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 第1章 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

第1章 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當我們稱一個人天賦異稟時,通常是因為這個人做出了某些令我們震驚的成就,而且我們相信,這些成就是「正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如果不是天生就具有這方面的特殊才能,怎麼可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績,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才能是與生俱來的。又因為我們不知道這種天賦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便將其歸結於基因組合。我們將天賦視為一種機緣,並且確信,無論我們怎樣努力、練習,都不可能再創造出像莫扎特、愛因斯坦、亞歷山大·馮·洪堡或畢加索創作的那樣偉大的作品。我們對此深信不疑。因此,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很早就開始注意孩子是否具有非同尋常的才能,以便為他們能充分發揮這些才能創造條件。如果不加以深究,這些話似乎都很符合邏輯,但稍作思考,情況就不同了。

首先,我們需要問問自己,在其他文化中,畢加索、愛因斯坦或莫扎特是否也會被他們的同時代人認為是天才?例如在亞馬遜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亞土著眼裡,這些人是否算是天才。同樣,在另一個時代中,他們的同胞又是否會如此推崇他們?比如十字軍時期的德國人。無疑,在那些地方或者那個時代,被認為是天才的很可能是其他人。某個特定時期、特定文化中的人對天才的評判標準並不適用於各個時代的所有文明。什麼是天賦,這完全取決於周圍環境中人們普遍的價值觀。過去,人們看重的是能耕耘田地,今天則是懂得操作電腦。顯然,我們認為獨特的天賦和才能並不是絕對通用的。

這個事實對我們關於天賦的整套理論都提出了疑問。如果一個孩子特別能爬樹,他是否就不如另一個在小學時便已經能解決數學難題,令成年數學家望塵莫及的孩子有天賦呢?

顯然,我們需要對現有的觀念進一步思考。我們根據時代的影響構建出了一整套關於什麼是特殊天賦的理論,又按照這些見解評價孩子,看他們是否具有天賦。而現在,我們需要提出的問題是,這種觀念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作為這種評判標準的客體,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無論是被判定為有天賦還是沒有天賦,其影響都將是負面的:前者會認為他們是當今社會更有價值、更優越的成員,而後者則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感覺受到排擠。這對兩者都沒有好處。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理論性事實也對我們的天賦理論提出了質疑。那就是:雖然進行了大量艱苦的研究,也有充足的財政支持,但分子生物學家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解釋孩子特殊才能的基因組合。

雖然並非心甘情願,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世上並不存在特殊的「莫扎特基因」或「愛因斯坦基因」。同樣,在那些根據我們的標準被認為具有特殊天賦的人死後,我們也沒有從他們的大腦中發現任何特殊的結構或獨特的神經網絡。但除了結構特殊的大腦,這些在我們眼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基因組合還可能控制什麼?這是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資優教育領域的研究者都會嘗試通過這樣一種解釋來解答這個問題,他們認為,是某些目前尚未被發現的基因組合與某種尚未確知的「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產生非同尋常的有利影響,使有些孩子生來就擁有比其他孩子更高的天賦。但這種解釋和專家的坦言並沒有區別,後者表示,他們無法找到一種合理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能更好地獲得某些特定的能力。鑒於目前我們仍無法解答特殊天賦的來源並對天賦理論存在的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或許我們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有的擅長這個領域,有的擅長那個領域,這是毋庸置疑的。阻礙孩子發揮才能的,是我們成年人。因此,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深入觀察每個孩子出生時具備哪些奇妙的天賦,而從中我們又能發掘出怎樣的潛能,這或許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