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眾哲學 > 一六 岳飛是怎樣死的 對立統一的規律 >

一六 岳飛是怎樣死的 對立統一的規律

岳飛是中國宋朝時候的民族英雄,中國人民都知道他的故事。他本來有能力可以打退當時的侵略者——金人,但是因為政府裡當權的是投降派,用計謀殺害了他,使當時的抗金軍隊失去了主腦,大半個中國就淪陷在侵略者的手裡。所以中國人民對於岳飛的死,直到現在一提起來就覺得惋惜。中國人民痛恨陷害岳飛的漢奸秦檜,給他鑄了一個鐵像,跪在岳飛的墓前,讓千萬人來唾罵。現在離岳飛的死已一千多年了,到浙江杭州去遊玩的人,還可以看見那秦檜夫婦的可恥的跪像。

岳飛是怎樣死的?自然是被漢奸害死的。岳飛為什麼會被漢奸害死?因為他是民族英雄,他堅持要反抗民族敵人,所以漢奸把他害死。這是一般人對於岳飛的死的看法。我們能夠懷疑這種看法嗎?當然不能。如果你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說害死他的人不是漢奸,那你的思想就大有問題。但是,倘若我們把問題更深入的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僅僅這樣的看法,還是不夠圓滿,還不算全面認識了岳飛死的原因。我們應該還要有些補充。

據說,岳飛的死,是因為秦檜用了種種陰謀,假借皇帝的命令把他從戰場上調回去,然後害死了他的。倘若他堅決不服從賣國政府的調動,他就可以不致陷入奸人的網羅,也就不至於斷送自己的性命和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事業。但岳飛卻不能不服從調動,不能不走上那條死路,因為岳飛一方面雖然是民族英雄,另一方面卻又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一分子。他所處的階級地位,使他不能不服從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調動。因此,岳飛的死,直接的原因固然是由於漢奸的出賣,但岳飛自己的階級所具有的本來的弱點,也是使他致死的一個重大原因。

讀者諸君,你們一定想像得到,當岳飛接到調動命令的時候,一定非常痛苦。在他的心裡,兩種思想在激烈地發生衝突。一方面在他前面擺著民族的任務,要他留下來抵抗敵人。另一方面又要服從皇帝的賣國命令,讓幾年的抗金功績變為泡影。要堅持完成抗金的事業呢?還是依照專制獨裁君主的命令來辦事呢?正相反對的兩個念頭,同時存在於岳飛的心裡,這就是他內心必然要發生激烈衝突和痛苦的原因。但岳飛究竟還是封建專制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分子,他在當時的情況下不能堅決違抗專制君主的命令,雖然眼看著民族抗敵的事業就要前功盡棄,雖然內心裡有著激烈的矛盾,雖然是十分出於無奈,但君主的命令究竟還是佔著上風,於是就產生了岳飛的悲劇。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著互相反對的許多對立方面,這是對立統一的規律

讀者諸君,我們講了一大篇岳飛的事情,和我們的哲學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的目的,是想用岳飛的這一個事例,來引出一條辯證法的規律。這條規律叫做對立統一的規律,又叫做事物的矛盾規律,它的意思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著互相反對的許多方面,這些互相反對的方面經常發生衝突、鬥爭,這叫做事物自己本身的矛盾。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這些對立方面鬥爭的表現,或者說,這些對立方面的鬥爭情形,決定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前途。又要做民族英雄,又要服從封建皇帝的命令,這是岳飛自己思想上的兩個互相反對的方面,是岳飛自己本身的矛盾。我們說一般人對岳飛的看法不圓滿,就是因為他們只看到岳飛的一個方面,把岳飛只看做一個簡單的民族英雄,他們沒有看到岳飛的另一方面,沒有看到這個民族英雄又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分子,他的階級地位決定他在當時一定要服從皇帝的命令。他的悲劇的產生,不僅是由於漢奸的陷害,也是由於他自己的階級地位的弱點。他的民族英雄的事業和他的階級的弱點,是互相矛盾的,是在他一個人身上的兩個互相對立的方面,這兩個對立方面互相鬥爭的結果,他的階級的弱點佔了上風,才使他遭受秦檜的陷害。

