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眾哲學 > 三十二 戀愛的本質是性行為嗎 答徐曉雲君 >

三十二 戀愛的本質是性行為嗎 答徐曉雲君

一 來信

讀書問答:

日前某婦女團體開「座談會」討論「戀愛問題」,他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戀愛的本質」,討論後所得出的結論是:「戀愛是以性行為的發揮為基礎,而以基於愛情及思想行動之協調,感情性格之一致,人品學問之相當等附帶條件而成性的兩性結合。」

隨著這問題而來的是「本質」之可變性與不變性的爭論,主張可變性者是根據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認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發展的,戀愛的本質,當然也是在變化發展。反對這一見解的人卻認為戀愛的本質既是以性行為為基礎,則這性行為是絕對不變的,它相當於人類飲食之無論在任何時間與空間不會不飲不食一樣。

我同意於前者而提出了如下的補充:戀愛的基礎雖是性行為,而這性行為的基礎卻是依存於兩性,即是說兩性才是最基礎的東西,性行為不過是有了兩性以後的派生物。根據生物進化論的發現和社會進化史的推論,人類也是由最低級的生物——亞米巴、單細胞之類長期進化來的,並不是一有宇宙即有兩性的行為的出現。兩性間的生理器官,自進化成人類以來也都經過了不少的變化。未來的兩性,通過社會生活的演進,也很難說不會促進性行為的變化。既然兩性的本身都在演變,則由這兩性所附生的性行為,也是要與兩性辯證地變化發展的。

我這一意見才提出,竟引起了主席和一部分人的非笑,認為是「離開本題」的「滑稽」,渺茫抽像的奇談,而竟不加解釋地武斷地作出了「戀愛的基礎——性行為絕對不變」的結論。先生,性行為真是不變的嗎,為什麼?宇宙間竟有絕對不變的東西嗎?這一真理如果存在,不是連辯證的邏輯都要被否定了麼?我實在不明白她們所以發笑的原因,也許我的那種說法,太架空和不圓滿了一點,但它究竟不是「奇談」,更沒有「離開本題」。說得不對,不對的地方在那裡她們沒有給我指出;對,她們的笑不是淺薄無聊麼?先生,她們那一「不變說」的論證算充分麼?算正確麼?真是把握住了真理的核心麼?那樣武斷,那樣主觀,是學理探討的態度麼?我的意見真的沒有成立的理由麼?何以故?尤其使我莫名其妙的是那第二個問題——戀愛的形態——的結論與第一問題結論之相互矛盾:「戀愛的形態與其本質相對的統一著,但這形態須隨時代及社會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資本主義制度時代的戀愛形態,只是畸形的以商品的買賣形式出現;真正合理的自由平等的戀愛,必須俟私有制度廢除以後,公有制度確立的社會裡才能普遍實現。」本質既與形態「相對的統一著」,而本質又是「絕對不變」的,規定形態變化的倒不是形態的本質而是「時代及社會經濟」,這不又將形態與本質的「統一性」完全消去了嗎?離開了本質的形態,真使人不堪想像!先生,對立物的相對與統一,該是要在對立物的相互矛盾與運動的邏輯下才會存在的吧?如果形態單獨向前發展而本質停滯不動(當然是不可能的)則本質不是將被形態否定了麼?形態與本質不是辯證法的發展著的麼?這不是機械論者的觀點麼?但它錯誤的原因在哪裡?

該團體的態度,究竟算是比較前進的,我個人對它解放婦女的希望相當的大。那天在座的人又很多;不論是誰,灌輸了錯誤的理論給聽眾,誰就要負責任去糾正。為了這,我深懼我的發言會有錯誤,特來請求先生指正,好讓大家不會受我錯誤的影響;同時,她們的觀念要是不正確,也望先生指出。

讀者徐曉雲上

二 戀愛不是永久不變的

戀愛問題,我們還沒有詳細地討論過,也沒有人像徐君這樣鄭重地提出來過。這也許是因為中國人整個生活問題太嚴重了,使人沒有機會充分來注意它。但我們對於它也不能忽視,它始終是青年們的重要問題,並且正因為生活困難,更成為青年們非常苦惱的問題。

