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法國父母這樣教孩子樂觀 > 第五章 接受挫折:幫孩子樹立自信,戴上樂觀的盔甲 >

第五章 接受挫折:幫孩子樹立自信,戴上樂觀的盔甲

1.跌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有句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褲少偉男。」挫折能鍛煉孩子的意志,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在中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如果跌倒,大多數父母會及時將孩子「扶起來」,而法國父母則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某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跳蚤實驗:

科學家把一隻跳蚤放進一個玻璃杯裡,然後觀察跳蚤的反應,發現它很快就從玻璃杯裡跳了出來。之後,科學家又在玻璃杯上放了一個蓋子。

一般來講,跳蚤能跳起的高度是它身體的40倍左右,因為上面蓋了一個蓋子,所以跳蚤每次往上跳的時候都被擋在裡面,而且頭會被撞得很疼。

連續幾次之後,跳蚤變得聰明了,它抓住了一個規律,根據杯子的高度開始調整自己跳的高度。就這樣,這只跳蚤在保證頭不撞到蓋子的情況下游刃有餘地在玻璃杯裡跳來跳去。

兩天以後,科學家拿掉了玻璃杯上的蓋子,可是他驚奇地發現,這只跳蚤還在原來的位置上跳動;一周以後,科學家再來觀察,他發現跳蚤仍舊沒有跳出這個玻璃杯。

難道是這只跳蚤真的跳不出玻璃杯嗎?

當然不是。只是它的心裡已經認為自己跳不出這個玻璃杯了,所以把自己固定在了一個範圍內,也可以說是習慣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孩子跌倒了,父母馬上過去幫忙,將孩子扶起來,這樣孩子每次跌倒後,都沒有意識自己站起來,並且認為父母若是不來扶自己就是他們的不對,時間久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越來越強烈。

總有人形容現在的中國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像豆芽那樣一折就斷。的確,很多人都曾見過,無數個家長在孩子跌倒時會在第一時間將其扶起來,並自以為是地認為其他國家的父母也都是這樣做的,實則不然。

以下是一個中國女孩遊覽法國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她將事情記錄下來:

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後,我走在法國的林蔭道上,看到不遠處有一家三口,小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跑著,父母在身後微笑地看著孩子。

我被眼前這樣一幅慈父良母的美好畫面吸引了,不知不覺多看了他們幾眼。突然,跑在前面的小男孩被石頭絆了一下,「撲通」一聲倒在地上,小男孩「哇哇」大哭起來。

我原本以為他的父母肯定會飛快跑向前去將他扶起來,然後用各種各樣的說辭來哄他開心,因為在我們中國就是這樣子的。但讓我奇怪的是,法國夫婦並沒有動,他們就只是站在那裡,看著跌倒在地的孩子。

我很是不解,大聲說道:「快將孩子扶起來啊!」我確信我的聲音已經大到足夠讓他們聽清,可沒想到這對法國夫婦依舊無動於衷地站在那裡。

看著滿眼淚光向父母求助的孩子,此時也是「灰頭土臉」的,在媽媽說了一句「寶貝,自己站起來」後,他自己便站了起來。

我氣不過,於是走過去用我那生澀的法語跟他們攀談起來,我質問道:「孩子那麼小,你們怎麼忍心看著他摔倒而不去扶呢?」但是孩子的媽媽就說了一句話,便把我堵得啞口無言,她說:「跌倒了是要自己爬起來的,不是嗎?」

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我反覆念叨著這句話。

所謂「無巧不成書」,幾天後我應邀去法國朋友朱麗葉家做客,又見到這樣一幕:

我應邀去朱麗葉家,剛到她家門口,就看到剛從超市買了一大袋東西回來的朱麗葉和兒子約翰,此時的約翰正在用鑰匙費勁地開門。

只見他拿著鑰匙轉了幾圈後門都沒有被打開,約翰臉上的小汗珠都冒出來了,此時,我剛想走過去幫他一把,卻被朱麗葉拉住。

說來也奇怪,那把鎖無論約翰怎樣努力轉,它就是紋絲不動。非常煩躁的約翰回頭看了媽媽朱麗葉一眼,企求得到幫助,並用稚嫩的語氣說:「抱歉媽媽,你幫我打開吧!」

「我不能幫助你約翰,你自己再想想辦法吧!」朱麗葉說道。

約翰見媽媽無動於衷,於是重新調整了一下自己,變煩躁為耐心,沒幾下就將門鎖打開了。原來他之前是因為著急把鑰匙轉反了。這時,朱麗葉摸摸約翰的頭說:「好孩子,你真棒!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像剛才一樣,自己想辦法解決。」

人通常會存有僥倖心理,過分依賴父母和他人的幫助,一遇挫折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想辦法去解決。特別是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階段,其實是父母對其培養堅強性格的好時期,如果家長不懂得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那些困難,即使是摔倒後自己爬起來這件小事孩子都做不到的話,那孩子又該怎樣去面對人生中更多的陷阱呢?

人生路那麼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總有跌倒的時候,父母能照顧孩子一時,卻照顧不了孩子一世。總有些路是需要一個人走的,所以在孩子摔倒時,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孩子靠自己爬起來。

就像文中的那對法國父母,孩子跌倒「不扶」,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攙扶」。

孩子「跌倒」後,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一,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時,父母不要直接插手幫助孩子處理問題,而是讓孩子去解決,否則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這樣,在以後的道路上,總以為會有人幫忙而不懂得自己去努力。

第二,孩子摔倒了,允許他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受到挫折後哭泣是件很沒出息的事情,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孩子遇到挫折一定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父母要允許孩子哭泣,讓其把不適發洩出來。

第三,孩子跌倒自己站起來後,要學會鼓勵誇獎孩子,不能一味持冷漠態度對待他。孩子也是需要鮮花和掌聲的,也許正是父母的一句鼓勵,就能調動起孩子的積極向上的情緒,從而懂得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要想讓孩子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立足,就必須教會他們勇敢面對挫折,不怕失敗,懂得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只有勇於接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不能總是依賴別人。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擺脫「溫室的花朵」的稱號,長大後才能自立自強。

快樂妙語

挫折可以培養人的堅強意志,挫折可以讓人直面苦難。只有經歷了挫折後,戰勝挫折的人,日後的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面對挫折,你是選擇戰勝它還是向它投降?無疑,前者會讓你愈挫愈勇,後者只能讓你成為困難的俘虜。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勇敢,有戰勝挫折的勇氣,能更好地面對未來和人生。那麼,就不要怕孩子遇到各種挫折,反而要鼓勵他們在激流中勇敢地拚搏!