辯證法的對立統一的規律,要求我們在研究事物時,要看到它的各個對立方面

對立統一的規律是一個普遍的事物發展規律。任何事物都不是簡單的,都包含著自己的矛盾,包含著互相對立的各個方面。如果看不到這些對立的各個方面,而只看到一個方面,而且把這一個方面誤認為是事物的全部,以為事物就是單純地只有這一個方面,而不在自己的內部包含著矛盾,包含著對立的方面,那就是形而上學的看法。形而上學的看法是不合事實的,或者是不完全合乎事實的,一般人對於岳飛的看法,就是不完全合乎事實的形而上學的看法。這種看問題的方法也叫做片面的看法。片面的看法是一般人在思想上最容易犯的毛病。這種方法使我們看不到事物的全部真相,因此也就常常要把我們的認識引向錯誤。

所謂對立的方面,就是正面和反面、過去和將來、生長的方面和沒落的方面

我們要使自己的認識正確,就必須丟掉形而上學的看法,應用辯證法的方法。這就是對於任何事物,都要看到它的對立方面,要研究它的矛盾。所謂對立的方面,具體說來,就是正面和反面,過去的方面和將來的方面,腐朽沒落的方面和生長發展的方面。就岳飛來說,作為民族英雄,是他的積極的方面,是他的正面,而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分子所具有的弱點,對於他的民族英雄事業卻是一個消極的反面。不只岳飛有這樣的對立的兩個方面,我們現在的許多進步的革命的人,也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對立的方面。我們有革命的思想和行動,我們努力為廣大人民服務,這是我們的正面和有遠大的將來發展前途的一面;但是我們又往往帶著許多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的殘遺,甚至於有其他剝削階級意識的殘遺,我們常常有些自私自利的打算,它妨害我們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又是我們的反面,是必須克服的腐朽的方面。不只人的思想意識有這些相反的方面,一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事物,也有這些相反的方面。雞蛋是正面,雞蛋內的胚胎發展是反面和將來發展的方面,水是正面,加熱的水漸漸轉化為蒸氣,又是水的反面;在封建社會裡,封建地主和封建統治者是代表這個社會的正面,也是要走向腐朽沒落的方面,而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對於封建社會來說則是反對的方面和具有將來發展前途的方面。就舊中國的情形來說,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來說,與帝國主義勾結的買辦官僚資本家(目前是美國買辦)和大地主的統治是現狀的正面,是腐朽沒落的方面,工農群眾及要求民主的廣大人民是反面,是發展的方面。在解放了的中國,情形卻相反,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為主體的廣大人民掌握了政權,成為現狀的正面,和發展的方面,而封建的殘遺勢力,卻只是走向完全沒落的反面。

沒有內部對立或自己矛盾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我們看,無論就什麼事物來說,都可以找出它的正面和反面,過去方面和將來方面,發生發展的方面和腐朽沒落的方面。我們在以前講發生發展和沒落的規律的時候,曾說過世界上有的東西在生長,有的東西沒落和消滅。

對立方面的互相依賴

現在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生長的東西和沒落的東西並不是互相隔絕的,兩者常常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同一事物的兩個相反的方面,或者說,它們就是同一事物本身分裂的表現。蛋殼和胚胎,是同一雞蛋的兩個方面,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同一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個對立階級;在同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裡,一方面有帝國主義、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封建地主的統治,另一方面有廣大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勢力。一定的事物,都由某些互相反對的方面所構成,都有某種內部矛盾。毫無矛盾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沒有胚胎,就不可能成為活的雞蛋;沒有無產階級,就不可能有資產階級,也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社會,反過來說,無產階級革命成功,把資產階級完全消滅了,那無產階級也不成其為無產階級了。有光明的地方,一定也有某些黑暗、陰影,有了某些黑暗,就愈更襯出光明。有流水的地方,一定有某些地方水被堵塞了。有了適當的堵塞,就可以確定水流的方向(中國老話叫「不塞不流」)。一隻腳向前走的時候,另一隻腳一定要踏穩在地上不動(中國老話叫做「不止不行」)。這樣,對立的兩方面不僅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密切地聯繫在一起,成為統一在事物內部的不可分的兩面,缺了一方,對方也不能成立。這叫對立的互相依賴,也叫做對立的同一性。也就是中國老話所謂的「相反相成」。我們說對立的統一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就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都具有自己的內部的矛盾。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通過自己內部對立方面的衝突和鬥爭

