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傅雷家書 > 傅雷是文學翻譯家 >

傅雷是文學翻譯家

他的譯作達34部之多,其中多是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名著。煌煌15卷《傅雷譯文集》,洋洋五百餘萬言,成為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偉構。他的譯筆「行文流暢,用字豐富,色彩變化」,文字如行雲流水,朗朗上口,清麗可誦,堪稱我國翻譯的典範。

傅雷是美術批評家。錢鍾書曾注意到,傅雷的名片自署「美術批評家」,而不是翻譯家。1927年他自費赴法國留學,主攻西方藝術史,24歲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不朽的名著。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專」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這樣的大作,他不單是分析了一些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其知識之淵博,議論之宏富,即使在今天,也足令美術史家傚法。對於美術批評,傅雷不但熱情依然,而且獨具慧眼。 1944年,傅雷為80歲的大畫家黃賓虹舉辦首次個人畫展,此前黃老無所知名。是傅雷第一個把他的藝術價值挖掘出來公諸世間的:「以我數十年看畫的水平來說:近代名家除白石賓虹二公外,余皆欺世盜名……我認為在綜合方面,石濤以後,賓翁一人而已。」

傅雷是音樂鑒賞家,早在20歲的時候,他就受羅曼-羅蘭的影響,熱愛音樂。在《傅雷家書》裡,人們可以領略到傅雷對音樂史上眾多大師的精彩評論;在《貝多芬傳》裡,人們看到傅雷如何用自己的筆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彼此呼應。

傅雷是藝術理論家。他譯丹納的《學術哲學》,尤其是為兒子抄錄《希臘的雕塑》並加箋注,可窺其理論修養之高深。許多學者公認《傅雷家書》乃藝術學徒最好的修養讀物,其中在《音樂筆記》部分,人們陡然認識到最飄逸的古典之美的精神內涵。傅雷致羅新璋論翻譯的信札,表現出非常深刻的譯學觀點。

傅雷又是散文家。他的《法行通信》計有15篇,每篇通信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母親、對親友、對祖國的眷戀之情。今天人們很難想像,這些優秀的遊記會出自一個19歲的遊子之手。更不用說《傅雷家書》中的語言、境界、思想、邏輯、藝術修養等等,是一切優秀散文所共同追求的。

……

不!不!傅雷不止這些。傅雷遠不止這些!

傅雷有一顆赤子之心。《傅雷家書》最本質的思想就是這「赤子之心」,他永遠用腦在思想,用心在感受,他整個的人像「水晶一樣透明」。傅雷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他走了,帶著他的愛妻朱梅馥。1966年9月3日凌晨,在上海自己的宿舍。他們離開人世的時分還是那樣認真!現場佈置周到,不驚動保姆,遺書對後事一一交代得極清楚。但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甚至沒有怨恨!只有那個時代流行的詞彙「英明的」、「偉大的」,一些瑣碎財物處理,還有「告別至親骨肉」的淒涼。

一個吸吮著貝多芬戰鬥精神的傅雷去了!這怎麼可能?也許他更像莫扎特吧?他說過,中國古典文化裡本來就有莫扎特。他受著惡魔的鞭打,卻沒有怨言;他受著苦難的煎熬,卻吟著溫馨甘美的樂句……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