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法國父母這樣教孩子樂觀 > 第二章 快樂學習:不逼迫孩子,將學習變成享受 >

第二章 快樂學習:不逼迫孩子,將學習變成享受

1.經常帶孩子旅行,親吻大自然

哈佛大學校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而從小開始的旅程就是拓展生活廣度的起點。」的確,旅行能讓孩子瞭解世界,增長見識,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讓孩子認識自己。

有人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可以想像:當你帶著孩子到一個有山川河流,鳥語花香的地方,那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當你的孩子看到參天大樹、頑強的小草和大自然中的小動物時,他們會多麼驚訝?

很多人不明白法國人為什麼那麼浪漫,為什麼那麼擁有藝術天分,其實這和他們從小就懂得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有很大關係。

法國人認為人是從大自然中走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多接觸大自然。特別是孩子,如果長期遠離大自然,會使孩子的天賦與靈感日漸衰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他們喜歡帶孩子去旅行。

旅行,是瞭解世界的開始,我喜歡旅行,更喜歡帶孩子一起去旅行,但這絕不僅僅是因為要周遊世界、放鬆心情這麼簡單,因為在旅行中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同樣,帶著孩子,也能讓他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次和孩子們去異國他鄉,我們都會先品嚐國外的美食,因為我們都是「饞貓」。然後,買地圖並研究交通線路和公共標誌,甚至還會實地考察。

同樣,形式各異的建築物也在我們的觀賞範圍內,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並學習和陌生人相處,適應不同國家的不同季節、氣候等等。

因為見識的東西多了,孩子們總是好奇地談論著,他們會對和我們那裡不一樣的一切景觀感到新奇,為什麼墨爾本的夜景這麼美?為什麼美國的薯條那麼好吃,冰淇淋卻不如我們那裡?不僅是美麗的城市景觀,而且他們去得最多的,是親近最美妙的大自然,看參天樹木、看河水溪流、看蜜蜂採蜜、看螞蟻搬家……

因為看到的美景不同,孩子們會在一起討論,而正是在這些討論中,他們可以更加豐富自己的見識。

他們睜大了眼睛去探尋,因此視野開闊了,他們看到了各個地方的美景;他們打開心扉,將美好的大自然景觀盡收眼底。隨著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使自己的知識得到豐富。

漸漸地,我看到了孩子的世界越來越廣闊,也親身感受到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寬容、坦蕩了,相信孩子們就是從美麗的大自然中得到了這方面的感悟。

無可否認,要瞭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書籍、報紙、影像資料,甚至是和別人聊天,但我知道,沒有哪一種方式能比身臨其境更有深切地體會。

每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前,我和妻子都會給孩子們先灌輸點兒「硬件知識」,內容包括這個地區的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宗教信仰等。我會搜集很多關於這個地方的圖片,孩子們也看得津津有味。

例如有一次,我們在去中國之前,就讓孩子們閱讀相關的書籍,讓他們對清朝的變遷和國共兩黨有基本地瞭解,和他們一起分享故宮的宏偉和毛澤東主席的傳奇。

每次真正到達一個陌生的地區之後,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去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事實相符,有什麼不同之處?

其實,孩子在和當地人溝通的過程中,不但能增強自己的溝通能力,還有助於孩子日後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也許在這過程中,孩子會感到些許疲憊,但是同樣也會覺得新奇激動,旅途的經歷就是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每一次到陌生的地方,從學習和成長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幫助孩子構築自己的思維模式,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懂得怎樣在異地尋求幫助。當一個人處於陌生環境中,他的優點和弱點都會表現得異常突出。

可以說,旅行給了孩子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旅行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還能找出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和發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確實如此,旅行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活動,它不僅能讓孩子欣賞到優美的自然風光,關注到人文景觀,還能拓寬孩子的眼界,增長見識,逐步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

旅行要趁早,這對孩子十分重要。孩子們越早參與到旅行中來,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就越有益。相信那些大自然山川河流等風光,孩子親眼見識到會比他們只在書上看或者聽別人講更有感觸。

然而,在中國,帶孩子旅行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是因為中國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怕他們發生意外,出於安全考慮,通常不會允許孩子出門,更別說是到處旅行了。父母以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不然。

大自然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它能激發孩子的心智,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好奇心、想像力、創造性等都是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力量。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就是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而得到的啟發,還有對蟲子產生愛好的達爾文……

大自然可以給孩子很多的感官刺激,多種多樣的色彩視覺,清新的空氣,都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所以,中國的父母也應多考慮和孩子結伴出行,尤其是成長在城市中的孩子,遠離大自然,往往會讓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事物一無所知。

打開一扇能夠眺望風景的窗戶,對孩子來說有益無害,為什麼不選擇參與進去呢?

以下幾點,是父母引導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方法:

第一,多給孩子講述大自然的優美風光,讓大自然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激發他們想去體驗的興趣。

第二,利用週末、暑假等各種機會帶孩子旅行,去山間、去田野、去小溪邊,讓孩子在山間徜徉,在田野裡玩耍,在小溪邊嬉戲。

第三,鄉村生活是孩子體驗大自然的首選條件。綠油油的稻田,金燦燦的小麥,都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讓他們在鄉村生活中體驗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節奏。

第四,沒有條件去各地旅行的父母,可以常帶孩子去公園、郊區等地遊玩,各種各樣的花草,新鮮泥土的氣味,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獲取到更多的信息。

第五,可以帶孩子去動物樂園或者海底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強烈,這些大自然中的生物能給他們的大腦形成刺激,條件反射就會指著問東問西,無論是生活在海底的鯨魚和海母,還是在陸地上的大象和老虎,對孩子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快樂妙語

