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傅雷家書 >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夜 >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夜

星期日(十七)出去玩了一天。上午到博物館去看古畫,看商周戰國的銅器等等;下午到文化俱樂部(即從前的法國總會,蘭心斜對面)參觀華東參加全國美展的作品預展。結果看得連阿敏都頻頻搖頭,連喊吃不消。大半是月份牌式,其幼稚還不如好的廠告畫。漫畫木刻之幼稚,不在話下。其餘的幾個老輩畫家,也是軋時髦,塗抹一些光光滑滑的,大幅的著色明信片,長至丈餘,遠看也像舞台布景,近看毫無筆墨。

柯子歧送來奧艾斯脫拉1與奧勃林2的FrancK[法朗克]3Sonata[朔拿大,奏鳴曲],借給我們聽。第一個印象是太火暴,不夠Franck[法朗克]味。volume[音量]太大,而melody[旋律]應付得太粗糙。第三章不夠神秘味兒;第四章violin[小提琴]轉彎處顯然出了角,不圓潤,連我都聽得很清楚。piano[鋼琴]也有一個地方,tone[聲音,音質]的變化與上面不調和。後來又拿出Thibaud一Cortot [狄博一柯爾托]1來一比,更顯出這兩人的修養與瞭解。有許多句子結尾很輕(指小提琴部分)很短,但有一種特別的氣韻,我認為便是法朗克的「隱忍」與「捨棄」精神的表現。這一點在俄國演奏家中就完全沒有。我又回想起你和韋前年弄的時候,大家聽過好幾遍Thibaud-Cortot[狄博-柯爾托]的唱片,都覺得沒有什麼可學的;現在才知道那是我們的程度不夠,體會不出那種深湛、含蓄、內在的美。而回憶之下,你的pianopart[鋼琴演奏部分]也彈得大大的過於romantic[浪漫底克]。T.C.2的演奏還有一妙,是兩樣樂器很平衡。蘇聯的是violin[小提琴]壓例Piano[鋼琴],不但volume[音量]如此,連music[音樂]也是被小提琴獨佔了。我從這一回聽的感覺來說,似乎奧艾斯脫拉的tone[聲音,音質]太粗豪,不宜於拉十分細膩的曲子。

1 奧艾斯脫拉(DavidOistrakh,1908—1974),蘇聯著名小提琴家。2 奧勃林(Ni kolayevichOborin,1907--1974),蘇聯鋼琴家。3 法朗克(1822—1890),比利時作曲家。1 狄博(1880—1953),法國著名提琴家。柯爾托(1877—1962),法國著名鋼琴家。2 T。C 即狄博與柯爾托兩人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