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25 >

25

我們思想的特質(這些思想訴諸形式的價值)發自內在,但思想的方向,因此也就是其處理的素材卻是外在的。這樣,我們在某一刻思考的內容就是兩種根本不同因素的產物。所以,客體事物之於精神智力就只是琴弦撥子之於絃琴。因此,相同的景像在不同頭腦卻引發出千差萬別的思想。當精神智力處於花季歲月,在思想能力達致其頂峰的時候,適逢腦髓最能高度集中其活力的一刻,那信目所游,所見之物都會向我們透露內在的深意,一連串值得記錄下來的思想也就產生了。但隨著年月的遞增,尤其是隨著活力的衰減,上述類似時刻就越來越少了,因為雖然客體事物是琴弦撥子,但內在精神卻是絃琴。這一精神智力的絃琴是否調校至發出最和諧、響亮的音聲從根本上決定了每個人頭腦中所反映的世界的差異。正如這一精神的絃琴受制於每個人的生理和解剖學的條件,同樣,琴弦的撥子也操縱在機緣巧合的手中,因為這些偶然和機會為我們帶來了我們頭腦研究和思考的事物。不過,這些外在事物主要還是由我們任意選擇,因為我們可以——至少部分地——決定研究哪些外在事物和選擇置身何種環境。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多花點心思,有目的和講究方法地行事。類似建議由洛克的精美小書《論對悟性的引導》提供給我們。但是,針對有價值之物的認真、嚴肅、完美的思想卻不是在任何時間呼之即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為這些思想的到來鋪平道路,亦即把沒有價值的、愚蠢的和庸常的念頭拒於思想的門外,避免信口胡言和昏話瞎侃。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慎思、明辨事物的便捷方法就是不要思考無聊、乏味的東西。我們只需為美好思想敞開歡迎的大門,那它們就會造訪。所以,我們在空閒、無事可做的時候,不要馬上隨手拿起一本書,而應該先讓我們的頭腦思想安靜下來。然後,一些很好的想法、念頭就會到來。裡默在他所寫的關於歌德的一本書裡說過一句很中肯的話:思想的到來總是在散步或者站立之時,甚少是在坐著的時候。既然生動、深刻、具價值的思想是否降臨總的來說更主要是取決於人的內在條件,而不是外在條件,那麼,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涉及多個和完全不同事物對象的同一類思想通常會快速、接二連三地交替出現,很多時候甚至幾乎是同時湧現。在後一種情形裡,這些思想就會像一個晶洞的水晶一樣互相糾纏在一起。事實上,這種情形就類似狩獵者同時看見和追逐兩隻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