法國人熱愛大自然,他們喜歡旅行,喜歡在大自然中嬉戲徜徉,喜歡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法國人擁有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樂觀開朗,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正是因為他們經常「親吻」大自然,所以獲取到的一切美好,就是大自然給他們的「回饋」。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動,不僅能增強他們的好奇心,有益身心健康,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親愛的父母,多帶孩子旅行吧,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任務,相信大自然的風光一定會帶給孩子更多豐富的生命體驗。

2.教孩子用畫筆「講故事」

想像力是孩子的天性,法國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他們認為畫畫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也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所以常常教孩子用畫筆「講故事」。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確實,畫畫有很多好處,既可以鍛煉孩子小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又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不僅如此,有研究發現,小孩子畫畫可以開發右腦,這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是非常有益處的。法國父母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行這一「政策」,即給孩子買畫筆,讓孩子在紙上盡情塗鴉。

說起塗鴉,可以說它是培養孩子想像力的最佳途徑。其實塗鴉和語言一樣,都傳遞著孩子的情緒與感覺。塗鴉是孩子對作品進行「原創」的開始,沒有任何形式,也無需走某種風格路線,只憑自己的想像力,揮灑樂趣,留下孩子的「神來之筆」,體會塗鴉過程中的意義和成就感。

然而,在很多中國父母看來,孩子的塗鴉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在紙張上亂塗亂畫,根本不清楚自己在表達什麼,所以他們並不重視孩子的這種表現。相反,法國父母反而認為塗鴉有很多好處,首先在器官上,能夠促進孩子的手、眼和腦的協調性;其次,繪畫能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在這一點上,法國父母保護了孩子的天性。

下面是一位法國媽媽描述他的孩子學習畫畫的過程:

我的兒子約翰在1歲左右時就能拿起畫筆了,那時他還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指,大多數的時候都會將線條和不規則的圖形畫到紙張的外面。

這時,我就會拿一張更大的紙讓他在上面塗畫,每次看到他興奮的樣子,我就覺得特別驕傲。約翰4歲的時候,他已經能畫一些簡單的圖案了,而且握筆的姿勢和力度能稍微把握一些了,他有時候還會畫奇奇怪怪的花,小孩子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所以每次我都會對他讚賞一番。

5歲的時候,每次他將自己的圖畫給我看時,我都會問他:「你畫的是什麼?」然後約翰就會給我講述這幅畫的「故事」。

小傢伙的想像力很豐富,甚至有天馬行空的感覺,每次都會讓我啼笑皆非。我從來不限制他的想法,任由他「張開想像的翅膀」,也從來不告訴他我們成年人畫畫時需要遵循的規則,我認為孩子不需要知道這些,這會對他的想像力有阻礙。

約翰一天天長大,我按照他的特點開始簡單地教他一些素描,他也會融入他的主觀意圖,還經常給自己的畫命名,稱之為「傑作」。

現在,約翰已經是他們學校裡小有名氣的「小畫家」了,並且由於他的大膽創新,繪畫不拘一格,常常受到老師的誇讚和同學們的欽慕。

約翰在這樣的氛圍下,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不僅和同學們打成一片,自信心也增強了,我為此感到高興,我的孩子進步了。

這就是法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然而,在我們中國,孩子似乎不太允許有這麼豐富的想像力。

有這樣一個案例:

國外某教育代表團訪問中國的一所小學,在聽課的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老師傳授知識時,對孩子說出的「雪融化了以後是什麼」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次課堂上,老師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雪融化了以後是什麼?」

學生回答:「雪融化了以後是美麗的春天。」但是,老師卻認為該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這讓聽課的國外代表團老師很詫異。

我們的老師告訴來訪者:標準答案應該是「水」。可是,那些代表團的老師紛紛表示「抗議」,他們認為學生答的「雪融化了以後是美麗的春天」是對的,因為這更加說明學生想像力是豐富的,為什麼一定要追求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呢?

那些老師還說,要是在我們學校,這位學生的回答肯定會得到表揚。

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就是被無數個「標準答案」禁錮住了,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遠不如法國孩子的原因。

就拿畫畫來講,法國父母從來不會刻意去規定讓孩子畫什麼,他們認為,如果刻意規範孩子怎樣去畫反而會阻礙他的繪畫能力,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法國父母認為,當孩子還不會用語言或者文字來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像簡單的線條繪畫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無論孩子繪畫的水平怎樣,法國父母都會給孩子鼓勵。

孩子都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法國父母會讓孩子把自己畫的內容複述下來,例如,一個法國孩子畫了幾隻在天上飛的老鷹和毛毛蟲,便講了如下故事。

法國小朋友講:「老鷹生了四隻小鷹,小鷹剛出生時還很小,不會自己尋找食物,只能餓肚子,它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媽媽捕捉的毛毛蟲,等它們張開了嘴,媽媽餵它們時,它們才能吃到。有一天,小鷹媽媽發現有一片樹林裡有很多條毛毛蟲,它自己捉不完,於是就喊來同伴一起捉,小鷹媽媽的同伴看到這麼多毛毛蟲,非常高興,還大聲唱起了歌兒……」

孩子有一個自我的想像空間,他們的世界單純而美好,法國父母鼓勵孩子的這種做法,讓孩子既畫了畫,表達了思想,又大膽進行想像,還增強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教孩子用畫筆講故事,父母有什麼訣竅嗎?

第一,激發孩子的興趣,這一點很重要,例如父母可以買一些圖畫書,然後讓孩子自己觀察,或者是買一些彩筆,讓孩子憑自己的想像在紙上進行塗鴉。

第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教孩子學會聯想,然後慢慢引導。例如孩子只畫了一個太陽,父母要問孩子為什麼想起來畫太陽了呢?或者是畫的太陽有什麼寓意嗎?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求孩子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並鼓勵他們把想法說出來,可以和父母或者是朋友進行探討。

一個能用畫筆「講故事」的孩子一定是對生活充滿愛心、積極樂觀的孩子。所以,親愛的父母,想讓你的孩子更樂觀嗎?想讓他隨時保持一顆好奇心嗎?想讓他更有創造力嗎?那還等什麼?趕緊教孩子用畫筆「講故事」吧!