趁著徐君提出來的機會,我們來加以討論,不是沒有意義。從來信上看來,徐君所講到的那婦女團體,正如她所說的一樣,究竟算是比較前進的。至少,她們不是戀愛至上主義者的集團,她們沒有把戀愛當做人生的至高理想,看做唯一的幸福;她們坦白地宣佈了戀愛是建築在物質上的,戀愛和性行為分不開。她們又瞭解在現在不合理的社會裡,也沒有合理的戀愛,「真正自由平等的戀愛,必須俟私有制度廢除以後,公有制度確立的社會裡才能普遍實現」。這就是說,兩性問題是不能單獨解決的,必須整個的社會有了辦法,才能夠建立起合理的兩性關係。這些地方,都證明她們的進步性,證明她們並沒有像觀念論者一樣,把戀愛的理想過分的誇大了。

但她們對於戀愛的瞭解,未免太簡單了,她們幾乎把戀愛和性行為看做一件東西,沒有加以分別。不錯,沒有性行為,就沒有戀愛,如果以為戀愛可以和性行為完全隔離,是不對的,但我們要知道,性行為不一定就能夠產生戀愛,動物也有性生活,但我們能說動物也會戀愛嗎?戀愛只在人類中才會有,而且就在人類中,也不是完全普遍的,譬如在封建社會裡,只有天經地義的男女婚媾,卻沒有戀愛,人類的戀愛,也要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之下才能產生。

就把她們對於「戀愛的本質」的結論來說,她們也承認,戀愛必須要有「愛情及思想行動之協調,感情性格之一致」等等的「附帶條件」,雖說是「附帶條件」,但如果缺少了它們而僅只有單純的性行為,那能夠算是戀愛嗎?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的封建婚姻,所以不能稱為戀愛,就是因為缺少這些「附帶條件」。

我們可以說,性行為是戀愛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並不是決定戀愛的基礎,離開了性行為,戀愛當然不會存在,但性行為的本身,並不能夠產生戀愛。戀愛的產生,一定還有別的來源,還有別的決定的基礎。這就好像蓋房子,地基、磚瓦和其他材料,是房子的必要條件,沒有這些東西,也就沒有房子,但地基磚瓦和其他的材料等等,是不會直接產生房子的,要產生房子,另外還有蓋房子的人。

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戀愛的本質,並不是性行為,就好像房子的本質不是磚瓦地基一樣。同時這「本質」的可變性與不可變性的問題,也有了解決了。性行為果然是和人類飲食一樣,無論何時何地,人都要飲食,無論何時何地,人都可以有性行為,這兩種行為,是不變的。但人類求得飲食的方法,卻是因時因地而不同,而發揮性行為的方法,也是因時因地而不同的。戀愛不過是人類發揮性慾的方法之一種,封建婚姻也是一樣。封建婚姻是可變的,它在一定的情況下發生、發展和沒落,戀愛也是可變的,它從一定的時間空間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戀愛,將來也不能說沒有消滅的一天。

對於這一切,我們自然還得要再具體地講一下,戀愛既然不是由性行為直接產生出來,那麼,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本質既不是性行為,那又是什麼?它是可變的,它發生、發展和沒落,那麼它是從哪裡發生?它沒落之後,男女的性行為發揮方法,又成為什麼樣的狀態?這幾個問題,都得要具體地說一下。

三 戀愛的特點及其社會基礎

戀愛怎樣發生的呢?我們不妨把中國過去的事情回想一下。戀愛問題在中國最出風頭的時候,是十年前左右。那時正是所謂五四文化運動的期間,全國發生了一個反對舊社會傳統的運動,戀愛自由的呼聲,也成為反對舊傳統的一個口號而出現了。這新的文化運動的來源,人人都知道是因為中國社會上的資本主義要素最初抬起頭來,要想打倒舊的封建勢力。新文化運動就是這新興勢力的表現,戀愛自由的主張也正是這新文化中的一支生力軍。我們試把戀愛自由的主張中的幾個特點指出來,就可以知道它是反映著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了。

