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 第八章 人的現狀和前景 >

第八章 人的現狀和前景

星星的碎片

——我用這些碎片建造一個世界。

——尼采

也許不曾有過一個時代,像現代這樣頻繁地談論著人類的命運。現代工業化文明的種種弊端,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深切憂慮,也使一些高貴的靈魂陷於深沉的苦悶。在現代西方哲學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一種焦慮的基調,其中有對現代文明的失望和抗議,也有探索中的迷惘。

尼采是現代思潮的早期代表,同時也是批判現代文明的先行者之一。對人的現狀的不滿,對人的前景的關心,是尼采思想形成的主要契機。他對倫理的批判,構成了他的現代文明批判的主幹。在他看來,倫理是頹廢的徵象,而現代文明的最大弊病就是頹廢。與此同時,他對現代文明的商業化、科學化、非個性化、非精神化的傾向也多有揭露。

在發源於古希臘文化的歐洲文明背景下,歐洲的思想革新者們往往表現出一種懷古情調,給自己的理想穿上古希臘人的服裝。尼采也是如此。他從青年時代起就熟識古希臘文獻,無限嚮往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古希臘社會,在他心目中那是一個生趣盎然的審美國度,恰與現代商業世界形成鮮明對照。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德國啟蒙思潮對他的深刻影響。用古希臘文明批判現代文明,文克爾曼、席勒、荷爾德林已開了先例,緬古本身表達了一種改革願望。而尼采通過對現代文明的批判,進而形成了他自己的人的理想,這就是超人說。

現代流派在批判現代文明的道路上繼續前進,不過,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與尼采有所不同。尼采從希臘出發,走向超人,他寄希望於一種新的人的類型的產生。在這一點上,以存在主義為代表的現代流派不那麼理想主義,也不那麼貴族氣,他們更多地把超越的使命賦予每個人自己,讓每個人自己通過對真實存在的體驗來擺脫文明的禍害。

偉大的愛和偉大的蔑視

尼采常常被形容成一個人類的仇恨者,一個禽獸般的反人道主義者。尼采自己倒也無意扮演人道主義者的角色。他說:「我們不是人道主義者;我們從來不許自己談論我們的『對人類的愛』——我們這種人對此還不夠是戲子!」581在尼采的著作裡,貶薄人類的嫉世憤俗之論難道還少嗎?「如今使我們反感的是什麼……蟲豸之『人』耀武揚威,蜂擁聚集。」582「令人懷疑的是,一位旅行家在世界任何地方是否發現過像人的面貌一樣醜惡的地帶。」583他甚至說,他之所以不是仇恨人類者,是因為仇恨中有平等,有尊敬,有恐懼,而他只有蔑視,深深的蔑視是他的嗜好、特權、藝術和美德。584

在尼采提供了如許不利於自己的證詞以後,哪個律師還願意為他出庭辯護呢?這個被一切律師遺棄的被告,獨自留在法庭上,向聽眾說起了一個故事——

查拉圖斯特拉下山了,遇到的第一個人是一位隱居的老人。老人責怪他的下山,他答道:「我愛人類。」老人告訴他,人們是如何疑心重重地看待真心愛他們的人的:「在他們聽來,我們穿過街巷的足音太孤單。就像他們夜裡在床上聽見有人走路,遠未到日出時辰,便自問道:這小偷要去哪裡?」585

真正愛人類、為人類謀利益的人,反而遭到人們的猜忌乃至放逐和迫害。相反,那些欺世盜名的假慈悲者,那些花言巧語的戲子,卻能蠱惑人心,贏得一時的信任和擁戴。人群的墮性使尼采寒心了,形成了他對人類的矛盾態度。

尼采把人群聚集的地方稱作「市場」,那是一個輿論所支配的領域。那裡充滿大人物的叫囂和小市民的吶喊。大人物,那些大戲子,不斷變換著自己的道具和信仰,而小市民們就圍著他們旋轉。尼采離開「市場」,逃到自己的孤寂裡,寧與樹木和岩石為伍,因為樹木和岩石知道誠敬地保持沉默,「離開市場和聲譽才開始了一切的偉大」……586