快樂妙語

娛樂是孩子的天性,繪畫則是孩子娛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不僅如此,繪畫還有很多好處,它能培養孩子的觀察、想像、記憶和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用畫筆「講故事」也是如此,法國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所以他們經常引導孩子用一幅畫來講一個故事,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親愛的父母,鼓勵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天才」能力吧,不要怕孩子「異想天開」、「天馬行空」,能從中得到樂趣的孩子才能更好、更快樂地成長!

3.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不能勉強,也不應該勉強,這一點,法國的父母就做得很好。

法國父母尊重孩子的個人愛好,不會隨便干涉孩子的愛好,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如果孩子喜歡熱鬧、愛交際,法國父母就會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果孩子喜歡音樂、舞蹈,法國父母也會遵從孩子的意願給予他們相應的培養;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他們就會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其創作靈感。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強迫他去幹自己不感興趣的事,要知道,強扭的瓜不甜。

但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父母都不能完全做到尊重孩子的愛好,甚至會做出無視他們興趣愛好的事情,甚至是用暴力手段來剝奪孩子的權利,有的孩子逆來順受,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剛烈,那麼其結果很有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下面一則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小剛是一名初三的學生,平時喜歡打籃球,還是學校籃球隊的主力隊員,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很多比賽,得過很多獎。小剛想考體校,但這件事,媽媽一直很反對。

自從上初三以來,別說考體校了,甚至是籃球,媽媽都不讓他碰了,說是影響學習,怕考不上重點高中。對此,小剛極力辯解說:「打籃球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也是我快樂的源泉。我喜歡籃球,想考體校,請父母不要剝奪我唯一的權利。」

雖然小剛極力辯解,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聽進去,反而安慰小剛說是為他好,希望小剛體諒一下父母的心情。後來見小剛「不領情」,爸爸直接走過來呵斥小剛,小剛見反對無效,籃球也被媽媽沒收了,還規定他:放學必須按時回家,不能在學校逗留。

此時,淚水充滿了小剛的眼眶,他默默地關上了房門,晚飯也沒吃,無論爸爸媽媽怎樣敲門他都不開。

從此,一向樂觀開朗的小剛變沉默了,不與人交往,對父母也是愛理不理,原本學習不錯的他成績直線下滑,最終連普通高中的分數都不夠。

小剛父母悔恨至極,但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特個性,不要強迫他們做父母單方面「想當然」認為正確的事情,否則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同樣,在法國,孩子的興趣會被父母高度重視,他們會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不會給孩子束縛,更不會有意限制孩子的自由。

喬治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他喜歡玩爸爸的爵士鼓,整天在房間裡敲,為此甚至不願意去上學。喬治爸爸看到兒子對爵士鼓如此熱愛,於是從樂器城買了一架嶄新的爵士鼓放到兒子的房間,供他練習。

為此,喬治爸爸的中國朋友很不解,問道:「你兒子都不去上學了,你還鼓勵他?」

「孩子的興趣不能剝奪,他對此那麼有熱情,我作為父親,必須支持他!況且,耽誤了正常的學習,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疏導教育,但是不能打擊他的興趣,他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喬治爸爸說。

喬治看到爸爸為自己買的新爵士鼓,相當長一段時間都高興不已,還表示要在週末去正規的樂器店接受學習,但喬治爸爸提出一個條件,課餘時間隨便怎麼都可以,但是不能耽誤學習。此時的喬治已經很滿足了,便愉快答應了。

這就是法國人教育孩子的獨特方式。法國父母不會像美國人一樣對孩子一味放縱,也不會像中國人一樣對孩子進行打壓;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壓制孩子的天性,讓他們「自然」成長。

法國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應該多樣化,而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所以,因材施教就成了法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寶」,他們認為「興趣」對孩子極為重要。的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那麼這件事做起來往往會事半功倍。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所國際學校,有兩位學生都很喜歡小汽車,一位是中國的小強,另一位是法國的亞尼斯。兩位同學經常利用課餘時間擺弄汽車模型,但對於這一愛好,雙方父母的反應卻有所不同。

小強的父母認為孩子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而玩汽車模型會影響學習,不利於孩子將來的發展。因此經常私自翻小強的書包,只要發現裡面有汽車模型,他們就會將其沒收並呵斥孩子不聽話,有的時候,甚至做出當著孩子的面將汽車模型摔碎的行為。

可最終的結果是,小強看起來是聽話了,父母再也沒有從小強的書包裡翻出過汽車模型。小強回家也不再多說什麼,一進家門就直接走進臥室休息。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這一切都是小強的偽裝,他並沒有放棄,反而變本加厲,晚上等到父母睡著後,他就偷偷在被窩裡玩,甚至在白天上課時也無心聽講,總是擺弄那些模型。

最後,小強的成績一落千丈,父母對此卻無計可施。

亞尼斯的父母是怎樣做的呢?