2.只是蹭破點兒皮,沒關係

裡希特曾說:「苦難有如烏雲,遠遠望去墨黑一片,當你身臨其境時,你會發現它不過是灰色而已。」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它無限放大。

多麼快樂的人生都難免遇見各種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有些人能直面挫折,化解苦難,而有的人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作為孩子的父母,法國人更加重視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在挫折面前,告訴孩子「這點事兒實在不值得一提,沒關係的!」

莫伊斯的家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附近,他讀的學校也是當地的貴族小學。

莫伊斯的父母為了培養他,著實花費了不少心思,莫伊斯很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有天,莫伊斯的班主任交給他一個任務:擔任一次小記者,採訪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牧師。

第一次接到這樣的任務,莫伊斯欣喜若狂,因為這不僅是老師對他能力的肯定,其他同學肯定也會羨慕他,這是多大的榮譽啊!但這興奮僅僅維持了幾十秒,莫伊斯的臉就由晴轉陰,因為他想到:自己只是一名小學生,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斯特拉斯堡教堂的牧師,牧師又怎麼會接受他這個小人物的採訪呢?

回到家裡,莫伊斯的臉上掛著愁容,爸爸得知了莫伊斯的苦惱後,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說不定是你把困難放大了呢?這就像躲在陰暗房間裡的膽小鬼,只憑自己想像外面的陽光熾熱。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戰勝畏懼,勇敢跨出第一步。」

莫伊斯聽到爸爸的鼓勵後,停頓了十秒鐘,然後拿起桌上的電話,摁了一遍那被深深印在腦海的數字。很快地,他與牧師接通了電話。莫伊斯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後提出了要採訪他的要求。

讓他沒想到的是,牧師竟然一口答應了他,時間約好在週末下午3點,牧師最後說道:「謝謝你,週末下午我一定準時到。」

「是吧,試一試別人不就答應了嗎?是你把困難放大了。」莫伊斯爸爸說道。

許多年後,莫伊斯成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名人特約採訪記者,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他仍舊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再大的困難,首先要自己試試。克服心中的畏懼,別怕,千萬不要做將困難放大的蠢事。」

其實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是你自己將困難放大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所有的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但很多的中國家長因為對孩子太溺愛,過於呵護備至,不想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磕碰,所以出現過分保護孩子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情景一:

春天到了,鳥語花香,到處充滿著溫馨的氣息。某公園,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正在學走路,小身體晃晃悠悠,身邊的媽媽爸爸左右挨著,雙手還呈「環抱」的姿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摔倒。

果然,走了不到5米的路途,小傢伙踉蹌在地,此時孩子還沒有來得及做出任何反應,就被媽媽迅速扶了起來,並心疼地說:「不學了,不學了,路滑太危險了,摔到寶寶了。」隨之用手拍打地面。

情景二:

9月1日,開學的日子,孩子已經收拾好了所有能用到的文具,可是媽媽還在旁邊叮囑並親自檢查一遍,嘴裡不時說道:「文具和書本放在書包裡了吧?」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中國父母對孩子過分保護的場景,情景一中的父母把孩子的摔倒歸結到路滑上面,為孩子的摔倒找借口,這麼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退縮心理,不能正確面對挫折。情景二的母親這樣做將孩子置身到一種「有依靠」的環境中,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父母心疼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但要明白這種疼愛是不正確的,如果把愛建立在剝奪孩子成長機會上,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嬌氣」的性格,不能讓他們正確面對挫折,一旦當暴風雨來臨時,這樣的孩子只能成為犧牲品,而成不了勇敢的海燕。與其這樣,父母這種愛還不如沒有。

法國父母就不會這樣做,他們認為溺愛和嬌寵是孩子成長的大敵,所以絕對不能讓孩子太過嬌氣,孩子一般從1歲開始,法國父母就讓孩子學著獨立進食了。

法國家長從來不嬌慣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事情,必須要懲罰,他們也有自己一套獨立解決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把孩子關在小房間裡,讓孩子想幾分鐘,想清楚才可以出來。

現在獨生子女多,很多中國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養成了孩子嬌氣的性格。例如,吃東西挑挑揀揀,喜歡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歡的便一點兒都不吃。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孩子不愛勞動,自己的衣服家長給洗,寫作業時要求「陪讀」,甚至是做錯事情家長或老師批評幾句就號啕大哭。

中國孩子這種過於嬌氣的性格主要是由於家長的過度呵護造成的,而有些中國家長也總以孩子小為由,生怕孩子哪裡有一點兒不舒服。

其實,這種做法只會給孩子帶來「惡果」。法國父母懂得怎樣利用各種機會對孩子施教,例如,當孩子摔倒時,法國父母不會去扶起他們,而是告訴孩子:下次小心點就不會摔到了;當孩子找小玩具時,法國父母不會直接給他拿過來,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當孩子因為穿不上衣服而大哭時,法國父母會給他示範,而不是動手替孩子穿上;當孩子摔倒受挫時,法國父母常常這樣說:「只是這麼點兒傷,完全沒有大礙嘛!」

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掌握縮小挫折的本領?

