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 第27章常見醫學問題的家庭護理 >

第27章常見醫學問題的家庭護理

在本章中,我們從0-2歲孩子會得的疾病裡選取一些最常見的病症,予以詳細解說,除了幫你瞭解病症的原理之外,還告訴你合適的辦法,讓你學會進行家庭治療和護理,以方便醫生的治療,促進寶寶的痊癒,也讓你更省心。

發燒

在寶寶兩歲以內,發燒可能比所有其他的疾病讓你更花時間,也讓你更擔心。寶寶發燒,父母著急。下面告訴你該如何面對。

關於發燒

什麼是發燒?

嬰兒的正常體溫是36-37.8℃口腔體溫平均是37℃。腋下體溫比口腔體溫低0.5-1℃。直腸體溫要比口腔體溫高0.5-1℃。但這些數字並不是完全準確的標準,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正常體溫,每天的體溫都可能向上波動1-1.5℃。一個健康寶寶早晨起床時的體溫可能是36℃,而傍晚或生氣之後的體溫會升到37.8℃。下面解釋怎樣才算發燒(這裡涉及到的所有體溫都是指直腸體溫,除非另有說明):*低燒:體溫介於37.2-38.3℃之間。

*中度發燒:體溫介於38.4-39.4℃之間。

*高燒:體溫高於39.5℃。

最好能掌握寶寶的正常體溫。寶寶狀態好時,在他一早醒來時測童,記下他的體溫。傍晚安靜時再測一遍。這些就是你的寶寶的平均體溫。任何高過這個體溫的溫度都說明是發燒。

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是一種症狀,本身不是疾病。當人體受到感染時,發燒是正常而健康的反應。但我們都有一種發燒恐懼症。醫生接到擔心的父母的電話,一半是因為發燒,醫院看急診的則有20%是因為發燒。很多父母誤以為發燒會傷害孩子。

發燒通常說明寶寶的體內正在進行一場戰爭。當細菌和抵抗細菌的白細胞交鋒時,白細胞就會產生一些叫做熱原的物質,導致人體出現了如下的反應:首先,它們刺激人體去抵抗細菌,然後把刺激傳達給下丘腦——大腦內調節體溫、使體溫保持恆定的體溫調節中樞。這些熱原刺激下丘腦提高體溫定位點,讓人體將一種較高的體溫認定為正常。接著,人體開始排除多餘的熱量:血管擴大,通過皮膚加快熱量散發,因而導致臉頰發熱、發紅,心跳加速,推動更多血液來到皮膚裡,呼吸也加快,釋放熱氣,就像狗在大夏天呼呼喘氣以便降溫一樣,還有出汗,通過蒸發水分讓身體涼下來(大一些的孩子更容易出汗)。如此說來,發燒有利於抵抗感染,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治療發燒?

發燒既是朋友,又是敵人。發燒過程中產生的熱原減緩了病毒和細菌的繁殖,加快了對付這些細菌的抗體的產生,使抵抗這些細菌的白細胞數量增多。但發燒讓寶寶不舒服,使他們變得煩躁不安。還有,迅速上升的體溫可能會引起痙攣。(關於這個問題的更多內容見下文。)特別提示研究顯示,寶寶體內發燒引起的那些物質能抵抗感染,所以有些父母不願意給寶寶降溫,因為擔心會降低寶寶自身的抵抗力。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退燒藥是通過直接作用於人體的溫度調節器官來降低體溫,並沒有介人人體抗感染的戰鬥中,所以即使吃了退燒藥,抵抗細菌的工作也還在繼續。

置體溫

量體溫的技術和尿布的發展史一樣進步得飛快,因此,也許將來有一天,玻璃溫度計會和尿布別針一起出現在歷史博物館裡。目前,電子溫度計既快速好用,又精確,而且還便宜。額頭體溫貼(也叫額頭溫度計)也很容易使用,但不太精確。最新的耳式溫度計是最快、最好用的。如果你只有玻璃溫度計,下面告訴你如何使用。

如何使用玻璃溫度計

玻璃溫度計有兩種:直腸型和口腔型。直腸溫度計有一個短而鈍的頭,能方便而安全地插入肛門,口腔溫度計有一個長而細的頭,這樣和舌頭接觸的面積較大。這兩種類型都可以用來測量腋下溫度,但只有直腸溫度計才能安全地用於測量直腸溫度。給扭動不停的孩子用口腔溫度計很不實際,不到4歲的孩子也很少願意把溫度計含在嘴裡,因此放在腋下測量是最安全的。在買溫度計之前先看一下它的刻度,因為有的刻度容易看,有的不容易看。現在還有一種不含水銀的玻璃溫度計,也可以用用看。

親親摸摸測體溫

皮膚的溫度是不可靠的。通常當體溫上升時,皮膚裡的血管就會擴張,皮膚變紅,摸上去或親上去都能感覺到熱。但有時候儘管體內已經很熱,皮膚感覺只是微溫而已。能顯示出發燒的兩個主要部位是前額和上腹部。研究表明,父母只要摸一摸孩子的額頭,十之七八都能正確判斷孩子是不是發燒了。要習慣寶寶平常「正常」時的狀態。除了皮膚的「熱」之外,看看有沒有其他信號:臉頰發燙、心跳加速、呼吸加速,而且呼出的氣很熱,還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出汗。

測量腋下體溫的方法

把溫度計放在寶寶的腋下,可以測到真實的體溫,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必要的。具體的步驟如下:把寶寶固定好。讓寶寶坐在你大腿上,抱著他坐在沙發的一角,或是坐在床上,用一隻胳膊圍著他的肩膀。如果寶寶鬧個不停,靜不下來,你可以用搖籃式抱姿抱著他,等他睡著之後,再把溫度計插在他腋下。

準備溫度計。拿著溫度計的上端,甩手腕,把裡面的液體柱甩到35.6_C以下。這裡提醒一點:溫度計很光滑,著急的時候容易甩脫手,所以盡量在床上或地毯上做這個動作。還有,藥箱裡儲備一個備用的溫度計,以防萬一。

量體溫。把寶寶的腋下擦乾。抬起他的胳膊,輕輕地把溫度計有水銀球的一端放在腋下。讓寶寶的胳膊平放在胸脯上,合緊腋窩。

計時。至少要3分鐘才能量出一個精確的腋下體溫。

何時需要擔心.何時無須擔心

下面這些指導原則可以幫你判斷。

燒到多離。溫度高並不一定表示病得嚴重。一小部分病毒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寶寶高燒(40~40.61C)。每個寶寶對引起發燒的疾病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些寶寶稍有感染就會燒得很高,有些寶寶即使得了重病也只是稍微有點熱。除非是達到了41.7C的體溫,否則發燒對寶寶沒有太多害處,不會燒壞大腦。你擔心的程度應該更多地與寶寶的表現聯繫起來,而不是與發燒的溫度聯繫起來。

發燒是怎麼開始的。「寶寶一小時之前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燒得這麼厲害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突發『性的發燒說明是病毒引起的,尤其是在寶寶看起來病得不重的情況下。如果體溫緩慢升高,加上病情越發嚴重,就需要擔心了。

發燒的表現。如果一位媽媽告訴我:「不管我做什麼都沒法退燒,他服藥前和服藥後看起來一樣不舒服。」這種情況是需要擔心的。而下面一種情況要好些:「這燒自己上來,下去,不管吃藥沒吃藥都一樣。」但是,不要把服退燒藥後的反應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研究顯示,對退燒藥的反應,並不能反應病情的嚴重程度。

寶寶的行為。你的寶寶表現如何,比體溫多高要重要得多。「他都燒到401C了,但還是玩得很開心」,這種情況就無須太擔心。但如果寶寶雖然只燒到38.8X:,卻一直無力地躺著,這就需要擔心。寶寶高燒時的表現是很關鍵的。「雖然燒退了一點,但還是沒精打采」是一個需要擔心的信號。「他發燒時看起來很不舒服,不過燒退了就好了」則說明可以不用太擔心,但也不能完全保證寶寶沒有得重病。

你的直覺反應。對醫生來說,你

的擔心程度比寶寶發燒的體溫更重要。如果你感覺到你的寶寶可能得了一種嚴重的疾病,就一定要讓醫生知道。你的態度可能是醫生決定如何應對孩子發燒的重要依據。

特別提示

寶寶越小,父母要擔心的就越多。3個月的寶寶發燒,要比3歲的寶寶發燒更讓人擔心。小寶寶對細菌的抵抗力也弱。3個月以下的寶寶出現任何發燒情況都要馬上告訴醫生。(見第624頁「生病的跡象」。)何時需要給醫生打電話對醫生而言,你觀察到的寶寶的健康狀況,要比發燒的程度更重要。除非寶寶明顯病得不輕,否則沒必要摸到寶寶額頭髮燙就給醫生打電話。如果採取措施之後(即使並不是所有措施都為了降溫),寶寶的燒退了,看起來也精神多了,你就可以等一等,到第二天一早門診開門了之後再說(除非是下面講到的這些情況)。在打電話給醫生前,先試一下後面介紹的退燒方法,做一個如下圖那樣的體溫記錄表,因為醫生需要知道你採取了哪些措施,都有什麼效果。童過體溫,記下來,採取措施之後,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打電話給醫生:*不到3個月的嬰兒,高燒至38X:或更高,長達8小時以上,要報告醫生。這麼小的寶寶,只要看起來病懨懨的(無精打采、持續嘔吐、昏昏欲睡、不吃東西、臉色蒼白),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要立即告訴醫生。不過,如果寶寶看起來病得不嚴重,多喝水或脫下幾件衣服後燒很快就退下來,那麼可以先等幾個小時,看體溫的變化和病情如何,然後再告訴醫生。記住,不到3個月的嬰兒的發燒要嚴肅對待。

*如果你的寶寶越來越沒精打采、昏昏欲睡、臉色蒼白,吃了退燒藥也沒有反應,要馬上打電話給醫生。

*如果寶寶有明顯的細菌感染跡象,如耳朵疼、嚴重咳嗽、嗓子疼或小便疼痛,同時伴隨著發燒,要打電話給醫生。

.打電話給醫生之前,先用溫度計量一下體溫,確定是否發燒。

記住,是否要給醫生打電話,取決於寶寶病情的嚴重程度,而不是體溫。

發燒的誤判

在給醫生打電話之前,先看一下寶寶是否穿得太多或裹得太嚴。這種情況導致的過熱往往會被錯當成發燒。

把寶寶發燒的情況告訴醫生

打電話給醫生,或送孩子到診所,要先準備好如下資料:*發燒始於何時?是突發的還是

漸進的?