亞尼斯的父母知道後,並沒有反對孩子玩汽車模型,相反,他們還很高興,因為兒子終於有了自己的興趣。父母煞費苦心地給亞尼斯買各種汽車畫冊和模型,當作各種節日時的禮物送給他,尤其是亞尼斯的爸爸,他也是一位汽車愛好者,非常喜歡看車展,並且每次都會帶著亞尼斯一起去。

亞尼斯的爸爸在這個過程中因勢利導,這樣對亞尼斯說:「製造高質量的汽車,需要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你現在愛好汽車模型,有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麼?」

亞尼斯想了想回答道:「我想要製造汽車,我製造的汽車要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獨一無二的,我要擁有最偉大的傑作!」

亞尼斯的爸爸笑著說:「好啊,但是現在你必須要認真學習,不能耽誤了功課,否則你的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亞尼斯聽到爸爸的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明白,要想製造汽車,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好好學習。從那之後,他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同的教育方式結果也會不同。文中小強的父母採用強勢、暴力的手段來教育孩子,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而約翰的父母則是採用鼓勵、引導和啟發的教育方式,效果反而立竿見影。

由此可見,對於孩子的興趣,父母不應該橫加阻攔,這樣做不僅起不到任何積極正面的作用,還容易讓孩子產生極端反應。

作為父母,請不要輕易剝奪孩子的興趣,更不要以各種「我都是為了你好」的說辭來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如果孩子的興趣是積極向上的,說不定將來在這上面會大有作為呢。父母若是這麼輕易就將孩子否定,日後一定會追悔莫及。

父母應該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從而忽略孩子的喜好和想法。有關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才能投入最大的熱情和心力,才能更容易成功。

一個人的興趣越廣泛,見識就越多,人生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所以,親愛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加豐富的人生,必須要給孩子學習和生活的選擇權。

選擇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因為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孩子和父母之間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對於這種矛盾,法國父母會感到慶幸,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能夠有不同的想法,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獨立思考,這是值得鼓勵的。

有相當一部分父母會因為孩子的不同見解苦惱,認為孩子是錯的,不肯聽從父母的意見,是「孺子不可教」的行為,於是想方設法要改正孩子的錯誤觀點,最終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分歧,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爭執。

怎樣給孩子選擇權呢?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設定興趣的目標,並且保證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任他們天性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二,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的做法真的是錯誤的,父母可以適時引導,但是最後擁有決定權的一定是孩子。

第三,不代替孩子回答任何問題、做任何選擇。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喜歡代替孩子做選擇。例如,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主人問孩子喜歡吃什麼蛋糕,往往這時候父母總是喜歡代替孩子回答,這是不對的。

快樂妙語

法國父母不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他們尊重並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興趣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良好的興趣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以及日後的事業發展。而沒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他們很有可能因此而認為生活沒有意義,從而阻礙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比較投入,也更容易做好。法國父母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通常以啟發為主,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這是法國父母育子開明的地方。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更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親愛的家長,多多向法國父母學習吧,你的孩子也會更加優秀!

4.與孩子一起參加藝術活動

提起法國,你一定會想到香水、香榭麗捨大街、農莊、葡萄酒等這些浪漫元素。你不明白,為什麼法國人會這麼浪漫?你也不明白,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藝術家和科學家大多是法國人?

其實,這和他們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法國人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對幼兒藝術方面的培養。對此,有關法國專家解釋說,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目的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孩子的感性和創造力,即能夠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國內,我們的教育偏向於文化課,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與之不同的是,法國的教育則偏向行為藝術,注重音樂和美術。尤其是美術,在法國居然被看成幼兒教育的根本。

曾看過這樣一篇講述法國美術教育的報道:

當法國的孩子讀幼兒園時,美術教學活動就開始了,老師們會引導兒童觀察各種各樣的形狀、物體,給孩子講述一些簡單繪製、著色的知識和拼貼能力。同時,法國的幼兒園教師還會為孩子講解一些簡單的線條空間知識等。

法國孩子讀小學時,教師則注重引導學生聯想,開發他們的想像力,並組織一些實踐體驗,例如:讓孩子在卡片紙或者石膏模具上用鉛筆或者彩色粉筆進行繪畫,有時還會進行雕塑等藝術的實踐,以此引發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到了中學時期,法國的孩子就已經能製造藝術品了,像一些比較專業的平面作品、立體構成、裝飾藝術等創作。

當然,這是法國的教育體制,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但是法國的教育除了教學機構的重視,法國父母也是付出很大心血的。

為了能更好地營造藝術氛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法國父母就會給孩子買很多手工製作材料,例如一些剪紙畫,讓孩子不受束縛地來一通「即興創作」。有的父母甚至還將家裡的牆面上貼滿繪畫的紙張。

不僅在繪畫上,在其他藝術行為上法國父母也很重視。法國父母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參加各種藝術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

下面是一位法國媽媽培養女兒藝術行為的故事:

朱莉的兒子還不到1歲時,朱莉就對他進行了早期教育,例如:平時給他聽一些嬰兒歌曲,或者拿幾張有色彩的圖片放在他身邊,小傢伙就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看。

孩子大一點兒的時候,朱莉常會帶他去大自然轉轉,看一看有形狀的建築,感受這個世界不同的色彩。平時在家裡,朱莉會放一些兒童歌曲給孩子聽,並讓他一起學唱。

轉眼間,孩子讀幼兒園了。除了在幼兒園中學習老師教授的知識外,朱莉還會讓孩子選擇他所感興趣的事情,如將各種樂器擺在他面前,看他喜歡玩哪個。

孩子繪畫塗鴉的時候,朱莉會引導他用語言講述他塗鴉的意思。在週末,會帶他聽聽兒童音樂劇、看看童話劇和畫展等。

每天電視上的歌舞晚會,朱莉都會帶著孩子一起看,小傢伙甚至還會跟著電視機裡的舞蹈跳起來。

孩子耳濡目染,參加的藝術活動多了,肯定會被潛移默化,就如音樂可以培養孩子韻律,舞蹈可以培養孩子對形體美的認識一樣,美術可以鍛煉孩子的視覺,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所以,法國的孩子對建築物、美術、音樂都有自己獨特的感知和認識能力。如果你舉辦一場畫展,隨便拿出一幅畫,其他國家的孩子可能會一無所知,但法國孩子就能談論一番,包括整幅畫的色彩、線條、素材、構圖等等。

