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20世紀的教訓 >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批評 >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批評

博塞蒂:你終於進到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了。那麼進展如何?

波普爾:我開始讀《資本論》,慢慢地歸納出馬克思的幾個主要的論點:第一,資本主義不能改造,只能摧毀。第二,困苦只會累積,勞工的日子會變得越來越淒慘;這也解釋了資本主義必須連根拔除的道理。第三,有個論點很重要,也很有意思:不能譴責個別的資本家,他們也是這個體系的受害者。這個論點真的需要特別提一提,因為共產黨員絕對不會引用馬克思的這段話。他們不但譴責個別資本家,還鼓勵群眾仇視他們;但馬克思的原意卻是說資本主義是一部大機器,資本家跟工人一起都被困在裡面了,他們無力自主,只能任由機器擺佈。馬克思甚至把資本家可惡、專門惡意剝削窮人的說法,稱之為「庸俗馬克思主義」(vulgar Marxism)。共產黨宣傳的特點就是「庸俗馬克思主義」,搞懂馬克思的原意,正是對抗它們的有效手段。當然啦,黨認為他們有權力支持這樣的信仰,因為這有助於共產革命。這又是一個陷阱。

共產黨的功能就是去激發民眾,加速共產主義社會的誕生。這是我在研讀馬克思的著作時得到的初步結論。

博塞蒂:但是,你對馬克思的其他批判還沒有出現,那是後來才想到的吧?

波普爾:有一個論點特別重要,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出版之後體系才大致完備。馬克思書中的資本主義,根本是不存在的,這是想像的產物和噩夢。哪裡沒有窮人、富人?窮人受苦受難,在道德上,我們當然應該要同情他們,要幫助這些活在下層社會的人民。就算到了今天,我還是覺得幫助下層人民是沒錯的。但是,我認為今天在社會最底層的已經不是工人了。稍後我再告訴你,哪一種人最需要幫助。現今社會還是有窮人,沒錯,但是跟馬克思那個時代相比,飢餓問題與勞工情況已經迥然不同了。

馬克思那個時代的社會的確有很多毛病,這不能否認,但是馬克思也沒說對,問題不見得出在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也可以改良,不過馬克思卻非要把它摧毀不可。後來,馬克思自己也承認,也許在英國——也只可能在英國——不用靠暴力,社會革命也會來到;他不肯明講,但是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承認資本主義也可以改良。

事實是:在馬克思的那個年代裡,許多巨大的改革工程,在英國,尤其是在俾斯麥(Bismarck)主政下的德國,都已經展開了。所以,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的論斷,在他有生之年就已經不怎麼牢靠了。他所謂的資本主義,那部資本家跟工人都受困其中、只會把情況整得越來越糟的機器,其實並不存在。「一個資本家的崛起,是因為屠殺了其他資本家」,這是馬克思的名言之一。他的意思就是說,兼併的結果是資本家的數目只會越來越少,到頭來,幾乎每個人都會變成工人,都得受到剝削。但是,這種社會純屬虛構,我們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不是馬克思界定的「資本主義社會」,他的理論現在和以後都不適用。這是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批評,當然,未盡於此。

馬克思認為,資本家是國家隱形的獨裁者;在資本主義籠罩下,國家一定專制,獨裁者必然是資本家。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在如今任何一個社會裡,都沒有看到資本家在政治上有專斷獨裁的權力;現實比馬克思的理論複雜得多。

馬克思對社會科學與歷史科學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強調經濟條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的確是眼光獨到,可以說完全扭轉了先前歷史學家的觀念。

在馬克思之前,沒有嚴肅的經濟史——這是真的。但是,馬克思也沒脫離開山鼻祖的老毛病——刻意誇張他的新發現,濫用經濟因素,以為它可以解釋任何事情。他認定經濟是唯一因素,這顯然錯了。社會現實複雜多了,宗教、國籍、友誼甚至同一所學校的老同學,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舉個例子,在維也納,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的領袖,幾乎都來自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班級,畢業之後還是很好的朋友。在英國,牛津大學對政界就很有影響力;不論是哪一個黨派的領導人,幾乎都是前後期的同學。這些因素都有或明或暗的影響力,資本家獨裁國家政治之類的簡單概念,與事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