*發燒的模式如何?給醫生看你記下的體溫記錄表。

*病情進展如何?寶寶看起來病得更厲害了、好些了,還是沒變化?

*寶寶有其他的症狀嗎?例如痛苦的哭聲、腹瀉、嗓子疼、嘔吐、流鼻涕、咳嗽等。

.你有多擔心?

醫生的處理辦法

在醫生一天的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求診組合:一對焦急的父母加一.個發燒的孩子。我們不妨站在醫生的角度,看看他對發燒的看法。發燒只是讓你來到診所的一種症狀,重要的是引起發燒的原因。

首先,醫生會下一個概括的結論:是否需要擔心。只是一個小病,類似病毒感染(例如玫瑰疹,見第706~707頁),用點退燒藥幾天之內就會沒事?還是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療?還有,如果是細菌感染,嚴重不嚴重?

接下來,醫生會一邊把手放在寶寶發熱的身體上,一邊聽你敘述,看你的體溫記錄表(可別忘了帶),然後找出引起發燒的蛛絲馬跡。有時候通過你的講述和醫生的觀察,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也有時候比較複雜,醫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對他的判斷進行測試。如果醫生懷疑只是病毒感染,他會告訴你如何控制發燒溫度,叫你們回家,還會交待:「如果寶寶病情惡化,一定要告訴我/對發燒的擔心可以少擔點心的情況

*寶寶的表現沒有變差。

*還很活潑,很愛玩,與別人交流時反應正常。

*皮膚顏色沒有變化,而不是因為發燒而臉頰通紅。

*愛笑,對周圍感興趣,眼睛睜得很大。

*燒退後就又恢復了正常。

*哭得很響亮,安撫後好一點。

需要多擔心的情況

*寶寶連續幾個小時或一整天都病懨懨的。

.越來越沒精打采,昏昏欲睡,反應不積極。

*臉色蒼白。

*面無表情,或看起來很焦慮。*燒退後也沒有虹一點。

*哭起來沒法安撫,呻吟聲或哭聲越來越弱。

有時候一開始診斷不是很清晰,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透露出更多的線索,例如喉嚨裡的斑塊或患了某種特定疾病才會出現的疹子。一般來說,病毒引起的發燒不需用抗生素,但有些情況下,需要用抗生素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醫生會得出如下3個結論中的一個:*醫生將診斷出某一類具體的細菌感染(如耳朵、喉嚨、肺部、鼻竇、腸道或者是皮膚),然後予以適當的治療。

*醫生沒有發現導致發燒的確切原因,不過在確定症狀不會繼續惡化之後,得出結論,這病大概是一種無須治療的病毒引起的(例如感冒、流感等),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

*醫生沒有找到導致發燒的確切原因,但可以確定的是,孩子的病情沒有那麼簡單,懷疑可能是內在的細菌感染(例如膀胱或腎臟感染、血液感染、腦膜炎、骨感染,或用聽診器沒法判別出來的肺炎)。會使醫生得出這種結論的症狀包括:脈搏加快、呼吸困難、極度暴躁不安、毫無生氣等。

如果你的醫生懷疑寶寶得了嚴重的細菌感染,但又不能很確定地找出何處感染,他可能會給寶寶做一些檢查,例如細菌培養(采喉嚨、血液和尿液裡的物質培養細菌)、血液測試、胸部X光檢查或驗尿。白細胞的情況如何,做一下血常規就可以知道,進而判斷出是何種類型的感染,嚴重程度如何。

j詹姆斯醫生建議:

記住,需要治療的是孩子,而不是發燒。如果孩子還是生龍活虎,看起來沒什麼影響的話,並不一定要看醫生。

按部就班來退燒

給寶寶退燒類似給一座房屋降溫。假設家裡很熱,你會怎麼辦?第一步,先把空調的溫度設定調低,布洛芬、撲熱息痛等退燒藥的作用原理與此類似,它們通過重新調整身體的溫度調節器來降低體溫。接下來,你會打開窗戶,讓多餘的熱散發出去,就好像你幫寶寶脫衣服、洗溫水澡來降溫一樣。你繼續做這種降溫、散熱的過程,從而使你的家和寶寶都感覺舒適。

假設你只打開了窗戶,而沒有調整溫度設定,那麼屋子裡還是很熱。或者假設你調低了溫度設定,而沒有開窗,那麼屋子也會變涼,只是速度比較慢。炎熱的屋子和發熱的寶寶同時需要這兩種降溫機制:減少產熱,加快散熱。

第一步:吃退燒藥

撲熱息痛和布洛芬是比較適合嬰兒和兒童的退燒藥。阿司匹林很少用於兒童,因為有可能引起雷氏綜合征(見第706~707頁)或刺激腸胃,而且劑量要求十分苛刻,一不小心超出就會有毒『性。

撲熱息痛和布洛芬能在一個半小時內發揮藥效,降低體溫,服用之後2~4小時效果最明顯,平均降溫1.7X:左右。但撲熱息痛和布洛芬很少能把高燒降到正常體溫的水平。關於這些藥,你還要知道如下信息:*撲熱息痛和布洛芬不太可能發生過量服用導致副作用的情況,因為只有推薦用量的1~15倍才會讓寶寶生病。研究表明,很多父母給寶寶服退燒藥的劑量低於正確劑量。

*如果寶寶因為發高燒而頭疼難忍,極不舒服,最初服用雙倍劑量的撲熱息痛是安全的。

*服用雙倍劑量的布洛芬是不安全的。

*如果你給寶寶服用了一種退燒藥(比如說撲熱息痛),但一兩個小時過後還沒顯示出效果,那麼可以繼續給寶寶服用其他藥物(如布洛芬),而不必等到第一種藥從體內完全排出。

撲熱息痛和布洛芬,哪個好?大

部分父母認為布洛芬要比撲熱息痛效「病毒綜合征」

你帶著發燒的孩子去醫院看醫生。檢查過後,醫生說你的孩子可能只是感染了一種病毒,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幾天內就會好轉。雖然看了醫生,但你還是沒有明白孩子到底怎麼了。

「病毒綜合征」是我們對沒有發現病毒感染,而孩子病得不重的狀況的一種診斷。病毒感染有很多種,有些我們能診斷,因為它們有特定的特徵或疹子(例如水痘、玫瑰疹和麻疹〉。也有些病毒會引起發燒,可能出疹子,可能不出疹子,沒有可以辨認的特徵。我們能診斷出孩子染上了病毒,但經常診斷不出到底是哪一種病毒。不要擔心,這些病毒往往在幾天內就會消失,不用治療。果好。對一些孩子來說可能是這樣,但對有些孩子來說恰恰相反。兩種藥都試試,看哪種對你的孩子效果好。見下頁兩者的對比。

第二步:散熱

給寶寶服退燒藥後,接下來就是散發多餘的熱量,具體如下:穿合適的衣服。衣服不要穿太多,也不能穿太少。穿得太少會讓寶寶發抖,而穿太多又過熱。夏天,寶

寶到處活動或睡覺時最好只穿尿布,最多穿一件輕薄寬大又透氣的棉衫,這樣容易散熱。有一天,我在診所裡聽到一位媽媽和一位奶奶爭論該給發燒的寶寶穿多還是穿少。奶奶告誡媽媽說:「多穿幾件衣服,否則會感冒的。」媽媽則反駁道:「他已經感冒了,現在需要散熱。」

這是媽媽智慧勝過奶奶智慧的.少有的幾個例子之一。穿得過多,裹得過嚴,熱貴排不出去,就像一塊大毯子蓋在房子上一樣。我曾在診所見過來求診的發燒寶寶,穿得就像個小愛斯基摩人一樣。

保持涼爽。讓環境、寶寶和你自己盡量保持涼爽。打開寶寶臥室的窗戶,用電扇。涼爽的空氣有助於去除寶寶身上散發出來的熱量。通風不會讓寶寶不舒服。還有,帶著發燒的孩子到室外走走也不錯,新鮮空氣對孩子有好處。

多補充流質。發燒使人體乾燥缺水,出汗和呼吸加速又讓人體失去很多水分。讓寶寶吮吸有營養的冰棒,喝清涼的飲料。母乳也是很好的水分和舒適感的來源。

給小病人吃東西。發燒時,人體消耗掉很多熱量,需要補充。寶寶生病或發燒時經常不想吃東西,但他們必須喝東西。不要吃油膩的食物,因為發燒時腸胃蠕動較慢,難以消化9小口吃,小口呷,是發燒時健康的飲食方式。營養充足的果蔬汁既能填肚子又富含水分,是比較好的選擇,最讓燒退下來*白天醒著時,每4小時給寶寶吃一次退燒藥。

*多喝水。

*保持環境涼爽。

*不要給寶寶穿太多。

*如果寶寶的體溫超過40X:,給他洗一個溫水澡。

好是涼的。

洗溫水澡。如果寶寶的體溫超過40X:,或者因為發燒而不舒服,可以把他放在齊腰深的溫水裡,讓他泡個溫水澡。調整水溫,讓寶寶感覺舒適。發燒的寶寶通常討厭冷水,因為會讓他發抖,進而使體溫繼續升高。要讓水停留在寶寶身體上,通過蒸發水分而降溫。洗澡時,用毛巾擦洗寶寶的皮膚,刺激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熱量的散發。在寶寶可容忍的範圍內,盡可能地延長這一過程。通常需要20分鐘的時間才能讓體溫降低2C。洗完澡後,輕拍寶寶的皮膚,保留一點濕氣,以便繼續散熱。如果洗完澡後1小時左右寶寶的體溫又迅速回升,那就再泡一次溫水澡。

有關洗澡的提示還有:

*在洗澡之前,先給寶寶吃退燒藥。如果寶寶從涼水裡出來,身體發抖,體溫很可能會回升。藥物能減緩這種反應。

*把一個驚恐尖叫的寶寶放人澡盆,只會讓他的體溫升得更高。和寶寶一起坐在浴缸裡,用他喜歡的玩具逗他玩。

*和寶寶一起站著淋溫水浴,可能比在澡盆裡效果好。

痙攣

發燒本身並不危險,也不會危害到寶寶,除非達到了41.7X:那樣的高溫,但這是比較少見的。可為什麼要治療發燒呢?一是為了緩解發燒帶來的不適感,二是為了避免引起痙攣。嬰兒不成熟的大腦會因為突然的溫度起伏而產生痙攣。這不是因為體溫升得高,而是因為體溫升得快。嬰兒年齡越小,越容易產生痙攣,5歲以上的兒童就很少發生這種事。