但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既然任何事物都有它對立的各方面,有自己的內部矛盾,因此每一事物經常都會有內部的衝突和鬥爭。任何事物在發展當中,都不是風平浪靜、順利無阻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對立方面或對立勢力之衝突和鬥爭。只要看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民主自由,是經過了多麼長期多麼艱苦的鬥爭,才得到了今天的勝利。我們由此可以知道:新生的勢力決不是可以毫不費力的向前發展,腐朽沒落的勢力也不會毫無抵抗和掙扎的走向消滅,它對於生長的勢力一定要給以一切可能的阻礙和破壞,以便延緩自己死亡的時限。生長的勢力也必須克服一切阻礙和破壞,必須經過鬥爭和大叫大喊,才能向前發展。

在事物發展中,其對立的鬥爭愈更加強,矛盾愈更暴露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對立的鬥爭一般地並不是愈更減弱,而是愈更加強,其矛盾不是愈更隱晦,而是愈更暴露,直到矛盾得到解決為止。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鬥爭,比起辛亥革命時革命與反革命的戰爭來,其規模就大了許多倍,比起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國民革命軍討伐北洋軍閥的戰爭,也大了好多倍,這就說明中國革命愈向前發展,鬥爭就愈更尖銳和激烈。

新生勢力全勝,腐朽勢力死亡,就叫做解決了矛盾

但是,在發展中,新生的勢力和腐朽的勢力,雖然互相都有增長,而新生的勢力是在鬥爭中愈更受到鍛煉,愈更堅強而不可抵抗,腐朽沒落的勢力雖然也千方百計努力使自己增大增強,比較起來卻日愈變得脆弱,日愈接近墳墓,不管它在進墳墓之前如何瘋狂掙扎,也不能挽救其沒落的命運,不能避免終有一天要為新生勢力所打倒。當新生的勢力在鬥爭中獲得了全勝,發展中的困難全被克服,腐朽沒落的勢力歸於死亡或者被壓倒,這就叫做解決了矛盾。

不能解決矛盾,事物的發展就停滯不進,或者暫時後退

這時事物就要發生根本的變化,就要向前發展,由較低的質進到更高的質。如果新生的勢力一時不能克服腐朽勢力的阻礙和破壞,甚至於暫被壓倒,那就是沒有解決矛盾。這時事物的發展就停滯不進,甚至暫時後退,如像岳飛的被殺害,使宋朝人民不能把侵略的金人趕走。但在這時,並不是說矛盾消滅了,或者矛盾不再暴露,相反的,矛盾仍然存在,並且還要繼續暴露,對立的鬥爭仍然要尖銳化起來,不到克服矛盾不止。岳飛雖然死了,中國人民的反抗侵略的鬥爭,遲早還是要勝利。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雖然先後失敗,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鬥爭還是繼續發展,繼續前進,不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完全成功,決不會停止。

發展就是對立的鬥爭。發展的過程,就是事物內部矛盾的暴露和解決的過程。對立統一律是辯證法的核心

「發展就是互相對立方面的鬥爭」,這是列寧說過的一句辯證法的名言。由生長到沒落,由量變到質變,由低級到高級,由新生的代替腐朽的,這是發展的過程。這些過程中間,自始至終,都包含著對立的鬥爭。發展的過程,就其根本內容來說,就是事物內部矛盾的暴露和解決的過程。事物內部的矛盾,是事物自己發展的根本的原因。所以,對立統一的規律,是事物發展規律中最根本的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不瞭解對立統一規律,就不可能真正瞭解事物的發展。中國革命的發展中間,自始至終,都貫串著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買辦官僚資本主義的鬥爭,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廣大人民與買辦官僚地主階級的分裂一天比一天顯著,矛盾一天比一天尖銳,直到完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為止。

正確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研究事物的矛盾和解決矛盾

正確的研究方法,必須以對立統一的規律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方法,這就是要研究事物的矛盾和解決矛盾。因此列寧有這樣一句名言:「辯證法按其本義來說,就是要研究對像自身內部的矛盾。」怎樣研究矛盾?就是要把我們所要研究的事物加以分析,認清楚它的對立的各方面,揭露它的矛盾,然後根據分析的結果,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形而上學的方法不揭露矛盾,而要掩蓋矛盾

