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正義的理念 > 社會選擇理論的研究方法 >

社會選擇理論的研究方法

對於道德與政治的討論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就對這些問題有過廣泛而清晰的論述,尤其是在《倫理學》(Nicomachean)與《政治學》(Politics)這兩本書中。與他同時代的印度的考提利亞在其著名的有關政治經濟學的專著《政事論》(見前一章)中,則採用更為嚴格的制度視角來闡述這些問題。但針對公共決策的正式程序及其背後的——通常是隱含的——規範的假設的探索則出現於晚些時候。探索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即是社會選擇理論,它作為一種系統性的學科最早形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

18世紀晚期,一些主要在巴黎工作的法國數學家最先開始在這一領域進行開拓,例如波達與孔多塞等,他們用數學方法來研究基於個人優先安排而達成的集體評價。通過對群體中不同人的個人判斷所形成的總體效果進行研究,他們首先提出了正式的社會選擇理論。[1]當時的思想氛圍受歐洲啟蒙運動,尤其是法國啟蒙思想(以及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很大,對社會秩序的理性建構開始有所討論。事實上,早期的一些社會選擇理論家,尤其是孔多塞,同時也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領袖。

避免社會選擇過程中的任意性與不穩定性,這是推動早期的社會選擇理論家進行探索的主要動力。他們專注於為理性與民主的群體選擇構造理論框架,並關注該群體中所有成員的偏好與利益。當然,他們的理論探索多數得出的都是相當悲觀的結論。例如,孔多塞認為,多數原則(majority rule)有可能會互相矛盾。例如,多數人認為A好於B,B又好於C,但依然可能存在多數人認為C好於A的情況(這就是「孔多塞悖論」)。在19世紀的歐洲,不少人繼續圍繞這類難題開展大量的探索(但得出的結果大多仍是悲觀的)。事實上,一些非常具有創造力的人為解決社會選擇的難題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愛麗絲漫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就用其真名道奇森(C.L.Dodgson)寫了有關社會選擇的相關文章。[2]

當肯尼斯·阿羅在1950年左右以現代形式重建社會選擇理論時(阿羅同時也給予這一學科現在的命名),他也非常關注群體選擇的困難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不一致性。阿羅用明確的表述和經過推敲的公理及其推導對這一領域賦予一種結構化和解析化的形式,要求社會決策滿足某種最低的理性條件,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恰當的社會排序以及對社會狀態的選擇。[3]通過認可所需的明確的任何社會選擇程序都必須滿足的條件,使其能被人接受,這就取代了孔多塞、波達等人不太規範的方法,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選擇理論。這也使得其他學者可以對阿羅的公理與要求進行某種變換,以提出合理的批判。

阿羅先驅性的工作開創了這樣一條積極而有建設性的探索之路。當然,就其公理而言,阿羅通過推導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且極悲觀的一般性結論,即「阿羅不可能定理」(他本人則為其起了一個較為積極的名字,「一般可能定理」),從而極大地深化了之前業已存在的那種無望與悲觀。[4]關於其結論的一般性及數學解釋,見我的Collective and Social Welfare(San Francisco,CA:Holden-Day,1970;republished,Amsterdam:North-Holland,1979)。)這是一個簡明有力的數學結果。它表明,即使是某些很弱的合理反映社會成員要求的社會選擇條件,也無法被任何可稱得上是理性與民主的社會選擇程序(如阿羅所描述的那樣,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同時滿足。在啟蒙思想及法國大革命思想提出社會理性企望兩個世紀之後,當一個充滿新的民主承諾的和平世界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痛中恢復之時,關於理性民主抉擇的探索似乎顯得毫無希望。[5]

阿羅具有悲觀色彩的定理和之後一系列新的數學研究結果,以及由這些技術性著述所引發的廣泛的一般性討論,最終都對社會選擇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建設性影響。[11]它促使研究集體決策的學者深入審思究竟是什麼使得民主實踐的合理要求導致這樣一些不可能的結果。相關研究表明,儘管這種不可能性與僵局會高頻度大範圍地出現,但通過使社會選擇程序更具信息敏感性,這些問題能在多數情況下得到解決。[6]事實上,關於人與人之間在福利與相對優勢上比較的信息是解決這一問題尤為關鍵的一點。[7]

除了隨之而來的討論之外,大多數政治選擇(如投票和選舉)或經濟評價(如國民收入)的機械流程幾乎沒有包含太多的信息。投票結果本身除了說明某候選人比其他候選人得到更多的選票外,並不能說明什麼。與此相類似,計算國民收入總額的經濟流程也僅僅是一些基於市場交易種類及價格的信息,如此等等。當我們的評價或決策系統所採用的信息都如此貧乏時,我們對於出現那些悲觀結果就不應感到意外。但如果要充分理解正義所隱含的要求、社會組織與制度的需要以及制定令人滿意的公共政策,我們必須尋找更多的信息和嚴謹的依據。