有些痙攣發作前會表現出抽筋的警訊——胳膊發抖,嘴唇發顫或眼神空洞,一旦察覺到這些現象,立即帶寶寶去沖澡。快速冷卻能阻止體溫迅速升高,防止痙攣發作。還有些時候,痙攣突然全面性發作,事先沒有任何信號,父母甚至不知道寶寶發燒了。寶寶可能全身抖動,翻白眼,皮膚變得蒼白,身體軟弱無力。這種情況彷彿沒完沒了、無比漫長,其實大部分痙攣只持續10~20秒,不足以傷害寶寶,但卻能把父母嚇壞了。只有那種讓寶寶臉色鐵青、長達幾分鐘之久的痙攣(比較罕見)才有可能傷害寶寶。g攣過後,寶寶可能會睡著,而你卻非常清醒,擔心得睡不著。

高燒引起第一次接攣後,一兩個小時之內有可能再重複一次。因此,第一次過後,要立即採取措施退燒,讓睡著的寶寶少穿點。痙攣過後,寶寶醒來時,鼓勵他多喝水(但不要吃東西,以免下次發作時嗆住寶寶);如果你感覺下一次痙攣還會發生,就給寶寶洗個澡,吃退燒藥,或者用海綿擦澡。(見第725頁「痙攣」。)感冒大部分寶寶在兩歲以前要得6~8次感冒,要熟悉這些致病的病菌。下面介紹如何預防、認識和治療嬰兒的感冒。

什麼是感冒

是什麼讓寶寶睡不安穩,父母無心工作,醫生電話不斷呢?答案就是感冒,也叫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者細菌引起的。這些微生物感染了呼吸道內壁,包括鼻子、鼻竇、耳朵、喉嚨和支氣管。在這些濕潤的黏膜上,病菌迅速繁殖。呼吸道內壁因而變得腫脹,開始分泌黏液,使寶寶呼吸混濁。黏液往外流,形成鼻涕;如果往裡流,就出現了鼻涕倒流、嗓子發癢、聲音沙啞和咳嗽等症狀。如果細菌進一步侵犯,鼻竇和耳朵就會產生同樣的腫脹和黏液。最後,這些細菌進入支氣管,腫脹的內壁使呼吸道變窄,呼吸變得混濁、急促。

這時,人體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呼吸道的反射引起咳嗽和打噴嚏,把討厭的黏液趕出體外》通常經過幾天的咳嗽、打噴嚏和流鼻水之後,人體就嬴得了這場戰鬥,擺脫感冒,又能重新睡好覺了。但也有時候,這些細菌不甘心就此投降,人體需要發動更高級別的軍隊。白細胞是人體的清道夫,它們來到戰事發生的地點,襲擊那些沉睡在黏液裡的病菌。這場戰爭的副產品就是黏液,讓寶寶不舒服,讓父母坐立不安。這在醫學上稱為黏液,用父母的話來說就是彝涕。

現在的鼻涕已經不像早期的鼻水那樣容易擺平了。它堵在呼吸道裡,妨礙呼吸,然後開始變稠,還披上綠色外衣。當綠旗升起時,說明另一支細菌隊伍已經位居其中。就像施了肥的雜草一樣,細菌在鼻涕裡迅速滋生,黃綠色的旗職舉了起來:綠色的鼻涕和黃色的眼屎。作為人體大舉反攻的一個標誌,發燒開始了。這時候,戰鬥到了一個轉折點:人體的自身抵抗和家庭治療也許可以戰勝細菌,感冒在幾天內知難而退,只留下鼻塞和咳嗽:或者,病情升級,孩子病得更厲害了。這時父母加強了防守,請醫生開了抗生素,直達敵人的根據地,一舉開滅敵人。於是,鼻涕變稀,變成鼻水,發腫的呼吸道開始收縮,寶寶又能順暢地呼吸了,父母也是。這就是感冒的故事。

感冒是如何傳染的

英語裡說「患感冒」用的是「catchacold」這個詞組,直接翻譯就是「抓住一個感冒」,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感冒抓住了你」,也就是「thecoldcatchesyou」。感冒病菌是通過飛沬的形式傳播的,在感冒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病菌騎在微小的水滴上,漫步於空氣中,被傳播範圍內的其他人吸收,導致新的感冒患者產生。這些小水滴和他們的病菌乘客也會通過手與手的接觸得到傳播。一個感冒的寶寶用手抹了鼻涕,再用這隻手和別的寶寶握手,如果與他握手的寶寶也用這隻手去抹自己的鼻子,就會被傳染上感冒。這就是為什麼聰明的老奶奶堅持感冒的孩子要常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摀住嘴和鼻子的原因。但老奶奶也有錯的時候,例如她認為感冒是因為吹風、腳冷、頭沒蓋好或沒吃蔬菜引起的。

關於感冒的更多知i只

如果你的寶寶昨天和一個打噴嚏的小朋友一起玩,今天就開始咳嗽,可別以為他的感冒就是被那位小朋友傳染的。大多數感冒病菌是在症狀出現之前2~4天傳染的,也就是所謂的潛伏期。應該回想一下幾天前寶寶去哪裡玩了。兩歲前,經過6~8次的感冒洗禮,寶寶的免疫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看醫生的次數和父母無法上班的狀況也少了。寶寶在冬天感冒的次數會比別的季節頻繁,從11月到次年2月。不能怪天氣冷。可能的原減緩鼻涕蔓延*經常「衝鼻子\(見第654頁「清空寶寶的鼻子」。)*教寶寶用紙巾自己擤鼻涕。

*教寶寶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肩膀摀住鼻子和嘴巴。給他做示範,教他把胳膊抬起來,再轉頭讓鼻子和嘴朝向肩膀。這樣手上才不會沾滿病菌。

*擦鼻涕和咳嗽之後要洗手。

.感冒時避免鼻子貼近鼻子。

*孩子感冒時,教他不要揉眼睛和鼻子。

因是冬天兒童更多地待在室內,空氣千燥不流通(特別是在有中央空調系統的房間裡)。

除了流鼻涕之外,有些感冒還會引起低燒、全身疼痛、流眼淚、腹瀉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大部分病菌會在幾天內撤退,孩子仍然流鼻涕,但已經又開始踴蹦跳跳了。偶爾感冒也會拖兩三個星期,還伴隨著頻繁的咳嗽和流鼻涕,最後消失。不過,有時感冒會進一步引起更讓人擔心的其他感染,所以需要小心處理。

治療感冒

感冒引起的不適,主要是因為濃稠的黏液堵塞了狹窄的呼吸道。就像池塘里長期不流動的死水會成為有機物的溫床一樣,黏液也是如此。鼻竇和耳朵裡淤積的黏液給細菌提供了養料,細菌大肆繁殖,最終引起感染。因此,治療感冒就是把黏液從呼吸道裡清除出去。記住治感冒的黃金法則——讓黏液變稀'流動。具體措施如下:洧空》子「衝鼻子」。因為寶寶還不能自己清空鼻子,所以你得幫他。按照下頁表格裡介紹的技巧幫寶寶清空鼻子。教寶寶自己擤II涕。大部分3歲以下的寶寶還不太會擤鼻涕,但即使你的孩子只有兩歲,也不妨教他試試。先教他吹蠟燭,然後示範如何用彝子吹蠟燭,告訴他「就這樣,用鼻子呼氣」。教他閉上嘴,這樣空氣會集中從鼻孔裡出來。然後,你來擤鼻子,讓寶寶拿一塊手絹放在你的鼻子前。接下來輪到他,你們一起做。「往外擤,不要向裡吸」,但要換得輕一點,別太用力。

擤或吸氣太用力會使黏液進入寶寶的鼻竇或耳朵裡,從而使感冒時間延長。教孩子輕輕、有效地換。寶寶很少能把黏液咳出來。相反,他們會吞下這些黏液,於是胃開始抗議。咳嗽之後接著嘔吐,這在兒童身上是很常見的。

稀釋黏液

乾燥的空氣,加上狹窄的呼吸道,寶寶肯定很不好受。呼吸道上覆蓋著一層纖毛,上面有一層薄薄的黏液。這層保護體系就像微型的傳送帶,吸收空氣中的微塵。乾燥的空氣,特別是來自中央空調系統的空氣,就像海綿一樣,從人體的各個部分吸收濕氣——皮膚、頭髮,尤其是呼吸道。事實上,乾燥的空氣會使這個傳送帶停滯。黏液積成一團,變成細菌的培養液,導致呼吸道腫脹、受阻,很難呼吸。

清空寶寶的鼻子

寶寶很少能自己擤鼻涕。你不得不幫他們疏通鼻子的「管道」。下面介紹如何清空小鼻子。

鼻腔滴劑

鼻腔滴劑是--種特別配方的鹽水溶液,可在藥房非處方櫃檯買到。把寶寶豎直抱起來,往每個鼻孔噴—點。接下來,讓寶寶平躺一分鐘,頭往後仰。這樣鹽水就能進人鼻腔,將黏液稀釋,剌激寶寶打噴嚏,把黏液送到前端,這時你可以用吸鼻器把黏液吸出來。寶寶肯定不願意這個東西伸到他鼻子裡,但小鼻子需要清空才能好好呼吸,特別是在吃奶時。

你也可以自己調製鼻腔滴劑。在240毫升溫水裡放一點鹽(不超過1/4茶匙),裝在眼藥水空瓶裡,往兩個鼻孔裡各擠幾滴,接下來的操作同上。

注意,當滴管還在寶寶的鼻子裡時千萬不要鬆手,否則會讓鼻子裡的黏液吸入到滴管或瓶子當中,污染了藥水。滴管和瓶子與鼻子接觸的地方用過就要清洗。非處方的鼻腔滴劑因為是特別配方,要比自製的滴鼻液對鼻腔內壁更為溫和。

吸II器

用吸鼻器時要先擠壓橡膠球,然後把塑料或橡膠的頂端插人寶寶的鼻子當中,慢慢地放手,黏液就被吸出來了。每個鼻孔吸兩三次,或根據寶寶的情況和需要決定吸幾次。每次用完後,吸點肥皂水把橡膠球洗千淨,然後再用清水沖洗。藥店裡有各種樣式的吸鼻器可選購。