第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態度很重要,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的態度,告訴孩子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並且是必須面對的,先給孩子打下「預防針」,讓孩子明白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並不可怕。

第二,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及時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灌輸挫折並沒有孩子想像得那麼大,讓孩子不要小題大做。

第三,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要注意讓孩子排解痛苦情緒,允許放聲大哭或者大喊大叫,等等。當孩子把壓抑的痛苦都排解出來了,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就到了釋放,也許他就能看得更加淡然了。

生活的路上,每個人都會經常遇到不可預知的困難,如果我們能夠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同時做到正視困難,這樣,就能勇敢地面對並解決它。

快樂妙語

有人說:「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也有人說:「挫折只是一陣清風,只從你耳邊輕輕吹過,不會留下絲毫的痕跡;挫折,只當它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波浪,不要讓它在心裡掀起驚濤駭浪;挫折只是你眼中的一顆沙粒,只需眨眨眼一滴淚就可以把它沖走。」

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父母應該給予他們樂觀的教育,讓他在小的挫折中學會堅強,變得自信,並樂觀地接受、勇敢地對待今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3.告訴孩子,事情沒有他想像得那樣糟糕

19世紀文壇上曾湧現出一大批作家,其中俄國作家契訶夫寫過這樣一篇比較著名的小說,名字叫《小公務員之死》。

書中描述了一位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正看得津津有味,不料卻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噴嚏。更不巧的是,這噴嚏的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身上,原本這位將軍並沒有在意,接受了小公務員的道歉並原諒了他,可是小公務員卻接二連三地道歉,不肯罷休,最後惹得這位將軍惱羞成怒,小公務員也因此被嚇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疑慮太多,其實事情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糟。同樣,家長教育孩子也應該如此,要懂得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有的孩子心思重,生性悲觀,常常將事情不利的一面過度放大,從而陷入焦慮、惶恐、緊張不安的情緒當中,其實孩子這樣做很沒有必要。

作為父母,你有注意過孩子的悲觀情緒嗎?當孩子面對一件不好的事情而手足無措時,你又是怎樣教育他的呢?

面對這樣的孩子,法國父母通常會採取鼓勵孩子,引導他們看到事物積極的那一面,用實際行動,採取各種方式來告訴孩子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

看過這樣一個例子:

貝松是法國某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有一次,貝松參加市裡的數學奧賽測驗,由於自己沒準備充分,他的數學試卷上有很多「空白」的地方,貝松心想:這下糟透了,肯定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回到家,貝松對爸爸說他徹底絕望了,老師肯定會對他有另外的看法,悲觀的貝松說道:「都怪我自己,老師肯定不會喜歡我了。」

爸爸看著貝松,平靜地說道:「我們來分析一下你試卷空白的地方。」說著,貝松的爸爸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紙,問:「你試卷上有幾道空白的題?」

「5道空白的題目都沒有寫。」貝松沮喪地說道。

「好,你做了幾道題呢?」貝松的爸爸問道。

「21道題。」貝松答。

「你有把握對的有幾道?」爸爸問。

「13道!」貝松竭力平復心情說道。

「傾向於對的題有幾道?」爸爸繼續問道。

「5道!」貝松又答。

「也就是說一共26道題,13道有把握的,5道是很有可能對的。」貝松爸爸說。

「是這樣,爸爸。」貝松仍舊不高興地回答。

「那很好啊,至少你有一半以上的題目是完全正確的,事情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糟嘛!」爸爸說道。

「是啊,這樣說來,我確實有一半以上的題目都是對的!」貝松嘀咕著,臉上已經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緊接著他又說:「真是奇怪,用這種方式思考問題,並沒有我想的那樣糟糕啊!」

後來,老師宣佈奧賽成績,貝松的試卷雖然有很多「空白」,但是其他參賽者的「空白」更多,所以貝松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的確是這樣,換種方式思考問題,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有時候,不到最後,根本就不知道事情會有怎樣的結果。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主觀臆斷只會讓結果看起來很糟糕,從而給自己的心靈套上一把沉重的枷鎖。可實際情況呢?其實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法國父母注重引導孩子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他們的教子方式是讓孩子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很多困難,或者是生活窘迫,沒有方向,感情挫敗,甚至是面臨生死的抉擇等。可是在這種狀況下,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對策,而不同的對策則會有不同的結果。

有一位年輕的法國商人,在面對經濟大蕭條時,他經營的西餐連鎖店受到重大影響。看著和自己同行的企業紛紛倒閉,他陷入了憂思,整日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連鎖店也跟著倒閉,於是經常自己躲在房間裡,不吃飯,甚至是整夜不合眼睛。

連續過了兩周,他快經受不住了,於是便對父親說道:「或許我當初就不該成立這樣一個品牌,我應該去正正經經找份合適的工作,比如政府職員,哪怕是一個打工者都好,就不用整日擔心倒閉欠債了。」

這位年輕人的父親非常偉大,他並沒有和兒子一樣過多憂慮,而是反過來勸兒子說:「面對這樣的事情,我也深感遺憾,有人選擇頹廢,有人卻選擇和經濟蕭條抗爭。孩子,千萬別沮喪,一切都會過去的,也許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壞。」

看著父親堅定的眼神,這位商人想到了自己當初創業時的艱苦,想到這樣放棄確實不甘心,所以他的心中又重拾了希望。當身邊的朋友勸他趁沒倒閉之前趕緊宣佈破產,避免日後欠債更多時,他拒絕了。

後來,這位商人在父親的支持和自己強大的信念下,成功挽救了自己的公司,在那年年底,公司居然創造了比往年還多的效益。

面對生活窘境時,只要你堅持,微笑著往前走,不懼怕困難,其實事情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糟。悲觀的人往往只看得到不可征服的困難,樂觀的人通常會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法國父母深深懂得樂觀對孩子人生的積極影響,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法國父母以欣賞、鼓勵孩子為主,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勢,他們會支持尊重孩子的意見。例如:聽孩子說話時應熱心,不急躁,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他們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斥責孩子,而是給予孩子更多地理解,給他解釋的機會並最終原諒他。

法國父母會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隨時保持樂觀的心態,他們認為如果父母整天抱怨,表現悲觀,那孩子自然也不會快樂。試想,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流露出消極情緒,長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形成這樣悲觀的性格。

一個悲觀的孩子,當他面對一個具體的任務時,腦海中浮現的多是各種糟糕的結果,或者是想完成一件事情時,還沒有開始就先想到困難,主動放棄。

而樂觀的人,他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有足夠的信心戰勝困難。有這樣一個例子:

在美麗的法國香榭麗捨大街上,有兩個小女孩,她們一個賣遮陽鏡,一個賣雨衣。這兩個小女孩沒有媽媽,只有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雖然兩個孩子的生意還不錯,但她們的奶奶總是擔心,常為此憂心忡忡。

為什麼呢?

