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 第28章常見緊急狀況的急救和處理方法 >

第28章常見緊急狀況的急救和處理方法

蘇珊有一個經常出事的孩子,折騰得她連白頭髮都長出來了。有一次她甚至問我:「哪裡能找到一個肯住在我家的醫生呢?孩子學走路這幾年,我該怎麼過啊?」

家裡再安全.寶寶再聰明,意外也是有可能發生的。父母就是寶寶的第一位急診醫生。救孩子的命是十萬火急的事。

提前準備,有備無患

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你必須對家中環境、處理技巧及自己的心理提前做好準備。

預防。盡可能創造一個不會出事的家庭環境,可以參見第25章。

準備。上一門嬰兒心肺復甦課程,學一些基礎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每兩年複習一次。這些課程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或醫院提供。如果沒有,和別的父母合請一位專業人士為你們提供指導。就像你為了迎接寶寶到來去上分娩課程一樣,心肺復甦課程能讓你對寶寶出生後的安全問題做好充分準備5上中學的孩子也應該上這麼一門課,因為他們經常是小弟弟、小妹妹的臨時看護。至少要全家一起看心肺復甦課程的錄像帶,然後一起討論和練習學到的內容。

要求寶寶的保姆也要上這樣一門課,如果你的寶寶上的是幼兒園,要保證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有過這方面的訓練。

練習。不時地在你腦海裡綵排一下,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該怎麼做。回想你從心肺復甦課程裡學到的內容。用洋娃娃或靠塾做實驗,不要用寶寶。預先想好整個行動的計劃,要對之非常熟悉,這樣當意外真正發生時你就能像反射動作一樣迅速。本章我們將介紹一些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救命技巧。

特別提示

接下來的指導並不能代替心肺復甦課程或基礎急救培訓。

異物窒息

異物室息是指寶寶的呼吸道被東西堵住,很難正常呼吸。它是導致兒童死亡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何時不需急救

如果寶寶能咳嗽、哭鬧或說話,

而且明顯還能呼吸,說明呼吸道沒有被堵住。有空氣進出才能製造聲音。寶寶自己的咽反射和咳嗽反射遒常能將堵塞物咳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干預措施都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可能造成危險。你只需要在寶寶身邊,給他精神支持,向他保證「沒問題」,這樣寶寶才能不驚慌。記住,要是你的表情很擔心,寶寶也會如此。你慌,寶寶也慌。

除非你能輕易地看到堵塞物,否則不要用手指去取:這樣做可能會把物體推得更深。

何時需要干預

如果寶寶顯示出下列症狀,說明他的呼吸道被堵上了:*氣喘或臉色發青。

吞入的物體

把手裡的東西放進嘴裡是寶寶的標準動作,但會讓父母擔心不已。寶寶經常會吞下小東西,如硬幣,這些東西幾乎都能通過腸道,並在1~3天內隨大便排出,沒有什麼傷害。如果你的寶寶不咳嗽,沒有流太多口水,沒有肚子疼,看起來很好,那就不太有必要通知醫生。

但也有需要擔心的時候。有時

像大顆的硬糖或大硬幣會堵住寶寶的食管,也就是從嘴裡通到胃的那根管子。雖然食管被堵遠沒有氣管被堵來得嚴重,但也會影響寶寶吞嚥,有時甚至危及寶寶的呼吸。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立即叫醫生:大量流口水,被堵的地方有痛感(通常大孩子才知道堵的地方),吞嚥困難。

*昏倒(而且你懷疑寶寶是異物窒息)。

*表現出「我被登住了」的表情;睜大眼睛,張開嘴巴,流口水,表情很驚慌。

*大一點的孩子會表現出噎住時一般的做法:用手緊握喉嚨。用哪種方法一直是見仁見智,但現在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海姆利克氏操作法更適用於大一些的兒童及成人。父母們用拍背按胸法時通常覺得更自在,犯的錯誤也比較少,但我們還是推薦對一歲以上的嬰兒用海姆利克氏操作法。有必要時兩者同時使用。