西爾斯家的感冒療法

鼻腔滴劑+吸鼻器=呼吸更順暢

家庭鼻腔護理工具(從左到右):球狀吸鼻器.市隹鼻腔滴劑.滴管.家庭自製的滴鼻液(水裡放入一點鹽)。

蒸汽有助於清空堵塞的呼吸道。讓寶寶多喝水,睡覺時打開蒸餾器,可以幫助他把黏液變稀,更容易打噴嚏或咳出來。或者帶寶寶去浴室,關上門,打開淋浴噴頭,一起沖沖澡。蒸汽能打開閉塞的呼吸道,有助於排出黏液。許多人喜歡用蒸餾器、加濕器來增加空氣濕度,如果正確操作、小心維護的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介紹使用蒸餾器和加濕器的一些技巧:*蒸餾器產生的水霧是熱的,因此有燙傷的危險。要小心指導孩子懂得熱蒸汽的危險,告訴他們「那是熱的,燙到手可能很嚴重'不要把蒸餾器放在寶寶可以夠到的範圍內。

加濕器和蒸餾器

潮濕的空氣可以使鼻子通暢,呼吸舒適,但不是所有的濕氣都是乾淨或健康的。加濕器或者蒸餾器製造蒸汽有3種方法:振動(超聲波型),旋轉(葉輪轉動型)和煮沸(蒸餾器)。下面作進一步的介紹。

加濕器

加濕器產生的是涼的水霧.最新式的加濕器是較安靜的超聲波型,用高頻率的聲波將水變成霧氣。這種加濕器能產生千淨的空氣(殺死細菌和真菌),但不能保證安全。研究表明,包含礦物質的自來水變成霧氣後,其中含有粉狀的混合物。這些微小顆粒(如石棉、鉛和其他礦物質)也會進入呼吸道,產生刺激。使用裝有內置分子過濾器或能去除礦物質裝置的加濕器,或從藥店買蒸餾水來代替自來水,可以將這種潛在的危險降到最低.

葉輪轉動型的加濕器不如超聲波加濕器安靜,而且這種加濕器有可能積蓄細菌、真菌,並把這些菌類散播到空氣中。有些新式的葉輪加濕器含有過濾器。

蒸餾器

顧名思義,蒸餾器產生的是熱蒸汽,更集中,波及範圍更小。因為水已經煮沸,細菌和真菌已被殺死,而礦物質也留在了機器裡,所以對大部分患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蒸餾器比加濕器好。有了蒸餾器,你就可以關掉中央空調的暖風,最大可能地減少千燥。在育嬰室裡放一個蒸餾器,能有效防止空氣乾燥,保持房間暖和舒適。不過,有時冷霧氣比熱霧氣好,例如在哮吼發作時(更多信息見第673頁)。

*根據說明書,蒸餾器和加濕器至少要一周清潔一次,當然更勤快些也可以。將125毫升漂白液放人4升水中,就可以配製成很好的洗漆液(最好是根據說明書去配製洗滌液)。洗完之後再用清水沖洗千淨。

*每天換水,不用時要晾千。

*使用廠家建議的水(蒸餾水或水龍頭裡的水)》*把蒸餾器放在離寶寶約60厘米遠的地方,對著寶寶的鼻子噴射蒸汽,以保持集中。

.加藥:可以往蒸餾器(不是加濕器)中加入含桉樹油的藥物。不過並非一定這樣,除非醫生建議。

*在緊要關頭,你可以關上浴室的門,打開淋浴熱水噴頭,自己做一個「加濕器」。

*白天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瞭解和選擇感冒藥寶寶感冒該不該吃藥?該吃哪種藥?父母們站在藥店裡,面對架子上一堆「咳嗽和感冒類」藥品時,往往困惑不已。有很多種非處方的感冒藥,藥效說明差不多也是一樣的:可以稀釋黏液,可以使腫脹的氣管內壁收縮,恢復原狀,等等。

解充血的鼻腔滴劑。這種藥通過壓縮鼻腔血管,使腫脹的黏膜萎縮,從而打通鼻腔。嬰兒——甚至新生兒——也能安全地使用這種藥,但絕不能濫用。嬰兒鼻腔滴劑能暫時緩解呼吸道堵塞的情況。嬰兒只會用鼻子呼吸,他們還不大能夠在鼻子被堵的情況下像成人那樣用嘴呼吸,所以他們會一直努力地掙扎著用受阻的鼻腔呼吸。鼻腔滴劑可以在幾分鐘內打通堵塞的鼻腔,使嬰兒能夠好好吃東西、睡個覺。但這裡提個醒:使用鼻腔滴劑一天不能超過3次,不能連續使用超過3天,因為一旦不用,會產生反效果——壓縮過的血管開始膨脹,甚至更大,形成更嚴重的充血。為了讓滴鼻劑發揮最好的效果(到達鼻腔的內壁,那是它們發揮作用的地方),先用鹽水鼻腔滴劑清空鼻子,然後再滴這種解充血藥液。鹽水滴劑與解充血滴劑不同,可以經常使用。

解充血劑。口服,通過壓縮膨脹的血管,減少黏液的分泌,來使呼吸道內壁收縮。但過多使用會有負作用。記住我們的目標:使黏液變稀,流動。有些研究表明,解充血劑會妨礙纖毛的運動,使黏液無法順暢流動。如果是這樣,加上解充血劑的千燥效果,會導致黏液停滯不動。還有,如果服用劑量過大,這種藥物會加快人體系統的運轉,造成心跳加速、興奮過度和失眠。

抗組胺劑。顧名思義,抗組胺劑阻礙組胺的活動。組胺就是過敏原和易過敏的呼吸道內壁接觸時產生的物質,會促使人體釋放出分泌物:鼻涕、眼淚和噴嚏。如果孩子的症狀是過敏引起的,那麼使用抗組胺劑有效,但對感冒效果不大。抗組胺劑有時也會有副作用(除非是晚上服用),比如昏昏欲睡、頭昏眼花和腸胃不適。有些藥同時含有解充血劑和抗組胺劑,但除非醫生要求,否則對嬰兒來說還是服用單一成分的感冒藥比較好。有時候嬰兒既有過敏,也有感冒,很難把兩者分開』或判斷誰先誰後,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複合藥物可能效果好一些。

給寶寶選擇感冒藥時,試試下面的建議:*第一步,決定是否用藥。你要治的是孩子,而不是流鼻涕。如果孩子呼吸沒問題,流彝涕也沒有真正影響到他,就可以置之不管。不過,最好把黏液清理出來。

*在下列情形下,可以有限度地使用感冒藥:醫生要求,如果解充血劑讓寶寶不舒服,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如果寶寶能接受這些藥,沒有什麼副作用(不同嬰兒耐受程度差別很大),如果你很客觀地相信這些藥會起作用。

*目前在你能買到的非處方藥中,只有一種解充血劑的成分,叫做偽麻黃鹼。因此,你用哪個牌子的藥不太重要,只要劑最合適就行。

*目前抗組胺劑有好多種,按說明服用是安全的。服藥後昏昏欲睡很正常,不過大一些的孩子白天時可能不想這樣。

*同時含解充血劑和抗組胺劑成分的藥物一般來說是安全高效的,在你想讓孩子安靜下來好好睡一覺的情況下比較實用。

*可以買加了止咳成分的混合藥。如果寶寶有多種症狀的話,這種混合藥比較合適。

*同時用幾種藥時,只要這些藥的效果沒有重複,就可以安全使用。例如,你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單一成分的解充血劑,一種單一成分的抗組胺劑和一種單一成分的止咳藥。但不能用一種含有止咳藥和解充血劑的混合藥,加上單一成分的解充血劑。

*止咳化痰藥可以減輕胸腔的充血症狀。如果寶寶的感冒還伴隨著胸腔充血,可以用解充血劑和/或抗組胺劑的混合藥。

對大部分感冒的寶寶來說,家裡常備的鼻腔護理工具是最安全、最便宜,效果最好的。當然,需要的時間也最短。

何時該給醫生打電話

大部分病毒性感冒只要清理一下鼻腔,多喝水,再休息一段時間就過去了。可以去一趟藥店,但不必每次都去看醫生。不過,感冒拖得時間越長(例如鼻涕變稠了),你越要面臨該不該去看醫生的決定。如何作出決定呢?

感冒對寶寶影響多大?寶寶是

不是仍然很開心,玩得很高興?吃睡都好?有沒有發燒?是發一點燒還是體溫很高?如果只是單純的鼻子不舒服,說明這只是小事一樁,用家庭療法就行了。

寶寶的鼻子有什麼狀況?如果

鼻子裡的黏液是清澈的、水樣的,那就不用擔心。如果分泌物變稠,呈黃綠色,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尤其還有發燒,那就需要擔心了。另外,不要被寶寶一早醒來時的鼻涕給騙了。通常即後一點小感冒,經過了一個晚上,鼻涕都有可能變稠。擤擤鼻涕,看後面出來的鼻涕是否變千淨。鼻涕黃黃的並不能說明是細菌感染。很多病毒性感冒也會有一個鼻涕又黃又稠的階段,要持續7天左右甚至更久。

寶寶的表現如何?如果孩子情緒很好,有一點發燒,或不發燒,沒有明顯的生病的樣子,那麼不一定要帶他去看醫生,即使流黃鼻涕也沒關係。

檢查寶寶的眼睛。眼睛是健康的

鏡子。如果寶寶的眼睛還是很明亮很有神,那就不用擔心。如果寶寶目光呆滯,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一天大部分時間(不只是在早晨)寶寶眼角都有黃色的眼屎,那麼有必要去看一次醫生。

感S的發展如何?前3天,鼻水

一直流,寶寶還是照樣四處跑。但到了第5天,鼻涕變稠,寶寶變得安靜了,其他症狀也出現了:發燒、易怒、憔悴。這時就得帶著孩子去看醫生。一般三五天後開始好轉的感冒不需要擔心,如果感冒惡化的話就要小心了。

特別提示

眼睛有黃色分泌物,再加上感冒,就需要醫生的檢查,有可能是潛在的鼻竇和/或耳部感染。流黃淚加上眼球發紅,但沒有鼻涕,可能是結膜炎,而不是感冒。這就是為什麼如果寶寶感冒了流黃淚,醫生不能只在電話裡說說就行。(見第103頁對輸淚管堵塞的討論,第423頁對結膜炎的討論。)其他信號和症狀。普通的感冒其實就是鼻腔充血影響呼吸這麼一點小麻煩。一旦鼻子清空了,寶寶就會感到好多了。但如果孩子脾氣暴躁、鼻涕很稠、發燒、失眠、嗓子疼、耳朵疼,出現嚴重的咳嗽或氣喘以及眼睛出現黃色分泌物等症狀,就不只是普通感冒了。

醫生的處理

當醫生給寶寶檢查感冒時,他先要確定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感染,前者無須用藥,幾天後會自行消失,而後者需要用抗生素。下一個問題是:如果是細菌感染,那麼細菌藏於何處?是鼻子、鼻竇、喉嚨、耳朵還是胸腔?如果上述地方都沒有發現細菌感染的跡象,寶寶看起來精神也不錯,那麼醫生會建議你回家觀察一段時間,並囑咐道:「如果情況惡化,馬上給我打電話。」記住這個建議。感冒經常會延伸至鼻竇、耳朵或胸腔,這時就需要另行處理了。

如何跟醫生說孩子的感冒問題

當你給醫生打電話或去醫院與醫生溝通時,要先瞭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感冒是何時開始的?

