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 無條件地愛孩子:懂愛的孩子更獨立 >

無條件地愛孩子:懂愛的孩子更獨立

我們無法辨別一個孩子當下是否愛著他的父母,是否熱愛生活,但他們的所有表現都說明,他們生來就具有愛的能力。他們的愛並不是我們成年人所掌握的那種有意識的、經過思考的成熟行為,他們的愛更像是一種內在的天性,一種固著在腦中,並控制著其行為和反應的基礎模式。

神經生物學家和嬰幼兒研究專家近期發現,早在出生前,從胎兒自身和母親身體發出的信號模式就決定了人類大腦的結構。無論各人的懷孕過程有怎樣的區別,每一個母體中的胎兒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長大,不斷獲得不同的能力,並長出新的組織。在這個獨特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胎兒與母親的關係最為密切,這種無意識的經驗被保存在大腦最初形成的結構中。因此,每個孩子出世時都帶著一種無意識的覺知,認為依戀和個人的成長是可以共存的。所有新生兒都帶著這樣的認識開始了各自的生活,而這種出世前便已存在的經驗也決定了他們此後的追求:繼續在親密的依戀關係中成長,獲得新的體驗,掌握不同的技能,並實現獨立。新生兒很快就會尋求親近與安全,以滿足他們對依戀的需求。為此,孩子也會盡他一切所能來讓自己得到愛。

他們會盡自己的一切力量,這對他們來說並不困難。這也是孩子愛父母的特別之處。他們的愛簡單自然,不需要參照舊有的行為和價值模式,因為他們的大腦中還沒有形成習慣和偏見。至少在剛出生時,他們還沒有不快的經歷。他們還不懂得懷疑,因此也不需要壓制或克服這種情緒。他們可以簡單地做自己,並以此為基礎,單純地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友善而可愛的小傢伙,他們完全值得被無私地疼愛。

愛從一開始就在滋生。每個孩子都體驗過母親腹中的溫暖與安全,而同時,他們也從腹中瞭解了自己的母親。他們聽見血管中血液的流動聲、腸胃中嘈雜的消化聲,他們能感應到母親的心跳,還能瞭解母親的情緒。如果母親感到安全、溫暖,這種感覺也會傳達給胎兒。母親的每一次微笑和開懷都能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

胎兒可以從吸入的羊水中瞭解母親喜愛哪些飲食。羊水中含有信息素,而這種芳香物質也可以由母親的皮膚分泌,尤其是母親的乳頭。此外,芳香劑也會進入羊水。因此,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喜歡吃肉桂餅乾,新生兒就會喜歡肉桂的氣味。同樣,只要母親喜歡,孩子也會喜歡大蒜、茴香或可可的氣味。所以,孩子從母乳中就能分辨出他在出生前便已熟識的香料味。

當然,每一個新生兒也非常熟悉搖晃的感覺,因為這也是他們在母親懷中最主要的體驗之一。他們喜歡被抱在懷中搖擺,有些喜歡幅度大點,有些則喜歡輕微的晃動,這主要取決於母親在懷孕期間喜歡怎樣的活動。此外,他們熟悉的還有母親講話的音調和她愛唱的歌曲。近期,研究人員甚至還發現,一位講德語的母親生下的孩子會更喜歡德語語音。因此,德國的孩子更容易學習德語,而中國母親的孩子則更容易學習漢語。

由於出生前的所有這些經歷,孩子一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就能立即認出他的母親,並從她那裡獲得安全感。同時,這也是一種對關係的認知: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母親的關係,至少是剛出生時的關係。而此後雙方的互相適應雖然會複雜得多,但也不會出現混亂與迷惑。很快,孩子和父母就會建立起對彼此的愛與信任。

我們很早就體會到了愛,也想一直被愛。我們是「愛的孩子」,就像我們的母親常愛說的那樣,她們也曾聽自己的母親說過這樣的話。而這一切,還將代代相傳。這四個字遠遠超出了我們作為父母所能想像到的快樂。對人類而言,如果沒有愛,我們就什麼都不是。

但愛的人必須小心謹慎,才不會扼殺剛剛開始萌芽的熱情之火。信任只能慢慢成長,它需要好的經驗作為養料。一段充滿愛的關係需要耐心和毅力,我們需要時間和安全感來讓規則和約定生效。

父母愛孩子,這似乎是大自然預設的一種保護機制。產生這種作用的是激素,早在母親懷孕期間,它就已經為生產做好了準備,並最終在分娩時發揮作用。例如,催產素會促使宮縮,並產生一種極度幸福的感覺,因此,它又被稱為「愛的激素」。

同樣,孩子也會盡其所能來贏得愛。當母親的舉止符合他的期待時,他就會向母親報以巨大的微笑。要想收穫這份禮物,母親必須彎腰湊到和孩子相距25厘米處,新生兒只能看清這個距離內的東西,因此他們才迫切地需要親近。如果母親從相反的方向湊近嬰兒,並以五官顛倒的姿態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就不會做出你想要的反應。他們無法辨別這種面孔,他們不習慣這樣,這只會讓他們害怕。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他們對親密關係的理解和成年人完全不同。我們以為他們或許能接受幾分鐘的獨處,但事實是,只要熟悉的人一離開視線,這些敏感的小傢伙就會歇斯底里地哭喊。母親只是去了另一個房間,但對嬰兒來說,母親就好像是去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去了另一個大陸。他們感覺自己遭到了遺棄,他們害怕虛無,那是一種死一般的恐懼——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比喻那種徹骨的哀傷。只有微笑才能化解這種恐懼,給他安慰,讓他明白一切正常。這樣,孩子就會全身心地體會到有人感覺到了他的感受,並且這感受是對的,是重要的。有了愛,他們才能生存下去。再不會有人能像一個孩子投入父母的懷抱那樣毫無保留地信任另一個人。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幸生活在一個能體會到愛與安全的世界中。但每個孩子都準備著盡一切所能滿足他們對依戀的深切需求,首先是與母親的依戀,其次是父親,或者其他親近的關係人。因此,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有著非常敏銳的感應。他們很樂意接受別人分配給他們的角色,有時也可能會做出驕人的成就。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為了討好父母而違背自己意願的「勇敢」的孩子會在某一刻突然不再喜歡自己,並以自我毀滅的形式表現出他們的絕望,讓他們那毫無頭緒的父母大為震驚。

另一些孩子則在剛開始追求愛和安全時就失敗了。不管他們多麼努力,都無法與父母建立起正確的關係,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向父母表達愛的機會。因此,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早早地壓抑自己對依戀的渴望,逃避父母的教育。

還有一些孩子的家長會滿懷著愛心接受孩子真實的樣子。他們不期望讓孩子來完成自己內心隱秘的願望,也不期望孩子能有一番偉大的成就。他們不會利用孩子來強調自己的貧窮以期獲得同情,更不會只把他們當成滿足性慾或用來展覽的物品。這些孩子真正得到了父母的愛。他們能在與父母,以及之後更多人的依戀關係中保留下他們與生俱來的開放、對發現的喜悅,以及對創造的熱情,並變得越來越自由、獨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一生都做個懂得愛的人。因為他們自己也以真實的面貌享受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