什麼都沒有剩下。好比,我們剝開層層裝飾,發現裡面空無一物。

進一步說,「實體」是把一堆事件集合到一起的方式。我們一提起史密斯先生,就想到他的穿著、他的聲音、他的相貌,等等。如果沒有了這些事件,那史密斯先生便什麼也不是了。再比如,「法蘭西」也是一個集合,一提到它我們便會想到法國國旗、法國地圖、法語、巴黎,等等。沒有一件確切的實物就叫法蘭西。

總的來說,把語言學上的主語、謂語的關係硬套在現實中,其中的主語便稱之為實體。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錯誤。

關於亞里士多德邏輯學的討論到此為止,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除了三段論之外,其他知識點都是錯誤的。就連三段論,也被亞里士多德高估了。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知識在今天已經過時了,但是它在歷史上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可惜這些學說沒有產生在希臘思想鼎盛時期,沒有經受大家的討論、思考。它出現在希臘思想創造期的末期,未經檢驗便被奉為權威。等到兩千年後人們試圖尋找真理的時候,發現亞里士多德的地位已經難以撼動。不僅僅是邏輯學,在科學、哲學方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