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逃離無盡的青春期:幫助你的孩子走上成人之路 > 青春期之後,是更長的青春期 >

青春期之後,是更長的青春期

最近,我和弗吉尼亞大學我以前的一位學生談論這本書。她曾以優異的成績提前9個月畢業,是一位很有天賦而且具有遠大抱負的年輕女性。她偶然提到,有3/4的朋友畢業後已經回到與父母共同居住的生活。不只是在那些租金高昂的大城市才可能遭遇這一問題,而且也不只是幾個月。她的朋友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無論男性和女性,都和他們的父母一起生活。

「為什麼?」我問道,是什麼樣的挫折讓這些有學問的年輕人這麼做。

「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在自己的生活裡想要做些什麼。」他們在做服務員,當接待員,還有幾個無所事事。

「這難道不會使他們發瘋嗎?」我問道,同時也懷疑他們的父母會多麼抓狂。是的,也許會吧,我的學生告訴我。她說一個朋友昨晚在電話裡是這麼向她形容的:「事實上,我並不覺得沮喪,只是非常難過。我去看望過那些獨自生活的朋友們,我覺得他們那樣很好,然而等我回到自己的老房間,就會覺得難過。」

這種情況存在於美國那些最具天賦和雄心壯志的年輕學生中。

人們可能會認為,那些畢業後陷入迷茫的年輕人將會迅速成長,並很快脫離這些行為。然而,除非我們對這樣的行為有了清楚的認識,否則是不會這樣的。18~24歲的青年男女幾乎有一半是和父母(或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多達60%的年輕人畢業之後仍在接受父母的經濟支持。最近的分析表明,這些行為不能被看作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所造成的結果。即使他們到了25歲,超過1/4的年輕人仍然一直在接受父母的經濟支持。這「自食其果」的一代讓父母手足無措。這一代比歷史上任何一代人都有著更豐富的物質資源,有著更多的機會,有著更長的受教育年限,有著更少的挫折創傷以及更好的健康保障,然而在這一代人中,絕大多數年輕人卻始終無法脫離父母,像成年人一樣獨立自由地生活。事實上,《賴家王老五》(Failure to Launch)已不僅僅是一部受歡迎的電影,而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成了一代人的特徵。

甚至那些在傳統標準下被認為是成功的年輕人,他們在20幾歲之前也經常會為如何找工作、如何理財、如何做飯,以及如何獨立生活而感到困惑。他們可能受過高等教育,可能獲得了好成績,但很多人發現自己像亞歷山德拉·羅賓斯(Alexandra Robbins)和阿比·維爾納(Abby Wilner)的著作《青年危機》(The Quarterlife Crisis)裡所描述的斯科特一樣。

「現在,我會詢問自己什麼時候、怎麼樣才能找到我一生的工作。畢竟,我已經快27歲了……我被困在一個自己建造的夢境裡。我向自己承諾,要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我真的想像不到一個可以吸引我的職業。即便有一件我一直想嘗試的事情,但有的時候我寧願看電視、玩吉他或者和朋友出去逛街,也不願意去做。或許,那件事情也並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什麼時候才能有一件事情從天而降把我敲昏,然後當我醒來時就能清楚看到前方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