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方法。形而上學的方法就是不去分析事物的各個對立方面,而只注意某一個片面,不去揭露矛盾,而要掩蓋矛盾。只看見岳飛是民族英雄,而不注意他同時又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分子,看不見由此所產生的他的本身的弱點,這是在岳飛問題上的形而上學方法。只看見日本帝國主義者是強國,而不分析它的許多弱點(退步、小國、寡助),這是抗戰開始以前亡國論者的形而上學方法。說中國內部只有大貧小貧,而不承認中國內部也有貧富非常懸殊的各種階級對立,掩蓋了中國社會內部矛盾,這是孫中山的思想中的形而上學方法。一個做領導工作的人,對於自己所做的事和自己的幹部,只看見優點而不承認缺點,這就是一種宗派主義的片面看法。日本投降後在政治協商會議期間,有些人以為由此一定可以走上和平前途了,忽視了美帝國主義正在幫助蔣介石調兵遣將,開向解放區,就是一種對和平的片面的看法。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所謂兼聽,就是說在研究問題的時候,必須設法把正反兩方面的意見都打聽清楚;所謂偏聽,就是說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兼聽則明,就是說聽了對立的意見,才能明白認識事物的真相,所謂偏聽則暗,就是說如果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就會糊里糊塗,對事情認識不清。這也不外是說,要有正確的思想,必須分析事物的對立方面,揭露矛盾。

在社會生活和革命問題的研究上,最主要的就是要揭露階級矛盾。在每一問題或每一事件發生時,就要研究與這事件有關的是一些什麼階級,各階級對這事件的主張和要求有何不同。例如,我們要打垮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力量,對於這一偉大事件,中國的各階級所採取的態度是不同的。工人農民是最積極鬥爭的主力軍,其中工人階級又是領導的力量,地主階級是站在反對革命的地位上,民族資產階級是能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參加革命的,但是不堅決的,其中有人甚至幻想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得到和平、民主以及經濟的發展。這就是在中國革命問題上各階級的簡單的分析或矛盾各方面的大體上的揭露。

揭露矛盾,就有可能解決矛盾

揭露矛盾,就有可能解決矛盾。揭露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認清楚一方面有壟斷政權、賣國專制的大地主大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四大家族,另一方面有要求中國獨立、民主、自由的以工農為主的廣大人民,就知道要使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就必須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發動後者的一切力量,推翻前者的獨裁統治。

解決矛盾,就是要站在新生的勢力方面,與腐朽的勢力鬥爭到底

這樣,所謂解決矛盾,根本上說來,就是要知道怎樣發展新生的進步的東西,消滅腐朽的沒落的東西。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站在新生的進步的勢力方面,與腐朽的沒落的勢力進行鬥爭。必須把鬥爭進行到底,不能幻想與腐朽沒落的勢力和平共居。不堅決清除個人自私的或剝削人民的思想,不可能希望發展進步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堅決鬥爭,不可能希望發展民主勢力;不把地主惡霸在政治經濟各方面的勢力和威風打下去,不可能希望農民群眾抬頭。

互相對立的勢力在一定情形下可有某種統一、某種妥協

互相敵對地鬥爭著的對立勢力,在一定的情形之下,可以有某種形式的聯合,某種的統一和妥協。以共產黨為領導的中國人民的民主革命勢力,與中國的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即官僚資產階級在抗日戰爭中建立統一戰線;半殖民地的中國,與帝國主義的美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建立同盟關係;社會主義的蘇聯,與帝國主義的英美為反對法西斯國家也建立過同盟關係。在這種情形下,對立勢力相互間作了某些讓步,相互間的鬥爭有某些和緩。

對立的統一、妥協是有條件的,並且只限於一定方面,在其他方面仍繼續鬥爭

但是,這種統一和妥協,是有一定的條件,是由於雙方都有一個更大的共同鬥爭目標,即反對法西斯的侵略戰爭,是為了要解決更大的矛盾,即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的矛盾。所以,首先必須有這個條件或其他什麼重大原因的存在,才能建立敵對勢力之間的統一和妥協,同時正因為是有條件的,所以統一和妥協也只是限於一定的方面,並不是說完全沒有鬥爭。

對立的鬥爭是絕對的,對立的統一、同一性是相對的

中國人民在抗日的共同目標下,與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即官僚資產階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時對於後者的專制獨裁與抗日的不徹底性,仍不斷地加以揭露、批評,並對此進行必要的鬥爭。這種鬥爭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不但不會破裂統一戰線,而且還阻止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即官僚咨產階級幾次對敵人投降的企圖。鬥爭反而成為鞏固和維持統一戰線的保障。所以說:「對立的鬥爭是絕對的,對立的統一、同一性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就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來說,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如果不知道與對立勢力建立某些必要的聯合行動,找出某些方面的妥協點,往往就要犯過左的冒險主義錯誤;但是,在建立統一戰線和實行某些必要的妥協的時候,如果不懂得繼續進行必要的鬥爭,會成為右傾機會主義,就是對腐朽勢力採取投降主義的態度。