一到晴天,這位老人就開始擔心大一點兒的孩子雨衣賣不出去,於是盼望雨天,可一到雨天,她也有同樣的憂慮,擔心小一點兒孩子的遮陽鏡賣不出去。

就這樣,老人家的心思一天比一天重,直到有一天,她將自己的擔心告訴了她的兩個孫女,大一點兒的女孩說道:「奶奶,不用擔心,你可以這樣想,晴天妹妹的太陽鏡賣得好,雨天我的雨衣賣得好。」

聽到孫女這樣說,老人家豁然開朗,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許多。

樂觀可以使一個人永遠快樂,同樣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積極樂觀的心境能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提高各方面學習效率的功能。

親愛的家長,向法國父母學習,把快樂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無論面對何種環境,都保持一種愉悅積極樂觀的心情,它會使孩子受益終生。別忘了對孩子說:「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糟,不要還沒有嘗試就被嚇得退縮了……」

莫泊桑曾說過:「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填滿了陽光,無論外界再怎麼黑暗,你眼睛看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光明。」積極樂觀的人,即使面前有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能衝破荊棘,看見美好。

卓別林也曾說過:「如果生活用特寫鏡頭看,那麼它就是一個悲劇,如果生活用長鏡頭看,那麼它將是一部喜劇。」

同樣,樂觀的心態對孩子極為重要,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面對人生中的悲傷、不幸,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對生活失望,意志不堅定,沮喪消沉,嚴重的還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讓孩子摒棄悲觀心理。

第一,做積極樂觀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相信「樂天派」的父母一定能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第二,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而溫馨的家庭環境。環境影響人,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與孩子的性格培養有很大關係。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琴棋書畫,孩子擁有越多興趣越好。事實證明,興趣多可以拓寬孩子的心路。

第四,鼓勵孩子廣交朋友。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既能增長見識,又能開闊胸襟。

第五,多讚揚孩子。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讚揚中,那麼他肯定擁有一個好心態,就算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也能很快振作起來。

第六,一旦發現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盡快幫助孩子解決,避免負面情緒升級。

快樂妙語

悲觀的人對生活往往會表現出失去信心的樣子,認為命運早就安排好了一切,逃也逃不掉,只能被迫接受,沒有目標和追求,隨遇而安。而樂觀的人,認為生活就是一團燃燒起來的火苗,積極迎戰,愈戰愈勇,認為人定勝天,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困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

悲觀的孩子,永遠只關注黑暗的一面,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孩子轉悲觀為樂觀,這樣,孩子才能在苦悶中找到樂趣,在乏味中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擁有樂觀心態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遠。

4.失敗了,先總結總結經驗

人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確是這樣,失敗只是暫時未成功,失敗也並不可怕。

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群山羊在荒谷裡迷了路,它們和上百隻的羊群走散了,那裡沒有水也沒有草,這群山羊已經餓到筋疲力盡了。

突然,有一隻更瘦弱更筋疲力盡的山羊來到它們面前,想加入它們的隊伍,但是這群山羊以為它只會拖累大家,所以都不同意它加入羊群。

這時,羊群中一隻頗有威信的老山羊站了出來,卻說:「看來它失敗過很多次了,但它仍沒有放棄,可見它有多想走出這個荒谷,放心,它會有用處的。」便留下了這只體弱的山羊。

老山羊又對這只瘦弱的迷路的山羊說:「你已經失敗過很多次了,我堅信我們會成功走出這個荒谷,讓我們一起尋找走出荒谷的路吧!」

最後,由於這只體弱的山羊有很多失敗經驗,在它的幫助下,這群迷失的山羊終於走出了荒谷。

這個故事說明,在人生的路上不要害怕失敗,反而,失敗正是為日後的成功奠定基礎。法國父母就是如此,在孩子面臨各種各樣的失敗時,他們總會引導孩子靜下心來,先總結總結經驗,再重新上路。他們認為與其失敗後產生各種懊惱和沮喪的情緒,還不如做好總結失敗經驗的這個過程,然後爭取下一次的成功。

艾伯特先生從結婚開始便在法國定居,這是發生在艾伯特先生家庭中的一件事,為此艾伯特先生有如下描述:

我的兒子大學時讀的是中文專業,因為他非常喜歡漢語,並常說一些中國的「普通話」。幾年下來,他的漢語水平在法國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了,但是他好像總不滿足,因為他說他的志向就是漢語水平達到中國人的水準。

所以,在最近兩年,他一直決心要考漢語最高級,並且還要報考中國的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碩士。由於在法國,對中國的漢語言文學真正瞭解的人並不多,所以他只能買回教材,自己一個人在屋子裡自學。

因為他的語言天賦很好,對漢語又比較瞭解,在看了很多書後,又做了很多測試題,覺得自己的漢語水平應該沒什麼問題了,所以整個人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就明顯鬆懈下來,基本就是看小說和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而忽略了重量級的「文學研究」。

果然,第一次的正式考試的成績是慘不忍睹的,為此,兒子信心大失,他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並不懂得漢語,為什麼沒有考好呢?