歷史上一切創造者的命運都坎坷而悲壯,多半是因為習慣勢力支持了有權的迫害者。我們不能要求尼采能喚起民眾的覺悟,他始終是一個貴族氣極濃的資產階級思想家。不過,他又是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有責任感的思想家。他曾經沉痛地說:「我的心和我的渴望向著珍貴、悠久、遙遠的事物,你們的瑣屑、繁多、短促的苦惱與我何干!據我看你們受苦還不夠!因為你們只因自己受苦,你們還沒有因人類受苦……你們誰也沒有受過我所受過的苦。」587一個心高意遠的人的痛苦,確非沉溺於瑣屑煩惱者所可想像。尼采對人的蔑視,正是出於對人的命運的關心,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於他。

這是一種「偉大的蔑視,愛的蔑視,最蔑視之時其實最愛」。588他一再說:「偉大的蔑視者是偉大的敬慕者。」589「誰最蔑視人類,他豈非因此是人類的大恩人?」590「誰不是多年與人為敵,誰就不曾愛過人。」591「我愛人類,而當我克制住這種慾望時,就最是如此。」592尼采心中懷著對人的稱號的崇敬,對更高岸偉大的人的形象的渴望,因而對人的現狀深感不滿。他似乎在說:人呵,你們現在這樣子也配稱作人麼?

如果我們要舉例說明尼采這種出於愛的蔑視,最恰當的例子無過於他對瓦格納的態度了。尼采年輕時和這位比他大三十歲的音樂大師有過一段親密的交往,當時,瓦格納說尼采是人生賜給他的唯一恩惠,是懂得他的心願的唯一的人,尼采對瓦格納也一往深情。甚至在1879年兩人正式絕交以後,他也沒有停止對這位大師的愛。直到他神智清醒的最後歲月,他的著作和書信裡始終充滿著對瓦格納以及他們之間友情的懷戀。在絕交的次年,他寫道:「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補償我去年失掉的瓦格納的友情……我們之間從未說過粗話,連夢裡也沒有說過,倒是有許多快樂而昂奮的交談,我也許從來不曾和別人這麼多地一起歡笑過。現在這已經成為過去——至於在有些事情上有理由反對他,這一點於事何補!難道這能把失去的友情從記憶裡抹掉!」593後來他又一再說:「瓦格納是我所認識的最完全的人。」594「我不曾像愛他那樣愛過任何人,他是打動我的心靈的人……」595「在我與瓦格納絕交後,迄今我還沒有遇到一個哪怕用千分之一的激情和苦痛來理解我的人。」596尼采覺得,他與瓦格納的交往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幸遇,其餘的交往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零頭罷了。可是,正是對他最愛的這個人,他攻擊得最猛烈,他至死愛著瓦格納,也至死不停地罵著瓦格納。他生前發表的最後著作,四部有兩部是專門攻擊瓦格納的:《瓦格納事件》,《尼采反對瓦格納》。

尼采生平的這一情節常常使研究者們感到費解,有人甚至把它視為尼采瘋病的先兆。人們盡可以用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學或隨便什麼別的理論去解釋尼采的這種化妝成恨的愛,但誰也無權忽視尼采批判瓦格納時所談的那些實質性內容。尼采的批判是有內容的!他對瓦格納態度的變化,與他本人的思想變化相一致。他早年崇拜瓦格納,是因為瓦格納體現了叔本華的理想。後來他批判叔本華,也就不能容忍瓦格納了。連帶對瓦格納音樂的評價也發生變化,晚年他喜歡比才。他把瓦格納音樂的富麗堂皇的風格及其對官能的刺激看作頹廢的徵兆,因而他對瓦格納的批判同他對基督教倫理的批判是一致的,都是對於時代的批判。尼采自己說:「我決不攻擊個人,——我只把個人用作一枚有效的放大鏡,籍以顯示一種普遍的、卻因悄悄發展而不易覺察的困境……我這樣攻擊了瓦格納,確切地說,攻擊了虛偽,我們『文化』的劣根性,這種文化把精緻與豐富、老朽與偉大混為一談。」597尼采至死認為瓦格納是他那時代無與倫比的天才,然而時代本身已病入膏肓,連它最偉大的天才也不能倖免。就個人而言,尼采正因為最愛瓦格納,所以最不能原諒瓦格納患上了他所痛恨的時代病。在題為《致瓦格納》的詩中尼采寫道:「你不安的渴望自由的靈魂……可悲呵,連你也在十字架旁沉落,連你——也是一個被超越者!」598

