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 閱讀提醒經典閱讀,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上) >

閱讀提醒經典閱讀,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上)

「老師,諸葛亮算聰明的人嗎?他為了阿斗這種人,讓自己變成Loser,不值得!」孩子的提問,語氣充滿憤懣不平。

你的眼睛總是含著笑意,只有聊書時,許多情感才會激昂而出,才能看到迥然不同的身影。

你的態度總是內斂有禮,只有在聊書時,真情款款的情緒流瀉,才能窺見多愁善感的性靈。

你總是喜歡問我為什麼,只有在聊書時,我才知道你在等待一份志同道合的默契。

閱讀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只有在跟你們一起安靜閱讀的時候,我才能感覺到時光流轉的美好。只有在和你們分享書的時候,我才能夠知道,我們有一個心有靈犀的共識,就是向知識的殿堂,昂首闊步。

那日,你倚著窗扉,目光望向正在聊《出師表》的我。你抿著嘴唇,不發一語,彷彿有些話想告訴我。

我停下課文的講述,想打破課室沉悶的讀講氣氛,於是我問了你們:「有誰曾好好地閱讀過《三國演義》,並有所體會的同學可以舉手聊聊……」

你突然舉手問:「老師,諸葛亮算聰明的人嗎?為何要接受劉備的請托?扶不起的阿斗如果真的扶不起,就放棄他。為了阿斗這種人,讓自己變成Loser,不值得!」你的語氣憤懣不平,或許是對諸葛亮惺惺相惜的心疼吧!

明白學生的心意後,我接著說:「年輕時讀《三國演義》,也曾替諸葛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生命結局掩卷歎息。甚至,也會覺得諸葛亮是不是聰明一世,煳塗一時?他應該要有拒絕劉備臨終托孤的勇氣,因為他是神機妙算的軍師,怎會算不出輔佐阿斗是個必輸無疑的賭注……」孩子的臉上露出喜悅,頻頻向我點頭,彷彿認同了我的想法。

「不過,當了老師之後,曾在講述《空城計》這一刻時,再次翻讀《三國演義》。那天夜晚,我一邊備課,一邊圈點原典,讀著讀著,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清明。」我故意停頓下來,將眼神望向那個孩子。

「難道老師在閱讀同一本書時,會因為年紀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嗎?」男孩充滿疑惑地提問。

「如果要真實呈現重讀經典的心情,很像是張潮在《幽夢影》所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重讀經典對我而言,似乎為生命帶來不同的衝擊與啟發。」我試著把自己的閱讀經驗如實地分享。

「我不明白老師重讀經典的想法。」孩子第三次舉手發問。

「年輕時,讀到孔明借用東風火燒曹軍的連環船,只覺得他好神,也佩服他用實力向周瑜證明自己的聰慧。尤其是草船借箭的章節,讓我大呼過癮、真心佩服。只是,我仍讀不懂羅貫中為何不根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史觀來書寫三國,他到底想顛覆什麼?想證明什麼?陳壽《三國誌》的正統是曹魏,連孫吳的國力都比蜀漢強大多了。羅貫中選中蜀漢人物為書寫主調,刻意神話諸葛亮的初衷是什麼?」我再次停頓下來,望向孩子們,期待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老師,我猜猜看喔!羅貫中有點想證明自己即使考不上科舉,當不了官,一樣可以靠著一支筆,一個虛構卻顛倒勝敗的歷史小說,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揚名立萬的解釋。」女孩很鎮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很棒呀!這是老師讀《三國演義》沒想過的思考點耶!超級棒呀!你的想法讓我想到了,你正在實踐著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真理!」我驕傲地為她鼓了掌。

調皮又聰明的男孩舉手說:「下次我在虛擬遊戲中,也要和羅貫中一樣,把主將的名字全改成孔明、張飛、關羽,讓諸葛亮繼續在2015年的虛擬世界一戰成名,繼續叱吒風雲……」

同學聽完這段話都笑了。男孩的謬解,彷彿為課室帶來詼諧的氣息。

「閱讀經典不但可以能跨越時空與作家對話,也能隨著年歲增長一讀再讀,體會也會不同。舉例來說,小時候會覺得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不能有勇氣揭竿起義,自立為王,替蜀漢的人民,甚至天下的黎民,創造一個豐衣足食的天下?你們的感覺呢?」我再次望向孩子們。

「但是現在,我卻不這樣覺得。我可以體會諸葛亮那種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情。我知道諸葛亮不只感激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情,也把劉禪當成自己的孩子教導。

「不管阿斗扶不扶得起,就是自己的親人,沒什麼好計較的。當他遇上可以回報劉備知遇之恩的機會,他怎會輕易放棄?他怎會背棄自己的信仰和初衷?再大的利益,即便是一整個天下都給他,我猜,他也不會動心的。這是重讀《三國演義》得來的啟發,也是當了老師之後,才讀懂諸葛亮。」我有感而發地分享著。

男孩露出笑容地舉手了:「老師的意思是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最大的期待是看到劉禪能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甚至成為一代明主。諸葛亮因有強大的信念,即使燃盡自己生命的光熱,也不會怨、不會痛苦,是嗎?」

這個常問為什麼的孩子,也在不斷提問後,替自己找到答案了。

「杜甫讀懂了《出師表》,所以替諸葛亮留下八陣圖的詩作;羅貫中明白諸葛亮的生命情韻,用《三國演義》顛覆三國鼎立魏強蜀弱的想像,也讓諸葛亮蜀相的地位屹立不搖。你們願不願意也花點時間來讀讀經典?甚至,和大家一起聊聊經典閱讀……」我試探地問。

「舉個例子,和大家分享,就是過去讀的時候,沒有感覺,但此刻突然一翻開書後,卻讀懂了,也恍然大悟其中的奧妙,甚至會有種拍案叫絕的快樂。」我試著說出讀經典的那種暢快感。

「老師,我可以聊一下。不過,也不知道自己舉的例子,算不算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心情。我在閱讀《三國演義》時,好像在訓練自己察言觀色的能力。例如,我會邊讀邊思考:如果我是黃蓋,真的可以忍住被打N大板的苦嗎?要我去執行苦肉計,會不會騙不了曹操?還會被捉來問斬,壞了大家的好事?」女孩心虛又可愛地說。

「還有,一念之間,不是失去一個城池,就是得到了一個城池,成敗一瞬間。這似乎考驗著人的判斷力與臨機應變的能力。這種爾虞我詐的人生,不適合我這種直線思考的人。雖然,單純、善良的人容易吃虧,不過,我不想為了成功而失去自己純真的性格,為別人付出,也可以獲得很多的溫暖……」女孩貼心地補充自己的感想。

孩子閱讀經典後的觸發,似乎也能提供給我們不一樣的生命選擇。

或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定律,在重讀經典後,也會讓人有不同的價值位移與人生的不同抉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