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眾哲學 > 一九 「談虎色變」 形式和內容 >

一九 「談虎色變」 形式和內容

老虎是可怕的猛獸,普通人一談起老虎,精神就要有幾分緊張,所以有一句成語,叫做「談虎色變」。老虎,單單它的樣子也是很可怕的,把它畫在紙上,膽小的人看了,就會覺得毛骨悚然。所以又有一句「紙老虎嚇人」的俗語。我們現在把美帝國主義比做「紙老虎」,因為他和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帝國主義一樣,是已經一天天走向崩潰,它在經濟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在政治上遭到了世界各國廣大人民的痛恨和反對,所處的地位非常孤立、脆弱,就好像紙上的老虎,看起來似乎很兇猛,實際上卻是可以戳破的。它可以嚇唬一下膽小的人,但對於膽大勇敢、敢於和它鬥爭的人,它就沒有什麼可怕的地方了。

認真說起來,不要說「紙老虎」吃不了人,就是真正的活老虎,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動物,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你說它兇猛,甚至於稱之為獸王,但它在實際上也沒有能夠獨霸了動物世界,即使它想獨霸世界,也只是妄想,沒有辦法達到目的。它不能到空中去征服飛鳥,也不能到水中去捕捉魚類,連土中的螞蟻,看起來好像非常弱小,但他們生存繁殖的情況,不但不比老虎差,而且種族茂盛,老虎的生活和它們比起來,反而顯得凋零冷落了。

弱小的螞蟻,為什麼竟能夠與強大的老虎並存在世界上,而且甚至於比老虎生活得更繁盛呢?這有種種原因,我們現在不是在講動物學,所以不想詳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只想講下面的一點道理:老虎和螞蟻,不但有強弱大小的不同,而且它們的生存形式也有根本的不同,這是它們能並存在世界上的原因之一。老虎的生存形式是孤單的。它強大兇猛,在獸類中很為特出,甚至於有時被稱為獸中之王。但這個獸王卻是那麼孤立,連它的同類也不能很好團結,因此就有「一山不能容二虎」的成語。螞蟻的生活是集團的形式,它們經常是一大群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間有幫助、有分工,螞蟻雖然弱小,但靠著這集團的力量,能夠維持繁盛的生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內容,也有一定的形式

老虎和螞蟻的談話到此要停止了。我們談了這些,目的是要引到哲學問題上來。現在已經引到了我們的目的地了,它已經使我們接觸到這一次要談的哲學範疇——形式和內容。這又是兩個互相對立而又互相聯繫的普遍的範疇,它反映了一切事物的兩個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內容,也有它的一定的形式。我們前面說到了兩種動物生活的形式,一種是老虎的孤單生活的形式,一種是螞蟻的集體生活的形式。我們還可以說沒有一種東西沒有它自己的形式。雞蛋是橢圓的形式,桌子有方或圓的形式,水有流動的形式,泥土焦炭不成一定的形狀,而不成一定的形狀,也就是泥土焦炭的形式,這叫做無定形的形式。以上講的只是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的外表形式,若就人類社會的情形來說,那就有封建社會的形式,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形式,以及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形式。社會內部的革命鬥爭,有政治的形式,有文化的形式,有軍事的形式。政治鬥爭中又有公開的鬥爭與秘密的鬥爭。

事物在一定形式中變化發展,變化發展的全部過程就是它的內容

合法的鬥爭與非法的鬥爭等不同的形式;軍事鬥爭中又有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等不同的形式。思想上有新舊思想的不同形式,文學上有古舊的文言形式和現代的白話文學等等的形式。總之,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形式之中發展變化。它的發展變化的全部過程,就是它的內容。螞蟻在集團的形式中生活,它的生活的全部過程,由產卵、孵化、成長、工作、養育後代,以至於死,就是螞蟻這種動物的生活內容。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以游擊戰爭的形式和敵人鬥爭,這些游擊隊伍的產生、訓練、發展、戰鬥過程、游擊隊與人民及解放區政府的關係、戰爭的結果和影響等等,都是敵後游擊戰爭的內容。