其實,對於普通的個人,尼采倒是十分寬容的。他攻擊基督教最烈,但他與最虔誠的基督徒也有著和睦的關係。他說:「作為基督教最嚴厲的反對者,我本人不主張將千年厄運怪罪於個人。」599他反對的是作為一種人的類型的基督徒,反對的是時代的迷途和人類的頹廢。

偉大的人類,可悲呵,連你也不像我希望的那樣偉大……

「夜的時辰,現在愛者的一切歌才醒來。我的靈魂也是一個愛者的歌。」600睡著的人是聽不到這夜間的歌的,他們只聽見白日的詛咒。那為人類命運日思夜想的失眠者的耳朵在哪裡呢?

世上並不乏形形色色的人道主義者,有的是真誠的,有的是在演戲。對於尼采,重要的不是人道主義者這個稱謂,而是他對「人道」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早年已經決心獻身於他心目中的「人道」:「面對我們時代的這種危險,誰將為了人道,為了由無數世代苦心積累的這神聖不可侵犯的廟堂珍寶,而奉獻出他的衛士和騎士的忠誠呢?當所有人在自己身上只感覺到私慾的蠕動和卑劣的焦慮,就這樣從人的形象墮落,墮落為禽獸、甚至僵化的機械之時,誰將負著人的形象上升呢?」601那麼,什麼是尼采所理解的「人道」呢?

這是對人的尊重。「你認為什麼最人道?——免除別人的羞愧。」602

這又是一種集人類的全部痛苦和歡樂於一身的大海一樣廣浩深沉的感情。具有這感情的人「懂得把人的全部歷史當作自己的歷史來感受」。他感覺到一切憂患:病人思健康,老人回想少年的夢,愛者被奪去所愛,殉道者的理想破滅,英雄在戰鬥未決勝負之夜負傷並失去戰友……同時他又感覺到一切希望,好像各個世紀的地平線都在他身前身後展現。「這一切都納入了他的靈魂:人類最古老的事物,最新的事物,損失,希望,征服,凱旋——這一切終於都齊備於一顆靈魂,凝聚成一種感情:——這必定會產生出一種幸福,人前所未知的幸福,——一種充滿力和愛、充滿淚和笑的神聖的幸福,這幸福像夕陽一樣不斷地從自己不竭的財富中饋贈,傾倒入海洋,也像夕陽一樣使最貧窮的漁夫也搖著金槳,這才感到自己最為富足!這神聖的感情方可稱作——人道!」603

尼采所理解的「人道」,不是那種淺薄的仁慈,不是那種空洞的博愛,而是一種內在的精神上的豐富。因為豐富,所以能體驗一切人間悲歡。因為豐富,對情感的敏銳感應不會流於病態纖巧。它細膩而不柔弱,有力而不冷漠,這是一顆博大至深的心靈。

博大精深的心靈又有藏垢納污的容量和化濁為清的能力。在人中間不願死於焦渴的人,必須學會飲乾一切酒杯;在人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怎樣在污水中洗濯自己。604人是一條污濁的泉流,要涵納這泉流而又不失其純淨,一個人必須成為大海。605讓時代把它的污穢投向我們吧,我們都納之於我們的深處,並重歸澄澈……606