法國父母重視孩子的藝術修養,所以在週末時,如果哪家劇院或者音樂廳有精彩的演出,父母都會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帶孩子去欣賞。

法國孩子從小就被帶進這樣的音樂殿堂,所以他們的藝術修養要比其他國家的孩子深厚得多。

但是在中國,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他們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文化課,特別是跟考試有關的科目,並不注重素質教育,更談不上藝術修養。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只能是大眾人才,他們的精神世界會很單調。對於一個將來可能從事歷史或者科研工作的人來說,音樂自然不會成為他與別人競爭某個職位的項目,但這並不意味著,音樂對他來說一點兒都不重要。

有這樣一個例子:

伊爾瑪是法國里昂一所中學的學生,考大學那年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法國瓦朗西納大學,並作為優等生免學雜費等一切費用。

伊爾瑪性格開朗,善於交際,剛入學一年就找到了一所漢語翻譯的兼職,她活潑開朗,學習生活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不僅如此,伊爾瑪還是瓦朗西納大學美術社團的副團長,而且她小提琴拉得特別好,鋼琴雖沒考級,但是彈得也是不錯的。

這主要得益於伊爾瑪小時候,父母注意對她藝術行為的培養。卡米爾的父親是一位舞蹈家,原本他想讓女兒學跳舞,但伊爾瑪當時的興趣似乎不在舞蹈上,所以父母就任由她的喜好選擇了學習美術、小提琴和鋼琴。

父母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帶伊爾瑪參觀畫展,聽小提琴和鋼琴演奏,伊爾瑪在學習之餘,還經常畫畫,閱讀各種書籍等。

文中的例子講述了法國父母對孩子藝術素養的培養,法國父母並不逼迫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是任孩子自由發展,孩子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不像中國父母那樣強迫孩子一定要拿什麼獎。

正是由於這種無慾無求的心態,讓卡米爾感受到了繪畫和演奏的快樂,使得她不僅藝術方面優秀,學習也不錯,還讓她養成了樂觀開朗的性格和縝密的思維,對她的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良好的藝術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所以中國的家長們要注意,不要只讓孩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想讓你的孩子更有氣質嗎?那就向法國父母學習吧!

第一,父母要有這方面的意識,理解藝術修養對一個人的促進作用,並在生活中注意挖掘孩子身上藏有的潛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帶他們聽音樂劇看畫展等。孩子接觸得多了,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身上自然就具備這些藝術氣質了。

第二,在家的時候,家長要多給孩子聽一些音樂,或者是各種樂器的演奏,給孩子良好的藝術氛圍。還可以教孩子唱兒童歌曲,逐步培養他們的音樂常識,也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樂理知識和文化。

第三,讓孩子在眾多的興趣中選擇一項著重培養,或繪畫、或音樂、或舞蹈等等。家長在週末或寒暑假時多帶孩子觀看歌劇,參加舞會。

第四,正確引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學習,一定要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和興趣。

第五,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風光,鳥語花香。這對孩子的成長和見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孩子的藝術修養有很大幫助。

快樂妙語

藝術作為表達心靈感受的一種方式,它對一個人的成長、修養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修養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對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促進作用。事實證明,良好的藝術修養,與一個人是否能成功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研究發現,良好的藝術修養能促進孩子的創新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5.數學不及格,也不是特別糟糕的事情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次這樣的實驗,他在論壇上發表過以下文字:

我是一名星座師,能夠按照出生日期的不同測算出每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如果有需要幫助的,請把你們的出生日期發在我的郵箱裡,我會給所有人回復。

此帖子一發,成百上千人都將自己的出生日期發到了這位心理學家的郵箱,而這位心理學家如約將測算結果發往各個來求助的人的郵箱。

沒想到,最後居然有將近一半的人回信給這位「偽星座師」,在表示感謝他的同時還讚揚他的測算十分準確,不愧是「星座專家」。

而事實上,這位心理學家給他們發出的信的內容居然是一樣的答案,諸如很善良,朋友很多;直率但不過火,真誠卻不是什麼話都跟人說;想像力豐富,但一般不實際,脫離現實;很有潛力,但不愛表現自己,等等。

的確,這些性格和價值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準的,因為這些大部分是誇獎人的,誰不喜歡接受別人的稱讚呢?所以,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會覺得「很準」。

有句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鋼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最鋒利。同樣的道理,孩子也喜歡被人誇獎鼓勵,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和安慰,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很優秀。

法國父母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而他們也認為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僅能讓孩子有一個好心態,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法國媽媽講述過這樣一個例子:

阿芒迪娜是我的小女兒,有一次,她哭著回家,然後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晚飯也沒有吃,我敲了很多次門,她也沒打開。

「阿芒迪娜,發生什麼事了,告訴媽媽好嗎?」我焦急地問道。

過了好久,阿芒迪娜才打開房門,哭喪著臉說:「媽媽,我的數學不及格。」

原來是為這事啊,我當時先是鬆了一口氣,繼而說道:「阿芒迪娜,你很棒,你永遠是媽媽最驕傲的孩子。一次不及格算什麼啊,別把它放在心裡,下次我們努力不就成了!」我笑著說道。

「可是媽媽,我同桌安妮嘲笑我,也許我真的很糟糕。」阿芒迪娜委屈地說道。

「只有那些不懂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嘲笑別人呢。親愛的,你非常棒!這次數學不及格,其他科目都很好不是嗎?並且,這只是一時的失利,你之前不都是考得很好嘛!別擔心,孩子,你很棒!」

