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逃離無盡的青春期:幫助你的孩子走上成人之路 > 冒險偏好 >

冒險偏好

一旦我們意識到,僅僅用生物學來解釋青少年問題會陷入一個圈套,而這些問題還有其他的原因。之後,我們會以一種更好的姿態來思考,從最近關於青少年激素和大腦發育的研究中我們能夠真正學到些什麼。如果我們意識到,把青少年的大腦看作與眾不同的並不意味著把他們看作缺乏能力的,我們才能夠真正學到些什麼。頭腦中有了這種觀點,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與大腦發育相關的備受關注的領域:青春期的冒險偏好。

在大腦的深處,有一個區域叫作伏隔核。在青春期,伏隔核開始發育,這會增加青少年對獎勵的敏感性。當我們在實驗室中進行觀察時,在各種各樣的實驗情境中,青少年似乎都想獲得獎勵,而且想要比成年人獲得的獎勵更多。相反地,在杏仁核的深處以及大腦中其他一些更原始的部分,與我們對懲罰的敏感性相關,而這些區域直到30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結果很明顯,青少年對懲罰(也就是,他們行為的消極後果)的敏感性看起來的確比成年人更低。或者,正如幾千年前亞里士多德所提到的那樣,「他們著眼於好的方面而不是壞的方面」。最近,我們也得知,前額葉皮質中負責判斷和風險評估的幾個主要腦區直到20多歲才能發育完全。

把這些結果整合起來,我們得到一幅圖景。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視角來進行觀察。一方面,我們可以解釋一些青少年冒險的行為偏好,即亞里士多德所注意到的衝動性。有時候,快速駕駛的刺激感所帶來的獎勵在比重上可能超過了撞毀或超速罰單等潛在危險所帶來的懲罰。特別是,前額葉皮質的不成熟或許表明,我們需要引導青少年對非常危險的領域進行判斷。當我們把青少年看作大一點的孩子時,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但是他們也不是完全成熟的成年人。

然而,我們應該注意不要過分使用這種邏輯。我們也可以從一種不同的視角來審視這些結果。對獎勵的關注超過懲罰,這不僅會導致冒險行為,而且在生命中某一時刻,當青少年大量地瞭解世界卻很可能跌跌撞撞並且通常流於表面時,這會導致一種強烈的行為偏好。無論是他們在嘗試一種新的運動,學習在課堂前面發言,還是甚至不知道將與誰同處一室就進入了大學,這種痛苦糾結所帶來的風險是很大的。或許,青少年的大腦能夠幫助他們承擔其成長所應當承擔的風險。青少年對新體驗甚至是危險體驗的開放性,似乎至少與他們的大腦有一些聯繫,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它能夠驅動青少年自身的學習和發展,可能正是它驅動我的曾祖父前往了美國。因此,青少年的衝動性和冒險性可能的確是由生物學因素驅動的,但是這可能還有一些更大的用途。或許,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