*是如何發展的?變好了,變壞了,還是沒變?

*感冒對寶寶的睡眠、玩耍和胃口影響多大?

*鼻腔裡的黏液是怎樣的?是清的.稀的,還是稠的、濁的?這個狀態已經多久了?

*有其他信號和症狀嗎?比如發燒、眼角有黃色分泌物、咳嗽、耳朵疼、臉色蒼白、嗜睡、嗓子疼、扁桃體腫大、起疹子、持續嘔吐或疲倦等。

最後,記得要告訴醫生你覺得寶寶的病重不重,你有多擔心。醫生會把敏銳的父母作為診斷和治療的同伴,在兒科門診尤其是這樣。你對病情的意見能幫醫生形成正確的判斷。有時候你的孩子會恰好在看醫生的5分鐘裡精神十足,但之前和之後都病懨懨的,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看不出孩子病得怎樣。你所說的對醫生很有幫助。

感冒何時會傳染

感冒在最初階段傳染性最高,甚至那時你還沒有意識到寶寶已經生病了。一般來說,感冒持續得越長,就越不會傳染。如果你的寶寶流鼻水,沒發燒,也沒表現出生病的樣子,只是因為吸鼻子和咳嗽而有點噪音,那麼不大有必要對他進行隔離。然而,如果你的寶寶咳嗽得很厲害,流濃鼻涕,眼角有黃色分泌物,發燒,病懨懨的,那麼讓他和別的寶寶分開幾天。如果他的同伴很多都流鼻水,就要經常給他洗手,讓他不要把大家玩的玩具往嘴裡送。

謝1.分

威廉醫生建議:

.快樂的孩子+清澈鼻水=不用擔心。

籲孩子越來越不快樂+鼻涕越來

越稠=該去看醫生了。

*如果孩子的感冒開始惡化,要一直和醫生保持聯繫。

咳嗽

除了發燒外,位列找醫生原因排行榜第二位的就是咳嗽。咳嗽會造成兩個問題:首先,有點麻煩,經常讓寶寶和周圍的人沒法好好睡覺,其次,表示寶寶肺裡可能有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客人。

咳嗽的類別

咳嗽大多數是感冒時寶寶用自身的抵抗力驅逐呼吸道黏液時產生的正常反應。咳嗽分為3類:吵鬧型的咳嗽,煩人型的咳嗽和需要看醫生的咳嗽。如果你的寶寶得了感冒,有點乾咳,但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那就不用擔心,也不用治療。如果寶寶在白天沒有什麼問題,但夜裡經常咳醒,這種煩人型咳嗽就需要治療。如果咳嗽和發燒一起來,寶寶心跳加速、無精打釆、嘔吐,或咳出綠色的痰,這種咳嗽就需要趕'決看醫生。

持續的咳嗽

鼻子恢復正常後一兩周,咳嗽還在繼續,成為孩子和家人都很討厭的一件事。大部分持續的咳嗽是病毒還不會全部消失造成的,特別是這樣的情形:「他看起來已經好了,咳嗽也沒影響到他,但就是一直咳。」過敏是造成慢性咳嗽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還間時伴隨著其他過敏症狀,如流鼻水、流眼淚.氣喘。(見第686.頁「追蹤和治療吸入性過敏」。)對咳嗷的擔心何時不需要擔心寶寶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卡住了。

*寶寶沒發燒,精神也好。*咳嗽讓寶寶晚上無法人睡。

*白天咳嗽,但晚上睡得很好。*伴隨著嚴重的過敏。

*咳嗽沒有影響吃、玩或睡。*伴有發燒、發冷、全身不適*咳嗽慢慢地好轉。的症狀。

*咳出濃稠的黃綠色的痰。

何時需要看醫生.咳嗽持續惡化。

*咳嗽來得很突然,持續很久,

不要忘了慢性咳嗽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有異物。支氣管不會容忍.一個花生在裡面,因此要通過咳嗽,告知全世界快把它趕出去。任何持續兩周以上的咳嗽都要看一看醫生。

普通感冒造成的咳嗽在生病頭幾天裡是很少傳染的,在寶寶狀態不錯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肺炎

很多父母帶著咳嗽、發燒的孩子上醫院,就是擔心引發肺炎。肺炎其實沒那麼容易出現,大部分比較沙啞的咳嗽和發燒只是普通的感冒。肺炎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而費力、胸腔疼痛、發燒、嘔吐和沙啞、劇烈的咳嗽。醫生會檢查出感冒和肺炎的區別。

兩種特殊的咳嗽

有兩種特殊的咳嗽,你需要加以瞭解。

哮吼。這是一種病毒(不能用抗生素治療)引起的咳嗽,聽上去就像悶悶的犬吠聲。同樣也導致呼吸急促,嗓音嘶啞。詳細情形見第672頁。

百曰咳。這是一種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一開始就像普通的感冒和咳嗽,後來發展成嚴重的不可控制的持續咳嗽,一次要持續半分鐘到兩分鐘。這種咳嗽的特點是,發作時孩子幾乎喘不上氣,面部脹紅、發紫,如果發作時間長的話,甚至會變得鐵青。當孩子最後能呼吸、吸入空氣時,聽起來就像是很空洞、沙啞的吼聲。詳細情形見第710~711頁。

安撫咳嗽的寶寶

讓寶寶從幼兒園裡被送回來的乾咳,並不一定需要制止。這種吵鬧的小麻煩是感冒的好朋友。感冒時,分泌物堵塞在下呼吸道,這時咳嗽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把分泌物驅逐出去。沒有咳嗽,分泌物會堵住呼吸道,還會成為細菌的溫床。所以咳嗽是胸腔的保護者。

如果咳嗽影響到寶寶,試試下面的辦法。

稀釋黏液,使其流動。為了讓寶

寶更容易咳出這些痰,試試第653頁介紹過的「稀釋黏液」。

拍拍寶寶的背。這種方法被稱為胸部理療法,拍寶寶背部兩側,每側至少拍10次,一天拍4次,有助於把黏液從呼吸道裡趕出來。檢查時,如果醫生探測到呼吸道的某一個地方被堵住了,他會在那裡做個標記,讓你回去多幫寶寶拍拍那裡。

淨化空氣。空氣——特別是寶寶臥室裡的空氣,其中的過敏原和刺激物也可能引起慢性咳嗽,從而使因感染引發的咳嗽加劇。一定要貫徹不在寶寶周圍吸煙的原則。(見第688頁「如何去除臥室的過敏原」。)選擇合適的止咳藥。有3種止唆藥:抑制型、祛痰型和兩者兼有的混合型。不同的咳嗽用不同的藥,用錯藥會使咳嗽惡化。

白天咳嗽通常對寶寶影響不大,只需要用前面提及的做法就行。然而,如果咳嗽影響到寶寶的吃、睡和玩,就給他吃祛痰型的止咳藥。如果咳嗽還是影響寶寶白天的活動,就給他服用混合型止咳藥,劑量要根據說明書或遵醫囑。

晚上,如果寶寶的睡眠不受咳嗽影響,只用蒸餾器即可,不要用藥。如果咳嗽妨礙寶寶人睡,或讓寶寶頻頻醒來,試試和白天一樣的程序:睡前半小時服用混合型止咳藥,如果寶寶咳醒,隔4~6小時再服用一次。最好讓寶寶在白天咳,晚上好好睡。止咳藥如果用得聰明、安全的話,可以讓寶寶和你一覺到天亮。

*抑制型的止咳藥能抑制大腦中的咳嗽反射。最常見的這類非處方藥是右美沙芬(例如兒童止咳糖漿),商標名中有DM這兩個字母。由於藥品包裝上的說明沒有給兩歲以下的嬰兒規定劑童,在此告訴你一個安全的指導劑量:每5千克的體重對應2毫克的DM。(例如,一個體重為10千克的學步期幼兒,劑量應為4毫克。)在晚上,服用4~6小時後,如果孩子還總是咳醒,可以再服一次。這類含DM的藥經常有些副作用,如噁心、頭昏眼花、昏昏欲睡。效果最好的抑制型止咳藥是具有麻醉作用的可待因,但大多數醫生不願意給兒童開,因為服完後容易昏昏欲睡或者煩躁不安。但如果非處方類的DM藥不起作用,你又希望孩子晚上睡得好,那麼醫生可能會給孩子開可待因糖漿。

*祛痰型的止咳藥能溶解分泌物,使之更易被咳出。它們通過稀釋分泌物來間接地減輕咳嗽,而不是直接地制止咳嗽。這類藥安全有效,可在賣非處方藥的櫃檯買到,通常不會有副作用。

*混合型止咳藥。有些止咳藥,不管是處方類還是非處方類,都包含3種成分:解充血劑和/或抗組胺劑、祛痰劑和抑制劑。理論上講,解充血劑或抗組胺劑不應該給咳嗽的孩子服用,因為會使黏液變稠,使之更難被咳出。但實際上,如果你的孩子鼻腔充血,流鼻涕,並且劇烈地咳嗽,咳得整宿不得休息,混合型止咳藥的好處大過理論上的擔心。抗組胺劑帶來的鎮定效果在夜晚很起作用。解充血劑和止咳藥通常能很好地改善症狀,讓你和寶寶度過一個平靜的晚上6我們經常問父母們他們的孩子能否成功地從肺裡咳出黏液來。回答一般是不能,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寶寶咳出任何東西。嬰兒或幼兒會很自然地吞嚥自己咳出來的黏液。把黏液從肺裡咳出來併吞到肚子裡,比讓它留在肺裡好,因為那樣會引起感染。