看著兒子日漸消沉下去,作為父親,我決定出手拉他一把。於是選了一個晴朗的午後,在我的書房裡,我和兒子進行一次認真的談話。

在我的引導、勸說下,兒子重拾信心,並認識到自己之前太過自信,導致最後成績不佳。之後,兒子認真總結了經驗,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弱點。

他發現自己的專業課並不像想像中那樣紮實,特別是古漢語文學,很多古文自己還讀不懂,甚至是連裡面的漢字都不認識。為此,他從網上買來了很多古漢語研究資料,還特別請了一位中國的留學生做自己的老師,為他講解了很多古漢語知識。

這次的他很認真,每天都會在書本上面標注拼音,那些密密麻麻的紅字就是他努力的成績。然後,他又開始鑽研釋義,逐字逐句一點點地完成。不僅如此,還買了很多練習試卷,進而得出了一條結論: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兒子虛心請教,解決了這個最難的古漢語之後,他又開始學習中國的禮儀,買了很多的禮儀書,開始全力衝擊專業課,借鑒上一次的失敗教訓,這次他想打個有準備的仗。

為了保證這一次的考試萬無一失,他還研究起社會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居然關注中國的時事政治以及各種學術報刊,來加深對中國各方面的認識。

經過一年多的充分準備,兒子最終如願以償,考上了北京大學。

這是一位法國父親寫的兒子在失敗後,總結經驗,最終取得了成功的故事。艾伯特先生是千千萬萬法國家長中的一個,他秉承了法國人教子的特點,積極引導孩子總結失敗經驗。在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失敗後只會指責孩子,並沒有對孩子的失敗經驗進行總結和幫助孩子反思。

孩子的一生中會面臨很多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在失敗後得不到家長的引導,就會失去自信,甚至是自暴自棄,性格變得越來越軟弱。相反,如果孩子得到適當地引導,就會像例子中的孩子一樣,坦然面對失敗,懂得總結教訓最終走向成功。不僅如此,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還能增強其在挫折面前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家長幫助孩子及時疏導,讓他們在失敗中找出原因,這在情緒上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孩子有了戰勝困難的決心,才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怎樣引導孩子在挫折面前總結經驗呢?

第一,嘗試啟發性的教育。例如問孩子:「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失敗只是暫時還未成功,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這樣,孩子才能放平心態,做好再次努力的心理準備。

第二,幫助孩子分析遭受失敗的主客觀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孩子一步步地實現目標,讓孩子體會只有在不斷戰勝困難後才能前進,從而取得成功。

第三,讓孩子調節情緒,在一次失敗中就亂了陣腳實在不可取。父母要懂得,沒有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孩子必定不會有大出息。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失敗,面對這些,一味地抱怨對成長只能起到阻礙作用。

快樂妙語

家長教會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告訴孩子挫折和失敗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爭取獲得下一次的成功。人生之路多坎坷,每個人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失敗中卻不能自拔,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的領路人,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正視失敗,從而走向成功。

5.積木倒了,就重新搭

堅持不懈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是社會和國家的希望,當然更是家庭的希望,家長在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孩子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愛迪生說:「意志力是每個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品質,意志堅定的人,無論週遭的環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他追求目標和成功的初衷都不會有絲毫改變,於是總能克服重重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孩子如果從小沒有意志力,從小的方面講,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缺乏責任感,依賴性強,長期發展下去,有百害而無一利。

很多中國家長溺愛孩子,不重視培養孩子的意志力,稍有困難就幫孩子擺平,或者是孩子一哭鬧家長便妥協。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嬌慣,什麼事都搶著「代勞」,剝奪了孩子獨立做事的權利,從而讓孩子失去意志力培養的機會。

法國家長注重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性格。在他們看來,孩子小,所以注意力和穩定性都很差,常常是三分鐘熱度,需要家長在後天的大環境中引導。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克服困難,在一件事情上能堅持把它做完。

在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法國父母絕對不讓孩子做到「半途而廢」,他們堅信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堅持就是勝利。並且,法國家長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例如孩子報了補習班,家長要風雨無阻去送。

貝爾德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生活在美麗的法國巴黎,貝爾德的父母很注重對他的培養,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買了很多套各種各樣的積木。

剛開始,1歲多的貝爾德有惰性,只搭到第5塊便放棄了,沒有一點兒堅持不懈的精神。貝爾德的父母非常憂心,所以常常鼓勵他,希望孩子能堅持將積木搭完。

但是貝爾德好像很不耐煩,為此,他的爸爸和媽媽輪流在跟前陪伴著,作為一個觀察者和鼓勵者,積木倒了,便使用各種辦法讓貝爾德重拾信心,繼續搭下去。

每次放到第5塊積木時,貝爾德羅列的積木好像總會有倒塌的傾向,孩子太小,還不能扶正,這時,貝爾德的父母先為他扶正,打好根基,然後鼓勵道:「好了,繼續放吧!」

漸漸地,貝爾德能搭10塊以內的積木了,甚至還會反覆地搭,或者自己把積木推倒,然後重新開始。每成功一次,或者有一丁點兒進步,貝爾德的父母就會豎起大拇指,並對他說:「非常好!貝爾德真棒!」

有段時間,貝爾德的積木已經可以搭得很高了,甚至超過了自己的身體高度,他已經沒有辦法再將積木搭高一些了,所以這時,如果積木轟然倒塌,他就會特別難過。但在父母的鼓勵下,難過歸難過,卻沒想到要放棄過。

但貝爾德的父母感到很開心,他們還在繼續鼓勵,雖然貝爾德已經夠優秀了,但是,為了他日後能夠永葆這種不輕易放棄的品格,父母會一直鼓勵到他足夠成熟時為止。

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時候買積木給他們玩,因為搭積木這個遊戲是孩子用於建立自信心和培養孩子堅持不懈品格的最好方式和工具,尤其是對小孩子,更是一種易操作但可以不斷嘗試挑戰的一個遊戲。

因為在這種操作中,孩子可以認識到自己,然後明白應該怎樣「操控」身邊的事物,從中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父母用眼看到的雖然是孩子在搭積木這麼簡單,可對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增強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能越來越成熟的蛻變方式。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信心。而有關研究也表明:在孩子生命之初所經歷的愛、信任和鼓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很深遠。

如何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性格呢?

