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眾哲學 > 一七 沒有了 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

一七 沒有了 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這次講話之先,我們先去請教一位朋友。他是賣水果的。他告訴我們做水果買賣,都有季節性,不是每種水果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櫻桃只在三四月才有,枇杷不到五月不甜,桔子至多留到六月就要腐壞了。一種水果有一種水果的限定的季節,做買賣的人要趁著時期去趕辦,買水果的人也要趕著時季來買吃。倘若你買的人不趁著三四月內去買櫻桃,到落潮以後的五月,才想起來去問,那時水果店裡的人一定搖搖頭對你說:「這東西現在已經賣完了,沒有了!」

「沒有了!」你聽了這句話,就會想:水果市場上有一種商品消滅了。就是水果店裡的人,他說這話的意思,也是表示那種商品從市場上消滅了。這是當然的,既然已經賣完,還能說沒有消滅麼?如果有人對於「消滅」這兩個字表示懷疑,你一定要說他是瘋子吧?

平常所說的「沒有了」或「消滅了」,都包含著「轉變」的意思,沒有絕對的消滅

但我們應該再仔細想一想。

假如我問你:「櫻桃這商品從市場上消滅,是無緣無故的麼?」你當然馬上要反駁,「何嘗是無緣無故的呢?因為過了時季,而且賣完了,這就是消滅的原因。」好了,這裡就有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櫻桃在市場上消滅,原來是在買賣過程中消滅,不是無緣無故的消滅。水果店裡的人已經把它推銷出去,買的人把它吃了,這就消滅了。但是,賣水果的商人因這種商品的消滅而受到損失沒有?當然沒有,因為他獲得了相當的代價,買櫻桃人把錢給了他。就這一點來說。所謂的消滅,也可以叫做「轉變」。因為商人手中雖然沒有了櫻桃,但又有了錢幣。櫻桃轉移成貨幣了,它並沒有絕對的消滅。

這樣一來,我們主張對「消滅」二字應該多想一想,並不是全無理由了。你不能反對我們的這個主張,因為事實上這件事確是一種轉變。我們再回想一下以前的講話,那裡我們講到雷峰塔倒塌、蛋變成雞、封建社會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變為社會主義社會,這些變化,都表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消滅。一種東西的消滅,就表示另一種新東西的出現,就表示一種轉變的過程。

事物之所以能夠轉變,是由於它自己內部的矛盾

為什麼這轉變會可能呢?為什麼櫻桃會轉變成貨幣,而雷峰塔會轉變成廢墟呢?這就可以用事物本身包藏著的矛盾來說明。一切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自己的反面,或反對的勢力和傾向。雷峰塔一方面有它自身的支持力量,一方面又包含著足以使自己倒塌的重量。在一定條件下,反面的傾向發展增大起來,到了一定的限度,就要破壞原來的東西,而使它變成另外的東西。雷峰塔的支持力減少到某種程度,它必然就要倒塌。櫻桃轉變為貨幣,是不是有同樣的情形呢?有的!櫻桃自然還有櫻桃的特殊情形,它變成貨幣,表面上是和貨幣對調,看來好像只是位置的變換,並不像雷峰塔一樣地由本身變成廢墟;但櫻桃之所以能和貨幣對調,同樣還是由於櫻桃本身的矛盾。櫻桃是一種食物,它可以供人食用,我們說它是有一種使用價值,而在市場上,它卻不但是食物,同時還是一種商品,它不但可以供人食用,而且還可以供商人交換買賣,因此它又有一種交換價值,這交換價值與一定的貨幣內包含的交換價值相等,就這樣,它本身已包含貨幣的性質了。因為它本身包含著這種和食用不同的矛盾性質,所以才能夠和貨幣對調,而轉變成貨幣。這種轉變,仍然是自己本身的變化,和變戲法的受外力(魔術師)作用的位置轉換是不同的,這一點必須首先認清。

事物的反面在一定情形下變為正面,就發生性質的轉變,這叫做「向對立方面轉化」,也叫做「否定」

不論是蛋變雞也好,雷峰塔的倒塌也好,封建社會變資本主義社會也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社會主義社會也好,櫻桃換貨幣也好,它們的轉變,都是因為它們自己內部包藏著自己的反面,在一定的情形之下,這種反面的東西變成了正面的支配的東西,於是事物就失去了原來的性質、狀態,這些性質狀態就轉移成反面的性質、狀態。這種轉移過程,在哲學上做「向對立方面轉化」的過程。轉移後所出現的東西,對於原來的東西來說,叫做「否定」。這是哲學上的名詞,未免太有點文縐縐的了。要改成俗話也可以,那就是前面水果店夥計已說過的「沒有了」。「沒有了」,我們由上面所敘述的一切,就可以明白這句話所代表的真意,並不是指一件東西絕對地完全地消滅了。消滅的只是一方面,一方面沒有了』另一方面卻又有了一種東西,或者也可以說是新發生了一些東西。