在明瞭尼采對人的根本態度之後,我們可以接下去談尼采對人的現狀的診斷和對人的前景的構想了。

現代文明的癥結

尼采一生不倦地謳歌生命的強健和精神的高貴,而他之所以惱恨現代文明正是因為:第一,生命本能的衰退——頹廢;第二,精神生活的貧乏——鄙俗。靈和肉都病了。

他說:「一步步頹廢下去——這是我對現代『進步』的定義。」607頹廢是一種「現代衰弱症」,遍及一切思想文化領域。倫理壓制本能。科學理性削弱本能。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麻痺本能,一部教育史是一部麻醉品的歷史。藝術在古代是強者的節慶,在現代也成了弱者的麻醉。這位復活的古希臘勇士「討厭現代文明,因為它的目標是使一切好東西、榮譽、寶藏、美女也讓懦弱者得到」。608

關於頹廢,前面已經談得夠多了。現在我們要著重談尼采對於現代文明的非精神化傾向的揭露。

在一顆優美的心靈看來,整個現代商業化社會就像一個鬧哄哄的大市場。人們匆忙地活動著,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為了增殖財富和賺錢。尼采生不逢辰,一切優美的靈魂都生不逢辰,他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片文化沙漠上。在市場上怎麼能開出文化的奇葩呢?

財富本身成了目的,為了財富,人們表現出一種盲目的發了瘋似的勤勞。尼采說:「一切時代中最勤勞的時代——我們的時代——除了產生越來越多的金錢和越來越多的勤勞以外,不知道拿它的許多勤勞和金錢做什麼好了,以至於散去要比積聚更需要天才!」609盲目地追求財富,卻損害了機體的美好,可是沒有機體的美好,又如何來享受財富呢?更嚴重的後果是在精神上。無頭腦的匆忙,使人永是處在疲勞之中,不復講究優美的風度和高尚的禮儀,獨處時不再有靜謐的沉思,人與人之間也不再有溫馨的交往。尼采無限緬懷的古希臘人那種高尚的教養和情趣已經一去不復返,他隔膜地望著這些忙碌奔走卻又麻木不仁的現代人,只覺得他們野蠻。

這是「自我」失落的時代。人們沉淪於世俗之中,好像有意躲避人生的真正使命。人們急於把腦袋藏到一個地方,似乎這樣一來他們的良知就找不到他們了。人們匆忙把他們的心獻給外部事務,就是為了不再有一顆心。「匆忙及其普遍,因為人人都急於從他的『自我』面前逃逝……」610

使尼采感到痛心的是,這個時代的繁忙的經濟活動和龐大的政治機器,佔用了過多的人力,浪費了寶貴的人才。有用的人才應該獻身於文化,經濟和政治不過是製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工場,那只是「小頭小腦們的工作範圍」,倘要佔用優秀人才,還不如讓這些機器銹壞。611可是,在現代,經濟和政治幾乎壓倒了一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民族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個人把自己花費在權力、大政治、經濟、世界貿易、議會、軍事利益上,向這些方面付出了理解、認真、意志、自我超越的能量(他就是這種能量),那麼在其他方面就必有短缺。」俾斯麥政府熱衷於政治擴張,在尼采看來這正是德國文化衰落的原因。「文化和國家——在這一點上不要欺騙自己——是敵對的:『文化國家』純屬現代觀念。兩者互相分離,靠犧牲對方而生長。一切偉大的文化時代都是政治頹敗的時代:在文化的意義上偉大的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612

尼采把國家稱作「新的偶像」,認為國家使一切人都喪失了自己,只有消滅了國家,才開始有人。613

尼采所關心的始終是文化。文化是人的精神播種、開花、結果的園地,是人的心靈的展現,是人道實現的場所。可是,在現代商業社會裡,文化也商業化了。古希臘文化的骨幹是競技,羅馬文化的骨幹是戰爭,它們是力與美的讚歌。現代文化的骨幹卻是商業。商業只問消費,不問人的真正需要。它甚至製造消費。科學家、學者、藝術家、政治家、民族、政黨乃至整個時代都捲進了貿易之中,供求關係決定一切事物的價值,市場價格的支配成了整個文化的特性。614市場,到處都是市場,「現在,沒有市場上聲嘶力竭的叫賣,就不再有天才。——這對於思想家當然是一個壞時代。」615尼采要思想家們學會裝聾直到真的變聾,以免毀於煩躁和頭痛。

