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顧准文集 > 統一的專制帝國、奴隸制、亞細亞生產方式及戰爭 >

統一的專制帝國、奴隸制、亞細亞生產方式及戰爭

你認為科瓦略夫沒有提供答案的那些問題(此處系指科瓦略夫著:《古代羅馬史》),我自然也無法提供答案。不過你的那些問題,確實是歷史的,也是人類的也許是永恆的問題,史學家與哲學家對此的討論,盈篇累牘,我自然也在這中間泡了這麼幾年。答案沒有,意見是有的,隨便寫一些在下面吧。

一、關於君主專制或統一帝國的問題,歷史上見到過兩種類型:一是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的類型,即從部族王國並立,經過戰國時代,到統一帝國的類型;一是希臘、羅馬類型,即從海上文明的城邦國家林立,經過連續的征服以達於統一帝國的類型。一句話,從文明初起,經過分散發展,達到統一帝國,似乎是於世界上各個文明,幾乎可以說是規律。

你還記得,兩個多月以前,我跟你說過我的「迷惑」。我寫《希臘城邦制度》,本來是有感於在希臘那種小邦林立,相互競爭中,個人創造性發揮到頂點,創造出燦爛的希臘文明,其中關於哲學、科學、文學的,至今我們還在深受其惠,所以要寫,是想歌頌它。可是寫著寫著,對於林立的小邦相互之間的自相殘殺,甚至不惜勾引希臘文明歷來的大敵波斯,而且這個波斯帝國,此時已經奄奄一息,而希臘則縱然在自相殘殺,還是方興未艾——對這種不顧大體實在受不了,不知道該歌頌不,有點迷惘起來了。事實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實在是歷史奇跡。可是歷史上最先進的文明民族內部最殘酷的一場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在這時爆發的。希臘的統一,波斯的征服,只好由蠻族馬其頓王來完成。更有趣的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希臘的東方帝國也分裂了,而且一直不斷在自相殘殺,結果當時地中海周邊的文明世界,竟然要由一個「洋化的土著城邦」羅馬來統一。……

希臘文明如此卓越,然而希臘人的歷史命運落得如此悲慘,這是基督教興起的的重大原因之一。伊奧尼亞自然哲學是興高采烈的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斯多葛哲學返回到人的內心,力求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上尋求自己靈魂的安寧。《舊約》是用希伯萊文寫作的;《新約》最初是希臘文的創作。

這是西方。在中國,老實說,就在武王滅紂、周公平三叔、「禮樂征仗自天子出」的時候,中國大地上還是諸國林立。且不說齊、魯、燕、晉,都是事實上的獨立國家,自稱為王,和周天子分庭抗禮的,還有徐、楚、吳、越。這些國家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和平的交往和武力的交往,促進文明的進步,也促進了最後的統一——這次統一也是由一個半蠻族來完成的,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在齊魯大梁邯鄲,決不在關中。

所以,在早期文明的歷史中,文明的創始和繁榮大都起於林立小邦的局面下的某些邦之中。然而要使這些珍貴的人類精神財產大規模地傳播開去,軍事征服,以及軍事領袖的獨裁政制——亦即君主政制是不可缺少的。

事情的「矛盾」還在於:沒有大一統,興起於一隅的文明不可能大規模傳播。然而一旦大一統,原來促使文明萌發起來的那種個人創造性,在軍事獨裁下也就被壓抑下去,那種蓬勃奮發的精神狀態就逐漸被「內向」「精神安寧」以至「天國來世」的觀念所代替掉了。在西方,這就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倫理哲學的抬頭。這一趨向,歷時五六百年,最終就是基督教的形成。

在中國,秦與兩漢,大一統以後的活動方向是開拓疆土,驅逐匈奴,聲教文明及于于朝、日、越,以及本土的東北、西北、西南、南諸方。這一勢頭到漢室元、成、哀、平時已見衰落,到魏晉時已經不復存在,於是有「玄談」,而佛教的引入,與「玄談」的興起其實是一個原因……

在西方,這一轉向造成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新的精神文明形成起來,脫穎而出,已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其契機還是航海——發現美洲,發現印度航路……

作了這樣考慮之後,我對於「小邦林立」的迷信是批判掉了,然而我還是厭惡大一統的迷信。至於把獨裁看做福音,我更嗤之以鼻。事實上,大國而不獨裁,在古代確實辦不到;但人類進步到現在,則確實完全辦得到,不過這已經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二、關於基督教你現在發生了興趣,你來的時候,我可以提供你一點資料,有一份萬把字的翻譯稿(1),這是我最近讀書為求理解翻譯出來的,讀後可以討論討論。還可以介紹兩本書目你設法去借。此外你最好找一本《聖經》,若你實在找不到,我可以幫你弄到一本《新約》。

三、奴隸制度的發生是不奇怪的。不要忘掉,世界上確實有過食人肉的風氣。中國史籍上對此記載不多。西方人,在羅馬時代,就在當時羅馬人佔領的北非南面就發現有吃人肉的。16世紀以後,西方人航海各地的記錄中,記錄此事者不少。人殉,人犧,在早期希臘史籍中還有記載,中國更多記載。此其一。

