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 不要壓制孩子發現的喜悅 >

不要壓制孩子發現的喜悅

德國人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們想為孩子多做點事;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又不肯參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周圍建造了托兒所、幼兒園和兒童遊樂場。有孩子在玩的地方,大人就會感到厭煩。同時,幾乎所有想為孩子造點什麼的嘗試最後都成了複雜的法律事件。聯邦德國曾為在科隆建造兒童遊樂場進行過一次調查,來自德國50個大城市的遊樂園設計師中大部分人表示和鄰居的爭端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鄰居擔心遊樂園會帶來噪聲。

雖然並不情願,但孩子很早就明白了他們會被大人嫌棄。小莫裡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莫裡茨五歲,一雙敏銳的眼睛炯炯有神,活潑好動,如果可以的話,他一刻都停不下來。我們是在漢堡郊區遇見他的。許多家庭都住在那裡,因為那兒比市區更加安靜,而且物價相對較低。莫裡茨長大後想當一名汽車司機,和媽媽一樣。媽媽每天早上都開著一輛漂亮的黑色轎車送他去幼兒園,然後,莫裡茨會從小車棚裡拿出他的波比車,練習如何開車。他興奮地大聲叫喊著、按喇叭、踩剎車,這讓他感到快樂,但也會發出大量的噪聲。而現在,他只能待在室內了。因為旁邊的音樂老師說莫裡茨讓他沒法工作,他喜歡工作的時候開著窗戶,但莫裡茨太吵了。

過去,莫裡茨和他的夥伴們還經常在旁邊的草地上玩耍。這是周邊最後一塊沒有建造任何建築的地方,每到下雨的日子,小溪中就會注滿水,這裡還有一棵彎彎曲曲的橡樹可以讓他們乘涼。現在,這一切也消失了。斜對面的鄰居在這裡堆起了堆肥,他說他有權使用這塊地方。從那以後,孩子們就只能待在院子裡了。幼兒園的老師不想吵架,還告誡孩子不要到後門外去玩。那裡很適合玩捉迷藏,但鄰居看到會不高興。鄰居喜歡和自己的孩子在開滿玫瑰的露台上共用早餐,外面的景色非常迷人。有一次,鄰居的母親過來解釋說,幼兒園的存在讓她的房產貶值了,根據房產經紀人的估算,大概貶值了20%。她還說不要誤會,她並沒有惡意。但莫裡茨和他的父母還是妥協了,並作了彌補。誰讓他們是鄰居呢。但所有人都習慣了空客的隆隆聲,它每天都會飛過莫裡茨所在幼兒園的上空,大部分時候是在中午,孩子們稱它為「小飛象」。而且,他們也習慣了每年秋天吸落葉時發出的噪聲和春天割草機的嗡嗡聲。他們能接受這些,因為這是他們住在這裡必須付出的代價。

終於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們受夠了這些鄰居。她們想在這些鄰居的地產——長滿醋栗的草地上造一座小房子,一座能容納15名三歲以下兒童的托兒所,這些兒童發出的噪聲絕不會比莫裡茨小。而且,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有一輛漂亮的大汽車,開過來,開過去,這個限速30千米的區域馬上就會陷入混亂。許多人都不喜歡這樣。他們當然喜歡孩子,但必須保持安靜,不要大喊大叫,不要追逐打鬧,也不要發出噪聲。結果,周圍的居民共同威脅說要提出起訴,整個計劃就此不了了之。由此,莫裡茨也得出了結論,凡是大人想保持安靜的地方,他們就無法享受發現的樂趣。成年人早已明確自己的需求,他們絕不可能為了避免爭端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莫裡茨必須學會謹慎行事,因為大人們無法忍受他動一點點歪腦筋。甚至幼兒園後方幾平方米大的小樹林,他也只能看看,而無法親自去感受,因此,小莫裡茨很早就學會了搗亂。但他得保證不會遭到嚴重的懲罰,因此他不能越過圍欄出去。整個遠方的世界看起來就像一隻巨大的甲殼蟲,這個畫面深深地印在了莫裡茨的腦中。當他想做點什麼時,就會有人大喊:「停下!」他們怎麼不在他脖子上拴一條繩子呢!

