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逃離無盡的青春期:幫助你的孩子走上成人之路 > 代言人是必要的 >

代言人是必要的

雖然青少年經常在言語上佔上風,但他們卻很容易感到愚蠢和荒謬,特別是在爭論的時候。青少年真實的想法未必那麼不切實際,但他們所學到的爭辯方式卻讓他們顯得遠遠不夠成熟。雖然青少年最終會作出讓步,但實際上他們感覺自己的錯誤還不至於不被別人理睬。在這些案例中,找到「內在的成人」意味著努力幫助青少年盡可能清晰地發出他們的聲音。青少年行動項目的工作人員深諳這個道理。我們發現,有時我們幾乎需要充當青少年的代言人,來幫助他們把頭腦中那些隱約形成的合理目的清晰地表達出來,以免這些目的通過不良的方式展現出來或者被忽略掉。

讓我們將這一原則應用到那些或許是長期以來最陳舊的家長與青少年的對話模式上來。情況如下:

家長:「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啊?」

青少年:「挺好的。」

家長:「你每天除了說很好以外,還能說點別的嗎?」

青少年:……

我們需不需要再說點什麼呢?其實,這種模式的對話無論重複多少次,幾乎總是毫無結果的。

許多青少年並不具備清晰表達的技能、沉著冷靜的能力,乃至成熟的心理能量。這使他們在聽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僅僅能夠表達出他們內心最一般的想法。如果他們能夠清晰地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情況可能就會變成這樣:

「這是漫長的一天,我不想現在談論這些,或許我們可以稍後再談」,或者說,「我不想每天都給你做一個報告,來描述在學校裡發生了些什麼」。但是,大部分青少年並沒有能力如此清晰地表達他們的感受。

那麼,我們就面臨著一種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告訴他們「好的」是多麼生硬的回答,來阻止他們這樣答覆,或者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用一些好的詞語來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即便他們所要表述的是當時我們所不想聽到的。

當我們試圖作為青少年的代言人來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時,情況幾乎總是會有一點起色:

父母:「你現在真的不想談論這些事情嗎?那我們過會兒再談,好嗎?」

青少年:「我覺得可以,這一天太漫長了。晚上有什麼好吃的嗎?」

有趣的是,一旦青少年意識到,他們並沒有被忽視,而且也不必因為那些他們不想談論的事情而感到煩惱,他們談論的意願反而會更多一點,雖然不一定是在剛放學之後。經過在我們自己家裡反覆地嘗試,我們發現,如果在3點半孩子放學時我們沒有煩擾他們,當晚上10點左右,他們通常會挨個房間找我們,向我們描述當天發生的事情。起初,我們感覺他們就像剛準備睡覺時來的一些不速之客一樣討厭(這或許同孩子們在3點半放學後遭到我們追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後來,我們意識到,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啊。我們的孩子在自主地思考他們的生活和人生。他們制定了一個符合自身情緒感受的時間安排,而成年人都沒有這麼做。我們很快意識到,犧牲一些睡眠時間來參與這些通常是比較愉快的談話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