很多家長買「拼圖遊戲」,試圖讓孩子在拼圖中集中注意力,堅持不懈,或者設立一些「獎勵」,孩子做到怎樣的成績就獎勵給他。不管是哪種方式,只要是適合孩子的,就是成功的。

下面是一位中國媽媽的育子心得:

我的兒子4歲就開始拉小提琴,到現在已經2年多了,他進步很快,水平也不錯。

記得兒子剛學小提琴那會兒,我每天帶著孩子,奔波在琴行和家之間,其間還換過幾次老師。也許是孩子太小的緣故,有時候,他常常不夠專心,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再就是手型或姿勢總是不對。

為此,我常常發火,氣急的時候「啪」一巴掌就打過去。兒子很委屈,但是我還不准他哭。儘管事後我非常後悔自責,但兒子仍舊改不了不專心的毛病,即使我用火暴的脾氣對他也不起作用。

後來在小提琴室打了一次孩子,正好被他的樂器老師看見,於是心疼地抱起孩子,一邊哄一邊跟我說:「對孩子使用暴力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只能讓他更厭惡,想要孩子有興趣,我們還得另想出路。你這樣打,這麼小的孩子早晚會被你打傻的!」

其實兒子很聰明,小提琴拉得還不錯,只是沒有耐力,堅持不久。

孩子樂器老師的話在我耳邊想了很久,我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決定採納,另想出路。思考良久,我決定對孩子投其所好,每次練琴都帶一些他喜歡的玩具去,他堅持不下去時,就讓他玩會兒玩具。然後適時給孩子一些「獎勵」,例如他每拉完一次,就會給予鼓勵,「你很棒!」「做得不錯!」這樣的字眼。

孩子懂事的時候,我還會抽時間跟他聊天,給他講故事,告訴他堅持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驚喜。沒想到效果真的很好,一段時間後,兒子已經能堅持很長時間了,後來都到了是我常常強迫他休息的地步,他的耐心也大大增強了。

孩子堅持不懈的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花很長時間來培養的。其實不管是哪種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注重方法,而不是打罵孩子。

法國家長經常鍛煉孩子做一些本身有能力做到但不肯去做的事情,他們會耐心引導孩子去完成,不隨便讓他們輕言放棄,或者是在這一過程中與孩子制訂一個目標,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自我,做一些有挑戰性和培養耐心的事情。

孩子小,沒有足夠的毅力,遇到事情容易動搖和反覆,所以在培養孩子意志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一個人的意志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培養得來的。而實踐也證明,一個意志力強的人更容易成功。

怎樣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呢?

第一,家長要對孩子有耐心。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家長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為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而戰鬥。

第二,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從小事做起。例如,每天規定孩子按時起床,長期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即使這件事情看似非常簡單。如果孩子能夠長期堅持下來,那麼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是很有益處的。

第三,家長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眾所周知,承受能力是孩子意志力的基礎,先打磨孩子的承受能力,意志力自然就容易形成了。

第四,家長應注意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來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快樂妙語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就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培養孩子的品格。

小草之所以能在烈日和寒風中生存,那是因為它有頑強的品格。同樣,人要想成長,也要勇於克服困難。良好的意志力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還可以發展他的認知能力。高爾基曾說過:「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點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堅強起來。」作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

6.沒得獎很難過,那就大聲唱唱歌

人生就像一杯酒,有撲鼻的飄香,也有穿腸的苦澀;人生就像一首歌,有快樂的高唱,也有悲傷的低吟。人生是一個大舞台,有鮮花掌聲也有失落低沉,當面對人生的沉浮時,是否有「勝似閒庭信步」的豁達?當面對苦難沮喪時,是否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有句話說:「世界上比天空更寬廣的是心靈。」的確,一個樂觀豁達的人面對挫折時想得開也看得開,因為心中的期待值低,所以總認為生活給他的東西比想像中多,所以容易滿足,容易快樂,不會被困難打倒,當然也更容易成功。

相反,如果是一個悲觀的人,內心的期待值又高,常常會覺得生活滿足不了他內心的需求,心情低落,難免悲觀。

有這樣一個例子:

某企業招聘,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生拿著厚厚的簡歷前來求職,為了一個銷售經理的職位,大家擠破了頭。

經過層層篩選,面試官和企業經理很看重其中兩個人,認為他們無論是在學歷專業上,還是遠見卓識上都比較優秀,不同的是,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但是公司只需要一個銷售經理,所以便派遣他們到某地區去考察,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推銷帽子。

其中一個應聘者先到了那裡,發現當地人都沒有戴帽子的習慣,認為前景不樂觀,於是馬上給經理電話,報告說:「這裡的人從沒有戴帽子的習慣,前景不樂觀。」

經理剛掛掉電話,另一個應聘者也打來了電話,這位應聘者看到當地人沒有戴帽子的習慣時很高興,認為市場潛力非常大,於是說道:「這裡的人沒有戴帽子的習慣,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悲觀者沮喪,只能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樂觀者則能從中發現事物好的一面,豁達想得開。一個人只有樂觀豁達,他才能看得更深更遠。

法國家長注重培養孩子豁達的精神,他們認為豁達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有關研究也表明,樂觀豁達的人通常比一般人幸福,事業也更成功。

心情不好時,總想有個能傾聽的人在身邊,或者安慰,或者感同身受,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孩子了。法國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懂得怎樣調適排解孩子心中的苦悶,沒考好,那就大聲唱唱歌!

琳達讀初一,是班級的學習委員,成績非常出色,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

但這段時間以來,琳達的爸爸發現女兒總是唉聲歎氣的,幹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一打聽,才知道她這次小測驗沒考好,沒有期待中的獎勵,所以悶悶不樂。

琳達爸爸想找孩子好好談談,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他思前想後,決定給孩子一個自主調節的空間,對琳達說:「失敗沒有什麼,你要早日走出來,壞情緒是很影響人的。沒考好,那就大聲唱唱歌!」

「沒考好,那就大聲唱唱歌。」琳達反覆琢磨著這句話,思考片刻,她覺得爸爸說得很有道理,大聲唱歌能夠宣洩心中的不快,增強自信心!

是的,當一個人失敗時,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所以,不好的情緒誰都會有,只要你懂得排解,總能從中間走出來。尤其是對孩子,家長一定要適當給予鼓勵,避免孩子內心壓抑,形成沉悶、自閉的性格。

培養孩子豁達樂觀的心態有什麼好處呢?