把「否定」認作絕對消滅,是形而上學的看法

看吧!辯證法所交給我們的「否定」(或者「沒有了」),和我們平常所想的「沒有了」,是有很大的不同。原來我們平常聽想的「沒有了」,都是按照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來解釋的。形而上學是非常呆板的思想方法,它看問題是採用一種簡單的,也叫做帶片面性的看法。它所說的「否定」,就是絕對消滅的意思。它只會從一方面來看事物,而不會同時看出事物的正面和反面。因此,當它說「沒有了」的時候,就是表示一件東西絕對消滅了,決不會想到它還會轉變成另外的東西。但是,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卻不是這樣呆板,它要我們看出事物的矛盾,看出它的正面和反面,它告訴我們某種東西被否定了的時候,同時就暗示著另外的東西從原來的地盤上出現。

「否定」不只是轉變為反對的方面,而且保存著原來事物的某些有生長力量的方面

不!不!還不僅是這樣!以前所說的都不夠,我們現在還得要補充一點:「否定」,不單只同時暗示著新的東西的出現,不單只是舊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反對物。換一句話說,新的東西不僅只是另外的東西,不僅只是和舊東西相反的東西,它和舊東西還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是,它還把舊的東西的某些內容保存下來。雷峰塔的廢墟裡,還保存著雷峰塔的散亂了的磚瓦。雞把蛋殼破了,拋棄了,但雞的本身就是蛋白蛋黃的孵化物的保存。商品變成貨幣了,那些貨幣裡就保存著商品(櫻桃)的交換價值。自然,這裡所說的保存,並不是把舊的東西原封原樣保存下去,而是改變了舊的性質、狀態,變成了新的東西的組成部分;同時也不是一切都保存,而是拋棄了和克服了一些部分,單把需要保存的東西保存下來。雷峰塔變成廢墟,廢墟裡保存了磚瓦,磚瓦就是廢墟的組成部分,而塔卻永遠沒有了。雞保存了蛋的內容物,但不是照蛋黃蛋白的原樣保存下來,並且把蛋殼也拋棄了。貨幣保存商品的交換價值,卻決不自己變成原來的商品。人民的軍隊殲滅反動的軍隊,把繳獲的武裝和俘虜保存下來,這些武裝和俘虜就不能再作為反動的武裝和人員而存在,它們的反動性質一定要被克服,而堅決反動的人一定要被消滅。所以,這裡所說的保存,決不是原封原樣保存原事物和舊勢力,而只是要保存其中具有生長力量的或者還具有存在的條件的東西,同時卻要克服和消滅那些腐朽死亡的或不再具有存在的條件的東西。舊中國的反動派,借口要保存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想給青年們灌輸腐朽的封建奴隸的文化思想,而壓制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思想。這種行為,就不是真正保存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也不可能達到他們的目的,因為腐朽反動的東西,是一定要被淘汰,而不可能被保存下去。在中國過去遺留下來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中,只有那些對廣大人民的進步民主運動有積極意義的東西,才有可能被保存,才有可能發展。

「否定」也要從兩方面來瞭解:一方面是某些事物的消滅,另一方面是某些事物的保存、發展、進步

所以,按照辯證法的方法來看,「否定」是有兩方面的:一方面是指某些事物被消滅了、克服了,或者被拋棄了;同時另一方面卻又表示還有些事物被保存下來,在新的性質或新的形態之下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看法,和形而上學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形而上學只能看到一方面,把「否定」單單看作某些事物的消滅,而看不到同時有另外東西的生長。這兩種看法,那一種和事實一致呢?當然是辯證法的看法才和事實完全一致,而形而上學則不能完全反映事實,因為在事實上,否定不是一種東西絕對消滅了,而是轉變為另一種東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種否定,這是不是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裡的一切都絕對消滅了呢?當然不是,消滅了的只是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和經濟的統治,而在舊社會中生長起來的廣大人民民主勢力卻向前發展了。