尼采發明了「文化市儈」這個詞來稱呼那些借文化謀私利的文人。616他又輕蔑地稱他們為「文化寄生蟲」,痛斥他們損害文化以自肥的行徑。617

導致人的非精神化和文化衰落的又一重要因素是現代大機器生產和強迫分工。尼采指出,歐洲大多數男子因生活負擔而被迫從事固定的職業,結果使自己的命運完全受偶然性支配。618在「工廠奴隸制度」下,人們成為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當了人類發明技巧上的彌縫物,被消磨了一生。尼采對工人說:難道提高工資,減少貧困程度,就能廢除你們的無個性的奴隸地位嗎?他認為,只要機器工業的格局不變,工廠奴隸制度的實質就不會有變化。問題在於,「在對外在目標的追求上犧牲了多少內在價值」。「倘若你們不知道什麼叫自由呼吸,你們的內在價值何在呢?」他要歐洲工人認識到自己的非人境況,開展一個偉大的自由運動,「反對機器,反對資本,反對不是當政府的奴隸就是當反對黨的奴隸的被迫的選舉」。最後,尼采提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治療歐洲文明弊病的方案:歐洲工人向歐洲以外移民,在荒野上尋求自作主人,帶去歐洲文明中的積極成果,同時把美麗野性的自然氣質傳回歐洲。最有趣的是他提出要把中國人請到歐洲,帶來東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能夠在整體上提供幫助,把亞洲的寧靜和沉思,尤其是把最需要的亞洲的堅韌,輸入到躁動不安的歐洲的血液裡去。」619

在工廠奴隸制度下,工人是奴隸,資產者就不是奴隸麼?尼采認為,古代的奴隸比現代的「主人」資產者更高貴。資產者也是奴隸,是機器的傀儡,是十九世紀文化卑劣的記號。「他們獲得了財富,卻變得更加貧乏了。」尼采還預言,因為資產者的市場衝突,五十年內將發生世界大戰。620

對於工廠奴隸制度的批判,尼采仍然歸結到文化:結局是「作為目的的文化消失了,而作為手段的現代科學活動野蠻化了」。621

在尼采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中,對現代教育的批判佔有重要地位。他認為,現代教育的弊病同樣是扼殺本能和個性。現代教育的原則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第二天性,可是,從不照顧到人的第一天性。一旦第二天性成熟了,第一天性卻枯萎了。很少有人能在第二天性的保護下使第一天性成熟,然後蛻掉那張蛇皮。622由於科學的嚴格分工,充當教育者的人都只有極專門極狹窄的知識,遇到天性完滿的學生,就無能為力。教育家——教育的第一條件缺如。學校成為「高級保姆」。所以尼采說:「我們的文化之受到損害,莫過於自負的游手好閒者和片斷人性的過剩;我們的大學與願相違地是使精神本能這樣退化的地道溫室。」623尼采主張個別式的教育,如十八世紀時,每個教育者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因材施教。現代教育卻工廠化了,固定的教材施於一切人。624學生完全沒有主動權,把生命耗費於死的學問,好像這便是他不能不服從的命運,在苦讀中顫抖著反覆朗誦這詩句:「命運啊,我跟從你!即使我不願意,我必須如此,一邊歎息一邊跟從!」625尼采嘲諷地虛擬一次博士考試的問答:「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什麼?——把人變成機器。用什麼方法?——他必須學會厭倦自己。怎樣達到這個目標?——通過義務的概念。」626教育的方法則是灌輸式,「違背了一切教育的最高原則:只有飢餓者,才能與之食!」627而教材又是拼湊的雜燴,使學生把青春浪費在無用的知識上。更嚴重的後果是,如此教育出來的現代人失去了真面目,成為顏色和碎紙片的膠合品。一旦除去教育的偽飾,現代人的裸體又衰弱如骷髏。628現代教育的成績不過是產生軀體和精神都長了駝背的學者,或聽命於國家的公務員,或藉文化牟利的市儈,或虛榮心十足的凡夫俗子,或更普遍的一類,這四種人的混合物。尼采指出:「要改造我們植根於中世紀的現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想……必定要歷盡千辛萬苦。」629

