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 3.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嗎? >

3.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嗎?

問一個東西究竟是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歸類。譬如說,問「桌子究竟是什麼」,回答是「它是一種傢俱」,問「地球究竟是什麼」,回答是「它是一顆行星」。在這裡,「傢俱」是比「桌子」更高的類,「行星」是比「地球」更高的類。可是,「世界」包括了一切,在「世界」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了,既然如此,問「世界究竟是什麼」,我們能把「世界」歸到什麼更高的類中呢?這是不該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種問題的理由之一。

變化一定是有一個東西在變化嗎?運動就一定是有一個東西在運動嗎?不一定。譬如說,能量轉化,我們只能得到熱能、動能、勢能等具體形態的能量,並非有一個不屬於任何形態的抽像能量在那裡變化。「天打雷了。」真有一個「天」在打雷嗎?並沒有,實際存在的只是打雷的現象本身罷了。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按照世界所呈現的樣子來認識它,不該到萬物流變的背後去尋找什麼「本體」,這種尋找不但徒勞,而且多此一舉。這是反對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種問題的又一個理由。

在今天的時代,這種反對追問「本體」的主張已經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潮流,主要活動在英語國家的一大批哲學家甚至宣佈,對「本體」的追問只是由語言的邏輯毛病產生的虛假問題,可以通過治療語病而將它消除。譬如說,語言有主語和謂語的結構,這種結構使人誤以為有謂語就必有主語,而主語一定是存在著的實體。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上面所說為變尋找一個不變的承擔者的思想方法就是這樣產生的。

然而,不論怎樣消除語言的邏輯毛病,對世界的隱秘「本體」的追問似乎仍是人類精神的「不治之症」。不過,那些患有這種「病症」的現代哲學家(例如海德格爾)已經不再言之鑿鑿地給「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以一個武斷的回答,他們傾向於認為,認識「本體」不能靠邏輯思維,而要靠心靈體驗,並且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如果勉為其難,或許可以用詩的語言加以暗示。其實,他們心目中的「本體」非常接近於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所說的恍兮惚兮不可名狀的「道」,也非常接近於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晦澀的語言所暗示的「邏各斯」。一種不可言說的東西當然是無法成為研究對象的,所以,在這些哲學家看來,哲學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僅僅屬於每個思考者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

治療思想疾病就像切除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