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正義的理念 > 克服位置局限 >

克服位置局限

位置帶來的幻象會對正義的訴求造成嚴重的障礙,克服這種障礙需要拓寬評價的信息基礎。這也是亞當·斯密要求系統地採取不同的位置,包括來自遠處的視角的原因之一(見第6章)。儘管我們可以通過精心地採用「開放的中立性」這一方法來實現許多目標,但要從位置視角順利進展到「純粹客觀的視角」,則很難獲得完全成功。

可以說,在我們的生物特性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對世界的整個認識完全建立在我們現有的感知和我們所產生的思想之上。我們的思想與感知完全依賴於我們的感官、大腦以及其他身體機能。即使是我們稱之為「觀點」的事物,無論它來自哪裡,也是建立在我們對於眼睛所能看見的事物的認知之上的,後者則是人類進化所獲得的肌體功能的一部分。

我們當然可以在抽像的思考中,想像超越那些將我們束縛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種種限制,以及控制我們分辨與認知能力的肌體功能。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世界,在那裡我們除了可以感受到光、聲、熱、氣味、味道、觸覺以及其他可以感受到的信號外(如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那樣),還有其他感覺,但是我們將很難具體描繪出在那樣一個不同的感官空間裡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的思維以及擴展思維的能力,也面臨同樣的限制。我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如此依賴於我們的經驗和思維,以至於超越這種局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以更全面的視野來部分或者完全克服位置帶來的局限性。同樣(如在選擇正義理論的關注點時),我們可以合理地選擇比較的對象,而不是先驗主義的烏托邦理想。拓展比較性是創造性的認識論、倫理學和政治學研究的一部分,並已經在世界思想史上產生了許多重要的影響。完全脫離個人特徵的「涅槃」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唯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