第一,我們可以看出,戀愛自由有個人主義的色彩。從五四時代的言論裡,可以知道,主張戀愛自由的人,是以為戀愛是男女個人本身的事情,所以只能由本身自己來決定,不能聽從「父母之命」,排斥第三人的干涉。這在反封建方面是有意義的,但推到極端,就有人把戀愛看做純粹個人的事,以為和社會全然無關。個人主義是從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產生,這是誰也知道的。

第二,戀愛是以自由平等為理想的。所謂戀愛自由,就是要人人都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作自由的追求,自由的競爭,自由的結合,資本主義初期的時候,也就是用自由平等的口號來和封建勢力對抗的,戀愛自由不過是一方面的反映。

第三,我們要注意,戀愛的自由平等,是虛詭的自由平等。戀愛者的雙方互相間都有一種佔有慾,一個人到了戀愛的成功的時候,就覺得對方是自己的所有物,這種佔有慾,和資本家對於自己的財產所抱的態度並沒有多少分別。後者說「我的財產」,前者說「我的愛人」,「我的」的觀念是很值得注意的。表面上主張自由平等的競爭,競爭的目的,是要使對方成為「我的東西」。然而競爭在表面上雖然自由平等,有資產的人實際上始終佔著優勢,自由平等也只成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平等,這種自由平等,是終歸要沒落的。就好像今日垂死的資本主義國家,完全放棄了經濟上政治上的自由主義一樣,今日的資本主義社會裡,男女兩性也說不上自由戀愛,而成為露骨的買賣婚姻了,自由戀愛和自由主義一樣,是資本主義初期的產物。

第四,我們還要注意,戀愛所需要的那些條件也是反映著社會的不平等的。例如「愛情及思想行動之協調,感情性格之一致,人品學問的相當等」,就表明戀愛的存在,必須雙方的思想行動、感情性格、人品學問等等在一致的水平線上,然而要使這些東西有一致的水平線,必須雙方都屬於同一社會層才能成功。這就是說,在通常的狀態之下,一個資產階級的婦女和一個苦力勞動者是戀愛不上的,更進一步說,苦力勞動者們因為生活的殘酷壓迫,一般所謂的「人品學問」之類,在他們認為是談不上的,因此對於他們中間也就說不上戀愛,而戀愛就成為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事實上的特權了。

根據以上的四個特點,可以知道戀愛的發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是有多麼密切的關係!戀愛的種種特徵,都帶著新興資本主義的性質,初期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才是產生戀愛和決定戀愛的基礎、戀愛的本質。我們現在就可以下一句斷語,即:戀愛是初期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在兩性問題上的表現。

當然,如果說戀愛完全不是性行為,也是不對的,戀愛始終是人類發揮性行為的一種方法或方式,它和性行為是統一的,但說到這種方式的本質,我們就不能說是直接由性行為產生,我們就同時要指出它和性行為的差別。這就是辯證法上的「差別的統一」。不瞭解這一點,以為戀愛的基礎只有性行為,那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看簡單了,這是一種機械論的錯誤。

四 戀愛的本質和形態

這樣,我們就得要在資本主義經濟關係中找戀愛的本質了。但是,把戀愛單單看做經濟的行為也仍然是簡單化,仍然不夠的,戀愛在發展中還表現出種種的「形態」,我們也不能不注意。有的人戀愛的時候,目的是想得到好幫手,有的人(戀愛至上主義者)把戀愛當做人生至高至美的理想,像神聖一樣地崇拜對方,有的人還帶著半封建的觀念,拚命的要把對方作為獨佔的對象。這種種的形態,和戀愛的本質自然有相對的統一,不在資本主義的初期(例如在封建社會裡),社會絕不許你自由去找好幫手,也不容你把愛情看得太高(要緊的是封建社會的義務)。所以這些形態,和資本主義的本質是統一的。但統一中同時也有矛盾,形態發展到某種程度,這矛盾就會暴露出來。戀愛至上主義者在極端的時候,有時也會不顧一切經濟的限制,能為戀愛而犧牲自己的。為戀愛達不到目的而自殺的人,是不必說了,像有錢人的小姐跟著車伕逃走的事,也是屢屢可以聽到的。如果以為戀愛僅只是單純的經濟行為,這些事情就成為神秘不可理解的了。