前面講對立統一的規律時,就已經說過,按照辯證法的方法,我們必須研究一切事物的內部矛盾,也就是要能夠看出同一事物的各個對立方面。現在談到事物的「轉變」、變化、否定,也要從相反的兩方面來看,才能夠得到完全的認識。當我們看到有些新的東西生長起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同時注意到有另外的某些東西正在沒落和死亡。反過來說,當我們看見有某些東西在退步、沒落、消滅或死亡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還有另外的東西在前進、發展、新生起來。例如工作之後要休息,一方面看來,是工作停止了,這是表示某些東西的消滅;但從另一方面看,休息是恢復精力,是進一步工作的準備。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方面是採取防禦和許多地方退卻的戰略,但在防禦和退卻中卻爭取了進一步組織人民力量起來抗戰的時間。在日本投降後反對美帝國主義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進攻的人民解放戰爭中,中國解放區軍民最初放棄了許多城市,但另一方面卻殲滅了反動軍隊大批的有生力量。在革命鬥爭中,即使遭受失敗,也可以從失敗中取得經驗教訓。因此,如果我們會按照辯證法的方法來研究問題,我們就可以在事變當中經常看到發展前進的道路,即使在挫折、失敗、嚴重的困難前面,也不至於退縮、畏懼。灰心喪氣,而能夠在任何困難情形下找到前進的道路,並因此能夠以充分的信心、大無畏的精神積極進行戰鬥,因為你如果從另一方面看,只要你是真正革命的,只要你的思想行動是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一致的,是依靠廣大人民的,那麼,就在挫折、失敗和嚴重的困難當中,還可以找出戰勝挫折失敗、克服嚴重困難的條件,只要你依靠這些條件,你就可以最後得到勝利。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就是這種意思。

事物經過再一次的否定,往往恢復原來的某些特點,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舊的東西被否定了,轉移成另外的東西。但是,事物的變化是永遠不停止的,新的東西又有它自己的矛盾,這矛盾的發展,又引導它再轉移成另外的東西,再被另外的東西所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中國,社會主義的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更要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中國。蛋變成雞,雞長大了又生蛋;工作後休息,休息後又進一步工作;在抵抗反動派的自衛戰爭中失去解放區許多城市,殲滅大量反動軍隊之後就轉入反攻,再恢復已失去的城市;雷峰塔變成廢墟,終有一天這廢墟又被人清除,而在它的原來地盤上蓋起另外的建築物來;等等。在這裡,有一種情形值得我們注意。以上的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有一些這樣的例子:事物經過再一次的否定之後,又恢復了某些原來的特點。如原來的蛋經過雞的否定之後仍然生出蛋來;商品換成貨幣之後,商人仍然拿它去換成商品;工作之後休息,休息之後又恢復工作;自衛戰爭中丟掉城市又恢復城市。這一類的例子,我們可以找出無數個來,它表示事物的變化發展中有這樣的規律:事物不僅會轉變為另外的東西,而且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會在再一次的轉變中恢復原來的許多特點。這種情形,在辯證法的哲學上稱做「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否定之否定並不是原封原樣恢復原來的事物,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走向更高級的階段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否定之否定」,並不是說原來的東西原封原樣的恢復了。如果照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來說,否定是簡單的消滅,那麼否定之否定就一定是簡單的恢復原樣。「二」否定成了零,再來一個否定就又恢復成「二」,這只是一個循環。但是事實的發展並不像形而上學的關係那樣簡單。事實的發展是按照辯證法的規律由簡單走向複雜,由低級走向高級。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不是表示原來事物簡單的恢復,而是表示它向更高階段上發展。它所恢復的特點,也是在更高的發展基礎上恢復的,因此它也包含著許多新的更高的特點,而不是僅僅恢復原來的特點。雞生出的蛋,不是原來的一個蛋,而是許多的蛋,這些蛋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新的性質,能孵化成各個不同的小雞。商人得了貨幣,再去辦貨物時,這些貨物雖然也有商品的特點,但一定不是原來的櫻桃,它一定成了價值更多的其他種類的水果或用品,一部分且將成為商人自己的生活必需品,而不再拿到市場上來賣。把反動派有生力量殲滅後恢復的城市,雖然也是原來的城市,但這城市在解放區人民的手中就更加鞏固了,不再那樣容易讓出來了,或者就永久成為人民的了。馬克思、恩格斯由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人類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律,最初是原始共產主義制度,以後轉變為階級私有的社會制度,最後階級私有的社會又轉變為高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最好和最明顯的例證,因為高級的共產主義雖然和原始共產主義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兩者都沒有階級和私有財產,但除此而外,不論就發展的程度和其他的另外許多特點來說,都有絕大的差別。總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發展的一個普遍的辯證法規律,事物的發展常常是經過再次的轉變達到更高的發展階段,並且在一定條件下恢復原來的一些特點。在這種情形下,哲學上就把那原來的事物叫做肯定階段(例如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第一次轉變後的事物(例如階級私有社會),叫做否定的階段,而再一次轉變之後帶著最初階段的特點而出現的事物(例如高級共產主義社會),叫做否定之否定階段。