形式使各種事物在外表形狀上有所區別

事物的形式,使它具有一定的外表形狀。不同的形式,使事物在外表現象上有所區別。同是軍事鬥爭,分散零星的游擊戰和集中的較大規模的運動戰,在外表上一看就可以分辨出它們的不同。一篇白話文和一篇文言文,拿來一讀就立刻感到不同的味道。但這種區別既然是外表的,因此形式的不同,不一定就是全部內容的區別。

形式與內容常不一致。形式不同的事物往往內容相同,反之亦然

往往有形式不同而內容卻基本上相同的事物,也有形式上好像一樣,而內容卻完全不同的事物。中國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有時也打運動戰;但不論形式是游擊戰或運動戰,就其內容來說,都是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戰爭。日寇投降後解放區人民軍隊主要用運動戰殲滅進攻的反動軍隊,在很多地方也堅持游擊戰爭,以後形勢改變,轉為對敵人進攻時,又採取了大規模的陣地戰、攻堅戰的形式,但不論形式如何不同,其內容都是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戰,都是反對反動專制的獨裁政府和反對美帝國主義者使中國殖民地化的陰謀的愛國自衛戰爭。白話文可以寫一篇革命的宣言,用文言文也可以寫出基本相同的內容。這就是形式不同而內容上卻基本相同的例子。希特勒曾經舉行所謂「國民投票」來選舉他做「大總統」,羅斯福做美國總統也是經過人民投票選舉的形式,兩種投票選舉的外表是相同的,但內容卻不一樣,希特勒的選舉是法西斯獨裁政府欺騙人民的手段,羅斯福的選舉,卻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普通的民主製程序,雖然這種「民主」對無產階級來說,也是表面的。汪精衛開過「國民大會」,反動獨裁政府也開「國民大會」,孫中山曾主張要開真正民主的國民會議,這都是形式上似乎一樣,而內容卻不一樣的例子。所以,我們辨別事物,不可單從形式上著眼,而要同時從內容上著眼。事物的形式,往往造成一種外表的「假象」,模糊了內容,這就是現象與本質矛盾的因素之一。

認識事物。不可單從形式上著眼,而要從內容上著眼。因為形式往往會造成假象,模糊了內容

如果我們只看見形式,不注意它的內容,就往往發生迷惑,看不清它究竟是什麼東西,或者認錯了它的真正性質。反動派欺騙人民,就是常常在形式上耍花樣,例如開「國民大會」之類。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把中國的一切主權出賣給美帝國主義者,把中國人民的生活拖到窮困的絕境,做了無數賣國殘民的非法罪行,但這個政府因為曾是在外交形式上得到「國際承認」的政府,這個形式就把它的一切非法罪行偽裝成合法的樣子。一切反動統治者都善於把自己的非法行為偽裝上合法的假象,如果有人竟會被它們欺騙,當真以為那些罪行是合法的,那就是由於只看事物的表面形式而不看它們的真實內容的緣故。

形式與內容不可分。形式就是內容本身的結構狀態

因為形式與內容有以上的矛盾,因此往往有人把它們誤認為可以隨便分開的東西,並且用瓶子和酒的關係來作比喻,把形式比做瓶子,把內容比做酒。有些事物是舊內容新形式,如封建獨裁者開「國民大會」,這叫做「新瓶裝舊酒」;有些事物是新內容舊形式,如用文言文寫革命思想的文章,這就叫做「舊瓶裝新酒」。這個比喻,在談文藝的問題時用的特別多,但是在實際上並不完全恰當,因為它把形式和內容比做兩件可以隨便分開的東西,而沒有看見兩者深刻的內部聯繫。沒有酒,瓶子還是瓶子;沒有瓶子,酒還是酒;把酒裝進瓶子去,僅僅是裝滿了瓶子,對於瓶子本身,也沒有什麼影響。用哲學的術語來說,酒和瓶子的關係只是外在的關係。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卻不是這樣隔膜的。一切事物的形式,就是它的內容本身所具備的形式,就是內容發展中所表現的結構狀態,決不是像瓶子那樣從外面裝上去的東西。方形的桌子,是在製造桌子的時候就同時形成,決不是先製成了沒有一定形狀的桌子,然後再把方形裝上去。螞蟻生活的集團形式,決不能和螞蟻的生活分開,它就是螞蟻生活過程的組織構造狀態。

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的關係

獨裁者偽裝民主,這偽裝民主的內容本身就一定要具備「國民大會」偽造憲法一類的假民主形式。形式和內容是不能隨便分開的,這種關係在哲學上叫做內在的關係,與瓶子和酒的外在關係是不同的。