「是啊,媽媽,我曾經還得過數學競賽獎盃呢!一次沒考好,也不是特別糟糕。」阿芒迪娜笑著說道。

又一次測驗,阿芒迪娜的數學不僅及格了,還拿到了優秀獎勵,這讓我很高興。我通常不會批評孩子,而是用鼓勵的方法讓她對自己有信心,我認為:相信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這就是法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她們會讓孩子看到事物好的一面,鼓勵孩子。而有些中國家長只知道訓斥孩子,甚至是用「腦子笨」這種詞語來貶低、斥責孩子,卻不知,這些詞語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認為自己笨,從而喪失信心。

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和成年人一樣,也會遇到很多失敗,也會有情緒沮喪的時候。面對這些問題,法國父母會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給他們安慰,鼓勵的話語,或者一個溫暖的擁抱。

法國的孩子,如果有的孩子學習很一般或者是相對較差時,他們的父母也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他們會常常鼓勵孩子,認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

法國父母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失敗時,會說一些安慰的話,鼓勵孩子重拾信心,常常用「數學不及格,也不是特別糟糕」的這種心態讓孩子戰勝自卑感。

法國父母崇尚「拍子現象」,它讓一些法國家長明白,鼓勵和認同是幫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關於這個「拍子現象」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莫爾和法國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打羽毛球,有一天,莫爾和爸爸在羽毛球場,還沒打到兩個回合莫爾便敗下陣來。

莫爾很沮喪,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打羽毛球,周圍看球的人也開始議論。莫爾覺得很委屈,正當他想放棄時,他的爸爸說了這樣一句話:「問題不是你不會打球,而是這個羽毛球拍有問題,我也拿不穩。你絕對是最優秀的孩子,包裡還有另外一副拍子,我們用那副吧!」

果然,再開始打時,莫爾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握拍有力,球也越打越棒。路人看到精彩時刻,忍不住為他鼓掌叫好。

後來,這位法國家長就稱這種現象為「拍子現象」。

也許很多人認為是那副拍子起了作用,事實上並非如此。拍子並沒有優劣之分,而是那位法國爸爸那句:「你絕對是最優秀的孩子」給了他鼓勵。

很多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孩子身上的潛力得不到「用武之地」,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沒信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法國父母通常是給予孩子鼓勵,而中國家長則會因為孩子「不夠好」或者沒得到他們預期的目標而否定孩子。

很多中國家長常常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對孩子進行打壓,希望能因此得到提高,卻不知道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好,中國家長往往會一反常態,批評孩子,然後拿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其實這樣的指責和批評,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法國父母從來不貶低孩子,就算是孩子的圖畫畫得亂七八糟,法國父母也是先誇獎,然後委婉地說:「如果畫得再好一點兒就更好了。」

正是由於法國家長的這種教育方法,法國孩子遇事積極參與,性格也開朗樂觀。所以,中國的父母不妨向法國家長吸取經驗,換一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在孩子受委屈、生病,或者是考試失敗時,給予安慰和鼓勵。

怎樣安慰和鼓勵孩子呢?以下是幾種具體的方法:

第一,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煩惱,理解孩子的痛苦,找出孩子委屈的「癥結」,對症下藥,用適合的方法和語言安慰孩子。

第二,學會疏導孩子,讓孩子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給孩子關心和足夠的信心,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支持他的。

第三,學會用語言表達來展現對孩子的愛。例如,在孩子沮喪時,家長可以說「寶貝,媽媽理解你」這種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的話,來緩解孩子的壓力。

第四,及時肯定和讚美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沒有人不喜歡被人讚美,孩子之所以會沮喪,絕大多數原因是因為他事情沒有做好,或考試沒考好,同伴不跟自己玩了,等等,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讚美孩子,告訴孩子他是完全有能力、有機會做到的,只是因為一些小錯誤耽擱了而已。

第五,告訴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即可。面對失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鼓勵他們樂觀面對,保護孩子的自信,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大聲說:「孩子,你沒有失敗,只是暫時還未成功!」家長們,多鼓勵孩子吧,它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讓孩子更加有勇氣,並且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

快樂妙語

法國父母懂得安慰和鼓勵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引導他們回憶自己曾經成功過,幫助孩子重建信心。法國父母允許孩子失敗,他們認為孩子一時的失敗並不是真正的失敗,只是暫時還未成功。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當孩子面對這些挫折時,家長要給予孩子力量、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而不是斥責孩子。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是他們需要鼓勵和肯定,父母凡事都要看到好的一面,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力量,讓他們更有信心!

6.要玩就玩痛快,從不把假期當「第三學期」

暑假本是讓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時期,但現在卻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第三學期」。望子成龍的心願在中國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為了讓孩子能夠「成才」,很多家長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陸續給孩子報名參加英語、奧數等各種各樣的假期學習。

但是在法國,孩子們都是「放開了玩兒」的,他們沒有繁重的作業,也沒有各種所謂的補習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李大釗曾說過:「小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這話和法國父母如出一轍。暑假是學生調整心態、緩解學習壓力、消除腦力疲勞的最佳時機,而孩子喜歡玩的東西,往往與他的興趣有關。

確實,玩耍有助於孩子發揮特長和創造性,同時也能學會怎樣解決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問題,還對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起到積極作用。可以說,孩子在玩耍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單調的學習更有意義。

然而,法國的孩子在假期中都盡情地玩些什麼呢?