不能把否定之否定當做死的公式隨便用到一切事物上

「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是辯證法的規律中之一個。從前有人(也許現在也還有這種人)有一種淺薄無知的誤解,以為「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就是辯證法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公式」,這是非常錯誤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只是前面講過的幾種辯證法規律的一個具體表現,瞭解了前面的辯證法規律,也就瞭解「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如果丟開前面講過的其他規律不管,把這個規律當做唯一的公式去看一切事物,而不看看事物的具體情形,那就完全不是辯證法的方法。我們不能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當做死的模型公式,對任何事物都拿去亂用,因為這規律雖然也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但在客觀事物中表現這種規律,是需要有一定的條件,需要具備適當的具體情況,決不是任何兩次連續的變化都一定表現為「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例如由封建社會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再變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些變化,如果硬把「否定之否定」的三段關係當做公式套在上面,那就不僅套不上去,而且會成為笑話。如果你硬要說社會主義恢復了封建社會的特點,那豈不是荒謬到了極點?社會主義社會和封建社會是毫無共同之點,事實上就沒有任何特點恢復,你一定要說恢復了什麼,那你就違背了唯物論,成了唯心論空談,你所談的就完全不是真理,而是違背事實的謬論。我們早說過,思想是事物的反映,辯證法的認識方法,也必須與事實的規律一致。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只在一定的情形和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

因此,我們如果要在事物中間去找「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過程,必須首先要把事物本身的具體條件研究清楚,以便瞭解它在什麼情形之下發展到否定階段,又在什麼情形之下達到否定之否定的階段。我們要再說一遍,「否定之否定」雖然是普遍的規律,但在不同的事物發展中,這種規律的表現就有不同的具體情形,並且要有不同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這規律也不能表現出來。例如蛋孵成雞以後,你必須把雞正常地餵養下去,才能再下更多的蛋,如果你在它未生蛋以前就把它殺了吃了,那麼,蛋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就不能表現出來了。

把否定之否定律作為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問題時要注意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作為認識方法來看,最重要的,就是要我們在研究一切問題的時候,注意到事物發展的曲折性,不要把事物的發展,看做像一條直線一樣上升,而沒有任何迂迴、後退、停滯的形式。也不要把事物的發展看做簡單的循環,而不注意它是由低級到高級的上升。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在發展中必須經常克服矛盾,因此一條直線上升的發展是不可能的,而各種各樣的曲折、迂迴、後退、停滯形式,總之,經過否定階段的形式,就成為發展中不可免的過程。不破殼變雞,不可能生更多的蛋;不經過休息,不能恢復精力,繼續工作;走路時一腳不停,不能讓另一腳前進;不縮回拳頭來積蓄力量,不能再伸出拳去打人,不主動放棄一些城市地區,不能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不經過階級私有制度的階段,不能促進社會的生產力以達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社會。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是螺旋式的。我們研究事物的時候,也必須注意到它的曲折變化。在我們實際革命鬥爭中,這種認識方法的應用尤其有重要的意義。

正確的革命指導就在善於引導人民航行在曲折的道路上迂迴前進,不要總是盲目直撞

為著克服革命鬥爭中的矛盾和困難,推翻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人民的革命走了許多迂迴曲折的道路。正確的革命指導就在善於引導人民航行在曲折的道路上,看清楚各種暗礁和避開這些暗礁,當暫退則暫退,當轉彎則轉彎,不致盲目直衝,以致遭受挫折失敗。例如在敵人強大武裝進攻前面,就暫時放棄一些城市和土地,以避免鋒芒,爭取在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中殲滅其有生力量,然後才可以再恢復失去的城市和土地。如果不肯走這迂迴的道路,想用一股直勁打退敵人,結果不但得不到勝利,反而要吃很大的虧。又例如為著打敗敵人,共產黨必須加強自己的團結,為了團結,必須取得思想一致,必須清除各個黨員中的思想分歧,清除各種反無產階級的思想,因此就必須走這樣一種迂迴的道路,就是要經過黨內思想鬥爭。只有經過思想鬥爭的否定階段,才能夠達到思想一致,才能夠達到更進一步的原則上的團結。如果害怕思想鬥爭,害怕走曲折的道路,想用無原則的妥協方法保持團結,結果一定得不到團結。

世界是進步的,中國的前途是無限的,中國革命一定會得到完全的勝利。單就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國內的統治這一個目標來說,是已經勝利了,但中國革命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中國人民今後還要經過種種困難並經過鬥爭戰勝這些困難。要有高度的信心,但又要時刻注意到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要有充分的精神的和物質的準備來克服一切困難,以便通過曲折的道路使我們的工作不斷前進,使中國社會一步步經過社會主義時期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我們研究「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時必須學會的一些方法上和工作態度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