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一種有趣的孩童經濟學 > 石頭,也是錢嗎 >

石頭,也是錢嗎

幼兒園要舉辦一個角色扮演的大型遊戲,小朋友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成為他想成為的那種職業的從事者。這下菜蟲有機會了,他一直覺得超市收銀員很神氣,大家都必須通過他,才能得到好吃的,好玩的。好吧,那就扮演收銀員,於是媽媽買了一個玩具收銀機,按鈕一按,喀喇喇作響,是裡面的玩具硬幣的聲音。菜蟲跟小朋友玩的時候,就把塑料片,以及海邊撿來的鵝卵石當做錢幣,進行買賣的遊戲。菜蟲與他的小夥伴並不知道,在一個叫做雅浦島的地方,石頭真的被當做過錢。

那是公元1900年左右,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還是德國的殖民地。群島的最西面是雅浦島,當時,這個島上的人口大約為五千到六千人。因為這些島不出產金屬,他們的資源就是石頭,石頭就像我們的私有物品和錢幣一樣,是勞動的代表物。

他們把這種交換媒介稱作費(FEI),費其實就是又大又厚重、而且堅硬的石輪,直徑從九十厘米到九百厘米左右不等,石輪的中央有一個洞,人們可以在洞裡面插一根桿子,以便於搬運。這些中間開孔的石頭,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幣」。這些硬幣是在離這個島四百里外的另一個島上找到的石灰岩,由一些敢於冒險的當地探險者,在這個島上開採並打製,然後再用獨木舟和木筏運回雅浦島的。

這種石幣很神奇,就是它的主人在購買物品時,根本不必帶著它們。在進行一筆交易的時候,如果所涉及的費太大或者太多,到了沒有辦法隨意搬動石幣的地步,石幣的所有者會很高興接受單純的所有權認可;他們甚至都不願意多費力氣去做個標記來表明這種交換,石幣仍然靜靜地躺在以前那位擁有者的地頭,但名義上已經交易給對方了。

這個村子附近有一戶人家,非常有錢。他們的有錢是島上所公認的,然而,沒有一個人親眼看見過他們家的財富,甚至他們自己也沒摸到過這筆財富——因為這筆財富是一塊巨大的費,但一直躺在海底。這塊費的大小只存在於傳說中,並且這個傳說已經延續了兩三代了。故事是這樣的:那戶人家的先祖,在那個島上獲得了一塊大得出奇並極具價值的石頭,製成費之後,人們將其搬到木筏上,準備運回家。行到半途,海上起了風暴,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這群人砍斷了木筏的纜繩,任其漂流,石頭也因此沉入海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這些人回家後,所有的人都證明說,費的體積極其巨大,質地尤其優良,石幣的丟失也不能怪罪於擁有者。於是從那時開始,所有的人都在心底裡承認,石頭落入海中只是一個意外事故,這事故太小,小得不值得一提,離岸幾千碼的海水影響不了石幣的買賣價值,因為石頭已經鑿製成適當的形式了。因此,這塊石頭的購買力依然存在,就像在人們的視線中毫髮無損地躺在擁有者的家裡一樣。

沒有一個人親眼看見過他們家的財富,甚至他們自己也沒摸到過這筆財富。

雅浦島上沒有帶輪子的交通工具,因此,島上沒有用以行車的公路,但島上一直有幾條清晰可辨的道路連接著各個居住點。1898年,德國政府獲得這個島的所有權後,由於島上這些公路的狀況非常差,德國政府命令幾個地區的首領必須把道路修好,維護好。但是,用大塊的珊瑚胡亂鋪就的道路對赤腳走路的當地人來說,非常適宜。所以,這個命令重申了多次,仍然沒有人在意。最後,德國統治者決定向抗拒命令的地方首領徵收罰金。但是,用什麼形式來體現這筆罰金呢?德國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派出一個人,走遍了那些抗拒命令地區的每一家石屋和公共聚會場所,去收取罰金。這個人到那兒之後,只需在一批最有價值的費上用黑色畫一個十字,表明這塊石頭已經被政府徵收了。這個辦法真的很神,那些愁眉苦臉的貧苦民眾馬上就修好了連接島嶼兩端的道路,而且修得很齊整。現在,這些道路看起來就像公園裡的車道一樣。然後,當局派出了幾位辦事人員,擦掉了畫在石頭上的十字。一眨眼的工夫,罰金抵消了,幸福的居民們又重新獲得了他們的資本所有權,並盡情享受著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