大家都知道,悲觀的人喜歡自我貶低,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要求過分,甚至是苛刻。他們總是心情不好,性格也猶豫不決,做事不果斷。而樂觀的人,他們總是能想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保持樂觀的心態,認為是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對自己信心十足,這樣的人往往會更容易成功。

孩子心情不好了,怎樣教他們排解心中的苦悶呢?在這一點上,法國家長就很有經驗。

孩子不開心時,他們會鼓勵孩子說出來,或者是向好朋友傾訴,允許孩子出去交友談心,把所有的不開心全部掩埋。如果孩子情況比較嚴重的話,他們還會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孩子疏導,給他們心靈的慰藉。

法國家長認為大聲唱歌是一種不錯的心理排解方法,所以他們允許並鼓勵孩子去K歌,抒發心中的苦悶和不快,用歌聲來為自己找回自信心。

有的家長還會帶孩子出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呼吸新鮮的空氣,在大自然的感染下,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豁達的性格?

第一,家長要多鼓勵孩子。一個長期生活在鼓勵中的人,他一定具有樂觀的秉性。

第二,多帶孩子出席各種場合,盡量往熱鬧的場合去。一個見多識廣的孩子,他的心胸要比一般人寬闊。

第三,教孩子與人和睦相處。讓孩子融入夥伴,學會與他人平等交流。

快樂妙語

豁達是一種寬廣的胸襟,豁達的人有著灑脫的態度,他們開朗自信,是一個樂觀的人。

一個樂觀的人會賦予生活更多的意義。即使是面對失敗,他們也能很快從痛苦中走出來。

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做樂觀豁達的人,帶著一個積極的心態,這樣,他們才能開朗、坦蕩,不會為生活中的小事所牽絆,更不會為沒得獎而感到難過,他們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堅信生活處處有驚喜。

7.你能參加這次競賽,就已經成功了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標語是任何人都再熟悉不過的了,在中國,進入學校後每年都會舉辦運動會,這句話印製成的條幅總會被掛在學校裡最醒目的地方,它無時無刻在警示著每一個學生和老師。

但是,中國人骨子裡就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不會輕易言敗,然而若是真的失敗了,一定會非常難過,心重的孩子還會因此而不再敢參加任何競賽。

相比之下,法國人對這句話詮釋得更好一些,他們在心態上、行為上真正做到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法國父母在鼓勵孩子參加競賽這一點上,總是表現得非常積極,因為參加各種競賽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能力。

法國人最不喜歡「輸不起」的人,所以他們會從小培養孩子積極參與各種競賽的同時,要不懼怕失敗,因為能夠有勇氣參加進來,就已經是成功的表現了。

伊蓮經常帶著女兒佐伊到公園玩,佐伊是個非常活潑的小姑娘,她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著媽媽到公園散步、玩耍。但是,讓佐伊感到不高興的是,只有在媽媽有假期時,佐伊才能在公園多玩一會兒。

那天,佐伊和媽媽在公園裡玩,她看到一些比她年齡大些的小朋友小心地在一個窄窄的木條上走,她很好奇地問媽媽:「他們在幹什麼?」媽媽解釋道:「他們在練習平衡能力!」佐伊看了那些小朋友半天,最後拉著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也想玩!我也想練習平衡能力。」

伊蓮早就猜出佐伊會有這樣的要求,她笑著點點頭,對佐伊說:「好吧,媽媽幫你說說,讓你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就這樣,佐伊加入了「走獨木橋」的隊伍,可是,讓伊蓮沒有想到的是,佐伊剛一上去就因為重心不穩而摔了下來,她的小腿蹭到了木頭的邊緣,被木頭劃了一下。

在佐伊掉下來時,一些小朋友還嘲笑了她,使得她非常狼狽。

佐伊嘟著小嘴,生氣地爬起來,走到一旁的休息區。伊蓮問佐伊有沒有事,佐伊氣呼呼地說:「沒事,就是這個遊戲太不好玩了,我以後再也不玩了!」伊蓮知道佐伊肯定是因為丟了面子,不敢再上去了。想到這,伊蓮就感覺不妙,如果每次參與集體活動時,一遇到小挫折就退縮,那麼以後進入社會時,該如何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

也就是說,一個輸不起的人,肯定不敢參加任何比賽。

伊蓮開始用激將法,對佐伊說:「你是不是不敢上去了?」佐伊瞪著媽媽,不在乎地說:「是又怎麼樣?」

伊蓮搖搖頭,沒有理會佐伊,自顧自地說了起來:「我以為我的女兒是個心態積極的孩子,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孩子會是個輸不起的人。就像每隔4年的運動會,總是有很多運動員參加比賽,總是會有輸有贏,難道只有摘得獎牌的運動員值得尊敬嗎?」

佐伊聽了媽媽的話,臉一下子紅了起來,她不好意思地說:「誰說我不敢上去?我只是歇一會兒再上去。」說完,又加入到玩耍的隊伍裡。

這一次,佐伊雖然依舊走得不穩,但是比起第一次要好很多,其間有一次又差點兒掉下來,但被後面的一個小姐姐扶了一下,最終順利走完了全程。伊蓮看到女兒這樣,她真是高興極了。

在回家的路上,伊蓮牽著佐伊的小手,邊走邊給佐伊講道理,她告訴佐伊,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重在參與」這個道理,最後的結果不能成為「成功或是失敗」界定,而敢於實踐過程,並且能夠專注於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佐伊是個天真活潑的女孩,她在遇到小挫折後有了想要退縮的表現,媽媽愛麗絲不想讓佐伊從小就開始過於看重結果而忽視這個活動的過程,所以在佐伊退縮時,鼓勵她,幫助她走出不良情緒。

