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美是幸福的時刻 > 18.做藝術家不易 >

18.做藝術家不易

詩人如果只能做得平庸,無論天、人還是石柱都不能容忍。

——賀拉斯

形式對於藝術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感悟到了永恆的真實,找到了傳達心靈所感的形式,便是藝術家;如果用別人的形式,就是平庸的「藝術家」;如果不去用任何形式傳達,便不是藝術家,但也是有福之人。

尋找恰當的形式的過程是無規可循的,因而是異常艱險的歷程。這是一條與科學完全不同的探索之路。每一門科學都有專屬於它的方法,每一個前輩科學家的成果都是後人可以拿來應用的,科學沿直線向前發展,就人類總體而言,後人掌握的知識總比前人多,它有著確切的連續性。藝術則缺乏這種連續性。藝術史上的偉大作品當然會影響後人,因為這些作品為後人開拓了感性世界,並由此建立起新的感性能力。但是任何一個藝術家都不能繼續前輩人的作品,每一個藝術家都是一個獨立的開創者。科學家則不必,他可以是一個開創者,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繼承者,在歷代人建立起來的知識大廈上繼續工作。

所悟與傳達之間的確有一條鴻溝。形式就是連接兩岸的橋樑。行為藝術家的橋樑正是他自身。

要做科學家須苦苦地學習;要做藝術家須苦苦地尋找。

藝術家們往往因形式缺乏表現力而痛苦不堪。畫家凡高曾明確地表示他「害怕涉及形式」,他說:「我的憂愁不是別的,正是:我能做什麼?……我怎樣多知道些?對這個或那個對象深入探索。」他在探索著,一遍一遍地詢問:「什麼是繪畫?人怎樣達到目的?」他常感到,好像有一面看不見的鐵壁插在人所感悟到的和人所能傳達出的中間。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這對我來說太費力了,以至於我覺得做畫家真不如去當一個鞋匠。」偉大的托爾斯泰竟也有類似的苦惱,他的日記裡記有他的艱難:他有時會呆呆地枯坐一整天,什麼都寫不出來,因為找不到準確的詞彙傳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這裡,所悟與傳達之間的確有一條鴻溝,形式就是連接兩岸的橋樑。每一個人的所悟都是獨特於其他人的,所以每一個做藝術家的人都不得不造一座不同於其他人的橋。藝術家承擔之重可想而知。也正是因為藝術的這種艱難,平庸的藝術家比真正的藝術家多得多。

藝術家的困難還在於,他的作品是對感性領域的開拓,在人們尚未進入他所開拓的這一個新的世界之前,藝術家的這一個作品往往不被接受,即使漸漸有人進入,廣泛的接受也幾乎是不可能的。理論家桑塔亞那認為:人人都能欣賞從來不用於衡量藝術價值的標準。「真正的標準是一件作品所給予最能欣賞者的快感的程度和性質。即使人類一半都是聾子……交響樂也不會失去價值;但是假如貝多芬不曾存在,交響樂的損失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