耳部感染

父母應該知道的關於嬰兒耳朵的知識瞭解耳朵的構造,以及嬰兒與成人耳朵的不同之處,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嬰兒容易發生耳部感染,為什麼要正確地治療。讓我們跟隨一個細菌,從鼻子和嘴巴爬上耳朵,看看耳部感染是怎麼發生的。細菌進人鼻腔、喉嚨,途經耳咽管,來到中耳。耳咽管連接著喉嚨和中耳,具有平衡鼓膜兩側壓力的作用。沒有這根管子,你的耳朵會有疼痛感,砰砰響,感覺被堵住了,就像你爬高山或坐飛機時的感覺。除了平衡壓力之外,這根管子還能通過適當的開合,排出不良的細菌和液體來保護中耳。

嬰兒更容易發生耳部感染,就是因為這個細小的耳咽管。寶寶的耳咽管不僅無法有效開合,還很短、很寬,和喉嚨相連的角度要比成人的平坦,所有這些特徵都讓細菌和分泌物更容易從喉嚨進人中耳。寶寶長大後,耳咽管變長、變窄,與喉味相連的角度會變陡,這樣分泌物不得不辛苦爬坡才能進入耳朵。

感冒或過敏時,在所有的呼吸道裡都堆積著液體,中耳裡也有.寶寶鼻子裡的東西,鼓膜後面也有。這就是為什麼醫生說「寶寶的鼓膜後面有液體」。這在醫學上稱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內有分泌物)。感冒時如果得了中耳炎,寶寶可能扦不會表現出生病的樣子,但耳朵裡的壓力感會讓他晚上睡不著,煩躁不安。甚至他走路時也可能有點不太平衡,因為中耳裡搖晃的液體影響了平衡感。但通常在這個階段,寶寶看起來像得了--般的感冒。耳朵裡的液體可能會自己排出來,加上寶寶自身的免疫力清除了液體中的細菌,寶寶不久就痊癒了。這就是好結果。

然而,較多的情況是,如果耳咽管關閉,中耳裡的液體就會被堵住。一般來說,液體被堵住的地方就會有感染。被堵住的液體成了培養細菌的營養液,進而變稠,就像膿汁一樣。變稠了的液體給鼓膜施加了壓力,產生疼痛,尤其是當寶寶躺下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中耳炎通常在晚上睡覺時發作,到了白天又好了。疼痛、脾氣暴躁和失眠是常見的症狀,有時候(並不總是)還伴隨著發燒、流鼻涕和嘔吐。吃母乳的孩子吮吸方式也會有變化,不想躺下去。把拉耳朵作為感染信號不太靠得住。寶寶們本來就喜歡玩耳朵,特別是在出牙期。

拉耳朵

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我的診所,就因為孩子經常拉耳朵。寶寶沒有感冒症狀或發燒,就是拉耳朵。如果拉耳朵的同時沒有伴隨感冒或發燒症狀,基本不可能是耳部感染。出牙是拉耳朵最常見的原因。寶寶是在尋找能減輕出牙疼痛和壓力的辦法。因此,如果寶寶拉耳朵或挖耳朵,又正好處在出牙期,但沒有感冒或發燒,那麼就不是邛部感染。

有時候膿汁在壓力之下會衝破鼓膜流出來,你就會看到膿液從耳道裡流出來,好像耳朵在流鼻涕。如果發生在半夜,常被誤認為是鼻子流出的分泌物。膿液流出來之後,寶寶通常會感覺好受多了,因為壓力被釋放出去了。不過第二天一早還是要帶寶寶上醫院。(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醫生的做法通常是剌破鼓膜,釋放壓力,減少痛苦。)耳部感染的信號*鼻子裡濃稠的分泌物增多*眼角有黃色分泌物*脾氣暴躁,煩躁不安*經常夜醒,或睡眠模式改變*不願意躺下來*哭鬧或尖叫,加上感冒症狀*耳朵流膿*感冒迅速惡化在診所裡醫生檢查了寶寶的耳朵內部,發現鼓膜又紅又脹,這說明昨天晚上肯定全家都沒睡好。醫生會給寶寶開抗生素,種類和劑量取決於感染的嚴重程度和寶寶過去對抗生素的反應。然後,醫生會補充一句很重要的提醒:「兩三周後再來檢查一次,關於耳部感染,有3點很重要,一定要記住,那就是複診,複診,複診!

用了一兩天抗生素之後,寶寶應該感覺好很多。如果在48小時內沒有改善,一定要咨詢醫生,如果情況惡化,更要盡早叫醫生。醫生是根據第一次看到的感染情況來開抗生素的,但只有寶寶的反應才能判斷出是否選對了藥。不要希望效果能立竿見影,抗生素要在12~24小時後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寶寶發燒,可能會持續一兩天。抗生素並不能退燒,它們只是擊退細菌,細菌離開後,燒就沒有了。

如果寶寶用了抗生素3天後感覺好多了,甚至完全好了,要不要停藥呢?千萬不要!停藥過早,最容易使苟延殘喘的膿液和細菌捲土重來。

讓小耳朵坐飛機時舒服點

乘坐飛機時,有幾個辦法可以防止或減輕寶寶耳朵的不舒服。在飛機起飛或著陸時,給他餵母乳或配方奶,或者給他東西吮吸。如果寶寶起飛時睡著了,沒必要把他叫醒。起飛不像著陸那樣讓耳朵不舒服。飛機降落時是你唯一需要叫醒寶寶的時候,因為睡覺時耳咽管壓力平衡的作用會減弱。如果寶寶感冒或鼻塞,在飛機起飛前口服解充血劑,或用鼻腔滴劑(根據醫生推薦)。為了對付機艙裡千燥的空氣,用一塊沾了溫水的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子前面,或用鹽水鼻腔滴劑,讓小小的呼吸道多獲得一點水分。

所有的耳部感染都需要使用抗

生素嗎?不。新的研究表明,輕微的耳部感染通常不用抗生素就能治好。這種治療方法叫做「等等看」。如果你的孩子得了輕微的耳部感染,精神還好,醫生會選擇先觀察幾天,而不用抗生素。在這種情況下,只用口服藥和滴耳液來止痛和退燒就可以。但如果寶寶情緒變得暴躁,發燒加重或持續,就有必要用抗生素了。

耳部感染是如何治好的

耳部感染加以治療後,會出現以下4種情況中的一種:.1~4周內,被細菌感染的液體會從孩子的耳朵裡完全排出去。

.感染的問題已經解決,但一些未受感染的液體依然留在中耳裡,要持續3個月之久。

*感染並未得到徹底解決,停用抗生素幾天後,感染死灰復燃,重新出現。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停用抗生素太早或抗生素不匹配時。

*抗生素完全無法治療感染,用藥的兩三天內孩子的耳朵疼和發燒會—直持續,這時需要的是另一種更強有力的抗生素。

對醫生來說,在感染後的2~4周內重新檢查很重要。這是為了達到以下幾個目的:確保感染正在消失;確保中耳的膿液正在往外流(如果膿液在裡面待了超過3個月,要讓醫生知道),確定接下來的耳部感染是新一輪感染還是舊感染的延續。

如果沒有感染,為什麼還要擔心耳朵流膿呢?對慢性中耳積液的擔心主要是因為它會降低聽力。如果時間不長(幾個星期的聽力受損不會對語言發展有太大影響)就問題不大,但在兒童關鍵性的學習階段連續幾個月的聽力受損真的會影響語言發展。另一個更令人擔心的可能性是,中耳裡的膿液會在幾個月內變稠,直到變成凝膠狀,這種狀況被稱為「膠耳」。凝膠狀的膿液會影響到中耳裡負責傳遞聲音的骨頭,如果時間過長,有時甚至會導致永久性的聽力下降。醫生會用一種專用儀器(樣子像一個耳式溫度計,是無痛的)來測量中耳的壓力,估算出液體的多少。

這就是為什麼醫生的複診如此重要。如果醫生發現中耳感染後連續幾個月一直有積液,他會建議你去找耳鼻喉科的專家,請專家幫你抽出積液,以防變成膠耳。只有醫生確認積液完全消失了,才不會有「膠耳」。如果幾個月後寶寶耳朵又出現感染,而這之前一切正常,那說明這次感染不是上一次的繼續。

預防耳部感染

接下來一年,耳部感染還有可能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這種情況在兒科診所很常見。下面介紹如何防止或減輕耳部感染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盡可能延長母乳餵養時間。母乳

餵養的嬰兒耳部感染的幾率較少。

控制過敏原。過敏會引起中耳積液,進而滋生細菌,引發感染。父母要成為寶寶的過敏偵探,判斷可能的過敏原。最常見的是吸入式過敏——煙、灰塵和毛屑。總之,不要在寶寶周圍吸煙。採取特別預防措施,不要把容易積塵的毛絨玩具放在寶寶的臥室裡(見第689頁關於清潔寶寶臥室的技巧)。另外,食物過敏,特別是乳製品過敏,也會導致耳部感染。

改變寶寶的社交環境。你的孩子是不是經常和一些流鼻涕的小傢伙在一起玩?在幼兒園的寶寶確實經常患感冒。考慮讓寶寶去一個人少一點的幼兒園,或對病兒隔離管理政策比較嚴格的幼兒園。

讓寶寶身體豎直地吃奶。如果你

的孩子是吃奶粉的,喂的時候要讓他身體豎直,或者平躺時身體與床面成至少45度角。這樣會減少配方奶從喉嚨流人耳咽管的機會,以免造成發炎。母乳餵養的寶寶躺下吃奶也很少會得耳部感染,是因為吞嚥的方式不一樣,而且母乳對中耳組織的刺激性要小一些。如果你的寶寶吃母乳,但耳部感染還是比較容易復發,那就不要用平躺的姿勢餵奶。

感冒要及早治療。要留意孩子通常由感冒進展到耳部感染的過程。如果通常的程序是流鼻水時寶寶還很開心,到了流濃彝涕時就很暴躁,然後幾天後再升級到全面的耳部感染,那麼聰明的做法是盡早咨詢醫生,及早治好感冒。