研究矛盾和解決矛盾,必須注意其具體性,特殊性。不同的矛盾要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研究矛盾和解決矛盾時,必須注意矛盾的具體性、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和不同的對立勢力之鬥爭。要正確解決矛盾,就必須依照不同事物的不同對立情形,採取不同的鬥爭方法。中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的矛盾,廣大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主自由的勢力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本的矛盾,是經過各種嚴重的鬥爭方法來解決,而主要的是經過軍事鬥爭的方法來解決的。這種矛盾的雙方是完全敵對的,它的發展結果不能不引起衝突性的或對抗性的鬥爭,這種矛盾就叫做對抗性的矛盾。還有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在中國的革命營壘內,也有自己的內部矛盾,例如在共產黨員中間,有無產階級思想和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剝削階級)思想殘遺的矛盾。這種矛盾也要經過尖銳的鬥爭來解決,然而解決不是用武裝的形式,而是用說服、教育。開會批評以至於某些場合的紀律處分。工作與疲勞,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矛盾,要繼續工作,必須克服疲勞,要與疲勞鬥爭,所採取的方式,就決不是思想檢討,更不是武裝衝突,而是適當的休息。但對於一種不正常的疲勞情緒,即懶惰的行為,我們又要採取批評、教育等等思想鬥爭的方式。正確的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必須具體研究每一種矛盾的特殊性質和解決這種矛盾的具體方法,切不可把解決一種矛盾的鬥爭方式,作成一個死的公式,用到其他一切矛盾中去。

要研究矛盾和解決矛盾,必須注意什麼是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

在研究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時候,又必須注意,什麼是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即在許多矛盾之中首先要解決的矛盾。任何事物的聯繫都是複雜的,都包含著許多對立的方面。中國的革命問題中,就包含著農民與地主的矛盾,帝國主義與中國民族的矛盾,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與工、農、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在這許多矛盾中,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矛盾成為主要的東西。從「九一八」到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是主要的矛盾。日寇投降以後,這主要矛盾是解決了,一個新的主要矛盾代替了它,那就是中國廣大人民對美帝國主義和四大家族(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大買辦,大地主、大官僚資產階級)的對立。就世界的範圍來說,第一次大戰後不久,各資本主義國家與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對立,曾是主要矛盾;德國希特勒上台以後,這主要矛盾就被另一主要的矛盾所代替:即法西斯國家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其中包含帝國主義國家如英、美)及其廣大人民的對立。德、意、日法西斯倒台以後直到現在,帝國主義反對民主反對世界和平的勢力和全世界反對帝國主義要求民主和平的勢力的對立又成為主要矛盾。認識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很重要的。認識主要矛盾,就能夠抓著首先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就能夠提出鬥爭中的中心任務。要正確的指導鬥爭,就是要善於抓著一定時期的中心問題、中心任務,並使用最大的力量來解決它、完成它。

解決次要矛盾,必須服從於解決主要矛盾的任務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做事要分輕重緩急」,這就是要用最大的力量來首先解決主要矛盾,而對於其他比較次要的矛盾,則必須在服從於主要矛盾的原則之下來加以解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對後者作了重大的讓步,停止了沒收土地的政策,採取了減租減息的改良政策,這就和緩了當時國內的矛盾(全國人民與四大家族、農民與地主的對立),而把全國最大的力量推動起來解決主要的矛盾(中國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日寇投降以後,情形改變了,中國人民就發動了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人民解放戰爭,把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土地改革的政策,這就是因為要解決的當前的主要矛盾改變了,這時的主要矛盾是變為全中國人民與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矛盾。為著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把其他矛盾的解決方法也加以適當的調整,以服從於主要的目的。

革命鬥爭必須有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導,才能得到勝利,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導,其中心要點,也就是要能抓著主要矛盾,認清主要鬥爭的對象。而在解決次要矛盾的時候,必須服從於主要矛盾,必須採取適當的方法,以便有利於配合主要矛盾之解決。不學會這一點,就不能算懂得辯證法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