一般來講,法國的孩子暑假喜歡和父母外出旅行,到大自然中行走,到田野裡觀看,到各個國家和城市看不同的人文景觀……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法國父母還會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基礎上,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夏令營,進行生存體驗。

不僅如此,甚至有的孩子還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願意和不同國家的孩子進行「親子交換」,利用暑假等閒暇時間到英國、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的某個家庭中,去感受他們的家庭氛圍,學習他們的語言和生活習慣。

法國孩子的暑假多姿多彩,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利用假期去做各種形式的義工,照顧老人或者殘疾兒童,這會帶給他們不一樣的生存體驗。

就算是不去旅行,也不去和其他國家的孩子進行「生存體驗」,他們也有很多好的去處,例如選擇去大型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參觀學習,增長知識。或者邀上三五個夥伴去農莊體驗農村的生活,呼吸新鮮空氣等。

法國的博物館對孩子是免費開放的,包括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等,甚至是不少活動場所還會為青少年增開活動項目、增加活動次數,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

但這並不是說法國孩子不上輔導班,只是他們上的輔導班都是自己感興趣的,非常願意上的,在法國沒有家長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學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即使有的孩子喜歡選擇那些比較刺激、冒險的娛樂活動,如學游泳、輪滑或是其他生存技能等,父母都會欣然答應,因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盡情放鬆。

法國孩子的暑假,如果孩子選擇是參加夏令營的話,那夏令營的老師往往會為孩子們組織很多活動,如畫畫、下棋、打球等。

放暑假,就是為了讓孩子高興,所以家長們允許孩子盡情地玩,撒開了玩。有的法國家長認為,孩子們年齡小,如果只玩一項活動會使他們感到厭煩,沒有新鮮感,所以他們通常還會讓孩子一周就換一個玩耍項目,這是中國父母難以想像的。法國家長認為,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比學習技能更有意義。

法國孩子的暑假沒有家庭作業,這在中國家長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中國家長具有「超前」意識,信奉「落後就要挨打」的宗旨,還沒到暑假,就已經為孩子報好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

的確如此,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拚命減少孩子的娛樂時間,自私地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便可以不理會他們的看法和心情。

初二學生小強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平日裡很愛幫助同學。但是由於父母工作忙經常出差,所以,小強的生活就交由爺爺奶奶來「管理」。

爺爺奶奶很愛孫子,對小強的管理很嚴格,常常不允許他做這做那,更是三令五申不允許他玩遊戲,雖然爺爺奶奶是好意,可小強根本不服管,放學後依舊經常跑出去玩。

後來,小強上學和放學都是爺爺接送,回到家就督促他學習,還不允許他看電視和與其他小朋友玩,本以為這樣能夠讓孩子的成績更理想一些,沒想到最後成績反而下降了!

直到小強的父母出差回來,把小強接到家裡,並且按照小強平時的作息時間對他的學習和生活作了調整,有了適當的玩耍時間。不久後,小強的學習成績就迅速提高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強迫孩子學習,只會讓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大減。在現實生活中,像小強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其實,玩最能釋放孩子的壓力,也最能放鬆孩子的心情。父母不要把孩子學習不好的過錯全歸咎到玩上。要知道,玩也能使孩子成才。

曾看過一個「玩」出人才的故事:

皮埃爾從小就特別喜歡玩電子遊戲機,他的父母不僅不反對,而且還很支持,提供很多高端的遊戲機讓孩子打遊戲。

由於興趣所在,皮埃爾的遊戲越玩越厲害,久而久之,他便成了同齡人中的遊戲高手。皮埃爾大學畢業後,很幸運地同時被幾家大公司選中,並許以高薪。這讓很多人費解,皮埃爾的功課並不算好,能力也很一般,但是他為什麼能被好幾家大公司看中呢?

原來,各大公司爭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遊戲機「玩」得太好了,皮埃爾不但能玩市場上已有的各種遊戲機,還能玩正在設計中的最新遊戲或軟件,並能提出改進、完善和發展新的遊戲軟件的思路和構想。

那幾家大公司都是做高端的遊戲開發和設計的,眾所周知,遊戲軟件公司最缺的就是像皮埃爾這種既有專業知識,又能玩的人才為公司注入新鮮的血液。

與此同時,很多和皮埃爾一樣的大學畢業生,雖然專業成績很出色,但是由於沒有經驗而被公司刷下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其實玩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所以家長不能一味阻止孩子去玩,而扼殺孩子的天性。

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不適時地讓孩子休息和放鬆,孩子過度勞累,很有可能會造成各種心理疾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語言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失控,學業沒長進,這些都與感覺統合失調有關,也就是玩得不夠。

俗話說:「庭前難養千里馬,花盆里長不了萬年松。」事實證明,連玩都不會的孩子是缺乏創造性的,性格是壓抑的,長大後也難以有大的成就。

親愛的家長,想讓你的孩子有創造力嗎?那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玩,他完全可以赤腳抓魚,撲蝶採花,也可以在院中奔跑嬉戲,只要孩子開心,就讓他盡情地玩耍吧!

對於支持孩子玩耍,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給孩子報他不喜歡的輔導班,尊重孩子的意願,想玩就玩,玩得痛快!

第二,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玩的場所,注意這個場所的整潔性,允許孩子撒開歡地玩,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當然這要在保證孩子安全下,並不違反常規時進行。

第三,給孩子買一些玩具,為他們的成長空間和玩的心態提供一定的資助。還有就是,父母要學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陪孩子一起玩。

快樂妙語

萊特兄弟說過:「我們對飛機最早產生興趣就是從玩開始的,當時父親給我們帶回一個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動力,使它飛入空中,我們就照這個玩具仿製了幾個,都成功地飛了起來。」

就是這種能飛的玩具,引發了萊特兄弟製造飛機的構想。而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也變相地闡述了讓孩子從玩中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不可否認,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

7.別人成績雖好,可沒你鋼琴彈得好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或喜歡藝術,或擅長體育,又或者文化課很棒。總之,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家長們的小天使。