內容的優越地位或決定作用

形式和內容的內在關係,首先表現在內容的優越地位,或內容的決定作用上。形式既然是內容的結構,因此一定的內容,要求一定的形式,並且在它的發展中,必然要形成它所要求的形式。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與新四軍堅持敵後戰爭,由於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這種戰爭要求我們採取游擊戰為主的形式。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在正確的領導下,必然地形成了普遍廣泛的游擊戰形式。日寇投降以後,人民解放軍的力量日漸壯大起來了,在反對反動派的戰爭中,力量對比比以前不同了,人民解放軍由防禦轉入進攻,戰爭內容就要求形式也跟著轉變,由游擊戰為主的形式轉為以運動戰為主的形式,又由運動戰為主的形式發展到在某些條件下進行陣地戰、攻堅戰的形式。

不適合內容要求的形式,在發展過程中會被淘汰、消滅

形式一定要適合內容的性質,不適合內容要求的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遲早總要被另外的形式所代替。例如,在抗日戰爭中,如果採取大規模運動戰甚至於陣地戰的形式,就要遭受嚴重的損失,甚至於遭受失敗。在反動勢力統治較鞏固的地區,革命工作要求採取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相結合和秘密鬥爭與公開鬥爭相結合的形式,如果不採取這樣的形式,也要遭受嚴重損失和挫敗。內容對形式的這種決定作用,與瓶子和酒的關係顯然是不同的。酒決不會要求一定的瓶子,更不會形成它所要求的瓶子,只要是瓶子,不論新的、舊的、方的、圓的、玻璃的、瓷製的,以至於葫蘆之類,都可以把酒裝進去,而不發生什麼問題。

內容所要求的形式,是依其本身發展情況及周圍條件來決定

內容既然要求一定的形式,為什麼有時新內容竟可以採取舊形式,有時舊內容又會採取新形式呢?這是因為內容所要求的形式,是依照它本身的發展情況,和它所處的條件來決定。在一定的情況和條件之下它要求這樣的形式,在另外的情況和條件之下它又要求別一種的形式,決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正是辯證法的關係。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專制統治都是在「真命天子」的名義下採取公開獨裁的形式;但在人民的民主要求一天天高漲的條件之下,反動派要想實行專制獨裁,決不敢像清朝以前一樣,一旦掌握了政府的大權,就立即把專制皇帝的形式公開擺佈出來。它不能不採取一些偽裝的民主形式,如像袁世凱一樣,要經過一聯串偽造民意的辦法,才敢宣佈帝制,或者連皇帝的招牌也根本拿不出來,就在「執政」「主席」「總統」的名義之下實行專制獨裁。新的事物在發展的初期,常常要採取舊的形式出現。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內容上說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戰爭的先驅,但採取了舊農民戰爭的形式,其結果也好像和過去的農民戰爭一樣,只以一個皇朝的爭奪的勝敗為結局。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初期,是採取了宗教改革的形式。不論舊形式新內容,或新形式舊內容,都是在一定發展情況和一定條件之下,由內容決定它所需要的形式,而且在這種情形之下,內容對於形式也並不是毫無影響。舊酒裝進新瓶,瓶的「新」不受影響;舊內容取新形式出現,這新形式就要受到影響。就像孫悟空變成廟宇時,因為他自己有一根尾巴,就使他變成的廟宇後面也不能不留一根特異的旗桿一樣,舊內容藏在「新形式」裡,也免不了要終歸露出它的偽裝的尾巴。蔣介石的「國民大會」偽裝民主,假扮了頑固派和「民主」派的激烈鬥爭,吵鬧得個天翻地覆,最後是「領袖」出來大喝幾聲,全場就此「鴉雀無聲」,這就是獨裁的尾巴在偽裝民主的形式中暴露的一例。再說新內容採取舊形式而出現時,那舊形式也不會完全保持舊的原樣。新內容的秧歌劇或京劇,在形式上也不會完全保持舊秧歌劇或舊京劇的原樣,這是一切觀眾都瞭然的事。舊瓶裝了新酒,瓶仍然是舊瓶;舊形式有了新內容,那舊形式就會開始蛻化,並由此成為新形式形成的起點。這也正是內容的決定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形式對內容也有它的反作用,並不是完全被動的東西