阿羅本人與其他人都曾致力於探尋拓寬社會選擇信息基礎的方法和手段。[8]事實上,孔多塞也早在18世紀80年代就大致地指出了這一方向。[9]孔多塞熱情地宣揚公共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在動機上就與此有緊密的聯繫:孔多塞是最早強調女性教育特殊重要性的人士之一。孔多塞對於豐富社會統計學的濃厚興趣,以及對於持續的公共討論的必要性的信奉,也與此有著密切關聯,兩者都有助於推動在公共選擇和探索社會公正的過程中使用更多的信息。[10]

下面,我將首先討論社會選擇理論與主流公正理論之間巨大的差異及其性質和含義。如前所述,前者著眼於對社會現實進行排序,後者則專注於絕對公正的社會安排,即「公正制度」,而不關注公正的改善和倒退。之後,我將再回到上面的問題。

[1] J.-C.de Borda,『Memoire sur leselections au scrutin』,Memoires de l 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1781);Marquis de Condorcet,Essai sur l『application de l』analyseala probabilitedes decisions renduesala pluralitedes voix(Paris:Imprimerie Royale,1785).

[2] See C.L.Dodgson,A Method of Taking Votes on More Than Two Issues(Oxford:Clarendon Press,1876),and The Principles of Parliamentary Representation(London:Harrison,1951).

[3] 社會選擇理論的經典著作是肯尼斯?阿羅基於其博士論文撰寫的Social choice and Inpidual Values(New York:Wiley,1951;2nd edn,1963).

[4] Arrow,Social Choice and Inpidual Values(1951,1963).

[5] 有許多不可能結果是阿羅定理的變異,這些結果揭示了理性社會選擇看似合理的要求之間的衝突。See my 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1970)Peter C.Fishburn,The Theory of Social Choice(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3);Jerry Kelly,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Kotaro Suzumura,Rational Choice,Collective Decisions,and Social Welfa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Prasanta K.Pattanaik and Maurice Salles(eds),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Amsterdam:North-Holland,1983);Thomas Schwartz,The Logic of Collective Choic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among many other contributions.Fine introductory discussions can be found in Jerry Kelly,Social Choice Theory:An Introduction(Berlin:Springer Verlag,1987);Wulf Gaertner,A Primer in Social Choice The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 這也是1998年我在諾貝爾演講「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1999)中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See also Marc Fleurbaey,『Social Choice and Just Institutions;New Perspectives』,Economics and Philosophy,23(March Z007).

[7] 可以對各類人際比較進行全面公理化,將其納人社會選擇程序,並設計和使用各種建設性的可能。See my 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1970),Choice,Welfare and Measurement(1982),and『Social Choice Theory』in 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1986).The litera ture on this subject is quite large,and includes,among other contributions,Peter J.Hammond,『Equity,Arrow』s Conditions and Rawls』Difference Principle』,Econometrica,44(1976);Claude d』Aspremont and Louis Gevers,」Equity and the Informational Basis of Collective Choic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44(1977);Kenneth J.Arrow,『Extended Sympath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7(1977);Eric Maskin,『A Theorem on Utilitarianis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45(1978);Louis Gevers,『On Interpersonal Comparability and Social Welfare Orderings』,Econometrica,47(1979);EricMaskin,『Decision-making under Ignorance with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Ghoice』,Theory and Decision,11(1979);Kevin W.S.Roberts,『Possibility Theorems with Interpersonally Comparable Welfare Levels』,and『Interpersonal Comparability and Social Choice Theor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47(1980);Kotaro Suzumura,Rational Choice,Collective Decisions,and Social Walfs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Charles Blackorby,David Donaldson,and John Weymark,『Social Choice with Interpersonal Utility Comparisons:A Diagrammatic Introduc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5(1984);Claude d』Aspremont,『Axioms for Social Welfare Ordering』,in Leonid Hurwicz,David Schmeidler and Hugo Sonnenschein(eds),Social Goal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以上所舉只是大量文獻中的一小部分。

[8] Kenneth J.Arrow,『Extended Sympath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7(1977).

[9] Senneth ie-Jean-Antoine-Nicolas de Caritat,Marquis de Condorcet,Esquisse d』un tableau historique des progres de I』esprit humain(1793).Later included in Oeuvres de Condorcet,vol.6(Paris:Firmin Didot Freres,1847;republished,Stuttgart:Friedrich Frommann Verlag,1968).

[10] On this,see my Nobel Lecture in December1998,『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y,89(1999).See also Marc Fleurbaey and Philippe Mongin,『The News of the Death of Welfare Economies Is Greatly Exaggerated』,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25(2005).

[11]我在諾貝爾獎演講「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9(1999)以及Le Prix Nobel1998(Stockholm:The Nobel Foundation,1999)中,談到了不可能定理與其之後的進一步發展之間在動機上與分析上的關聯。我在Choice,Welfare and Measurement(Oxford:Blackwell;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以及「Social Choice Theory」,in K.J.Arrow and M.Intriligator(eds),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vol.3(Amsterdam:NorthHolland,1986)中分析了相關的數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