其次,有一本英國人寫的《加納史》,記載英國人在黃金海岸(加納舊名)建立商站以後,販奴貿易的奴隸來源,是黑人部族把相互征伐中的俘虜拿來賣給英國人的。我相信這個記錄的可靠性。因為英國人建立商站在那裡,經營大規模的販奴貿易,如果奴隸要靠他們自己派兵深入腹地去擄掠,你想想,在「土人」的同仇敵愾之下,這個商站怎麼站得住?唯有土著自相殘殺,擄掠俘虜,拿來換武器、「火水」(酒)和各式各樣「珍貴」物品,奴隸來源才會源源不絕……

古典奴隸制的始作俑者是希臘人。希臘人殖民於地中海上的東西南北,他們的文明比土著高出很多,公元前5世紀前,他們沒有對土著進行大規模的征服,臣服於各小城邦的土著還是農奴。然而,逐漸他們有葡萄酒、橄欖油、各式各樣的珍貴品可以賣給土著,土著把征伐中擄掠來的俘虜賣給他們做奴隸,必定早已開始。公元前5世紀初期,希臘人打退波斯人的進攻,不久轉為反攻,尤其Kiwon武功卓著,幾次戰役獲得大量戰俘,這是希臘的大規模奴隸制的開始。一旦奴隸成為物質生產的重要勞動力,希臘人就要搜羅奴隸,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談到「奴隸狩獵」,我想其中重要一項,也像英國人在黃金海岸一樣,煽惑士著相互殺伐虜掠,收買戰俘為奴。

當然,希臘奴隸制盛行的,限於幾個大工商城邦——雅典、科林斯等。斯巴達除黑勞士外,很少買來的奴隸,其他如忒拜、阿卡地亞等務農為主的也很少奴隸。雅典等邦,奴隸人數是超過公民的。

羅馬的奴隸制是對希臘制度的抄襲。羅馬以南「大希臘」、西西里諸希臘城邦,都是工商業的奴隸制城邦。

至於這種工商業城邦的奴隸制以前有沒有奴隸制呢?有的。有債務奴隸制,欠債還不清,賣身為奴,或賣子為奴。至於有人起一個名稱叫做「族長奴隸制」,即子女事實上是家主人的奴隸,「家父」還可以收養養子養女,事實上是「家父」的奴隸,那當然算不上奴隸制。債務奴役,與小規模的購買家務奴隸,那是很普遍的,《紅樓夢》上還有呢。這些,和希臘、羅馬的古典奴隸制都是不一樣的。

四、馬克思的「亞細亞」或「東方」,是大陸務農的領土王國或帝國。那些領土王國或帝國,王朝的威力所寄,在於農民的貢賦和「徭役——兵役」,這和濱海的工商業城邦,國家的威力所寄是海上貿易和海軍是不一樣的。這些國家的最大要求是「教民耕戰」,耕戰的民絕對從屬於王朝。你說他是奴隸嗎?有功可以授爵。你說他是自由民嗎?他又絕不如希臘羅馬的公民那樣,凡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就有參政的權利。他沒有「政權」,只有戰功可以授爵。他的一切財產,王朝隨時可以征發。他的產品,甚至不能自由出售。中國很早就有鹽鐵專賣,埃及的搾油是王朝專利的。在這種情形下,拿西方的「自由民」和「奴隸」的範疇來對待這種「賦役農民」是格格不入的。

真的,自由民和奴隸的範疇,不見於波斯、埃及、巴比倫、中國;《舊約》上也沒見這個名詞。這個名詞的起源顯然是希臘,是城邦制度中的概念。黑格爾把東方的制度稱做普遍奴隸制,即王或帝一個人是自由的,其他,連大臣也不自由——比如,絳侯周勃隨便就被下了獄,高帝「把他的問題弄清楚」了,又出來當丞相了,這在深具自由民概念的西方是辦不到的。……

五、所以,奴隸制,從人的本性上是可能的,因為人既可以吃人,為何不可以把人當作奴隸?在這一點上也許人比獸類更殘暴,因為老虎大概是不吃老虎的。

然而,奴隸要佔優勢成為「制度」,這唯有在商品貨幣關係十分發達的工商業城邦中才有可能。其條件是:具有可以擁有奴隸的自由民(相對於沒有這樣大的個人權利的王朝臣民);商品貨幣關係發達,使財富有無限積累的可能,使自由民有把財富投資於奴隸這種「生產性固定資本」上的要求。沒有這些條件,只會有鴛鴦、襲人這類奴隸,奴隸成不了制度。普遍的勞動者,是烏進孝管下的,比鴛鴦、襲人生活困苦無數倍的賦役農民。

六、人自相殘殺,看起來是在逐漸緩和之中,你別害怕原子彈,真的,毛主席說過,原始式的刀槍比原子彈厲害得多,所以曹操有「淒愴傷懷」之歎。然而什麼時候沒有戰爭了?我不知道。我們小時候相信「戰爭消滅戰爭」之說,珍寶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事件證明此說之為虛妄。你說得好,互相殘殺的動力是利益和權力的追求。我不知道人怎能不去做這種追求,所以我不知道怎能沒有戰爭。

還有戰爭,也許也不壞。這個世界如果過分太平,大家做起葛天氏之民來,哪還有奮鬥、追求、自我犧牲?哪還有什麼進步可言呢?歷史是由事件組成的,沒有鬥爭,就沒有事件;沒有事件,豈不是就沒有歷史了嗎?

1974年8月31日

————————————————————

(1) 譯稿即編在本書中的《基督教》。原稿是五哥去世後從給吳敬璉同志的《希臘城邦制度》中找到還給我的。1974年9月我去北京與五哥晤面,沒有如約討論基督教的問題,以後自然再也不能進行這種討論了。——陳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