但是,內容的決定作用,只是形式和內容的內在關係之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那就是形式對內容的反作用。形式並不是單純被動的東西,它之所以為一定內容所需要,它之作為一定內容的發展形式,就是因為它對內容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簡單的說來,是在兩種情形之下,表現為兩種相反的作用。第一種情形:如果形式是適合內容的發展情況的,換一句話說,如果它是內容所需要的恰當的形式,那麼,它就有促進內容發展的作用;第二種相反的情形;如果形式是不適合內容的發展情況的,換一句話說,如果它是內容所不需要的形式,那麼這種形式對於內容的發展就會發生阻礙的作用。

形式如果適合內容的發展要求。它就有促進內容發展的作用

專制獨裁政治為廣大人民所反對,因此反動派需要採取各種偽裝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對於他們的欺騙陰謀的施展能起某些幫助的作用。在這種情形下,對反動派的鬥爭,首先就要揭露他們的偽裝形式,使它的反動內容暴露出來,這樣反動派的欺騙就會破產,專制獨裁的陰謀就有可能在廣大人民的反對前面被粉碎。

形式如果不適合內容發展的要求,它就有阻礙內容發展的作用

在抗日戰爭中採取游擊戰為主的軍事鬥爭形式,就能有力地打擊敵人,增長抗日人民的力量,這是由於形式適合內容發展條件;如果採取運動戰為主以至陣地戰的形式,就會使抗日人民受到損失,這就是由於形式不適合於內容發展情況。日寇投降後人民軍隊的力量壯大了,這時如果對反動派仍採取游擊戰為主的形式,那就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力量,不能有力地粉碎敵人。對老百姓宣傳革命思想,要用老百姓自己的語言形式,才能發揮宣傳力量,因為這樣的形式才適合於內容的需要;用文言文寫新內容的文藝作品無論如何沒有白話文好,就因為形式不適合內容的需要。

內容是變化不停的,形式則是比較固定的

形式和內容比較起來,內容是變化不停的,而形式則是一種比較固定的東西。譬如中國的舊戲,戲的內容可以有千萬種,但曲調卻是翻來覆去只用有限的幾十個。舊的京戲和改良的京劇以至於編入革命內容的京劇,所用的調門基本上總是一樣的。中國人民中間民主思想的傳播很早,但傳播這種新思想所用的文字形式,在「五四」以前很長久的時期都是舊的文言文。雞蛋在孵化的過程中,蛋的內容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而蛋的形式,則一直到小雞破殼以前,始終保持原狀。抗日游擊戰發展的過程中,人民武裝力量一天天在壯大,但在轉變為運動戰以前,游擊戰為主的形式不變。這些例子,證明形式對於內容,也有它相對的獨立性,它並不一定時時刻刻隨著內容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內容發展了,而形式卻在一定的時期始終保持原狀。這是形式和內容的矛盾。由於這個矛盾,就產生這樣的規律:即形式落後於內容。

適合內容的形式,當內容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也會變為不適合的

某種形式在一定的情形下,本來是與它的內容適合的,是能促進或幫助內容發展的,但這內容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同一形式就變成不適合的了,就成為內容發展的阻礙物了。橢圓的蛋殼,本來是保護蛋黃蛋白孵化的,但等小雞孵化完成時,它就成為內容繼續成長的障礙了,就成為內容所不需要的了。

形式和內容的關係,由互相依賴變為互相排斥,內在的變為外在的,就發生內容和形式的衝突和鬥爭

內容和形式的這種關係的變化,用哲學的專門術語來說,叫做由內在的關係變為外在的關係,也就是由互相依賴為主的關係變為互相排斥為主的關係。到了這種時候,形式和內容的矛盾就尖銳化起來,就要發生衝突、破裂。這種衝突和破裂的原因,是由於內容必須要衝破原來的形式,取得另外的新形式,才能夠繼續向前發展。因此其結果就是:或者是原來的形式被衝破,或者是內容的發展被停止,被窒息。以雞蛋為例,或者是小雞破蛋而出,取得獨立活動的形式以繼續繁殖,或者是蛋殼堅固不破,蛋的內容終於腐壞、死亡而殼也自然同歸於盡。又如,用文言文宣傳民主思想,到一定的時候就要引起文學革命,拋棄文言形式,採取白話形式。舊戲的改造工作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逐漸打破舊的調門限制以及其他凝固形式的限制。內容和形式的關係由內在的轉變為外在的之時,就必須依照內容的發展要求,向舊形式作鬥爭,以取得新形式。經濟破產、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就是要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式,建立新的、能使生產力不斷發展的,但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那種社會形式,即過渡到社會主義去。