我們要看出戀愛的經濟本質和它的觀念形態(如至上主義等)的矛盾,形態是由本質決定的,但同時它也有相對的獨立性,忽視了這相對的獨立性,一切都要單純的用經濟來解釋,這也脫離不了機械論的錯誤。例如葉青先生就是一個例子,他說:「他與她戀愛,是因為他有財產……並且要能養活她才娶她……並且要他能養活她才嫁他……」又說男女雙方有時雖已注重學識而不注重財產,全然因為有了這些,「暫時貧窮,將來會好」的緣故,這都是太把事情說得機械化、簡單化了。實際上男女青年在戀愛的時候,倒並不這樣單純,他們的觀念形態的獨立性發揮到極端的時候,倒常常會衝破經濟的打算把性命做犧牲品,這是不能不注意的事實,並且也是特別重要的事實。因為犧牲者的出現,並不僅僅證明戀愛至上主義的存在,並且能暴露社會經濟的病根,表明這社會不能滿足兩性的理想,表明戀愛本身所受的物質的限制。

徐君所問的形態和本質的統一及其矛盾,就是這樣解答的。

五 將來的兩性關係是怎樣的

最後我們要解答戀愛是不是會沒落,如果我們把戀愛單純歸結到性慾上,那我們當然不能承認戀愛會沒落,因為這樣一來,性慾存在一天,就有一天的戀愛,更進一步,我們將以為別的動物的性行為也是戀愛了。這當然是一個錯誤。我們已經知道封建婚姻中有戀愛,我們也知道在今日資本主義的末期,經濟上的獨佔形成和一般大眾的貧窮化時代,戀愛也沒有成立的條件;這時的男女關係已經露骨的成為買賣式了。這表明戀愛也並不是有永久性的東西。

但要緊的是將來社會裡是不是有戀愛的問題,據那婦女團體中的人主張,是真正自由平等的戀愛要在那時候才能出現。這一點,有一部分是對的,因為根據社會科學,我們確實可以預料將來必有更好的社會經濟制度,因此也有更理想的兩性關係。但事物的變化,不只是量的方面的變化,質的變化才是更重要的。我們絕不能說將來的兩性關係僅僅是比現在的更合理,我們還要說在那時,兩性關係在本質上也要起變化。至少我們可以想到,在公有制度完全確立的社會裡,「思想行動之協調、人品學問之相當」等條件是不成問題的,兩性的結合,也用不著講這些條件,這些條件只在目前不平等的社會裡才會提起,因為不平等的制度使人群間的思想等等不一致,才有這些條件的要求。既然用不著講這些條件,那麼,男女的結合就可以由純粹的友愛達到目的了。其次,我們的戀愛理想中所具有著的那種佔有慾,在將來的社會制度之下,是可以不存在的,兩性關係可以達到愛而不戀的境地。

這兩點,是我們可以推測到的。如果我們一定要把將來的這種兩性關係叫做「真正合理的戀愛」,那我們不必一定要反對,因為我們並不是要在名詞上爭執,要緊的是要明白,這一種兩性關係,和現在我們心裡所想的戀愛,或資本主義初期人們的戀愛理想,在本質上始終是有差別的。

我們的答覆大致說完了,總之,這婦女團體是進步的,原因是她們都沒有受到觀念論的毒害,她們都相信將來的合理社會,但她們的錯誤是有機械論和形而上學的色彩,用簡單的性行為解釋複雜的戀愛,就是機械論;把戀愛看做永久不變的東西,就是形而上學。至於徐君自己,她主張戀愛的本質能夠變化,這是正確的,她矯正了她們的形而上學的錯誤,但她自己也和她們一樣,同是上了機械論的當,以為戀愛的本質就是性行為。性行為是生物的行為,不是人類特有的行為,但戀愛卻是在人類社會一定的基礎上發生的,不是簡單的性行為可以說明。

最後,說到生物的性行為,當然也不是永久不變的。性行為不過是生物的生殖方式的一種,有許多生物,不一定要兩性交接,仍能生殖的,那就說不上性行為了,但這不在戀愛問題的範圍以內,我們不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