法國家長教育孩子信奉「別人成績雖好,可沒你鋼琴彈得好」這個原則,他們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失敗沮喪的時候,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孩子也一樣。有的孩子學習成績雖然不好,但他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卻不比任何人遜色,這一點上,法國家長做得很棒!法國家長從來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他們很會從孩子身上找不同於別人的天賦和才能,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

的確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身上都具有其他孩子所沒有的東西,或體育特長,或文藝特長,只要家長細心一點兒,用心觀察,就能從不同的小細節處發現孩子優異於其他孩子身上的那些寶貴的閃光點。

維利是法國一所小學的學生,他平時學習不努力,上課總愛搗亂,其他同學和老師總覺得他是個不求上進的壞孩子,所以對他的這種「消極」態度很是頭疼。

但是維利的媽媽卻不這樣認為,她覺得維利雖然不聽話,也不愛學習,但是足球卻踢得特別好,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品德——節儉。

有一次開家長會,維利的媽媽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將維利的缺點通通講述了一遍,希望維利的媽媽在家能好好管教孩子。

維利的媽媽回到家後,並沒有為此斥責孩子,只是摸了摸維利的頭說:「孩子,你很棒!雖然你上課愛搗亂,但是我知道你昨天幫助一個小同學背書包了!媽媽覺得你是個好孩子。」

維利聽到媽媽的話,又想到在學校裡不好的表現感覺很慚愧,為了做媽媽口中的「好孩子」,維利開始努力學習,在課堂上,他也越來越認真地聽講。

一次測驗,維利的各科成績都有很大的進步,就是這樣一名「調皮學生」,經過努力竟然得到了所有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許,也迎來了許多同學羨慕的眼神。

不僅如此,在校舉辦的「足球小明星」活動中,維利用自己精湛的球藝,為自己的班級奪得了冠軍!他在「無意間」,就變成了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但是在中國,有這樣一類父母,他們並不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也從來不給予孩子鼓勵,只關注孩子的消極面,孩子稍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父母就對孩子進行鞭策,甚至是打罵孩子,試圖想激勵孩子,其實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小偉是個不錯的孩子,性格開朗,愛幫助別人,成績也不錯,常常得到老師的誇獎。

有一次數學測驗,小偉發揮失常,成績很不理想,其實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事,誰都有失利的時候。但是小偉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他們以為小偉在學校裡沒好好讀書,所以,父母不再讓小偉看他最喜歡的《海賊王》了。

小偉喜歡看熱血動漫,他喜歡《海賊王》裡的路飛,可是爸爸媽媽就這樣限制他,讓小偉感到很不服氣,幾次想找爸爸媽媽去理論,但每次看到他們「凶神惡煞」般的眼睛,小偉心裡都打顫。

久而久之,小偉變得沉默了,不愛說話,沒有自信,成績也急轉而下!

小偉的父母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卻沒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且在他們的「嚴格教育」下,小偉連閃光點都沒有了,終日鬱鬱寡歡!

作為父母,首先要看到的應該是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抓住缺點不放。每個人都有缺點,而這些缺點往往有可能是孩子的優點,只是父母沒發現而已。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為他的母親。

愛迪生讀小學時,正好迎來學校的「去舊換新」活動。說起這個活動,其實也就是學校買來了新教具,分配到每個班級中去。

愛迪生很好奇,他好動,反覆鼓搗那些教具,還趁老師不注意,將新教具全給拆了。因為那些教具易拆難裝,老師鼓搗了半天也沒裝上。

為了懲罰愛迪生,也希望愛迪生的家長能因此好好管教孩子,所以老師請來了愛迪生的媽媽,對她說:「愛迪生太調皮搗蛋了,他什麼東西都拆,你看,教具都讓他拆成這個樣子了!這樣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老師,我很尊重你,但並不贊成你的觀點。我的兒子愛拆東西,這也是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若是讓他改掉了這一點,那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有什麼兩樣!我覺得這個不算缺點,而是優點。」愛迪生的媽媽說道。

「別人雖聽話,但沒你動手能力強。」這是愛迪生媽媽跟愛迪生說的話,正是由於媽媽的鼓勵,愛迪生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終於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父母沒有必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家長要允許他們有缺點,更要讚揚他們的閃光點。用閃光點來督促缺點,掛在父母嘴邊的不是訓斥,而應該是「別人雖然很好,但你也不差!」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敏感的,父母不要吝嗇由衷讚揚的話語,如果沒有表揚,孩子就不可能獲得自信,缺乏自信的孩子潛能很難被挖掘。

自信的孩子才能更樂觀。親愛的家長,想讓你的孩子更樂觀嗎?那就從欣賞讚揚孩子開始吧!

以下是幾點幫助父母發掘孩子的閃光點,並鼓勵孩子為此繼續努力的做法:

第一,認識到孩子的長處,知道孩子的優點在哪裡,加以指導、教育,對孩子進行各種激勵。

第二,給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盡量在人多的場合讓孩子展示他的長處,發揮孩子才智的同時,讓他們懂得自己的價值。

第三,及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在讚譽中成長。父母的鼓勵能帶給孩子無窮的力量,讓他們更有勇氣展現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

第四,家長要做孩子的「伯樂」,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從細微處捕捉孩子異於他人的優點。用心觀察、仔細體味,並加以引導。

第五,家長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適時進行表揚和鼓勵。

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是一個發光體,但是因為太渺小,許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太陽的光芒,而忽略了星星。所以,家長一定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眼睛,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快樂妙語

法國父母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如果你能在這張白紙上找出美麗的「發光點」,再適時地添上幾筆色彩,那麼孩子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為父母,要因勢利導,用賞識的眼光觀察自己的孩子,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家長鼓勵他、支持他,閃光點就能不斷放大,孩子將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法國父母深信這一點,所以在教育上的成功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