一種社會形式只在一定時期適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另外的時期就變為不適合,就要發生革命,打破舊社會形式

人類社會的變化,也同樣表現著這種內容與形式的辯證法的關係。一種社會形式或社會的生產關係,在一定的情形之下,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等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它就成為後者的阻礙物了。封建社會形式比較奴隸社會,是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但在封建社會中間漸漸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這種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衝破封建社會,才能繼續發展,這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經濟原因。資本主義在它的初期,是能刺激生產力迅速向前發展的形式,但在末期變成了壟斷資本主義,就成為生產力的嚴重的阻礙力量。為著衝破這一個阻礙,就有社會主義的革命。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式,在那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的統治是生產力發展的致命的障礙,是經濟破產、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就是要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式,建立新的、能使生產力不斷發展的,但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那種社會形式,即過渡到社會主義去。

革命工作者首先要看有沒有具體內容,而不要看形式上像不像革命工作

按照形式與內容的這種辯證法關係,在我們進行革命工作的時候,首先就要使工作有具體的內容。所謂革命工作的具體內容,就是說我們所做的工作必須能夠解決實際鬥爭中的一定的具體的問題,例如說要對於反動派的某一方面的具體行動給以打擊:或者是粉碎它的一個進攻的隊伍,或者是揭露它在宣傳上的某種欺騙,或者是打擊它在政治上的某一個陰謀,或者是發動農民解決土地問題,或者是替老百姓解決一個其他困難問題(如生產問題)。

形式主義、洋八股、黨八股的錯誤都是由於沒有內容或不看重內容

由於內容的優越地位,所以對於工作首先要看有沒有內容,而不要看形式上像不像革命工作。我們反對形式主義(其中包括黨八股、洋八股),就是因為它只有形式,而沒有內容。下筆萬言,滿紙革命名詞,而對於當前的革命問題毫無關係,這是寫文章的黨八股、洋八股。在房子裡做報告、填表格、開會,空喊激烈的口號,而不去接觸群眾、瞭解和解決群眾中真正存在著的問題,這是工作上的形式主義。此外還有種種的形式主義,都是要不得的。

革命工作首先要有內容,其次就要按照具體情況和條件,採取適當的鬥爭形式

我們首先要使工作有切實的內容,其次就要善於按照工作的具體情況和條件,採取適當的鬥爭形式或工作形式。革命鬥爭有文化鬥爭、軍事鬥爭、政治鬥爭、經濟鬥爭等等形式,有利用舊的形式的鬥爭,有採取新的形式的鬥爭,有和平鬥爭、有武裝鬥爭。革命工作者應該依據情況,善於選擇和掌握最能發揮工作力量的形式,而不應拘泥於某一種形式。特別在情況變化的時候,要善於拋棄不適合的形式,隨時調換另外適合情況的形式。

在多種多樣的鬥爭形式中掌握主要的形式

在複雜的鬥爭環境中,可以同時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又要能掌握主要的形式。中國的革命,有「五四」以來城市學生運動的形式,有新文化運動的形式,也有經濟鬥爭的形式(農民抗租、抗捐、分土地、清算訴苦,工人罷工、請願、反對苛捐雜稅等等),但就中國革命的全部歷史來說,其中最主要的革命鬥爭形式,則是武裝鬥爭,是人民軍隊對反革命軍隊(包括帝國主義侵略軍隊)的戰爭形式。自然,這並不是說,任何地方、任何時期都要採取以武裝為主的鬥爭形式。相反的,如果不是就中國革命的全部歷史過程來說,而是就某些時期和某些地方來說,仍然可以以軍事以外的其他形式為主,例如「五四」時期中國人民主要的是進行了文化鬥爭,在一定的時期又主要地是和反動派在城市裡進行政治鬥爭等等。在適當時期鬥爭形式的變化,以及主要鬥爭形式的掌握,是為了推進革命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