生命本能的衰竭,精神文化的貧乏,使尼採得出結論:人性殘缺不全了,現代人不是完整的人。

「真的,我的朋友,我漫步在人中間,如同漫步在人的碎片和斷肢中間……我的目光從今天望到過去,發現比比皆是:碎片、斷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沒有人!」630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尼采感到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631,是一個「被從父母之邦放逐了」的人632。現代人啊,你們離生命的堅實土地太遠,你們離自由精神的天空也太遠。你們太世俗化了,太講求實際了,你們已經不復懂得刺心的酸楚,蘊藉的歡娛,遠離朋友的傷悲,默默無言的溝通,失眠者的熱望,一無需要者的自由。你們以自願的心安理得的清貧、失業、不婚為可笑。要體會高貴的溫柔的感情,你們的心是過於孱弱又過於堅硬了。

尼采對現代完全失望了。「這時代是一個病婦——讓她去叫喊、罵詈、詛咒和摔盆盆罐罐吧!」633「今天的一切——墜落了,頹敗了:誰願保持它!而我——我要把它推倒!」634這位古希臘英雄的精神後裔,懷抱著他的孤獨的理想,向著遠海中未被探險過的國土,向著子孫之邦,向著二十世紀,揚帆開航了。

末人和超人

「超人」是尼采的一個夢。不過,這個夢的誕生卻不是沒有緣由的。

他對現代人失望了。哪怕是現代人中的最優秀者,在他看來也不夠偉大。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最後一卷,我們看到高貴的人們陸續來到查拉圖斯特拉的洞府,查拉圖斯特拉一時感到欣慰,但很快就失望了。這是一些不滿現狀的人,然而缺乏理想,看不見黎明的曙光。他們是失敗者,沒有學會舞蹈著超越自己。查拉圖斯特拉說:「我期待著更高大、更強健、更優勝、更快樂的人們,期待身心嚴整的人們:歡笑的獅子必將到來!」635這「歡笑的獅子」就是超人。「我還沒有見到偉大的人」636——對人的現狀的失望,使尼采夢想超人誕生。

「超人」又不儘是夢,而是尼采關於人的理想類型的一個象徵。尼采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不斷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種應該被超越的東西」637。尼采念念不忘的問題是:「人如何被超越?」638他「唯一想要許諾的事便是『改善』人」。639那麼,人究竟如何被超越和改善呢?尼采把希望寄托在人的一種新的高級類型的產生及其成功上面。在他看來,這是決定人的命運和前景的關鍵所在。

尼采的這一思想在他早期即已萌發。他在1874年寫道:「通過觀察任何一類動物和植物,可得出一個原理,即它們存在的目的僅在於產生更高的個別標本,更不同尋常、更強大、更複雜、更有生產力的標本。」應用到社會目的上來,便是:「人類應該不斷地致力於偉大個人的產生——它的使命僅在於此,別無其它。」640或許可以把這看作超人說的胚芽,不過我們要注意,超人說正式提出之時,也就是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尼采強調的是:「還從來不曾有過一個超人。我看過最偉大的人和最渺小的人的裸體:——他們彼此還太相像。真的,我發現連最偉大的人也——太人性了。」641所以,超人不是指已有的偉人,它始終還是尚未產生的一種人的類型的象徵。

