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善良豐富高貴 > 心靈究竟是什麼? >

心靈究竟是什麼?

——龍君《心靈——大腦與內臟的對話》序

讀龍君的這本書,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我像在聽一位民間高人談哲學,充滿來自直覺的智慧,通俗的語言把一些複雜的道理講得生動而明白。我未必完全贊同他的理論,不過,即使在我不贊同的地方,我仍覺得有趣,欣賞他的想像力。

古今中外的聖賢都告訴我們,人的高貴就在於人是有心靈生活的。我們這些普通人也常常體會到,心靈有比肉體更高的需要和追求,心靈的快樂遠比肉體的快樂深刻而美好。可是,心靈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它與肉體是什麼關係?對此有兩種常見的回答。一種是把心靈歸結為大腦——因而歸根結底是肉體——的一種功能,這種回答實際上是把心靈等同於理性思維能力了,作為心靈之核心的那種精神衝動恰恰完全沒有得到解釋;另一種是宣佈,心靈的來源和性質是神秘的,用科學無法解釋,我們只能假設或者相信它來自宇宙的某種精神本質,是這種精神本質在我們身上的顯現。我承認,我所持的是這後一種看法。作者顯然對這種回答仍不滿意,他著迷於心靈生活,不甘心讓這麼一個給人以美妙享受的東西處在不可知之中。因此,在不惑之年,他斷然從商界抽身出來,研習哲學,決心弄清楚心靈的來龍去脈,於是有了這本書。

作者找到了一個概念,他相信他借此掌握了解開心靈之奧秘的鑰匙,這個概念就是能量。人不是由精神和肉體兩部分組成的,其間還有能量。動物也有能量,但剛夠用來維持生存。人的生命中還有多餘的能量,推動人去做比維持生存更多的事。人的生命能量分為兩部分,一是動物也有的生理能量,二是超出生理需要的多餘能量,在精神的作用下——具體地說,在大腦所接受和處理的來自文化環境的信息的作用下——這多餘的能量就轉化成了人所特有的心靈能量。所以,心靈無非是人的生命能量中受文化影響的那個部分,是冠於這部分能量的一個美名罷了。

在確定了心靈即能量之後,作者便來為現代人診病了。生命的真正目的是能量而非外物。如果能量不足,人會空虛。如果能量多餘而不會用或用不好,人會痛苦。生理能量帶來健康,心靈能量帶來幸福。幸福作為內心感受,是對能量的感受。心靈能量又叫文化內驅力,文化內驅力得到滿足,才有幸福。在生理能量滿足後,追求心靈能量應該成為人的主要目的。現代人的毛病是只向外爭逐功利,內在的生命能量卻遭到了忽視和壓抑,結果財富再多也並不幸福。

用這個觀點衡量,當今教育的偏差就大了。教育應該著重培養多品種、高品位的文化內驅力。「任何一種樂趣深入到內心中都會形成一種內驅力,這可是幸福的源泉。」尤其在兒童期,對美好感受的記憶最深,最易形成文化內驅力,應該以美育、德育為主,讓小學變成藝術的天堂、愛心的樂園。現在卻受功利的支配,孩子一面被作業和各種培訓班壓得喘不過氣,另一面又從低層次的感受中尋求放鬆,結果是心靈萎縮。現在的學生差就差在內驅力的品種太少,品位不高,好像知道得不少,但能從中真正得到樂趣的事情不多。

我從龍君的書中歸納出了上面這些內容,覺得它們十分精彩,深合我意。用能量或內驅力概念解說心靈,也令人感到新穎卻不牽強。在相近的意義上,我也曾談到,在肉體本能之外,人還有精神本能。不過,在我的概念中,心靈能量也罷,精神本能也罷,皆具有比喻性質,只是用來強調精神性也是人性中固有的特質。我未嘗想到要在人體中為心靈尋找一個器官,我一直認為,這樣的器官是不存在的。因此,當作者斷定內臟是產生能量的部位,因而也是心靈的所在地時,我不禁猶豫了。他運用他所瞭解的自然科學知識對此有一番論證,但不能讓我信服。比如說,大腸有與大腦幾乎相同數量的神經細胞,據此推斷內心感受也許是被記憶在腸內的神經細胞裡;心靈活動伴隨有各種內臟活動,據此推斷心靈活動由內臟活動形成,我認為都太武斷。

在把心靈與能量聯繫起來之後,作者又進而把生命與宇宙聯繫了起來,給他的哲學畫完了形而上學的圓圈。人身體裡的能量與宇宙中的能量原是相通的,宇宙中的能量是創造生命的原動力,這個原動力被詞不達意地稱做上帝、真主、佛等等。它在人的理解之外,不與大腦對話,只與生命對話。所謂終極關懷就是對作為生命之根的這個力量的關懷,要與之溝通,從而覺得我們有來頭。一個人唯有在最深處想明白,才能獲得最大的踏實感。現代人的又一毛病是與之隔絕,因而生命總是處於無根狀態,在世俗中隨波逐流,缺乏根本的踏實感。

再細緻探究,宇宙中的能量不斷聚合和耗散,有其陰陽轉換的節奏,人的生命能量也須遵循這個節奏。在這一點上,作者對東西方文化作了一系列比較,大意是西方文化側重能量的向外耗散,是功利文化,使人緊張,東方文化側重能量的向內聚合,是超越文化,使人放鬆,現在的世界被西方文化主導,應該用東方文化來補救。我本人一向不贊同這類對東西方文化的籠統褒貶,在我看來,如果用作者也強調的終極關懷衡量,反倒是中國文化有更鮮明的功利品格,西方文化有更強烈的超越精神。我讚賞他打的這個比方: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孩,分別是人類文化的女兒和兒子,沒有好壞之分。請允許我加以引申:雖然沒有好壞之分,但兩性各有短長,作為女孩,中國文化的功利性是女性式的,關心人事,超越性也是女性式的,迴避競爭;西方文化的功利性是男性式的,喜好競爭,超越性也是男性式的,追問終極。

龍君寫了一本有趣的書,有趣就有趣在妙論似乎與謬論並存,既促使我們思考,也引起我們質疑。他以一位思想者的認真關注對於現代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心靈問題,又以一位業餘研究者的熱情和自信建立起了一個體系,試圖系統地解決這個問題。按照我的理解,他的中心論點是:大腦管信息,內臟管能量,大腦與內臟的對話產生了心靈,生命能量與宇宙能量的溝通啟示了心靈的終極來源。我欣賞這個體系的邏輯的美,但不妨提醒他,似乎自圓其說的理論也許會因一個關鍵環節的失誤而崩塌。當然,崩塌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那些引發理論建構衝動的真知灼見不會一同毀滅,仍將在廢墟中閃爍光芒。我這是從最壞處說,沒準他的體系足夠堅固,能夠在思想的國土上長存。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