保持鼻腔清潔。用蒸汽療法(見第655頁),並清空鼻子(見第654頁),保持鼻腔通暢。

如何防止耳部感染

.母乳餵養*控制過敏原*減少和生病寶寶的接觸*讓寶寶身體豎直地吃奶*及早治好感冒*保持鼻腔的清潔*勤做複診,檢查要徹底*抽出中耳積液一再復發的耳部感染即使你已經試過了上述所有預防辦法,寶寶的耳部感染還是一再復發。除了經常去醫院外,寶寶的行為也開始惡化,如脾氣變壞(我稱之為耳朵個性)。在耳部感染重複發作期間,有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因為寶寶感覺不舒服,聽得不清楚,因此表現也不會好。事實上,經常性的耳部感染治好之後,父母發現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寶寶變乖了。

整個預防過程,包括長期的抗生素治療和手術治療,都是為了多爭取—些時間,等寶寶自身對細菌的免疫力增強,耳咽管發育成熟。大部分兒童要到三四歲時才能擺脫經常性的耳部感染。

長期的抗生素治療

防止頻繁耳部感染的一個辦法是在寶寶1~6個月期間,每天服用1~2次低劑童、溫和的抗生素,特別是在冬天時。

給孩子服這麼長時間的抗生素,父母自然很不放心。但想想服藥的好處。低劑量、溫和的抗生素要比每隔—段時間就要吃強效的抗生素更適合人體。

用於預防的抗生素,就跟有些兒童連續20年每天服用預防風濕熱的抗生素一樣,對人體沒有害處。沒有這種預防措施,經常復發的耳部感染會引起寶寶暫時性的聽力損傷,而好的聽力是語言學習所必需的。過於頻繁、時間過久的耳部感染,甚至會引起永久性的聽力損傷。沒有這種預防措施,可能就得接受手術治療。

讓細菌和液體長時間遠離中耳,也能讓中耳部分一特別是耳咽管——從頻繁的感染中恢復過來。耳咽管受到慢性破壞時,感染就會一次又一次出現,形成惡性循環。而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能使寶寶很長時間免於感染,擺脫惡性循環。除了容易過敏的寶寶之外(這一點並不十分肯定),解充血劑和/或抗組胺劑對治療或預防耳部感染沒有任何價值。記住,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並不能從耳朵裡排出液體。讓寶寶的鼻腔保持暢通也是很好的預防辦法。

手術治療

偶爾也有預防措施不起作用的時候,寶寶還是頻繁地出現耳部感染。這時中耳的積液已經變得像膠水一樣黏稠,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排出。這種手術叫鼓膜切開術,是在輕度的全身麻醉下,由耳鼻喉專科醫生把膠狀的積液從中耳抽出。醫生會往鼓膜中插人一根很小的塑料管(大約圓珠筆的筆尖大小)。塑料管要插在那裡約6~12個月,使積液完全流乾淨,這樣就減少了感染的次數,使聽力立即得到改善。這個手術需要半小時左耳部感染復發的治療步驟為了更好地預防和管理耳部感染,適時地進行下述每一步驟是很重要的。只要前3個步驟確定做到,大部分寶寶不需要走第4步——手術治療。

第1步:每一次耳部感染都要確實治療與醫生配合好,堅持不懈地治療,認真仔細地跟蹤,直到感染完全消除,寶寶的耳朵恢復正常。如果耳部感染變得越來越頻繁,進人第2步。

第2步:採取預防措施

就像前面建議的那樣,採用一些預防措施..母乳餵養,控制過敏原,讓寶寶少跟病兒接觸,豎直餵奶,及早治好感冒,讓寶寶的鼻腔通道保持暢通。如果耳部感染還是~再復發,進入第3步。

第3步:嘗試每日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如果你還是得經常上醫院,進入第4步。

第4步:手術治療

右。塑料管會自動掉落,留在鼓膜上的小孔也會自行癒合。

半夜耳朵疼的處理辦法

寶寶夜裡耳朵疼時,醫生和父母就要放棄一晚的好眠,陪寶寶一起度過。但事實上,寶寶半夜疼醒後,一般沒有必要半夜三更去找醫生,除非他看起來真的病得不輕。醫生唯一可能做的(也是你沒法自己做的)是給寶寶抗生素,但這也不會讓疼痛立即消失。另外,你可能也很難在半夜找到一家還在營業的藥店。

試試下面這些緩解半夜疼痛的辦法,等到第二天一早再聯繫醫生。在白天,當醫生開的抗生素發揮作用之前,你也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給寶寶服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撲熱息痛首次服用時使用雙倍劑置也是安全的。

*往玻璃杯裡倒一點炒菜用的油,如植物油或橄攬油,把玻璃杯放在熱水中,使油變得溫熱,然後往寶寶疼痛的耳朵裡滴幾滴。按摩耳道外側,使油流人鼓膜,減輕疼痛。

*讓寶寶躺著時把疼的那一側耳朵朝上,或者讓寶寶坐直,用這個姿勢入睡你可以半躺在床上,背後墊幾個靠枕,比寶寶靠在你的懷裡睡覺,不疼的那只耳朵貼著你,疼的那只耳朵朝外。

*為了加快黏液從鼻腔(也許還能從珥咽管)裡排出,給寶寶來一個蒸汽浴(見第655頁)。

通過電話請醫生治療耳部感染

醫生通常不願意這樣做。耳朵疼未必就是感染。我見過很多連續幾年經常抱怨耳朵疼的孩子,但對他們進行檢查後,發現一切正常。

早期、輕微的耳部感染也不必用抗生素,最好是帶著孩子來找醫生。有可能的話,給孩子省掉一個接受抗生素診療的過程。醫生檢查並確診是耳部感染後,才能決定該怎麼進行治療。

鼻竇感染

當攜帶細菌的空氣進入呼吸道後,有好幾條路可以走,並可能引發感染。我們剛剛說完中耳,下一個要談的是鼻竇。

鼻竇是指_【骨骼沿鼻子兩側、眼睛下方和眉毛上方的小空間。感冒時,和鼻腔通道一樣,鼻竇的內膜也會發炎,分泌黏液。這些黏液積在鼻竇裡,流到鼻子裡,繼續往前流造成流鼻涕,往後流進喉嚨,形成鼻涕倒流,導致嗓子癢,平躺時咳嗽。

這些液體有時候有_不出去,會積在鼻竇裡,引發感染。

寶寶聽得見嗎

在孩子成長的各個年齡段,你都可以通過一些觀察來檢查他的聽力。如果你對下面很多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請醫生檢查一下寶寶的聽力。

年紀 觀察

0-3個月

寶寶對突然的聲音會受驚或眨眼嗎?

當你說話時他會停止哭泣嗎?

當你說話時他會停止吮吸嗎?

看起來能意識到聲音的存在嗎?

會被聲音吵醒,而不是只有搖晃嬰兒床才能醒?

3-6個月

當你說話時,會朝你轉過頭來嗎?

能認出你的聲音,對你的聲音有反應嗎?

你說話時他會笑嗎?

你說話時他會咿呀叫嗎?

聽到音樂會安靜下來嗎?

6-9個月

會轉過頭尋找聲音來源嗎?

會不會像牙牙學語一樣發出很多聲音?

會根據不同需要發出不同聲音嗎?

9-12個月

當從後面叫他的名字時,他會轉過頭來嗎?

大家一起吃飯時,會朝餐桌上正說話的人看嗎?

能模仿你的聲音嗎?

大人聊天時他會留神聽嗎?

12-18個月

對「不」有反應,能說「媽媽」和「爸爸」嗎?

當大人提到一個熟悉的物體或人時,他會朝這個物體或人看嗎?

懂得「扔球」的意思嗎?

當你說「出去」時,他會朝□口跑嗎?

當你說「拜拜」時他會擺手嗎?

18-24個月

至少能說10個字嗎?

是不是有時會重複你的命令?

是不是比前一個階段說得多了,指得少了?

當你說話時,他不用很仔細地看你的臉,也能明白你說的話嗎?(在你說話時,如果寶寶目不轉睛地看著你的臉,有可能是通過口型來理解你的意思。)與耳朵疼、流鼻涕或嗓子疼不同,彝竇感染症狀不太明顯,經常被忽略,因為寶寶看起來沒有什麼異樣。其實鼻竇感染很少是突然之間出現的,上面這個過程通常要用7~10天,產生足夠的細菌,才能導致全面的鼻竇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如下描述的這些症狀,不要急著一下子衝到醫院。先等等,看看接下來怎麼樣。

症狀

因為鼻竇位於面部和鼻子的骨骼裡面,醫生不可能像看到耳部感染和嗓子發炎一樣清楚地看到感染的情景。醫生會非常重視你對寶寶症狀的描述,同時檢查鼻子、耳朵、眼睛和面部。當有如下症狀時,很有可能是鼻竇感染:*流黃色或綠色的濃鼻涕,已經超過一周時間。

*感冒時間長(超過一兩周),或者一旦停用抗生素,感冒就復發。

*眼睛下面有黑眼圈,下眼皮浮腫。

*臉色蒼白、消瘦。

*眼角有濃稠的分泌物。

*咳嗽,有痰,夜間還會加重。

*因為鼻竇內的黏液受到感染,導致呼吸有異味。

*疲勞,低燒。

*眼睛周圍、前額和臉頰疼痛。治療最近人們越來越傾向於不用抗生素治療鼻竇感染。研究顯示,早期、輕微的鼻竇感染可以用適當而有效的非抗生素手段治好,例如鼻涕導出和蒸汽療法(見第654和655頁)。

抗生素治療鼻竇感染的方法與治療耳部感染基本相同,只是時間要更長。連續服用兩三周的抗生素才治好鼻竇炎,這是很平常的事。除了用抗生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寶寶的鼻子保持暢通,使鼻竇裡的黏液排出來。安全有效的解充血型鼻腔滴劑也可以用來打通寶寶的鼻腔通道,使黏液排出。

鼻竇感染在學齡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上更為常見,但嬰兒的小小鼻竇也可能受到感染。

哮吼

哮吼(學名叫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是上呼吸道的一種病毒感染。哮吼之所以令人擔心,是因為感染的部位——聲帶——是呼吸道最狹窄的部分,任何感染引起的腫脹都可能使原本就很窄的通道變得更窄,阻礙呼吸。