尼采提出超人說,用意是給人的生存提供一個目標,一種意義。「人的生存令人感到莫名的恐懼,始終還沒有意義……我要教人以他們存在的意義,這就是超人……」642曾經有過許多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目標,可是作為整體的人類——「人類還沒有一個目標……可是,倘若人類還沒有目標,豈不是還沒有人類本身?」643上帝的死使人類的信仰出現了空白,現在尼采要用超人來填補這空白:「上帝死了,現在我們願——超人生。」644「他遲早會朝我們走來,這拯救者……他給大地以目標……這位戰勝上帝和虛無的勝利者。」645尼采一再說:「超人是大地的意義。」「人是連接獸和超人的一條繩索……人之偉大在於他是渡橋而非目標;人之可愛在於他是過渡和沒落。」646「我關心的是超人,他是我的第一者和唯一者,——而不是人,不是鄰人,不是最窮的人,不是最苦的人,不是最好的人。」647「目標不是人,而是超人!」648

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幾乎就是超人的讚歌。尼采自己說,在這本書裡,「人時時刻刻都在被超越,『超人』概念已成為最高的現實,——迄今為止人身上被稱作偉大的一切都在它下面,距離無限遙遠。」649可是你翻遍這本書,也找不到「超人」概念的稍許明確一點的說明。「超人」本身是個譬喻,用來說明「超人」的又是一連串的譬喻:雲中的閃電,淹沒對人的蔑視的大海,藏在人類石頭中的形象……

「我的熾熱的創造意志一再驅使我向著人,如同驅使鐵錘向著石頭。你們人呵,在石頭裡熟眠著我的一個形象,我的一切形象的形象……超人的美如同幻影向我走來。」650「我的意志執著於人,我以鏈子自縛於人,而我卻被拖拽向超人,因為我的另一個意志向著那裡。」651始終還是譬喻。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超人是尼采試圖樹立的一種人的形象的象徵,是「一切形象的形象」。這一點很重要。尼采關於人的形象有過許多構想:充滿酒神精神的生命的肯定者和生之歡樂的享受者,有著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強力意志的強者,有著獨特個性的真實的人,超越一切傳統道德規範、處於善惡之彼岸、自樹價值尺度的創造者,不為現代文明所累的「未來之子」,等等。作為「一切形象的形象」的超人,把這一切形象都融合為一體了。我們還可以看出,超人不存在於任何別的地方,人是唯一的原料。尼采像一個雕塑家一樣注視著人這塊大理石,心中醞釀著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超人。他有兩重意志,既執著於人,又嚮往超人,正表露了他對人又愛又不滿意的矛盾心理。

要把握超人的確切含義,最好的辦法是用否定的方式來把握。尼采自己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他說:「『超人』這個詞是指一個發育得最好的類型,與『現代人』、『善人』、基督徒以及其他虛無主義者正相反——這個詞出自道德的破壞者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就特別值得深思……」652又說:「查拉圖斯特拉稱善人為『末人』,為『末日之開始』;尤其是他認為他們是最有害的一種人,因為他們既以犧牲真理、又以犧牲未來為代價來維持他們的生存。」653

「超人」與「末人」正相反對——這給我們提供了一把鑰匙。

「末人」的特徵是什麼呢?第一,沒有創造的願望和能力,不再投擲願望的箭,不再誕生任何的星。他們眨著眼問道:「什麼是愛?什麼是創造?什麼是願望?什麼是一顆星?」第二,謹小慎微,猥瑣卑劣,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們靠彼此磨擦來取暖。他們小心地走路,生怕絆倒在石頭和別人身上。白天黑夜都有微小的縱慾,以為是幸福。不斷用一點小毒品製造快樂的夢,最後的大毒害造成舒適的死。以工作為消遣,同時又留心著不讓這消遣傷害了自己。第三,個性泯滅,千人一面。他們不再貧窮或富足,兩者都太苦惱。他們不願支配和服從,兩者都太苦惱。一群沒有牧人的羊。一切人意願相同,一切人相同,有著別種感情的人進瘋人院去。

