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存在主義 > 第4章 海德格爾及其哲學思想 >

第4章 海德格爾及其哲學思想

第一節 海德格爾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海德格爾於1889年生於德國西南部巴登區離弗萊堡不遠的地方。在他的早年生活中,對他的思想發展起著重要影響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他曾經作為一個天主教徒就讀於神學院並準備當神甫,這使他從懂事的時候起,就深受天主教思想,特別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熏陶;另一個是考入弗萊堡大學並充當現象論的主要代表人物胡塞爾的學生。

同海德格爾相處過多年的美國存在主義神學家保羅·田立克,在談到他對海德格爾的印象時說:「海德格爾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南德意志天主教徒——他雖然後來放棄了自己的信仰,但他仍舊是一個南德意志天主教徒的樣子。」1

這就表明,早年海德格爾在天主教耶穌會開辦的神學院當修士的經歷,不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生活方式上給了他很深的影響。如前章所述,標誌著海德格爾初登哲學舞台的著作,恰恰是他在1916年發表的論述中世紀哲學家鄧·司各脫的思想論文——《鄧·司各脫關於範疇和詞義的學說》。在這個早期的不成熟著作中,已經隱含著海德格爾對於語言、詞彙和「存在」概念的特殊分析能力。

1927年,海德格爾的主要著作《存在與時間》首次發表在胡塞爾主辦的雜誌《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鑒》(Jahrbuch fur Philosophie und Phanomenologissche Forschung)上;海德格爾在其著作的卷首上寫道:「為了友情和敬意,謹以此書獻給胡塞爾。」海德格爾還在該書的一個註腳中特別聲明,他引用了胡塞爾的一些未發表的著作的部分內容。從這裡,可以看到海德格爾同胡塞爾之間,不論私人關係,還是思想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

1929年,在《存在與時間》出版後兩年,海德格爾被任命為弗萊堡大學哲學教授,以替代當時已經退休的胡塞爾。同年,海德格爾發表三部著作:《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什麼是形而上學?》(Was ist Metaphysik?)和《論原因的本質》(Vom Wesen des Grundes)。

這三本書中的第一本,明確地表現了海德格爾同康德之間的思想關係。而後兩本書,特別是最後一本,則標誌著海德格爾的思想已發展到新的轉折點。如果說,此前的海德格爾哲學的重點是作為存在的中心的人,那麼,從此以後,海德格爾的思想就把重點轉向那個不斷地訴諸人的存在本身 。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以後,海德格爾被任命為弗萊堡大學校長。他的題為「德意志大學的自我判斷」(Die Selbstbehauptung der deutschen Universitat)的就職演說吹捧希特勒的上台是「新時代的曙光」;他還讚賞希特勒作出的關於取消學術研究自由的命令。而且,由於胡塞爾是猶太人,海德格爾宣佈同胡塞爾斷絕一切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德格爾繼續以「存在」作為他的哲學的基本概念,深入研究哲學、哲學史、語言的問題。在這段期間裡,他發表了兩篇論真理的著作:(1)《柏拉圖關於真理的學說》(Platons Lehre von der Wahrheit,1942);(2)《真理的本質》(Von Wesen der Wahrheit,194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德格爾是希特勒的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崇拜者。他不僅支持希特勒鎮壓猶太人,而且認為:只有德意志民族才能把人類從兩個「最野蠻」民族——美國人和蘇聯人——的威脅下解救出來,並開創一個「西方思想的偉大開端」。顯然,在當時的海德格爾哲學思想中,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德格爾發表了一系列小冊子和文章。在這一時期,他著重說明他的存在主義同薩特等人的存在主義的區別,以致他在1947年公開宣佈他「不是存在主義者」,表示出不與薩特等人為伍的決心。

他在戰後所發表的著作中,最主要的有:

(1)《關於人道主義的信》(Briefuber den Humanismus,1947);

(2)《林中路》(1950);

(3)《思維的體驗》(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1954);

(4)《什麼是思維?》(Was heisst Denken,1954,即What Is Called Thinking?);

(5)《什麼是哲學?》(Was ist das-die Philosophie?,1956,即What Is Philosophy?);

(6)《通向語言的途中》(Unter wegs zur Sprache,1959,即On the Way to Language)。

在上述第五本書——《什麼是哲學》中,海德格爾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切是一」的原則,論證了「一切存在者都在存在之中」(Alles Seiende ist im Sein)的原理,從而得出結論說:哲學就是對存在者的存在的適應(Das Entsprechen zum Sein des Seienden ist die Philosophie)。2

1969年,為慶祝海德格爾八十壽辰,出版了《論思想之物》。這裡所謂「思想之物」,就是指「存在」與「時間」這兩個「事物」。

海德格爾自1945年從弗萊堡大學退休以後,一直住在自己的故鄉,從事著述。最後幾年,他過著完全隱居的生活。據當時曾拜訪過他的人說,海德格爾晚年過著極簡樸的生活。他住在黑森林的一個山頭上,四周只有幾座零散的房屋,他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由他的學生從山下供應。1976年,海德格爾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