莫裡茨和他的朋友們在海德堡郊區經歷的事每天都發生在全德國的孩子身上。他們無法在室外自由地活動,他們在玩耍時總會有人過來打擾,而且他們沒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在大部分孩子生活的城市中,每一平方米的土地都已經被規定了用途。為單身者建造奢華的複式公寓比為孩子們建造遊樂園更賺錢。因此,幼兒園也逐漸遷移到了租金相對低廉的地方,即通向城外的主幹道上,和四車道的馬路並駕齊驅。孩子們沒有在城市中失去什麼,因而也沒有什麼可尋求的,這便是他們認為的事實。

因此,今天的孩子也很快學會了請願。「勞拉和她的朋友們」在寫給慕尼黑市兒童代表的一封信中說:「我們寫信給您是因為我們經常在自己的院子裡挨罵,而且要保持安靜。我們不能騎自行車,也不能滑冰和玩皮球。順便提一下,大人們能隨時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我們必須閉嘴。」

德國今天的兒童人口比20世紀60年代少了近600萬。除了德國,幾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的新生兒數量是下降的。穿行在一座德國城市中,你可能很長時間內都看不到一個孩子。他們不是待在家裡,就是正在車上去一個可以玩的地方,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在家門口隨意玩耍了。小莫裡茨說:「大人總是罵我們,但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

德國堪稱是歐洲的敬老院。當前的平均年齡已上升到了44.2歲,每5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老齡化趨勢還將更加明顯,到2050年,人口總量將減少10%。

從數據來看,現狀對德國的兒童非常不利,但它同時也不利於德國的家長,以及整個國家的未來。兒童人數越少,老齡化速度越快,孩子的需求就越得不到重視。德國的兒童成了少數人群。這樣的人口發展趨勢不僅會危害未來的退休金和養老金政策,同時也改變了日常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氛圍。在一個把孩子當成稀罕品驚歎或當成生活阻礙懷疑的社會中,孩子的生活只能背離正常的發展軌道。同時,家長也會和孩子一樣感覺受到了冷落。

英格蘭已經有了第一個明確表示禁止兒童居住的地方。位於小鎮奈恩(居民數為11000人)附近的法霍爾村(Firhall Village)只允許45歲以上,且沒有16歲以下孩子的人居住。孫子孫女每次只能在他們的祖父母那裡住兩三周,且一年的探望時間加起來不能超過3個月。由於需求巨大,投資商還將繼續建造多座沒有孩子的村莊,德國也在規劃之內。在歐洲,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開始宣傳他們的「成人專屬假期」:一個保證不會受孩子打擾的假期。孩子不僅僅是不能在外面玩,現在他們甚至還不能和大人一起出遊。在英國和美國甚至還有旅客提出要開闢「無兒童班機」,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和不安分的孩子共處一室。

如果一個孩子無法自由行動,只能乖乖聽從命令卻不能生氣;如果從家人到鄰居,再到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不斷有人告誡他該做什麼,該放棄什麼,孩子會變成什麼樣?所有孩子最初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想要發現這個世界。四歲的孩子每天都要提數百個問題。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現生活中重要的東西,並獲得新的體驗。孩子在和他人的關係中獲得的經驗(關係經驗)是最重要的,它們會在孩子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部分孩子在上了一兩年學之後便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這並不是自然發展的規律。造成這個結果的責任不在於孩子,也不在於他們的大腦,而在於課堂本身。一個人怎麼可能在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下仍保持好奇?如果孩子能體會到,在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有著無數值得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的東西,他們就不會失去與生俱來的對發現的喜悅。沒有一個孩子會願意停止進一步觀察他所生活的世界,停止提問,停止獲取更多的知識。但如果沒有人在意他正努力發現些什麼;或者大人因為想做其他事或只是沒有時間而對此表現出不耐煩;或者孩子得到的一堆解釋都不是他想要的;又或者,總有一些似乎懂得更多的人來告訴他什麼是重要的,並教育他,迫使他接受他們的觀點時,這種樂趣就會離他而去。

事實上,即便成年人也無法長時間忍受這樣的事。他可以走開或裝聾作啞,也許他還會裝病或請幾天假。但孩子不能這樣做。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父母失望,所以只能努力去實踐父母的期望。上小學後,他們也會勇敢地堅持下去,因為這樣老師就不會傷心,而且這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做的事,畢竟,我們是有義務教育的。只有當某樣東西對孩子有意義時,他們才會願意去學習。而重要的是,這樣東西必須對學生有意義,而不是對老師有意義。但我們的學校並不在乎這點,他們在意的仍然只是刻苦學習和反覆教導。

一個很早就喪失了對發現的樂趣,不再喜歡提問和回答,也不再對學習和增長知識感興趣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是的,他們會長成和大部分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成年人一樣的人。他們對這個奇妙的世界中潛藏著什麼值得發現和探索的東西早已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