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結論 >

結論

以上說孔門弟子的學說完了。我這一章所用的材料,頗不用我平日的嚴格主義,故於大小戴《禮記》及《孝經》裡採取最多(所用《孔子家語》一段,不過借作陪襯,並非信此書有史料價值)。這也有兩種不得已的理由:第一,孔門弟子的著作已蕩然無存,故不得不從《戴記》及《孝經》等書裡面採取一些勉強可用的材料。第二,這幾種書雖然不很可靠,但裡面所記的材料,大概可以代表「孔門正傳」一派學說的大旨。這是我對於本章材料問題的聲明。

總觀我們現在所有的材料,不能不有一種感慨。孔子那樣的精神魄力,富於歷史的觀念,又富於文學美術的觀念,刪《詩》《書》,訂《禮》《樂》,真是一個氣象闊大的人物。不料他的及門弟子那麼多人裡面,竟不曾有什麼人真正能發揮光大他的哲學,極其所成就,不過在一個「孝」字一個「禮」字上,做了一些補綻的工夫。這也可算得孔子的大不幸了。孔子死後兩三代裡竟不曾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直到孟軻、荀卿,儒家方才有兩派有價值的新哲學出現。這是後話,另有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