這樣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中國父母學習。

一件小事情,意義卻非常重大,人常言「以小見大」,如果小事情解決不了,那麼孩子長大後,恐怕也是一個輸不起的人。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各種競賽,不管是運動會,還是平時的知識問答以及各種手工製品等競賽,只要是參賽,結果不是贏就是輸,然而參賽人員必定是輸多贏少,因為冠軍只有那麼一個!即使這樣,名次落後的人並不代表就是失敗的人,至少,敢於參加競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如果意志薄弱,一遇到困難就躲開,那麼,只能證明孩子的抗壓能力非常差,如果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一個法國的家長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兒子參加各種競賽,經過長期對孩子的教育,寫下如下感悟:

我的兒子亞瑟很令我驕傲,在他念四年級時,知識面就已經很豐富了。有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了他寫的名為《蓮花感悟》的文章,寫得很好,我也由此發現他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於是,我鼓勵他將這篇文章投稿,果然,沒過多久,他的文章就被發表在一個著名的少年讀物雜誌上。

發表後,他立即成為班級裡的紅人。由於這次成功,我繼續鼓勵他積極參與各類作文競賽,成績有好有壞,但是他收穫得不僅是作文水平的大大提高,原本亞瑟學習成績一般,經過作文比賽之後,他體會到了「當好學生」的優越感,於是在其他科目上,他也奮起直追,成績一路走高。

由於亞瑟全方位的成長,使得他對參加競賽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很強的興趣,於是,他總是主動讓我幫忙,給他報名。

亞瑟參加過的競賽非常多,除了作文競賽外,還有數學競賽、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模型製作競賽……這些競賽不僅幫助亞瑟飛速進步,還把他的心理素質鍛練得非常好,讓他變得越來越成熟。

最重要的,在這些驕人的成績面前,亞瑟本人並不驕傲,從小我就教他做人要低調,不能有了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

從亞瑟這幾年的成長來看,讓孩子多見些世面、多經歷些風雨,多參加各種競賽,實在是難得的能夠鍛煉他的機會。雖然亞瑟是做事情講求完美的孩子,但是我經常和他說,只要參加了比賽,並且為了競賽付出應有的努力,就已經是成功了,不要太在意結果如何,第一、第二的意義遠沒有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來得重要。

亞瑟也是這樣做的,他很珍惜每一次可以歷練的機會,他在各種競賽中,不斷地體會所謂的成功與失敗,這對他的成長起著積極作用。

這就是法國的父母對孩子參加競賽所持的普遍性觀點,法國父母深知,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藏在書本之外。

由於孩子的認知度有限,在取得一些小成績後,如果沒有家人的正確引導,必定會因為小成績而得意忘形,恨不得把尾巴翹到天上去。然而,幫助孩子滅一滅「囂張氣焰」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參加競賽,看一看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有很多。如果孩子一直意識不到,不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很有可能成為「井底之蛙」。

在中國,很多父母習慣把孩子的成績當成自己的臉面,如果孩子在某個競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父母會跟著牛氣起來,不僅對孩子誇讚有加,在外人面前腰板也會挺起來。如果孩子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有些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說孩子笨,表現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這種極端的、非贏不可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孩子一旦失敗,就很難再有勇氣重新開始,變得不敢參與各種競賽,因為怕輸!

瑪麗所在的中學是鎮子上一所口碑很好的學校,她所在的班級也是個成績優秀的班級,幾乎每次考試,瑪麗的班級都是年級第1名。但是,雖然他們班學習成績很不錯,但是體育這個學科是弱項,班級裡幾乎沒有體育好的。

在一次學校舉辦的運動會上,瑪麗的班級著實火了一把,不是因為拿下了多少塊「金牌」,而是成績慘到破了學校歷屆的最低紀錄。

瑪麗在這次運動會上擔任記錄員,每個班級得到的積分,都是經過她的手記錄下來,在看到其他各個班級的成績逐漸增長的同時,瑪麗真是著急壞了,因為自己的班級總是0分,好幾個比賽項目過去了,瑪麗的班級依舊是0分。

瑪麗急得臉通紅通紅的,她在心裡默默祈禱:趕緊打破0的魔咒吧!這時,就看瑪麗的班主任過來找她,看到了班級0的積分,瑪麗很羞愧的樣子,她以為老師會因此和她一樣的煩躁,沒想到,老師笑了笑,給瑪麗做出一個「OK」的手勢,還說了一句:「沒事!」

班主任的輕鬆舉動讓瑪麗心裡一喜,她的緊張、羞愧之心消散了一大半,她靜下心來,不一會兒,她班級裡的一位同學就在壘球投擲項目上拿到了第5名的成績,為班級爭得了2分,瑪麗驕傲地把「0」改成了「2」。

比賽結束之後,同學們都很失落,因為他們的成績確實很不理想,但是班主任和大家說:「同學們,別洩氣啊!大家不是很努力嗎?說實話,我以前以為大家會因為體育是弱項而不敢報名去參加呢!沒想到我們班同學報名都很積極,比賽時也都非常努力,這就夠了,我們突破自己了,就得到了成功!」

班主任說完後,全班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能不能在競賽中得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敢不敢於去參加比賽,敢於參加,就證明孩子是個有信心、有勇氣的人。在等待結果時,還可以體會等待的滋味;在公佈結果後,自己的心隨著結果,要麼興奮,要麼失落,孩子就是要經歷這種歷練。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不怕輸的性格?

第一,家長可以講一些勵志故事,例如霍金和桑蘭這樣的名人,讓孩子受精神的熏陶,勵志做一個努力進取,並且不怕失敗的人。

第二,在挫折中教孩子「越挫越勇」,決不輕言放棄,培養孩子的堅強品質。

第三,父母要肯定孩子為競賽做出的任何努力,再幫助孩子分析他之所以失敗的原因,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新的認識,知道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在哪裡,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在完善自己之後,繼續積極地生活。

快樂妙語

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起著最主要的引導作用。家長要教育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首先要做到自己擁有積極心態。在看待孩子在競賽中失敗這個問題上,要向法國父母學習,孩子原本在競賽中已經因為失敗而心情落寞了,父母要給予孩子安慰與鼓勵,讓孩子擺脫沮喪與悲觀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