很明顯,「末人」就是尼采批判過的那種「奴隸」性格。

尼采認為,「末人」是全人類未來的最大危險。他警告人類:人的土地還足夠肥沃,但像現在這樣下去,總有一天這土地會貧瘠,耗竭,不再有高邁的樹生長。654

在與「末人」相反的意義上,我們不妨把「超人」看作「主人」道德的化身。

尼采生前就抱怨說,「超人」這個詞「幾乎到處都被漫不經心地按照那樣一些價值含義來理解,比如說被理解為人的一種更高的『理想主義』類型,半是『聖徒』,半是『天才』,而我借查拉圖斯特拉的形象所倡導的恰恰是相反的價值……別的博學的笨蛋則因為這個詞而懷疑我是達爾文主義者;甚至從中看出了我所深惡痛絕的由那個無知無畏的大騙子卡萊爾主張的『英雄崇拜』」。655

讀了這段話,我們不禁感到困惑,因為它幾乎把「超人」概念的一切可能的解釋都排除了。

尼采是反對英雄崇拜的,因為在他看來,一切崇拜都是一種神化,每一個被崇拜者周圍都有一群自我貶值的愚氓。超人不是神,不是偶像,相反是神和偶像的敵人。

尼采也是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在他看來,進化不利於傑出個體,反而有利於「末人」的生存和繁衍。如要用生物學術語來表達,毋寧說超人的產生要靠人工選擇而非自然選擇,也就是要靠人類有意識地創造條件。

尼采還反對「天才迷信」,認為這是一種「全然宗教的或半宗教的迷信」。天才並無創造奇跡的能力,他們是「偉大的工作者」。656

可是,等級制度呢?他無疑是等級制度的熱烈的主張者。在這方面人們可以舉出無數的證據:「造成種姓秩序、等級秩序的只是最高生活法則本身。」657「奴隸制度、高度隸屬關係是每種高級文化的前提。」658「『人』這個種類的每一次強化和上升也都附有一種新的征服和奴役。」659「我的學說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個個人是可以使千萬年的歷史生輝的。」660

誠然,尼采所主張的等級制度主要地不是依據血統,而是依據精神,但這仍然是一種地道的等級制度。他感到遺憾的是:「自然為何如此虧待人,不讓人按照內在的光的充足程度發光,使一個人亮些,另一個人暗些?為何偉大的人升降時不像太陽那樣美麗可觀?如果那樣,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該多麼明朗!」661他明確說明自己劃分等級的標準:「我把生活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奮發有為的生活,另一種是墮落、腐化、軟弱的生活。難道我們不該相信有必要在這兩種類型之間提出等級的問題嗎?」662促使尼采主張等級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是他蔑視群眾,對大多數人失去信心,認為他們一旦佔據支配地位,就會對少數優秀人物施行暴政。二是他認為在事關創造文化的時候,幸福如何分配的問題無關緊要,多數人應當為少數能夠創造高級文化價值的人做出犧牲。

現在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尼采所說的上等人是不是超人?在前面引證的話裡,他否認。可是在別的地方,他又肯定:「人是非動物和超動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這是互相聯繫的。人長得越高越大,也就越深越廣……」663這裡的「非人」指深邃充盈的本能,「超人」指精神的超越性,兩者相輔相承,統一於「上等人」身上了。不過,所謂的「上等人」畢竟還不是指現實社會中的等級,而是有待於按尼采的標準建立的等級。「超人」仍不是現實的人的類型。

那麼,是否理想的典型呢?他又否認。尼采對於理想主義一般持輕蔑態度,認為這是逃避現實的軟弱表現。他也曾強調:「為人辯護的是人的現實。」664現實的人比理想的人更有價值。尼采似乎是想表明,超人並非一種無根柢的空想,他是現實的人通過自我超越而可以達到的一個目標。然而,他又一再申明,沒有一個現實的人能成為超人,而只能為超人的產生準備條件,做出犧牲。尼采如此狂妄,可是他從來沒有自稱超人,連真的發瘋時也沒有。他不肯褻瀆了自己的理想。超人終究是一種理想,過去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有。他不過是尼采表達超越之急迫願望的一個象徵。在尼采所憧憬的新世紀——我們的二十世紀,已經很少有人相信超人說了,可是談論人的自我超越性的卻越來越多。也許,這就是「超人」寓言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