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善良豐富高貴 > 經典作家的處女作 >

經典作家的處女作

——簡評小說《追風箏的人》

列那爾把那些還沒有以文學為職業的人稱做「經典作家」,《追風箏的人》的作者胡賽尼就是這樣一個經典作家。他是阿富爾難民,逃到美國後學醫並以醫生為業,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我發現,近些年來,西方許多優秀小說都屬於這種情況,是某一位業餘作家的處女作。這不是偶然的,因為第一,這樣一位作家尚未被職業的文學寫作敗壞,列那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稱之為經典作家的;第二,在創作處女作時,這個作家往往調動了自己迄今為止生活中最重要也最真實的儲備,因而言之有物。

本書也是這樣。它是一本好看的小說,故事情節曲折,常常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敘述緊湊而流暢,不玩文學的技巧和噱頭,能夠吸引讀者一口氣讀下來。同時,我們可以感覺到,作者在這部處女作中充分調動了他的生活儲備,虛構的情節處處有真實的經歷作為支撐。這種真實的經歷,一方面是阿富爾二十多年間從蘇軍入侵到塔利班屠殺的政治動亂,另一方面是在此背景下作者個人的巨大生活變遷和複雜心路歷程,二者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當今世界中一個邊緣民族令人心碎的命運圖畫。阿富爾的動亂尚未結束,塔利班正在東山再起,本書的描繪無疑有助於我們對世界那個角落裡發生的事情獲得感性的瞭解。

當然,作為小說,本書的更重要價值是對人性的描寫和揭示。故事圍繞著從小一起長大的少爺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展開。小說的前半部是哈桑的善與阿米爾的惡的對比,所謂惡是人性中可理解的弱點,包括軟弱和嫉妒,但阿米爾為此感到深深的良心責備。後半部則是阿米爾的驚心動魄的贖罪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已被塔利班殺害的哈桑其實是他的同父異母兄弟。所以,在深層次上,可以把這本書看做一部道德小說,但它絲毫沒有說教的氣息,而是表達了對人性的真切的體察。

順便說一說,有些評論刻意琢磨「風箏」象徵什麼,我認為毫無必要。書名「追風箏的人」明裡指的就是追風箏的能手哈桑,暗裡寄托了作者的懷念,懷念被動亂毀滅掉的阿富爾的傳統風俗和善良生靈。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