症狀

哮吼可能來得毫無徵兆,寶寶忽然從床上坐起來,開始咳嗽,聲音像犬吠一樣。或者一開始只是感冒,後來加上發燒、聲音嘶啞、呼吸渾濁、嗓子疼,慢慢升級為哮吼性的咳嗽。父母需要關注的是,哪種哮吼是嚴重的,哪種是不嚴重的。

不嚴重的哮吼

主要觀察寶寶的行為以及哮吼是如何進展的。如果你的寶寶經常笑,很開心,很愛玩,對周圍很感興趣,沒有明顯地受到哮吼的干擾,這就是好的信號。如果寶寶能躺下來人睡,睡得安穩,呼吸沒有受到影響,你就可以放心。如果你聽到寶寶的呼吸聲有些刺耳,不要擔心,只要他能睡好就沒問題。輕微的哮吼一般不需要看急診,採取下文介紹的措施,很容易就能緩解症狀。

嚴重的哮吼

如果寶寶出現下面的症狀,你需要加以關註:寶寶的呼吸道被堵住,沒法得到足夠的空氣,臉上一副難受的表情,對任何遊戲或交流都沒有興趣,好像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獲取空氣。寶寶不會躺下來,只是坐著,努力地呼吸,也睡不著。注意寶寶胸骨以上的脖子上的小凹陷,只要寶寶用力呼吸,這個地方就會往下陷。寶寶吸氣時,也許還會發出拉長的喘鳴聲。

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需要立即叫醫生。

哮吼的治療

治療哮吼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讓寶寶放鬆。這就是父母的細心照料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焦慮(來自寶寶和父母)會加劇哮吼。如果你能讓寶寶放鬆下來,他的呼吸道就有可能跟著放鬆。讓寶寶豎直身子坐在你大腿上,聽舒緩的音樂,唱搖籃曲,讀故事或看放鬆的電視節目。如果是母乳餵養,就讓寶寶吮吸乳頭。(見第185頁關於讓寶寶在醫院裡放鬆的討論。)濕度也有助於讓寶寶腫脹的呼吸道暢通。關上浴室門,打開淋浴的熱水龍頭,和寶寶一起坐在地上(隨著水霧升起,浴室裡會保持一定濕度)。或坐在椅子上,讀個故事給寶寶聽。盡可能開窗。涼爽的空氣加上蒸汽,效果比只有蒸汽要好。讓寶寶靠著你膝上的枕頭或靠著你。你可以讓蒸餾器直接朝寶寶鼻子的方向噴蒸汽,也可以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在床架上搭一塊床單,做成一個帳篷,讓加濕器直接對著帳篷噴冷霧。但根據我的經驗,哮吼的寶寶不喜歡帳篷。你可以先讓寶寶在你懷裡睡著,然後豎直地把他放在嬰兒座椅上,再在外面搭一個噴霧帳蓬。你甚至可以和寶寶一起在有蒸汽的浴室裡睡一會兒。

如果寶寶發燒,給他吃適宜劑量的退燒藥(見第648頁)。讓寶寶慢慢地喝果汁,但哮吼發作時不能給他吃固體食物,以免噎住或嘔吐,甚至吸人肺部。要給寶寶吃軟質食物,如果凍之類,直到情況好轉。不要在沒有醫生建議的情況下給孩子吃非處方藥,特別是解充血劑或抗組胺劑。這些藥可能會使剛被濕氣打開的狹窄呼吸道變得乾燥。如果夜晚的空氣潮濕而涼爽,可以帶寶寶出去走走(不過可別告訴姥姥或奶奶)。把車窗打開,緩緩地在夜色中兜個風。很多寶寶晚上因為哮吼去醫院時,半路上情況好轉,就是得益於夜晚潮濕的空氣。

除了用抗生素來治療這種病毒性疾病,還有一種藥能緩解呼吸道和聲帶的腫脹,大大改善呼吸狀況。這種藥就是口服的類固醇。類固醇會讓大多數父母都覺得恐慌,但所有你聽說的有關類固醇的副作用都是長期使用引起的,只用幾天不會有問題。用於治療哮吼時,類固醇藥效能持續24小時,主要在第2和第3個晚上(哮吼最嚴重的階段)使用。但沒必要半夜打電話請醫生開類固醇。這種藥服後8小時才會起作用,因此半夜服藥沒有用。

何時要看急診

試過以上的治療方法後,評估一下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寶寶的呼吸順暢了一些,蒼白的臉上有了血色,或者開始進行一些互動,或想要睡覺(雖然呼吸聲還是很大),那麼繼續用蒸汽療法並密切觀察。萬一出現下面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要立即叫醫生,趕緊去醫院。

*吸氣變得更加吃力,原來聲音較低的喘鳴,變成了聲音很高的哨聲。

.臉色更加蒼白。

*因為不能呼吸,寶寶沒法說話或哭泣。

*寶寶呼吸越來越費力。

*吸氣變得急促,但呼吸聲卻越來越小。

在去急診室的途中,記住要開著車窗,讓空氣流通,也讓車外的濕氣能進人車內。試著唱歌安撫寶寶。各種程度的哮吼都要小心應對,因為可能很快演變成致命危險。如果對寶寶的病情沒有把握,要咨詢醫生,或立即帶寶寶去急診室。

哮吼的過程

這種呼吸短促、咳嗽像狗吠一般、伴隨發燒的症狀一般要持續5天左右。哮吼通常在白天輕微一點,晚上加劇。第2和第3個晚上要比第一個晚上嚴重得多。因此,出現哮吼後的第2天早上就應該去看醫生。5天之後,大部分哮吼會轉變成一種呼吸渾濁的咳嗽,持續一周左右。不必為這種咳嗽擔心,除非寶寶發燒5天以上,或看起來病懨懨的。

腹瀉

如果嬰JL的大便比平常稀軟,但排便的次數並不比平常多,那這就算不上腹瀉。腹瀉——糞便呈液態一更多的是指排便的頻率。在嬰兒期,最常見的腹瀉原因依次是胃腸道感染、感冒、食物不耐症和抗生素治療。在整個嬰兒期,大便的顏色和密度有階段性的變化是正常的,尤其是飲食出現變化的時候。如果寶寶的大便連續幾天都有點稀軟,不要擔心。這是腸道功能的正常變化。出牙是幾天內大便變稀的常見原因。

腸道內膜受到感染時,痊癒是非常緩慢的。腸道內膜上有幾百萬個微小的突起,經過消化已變為液態的食物在其中穿行,得到吸收。當腸道受到感染時,這些像刷子似的內膜和其中的消化酶都受到了損傷,會讓食物不經消化就穿越過去。

英文「腹瀉」(diarrhoea)-詞來源於希臘詞彙,意為「流過」。腹瀉時,大便頻繁,呈水樣,綠色,有黏液,惡臭,甚至呈噴射狀,偁爾還有血絲。肛門周圍通常會有粗糧的紅色疹子。另外,寶寶還經常會出現病毒感染的其他特徵:感冒、全身不適、沒精打采。

脫水..腹瀉何時要擔心

大部分腹瀉不過是點小麻煩,算不上大病,只需多喝水,飲食上小小地改變一下,很快就能座愈。腹瀉最令人擔心的是脫水。寶寶身體裡的鹽分和水分的比例是平衡的,健康的腸道和腎臟保證了這種平衡,讓身體器官正常運轉。而腹瀉破壞了這種平衡,使身體流失水分和鹽分,也就是脫水。如果加上嘔吐,那脫水的危險性就更高了。

脫水的症狀

輕微到中度的脫水

*體重減輕5%。

.還是玩得很開心,但人安靜多了。

*嘴部乾燥,哭時眼淚很少。

*小便的次數比平常少。

嚴重的脫水

如果下列症狀裡的3種或更多都與你的孩子符合,或孩子看起來真的病得不輕,你應該去找醫生。

*體重減少5%~10%。

*嗜睡或極度暴躁不安(見第625頁)。

*眼窩下陷。

*頭上的囟門下陷(不到一歲的嬰兒)》.嘴部乾燥,哭時沒有眼淚。

*皮膚乾燥、蒼白、有皺褶。

*小便很少(一天只有兩次或更少)。

*尿液暗黃。

對付寶寶的腹瀉

第1步:查清原因。你最近有沒

有改變寶寶的飲食?例如從喝配方奶變成了喝牛奶,斷了母乳改喝配方奶,添加了新食物,或者哪一種食物(例如果汁)吃多了,等等。(見第678頁對果汁引起的腹瀉的討論。)寶寶如果其他方面都很健康,只是大便稀軟和呈水樣(一般沒有黏液和血),肛門周圍出現紅圈,說明他對最近的食物不耐受。恢復寶寶以前的飲食,並減少或去除可疑的食物(見第691頁對食物過敏的討論),寶寶的大便應該會在一周內恢復原狀。寶寶感冒或發燒了嗎?除了大便稀、有黏液外,他是不是整個人都不舒服?如果是這樣的話,腹瀉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接下來進行下一步。

第2步:判斷腹瀉和脫水的嚴重

程度。寶寶玩得開心嗎?哭時有眼淚,嘴角也不幹,尿布經常濕嗎?大概除了尿布需要更頻繁地換洗外,沒別的異常。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不必特別做什麼(除了換尿布),注意觀察大便就可以了。

為了確保腹瀉不至於造成脫水,每天給寶寶稱體重,最好每天早上吃飯之前,給寶寶脫光衣服稱,用你能買到的最精確的體重秤。基本原則是:體重沒有減輕,就不用擔心,也不用找醫生。體重減輕的程度和速度決定了脫水的嚴重程度。如果你的孩子體重沒有多大變化,就是沒有脫水。相反,如果你的孩子體重輕了5%(例如一個體重10千克的嬰兒體重輕了0.5千克),說明他已經由輕微脫水向中度脫水過渡了,這時需要和醫生聯繫。體重掉得越快,越要擔心。體重一天之內掉5%,比一周之內掉5%要嚴重得多。如果體重減輕得很快,嬰兒通常會表現得病懨懨的,而慢慢地減輕,看起來就還好。若體重減輕了10%,特別是在幾天之內減輕的,說明脫水已經非常嚴重,需要立即上醫院,最好能在這麼嚴重之前就上醫院。如果你注意到寶寶的排便次數越來越多,大便變綠、變稀,呈噴射狀,寶寶開始有點露出病態——雖然他看起來還不是很「乾燥」,也很好動,那就進人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