如果寶寶登住了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上述所列的任何一條,你可以採取兩種辦法:對於1歲以上的嬰兒,用海姆利克氏操作法(也叫腹部按壓法),對於不到1歲的嬰兒,用拍背按胸法。

不推薦不到1歲的嬰兒用海姆利克氏操作法,因為可能會挫傷重要的內臟器官。

過去,~2歲的嬰兒到底該

特別提示

不管你用哪種方法,都要全力以赴,不要放棄。異物可能會溶解或變小,呼吸道也可能會放鬆,使異物更容易吐出。如果你的寶寶在公共場所發生異物窒息,你要大聲呼救尋求幫助,特別是如果你不懂得心肺復甦術。也許周圍正好有人會心肺復甦術。行動要迅速,但要讓每個動作都確實發揮效用。

拍背按胸法(適用於不到1歲的嬰兒)第1步:拍背5次。讓寶寶面朝下,趴在你的小臂上,頭稍微向下。用你的手支撐寶寶的下巴,另一隻手的手掌快速、有力地在寶寶肩胛骨之間連續拍打5次。同時要呼救,尋求幫助:「我的孩子被噎住了,快打急救電話!」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就做第1~4步,然後帶著寶寶去打電話求救(見第5步

第2步:按胸。如果寶寶還沒有吐出異物(寶寶還在咳嗽或哭泣,或你沒有看到東西吐出來),還不能呼吸,把他轉過來,身子搭在你大腿上。在寶寶胸腔快速而有力地按壓5次。為了找到正確的位置,設想兩個乳頭之間有一條線,你按壓的地方就位於這條線和胸骨交叉點下面一指寬處。用兩三根手指快速按壓胸骨,按壓的深度是1.5~2.5厘米之間,每按壓一次後,無須移動手指,讓胸骨自行恢復原位。果你看到了異物,用一根手指繞著異物周圍將其掃出來,但不要盲目地亂弄,否則會讓異物繼續堵得更深。

抬高下巴和舌頭

第3步:抬高下巴和舌頭。如果寶寶還不能呼吸,檢查一下是否有可見的異物。用你的拇指按壓寶寶的舌頭,用你的報指和食指捏住寶寶的舌頭和下巴,抬起他的下巴,打開嘴,查看寶寶喉嚨的後部。這樣或許會讓舌頭離開喉味後部,使異物鬆開。如第4步:口對口呼吸。如果寶寶還是沒有呼吸,對他做口對口,或口對口和鼻子的呼吸,連續做兩次(見第717頁)。如果隨著每一次呼吸,寶寶的胸部都有起伏,就說明呼吸道是暢通的。繼續做,直到寶寶能夠自己呼吸。

第5步:重複以上步驟。在打電

話和等待救護車到來的過程中,重複這4個步驟。經過充分練習,這4個步驟做起來可能不到--分鐘。用洋娃娃做練習,讓自己的動作變得很熟練。

海姆利克氏操作法(腹部按壓法.適用於1歲以上的嬰兒)海姆利克氏操作法不推薦用於不到1歲的嬰幾。

如果孩子已經失去意識。讓孩子

平躺在堅硬的表面上(地板或桌了)。跪坐或站在他身側或腳邊(不推薦跨坐在孩子身上的姿勢,因為對較小的孩子來說,這種姿勢容易導致按壓力度過大)。你一隻手的手掌根部放在孩子肚臍和肋骨之間的中間線上(小心不要觸到胸骨的末端,以免弄傷內臟),另一隻手疊在這隻手上面,連續、快速地按壓5次。孩子越小,操作越要輕柔。如果腹部按壓後,孩子還沒有吐出異物,用抬高下巴和舌頭的方式打開呼吸道,如果能看到異物,就用你的手指掃出來(同樣不能盲目地撈)。假如還是不成功,孩子依然沒有呼吸,用口對口的呼吸手法(第717頁),再重複按壓腹部。

如果孩子還有意識。站在孩子身後,用你的胳膊圍著他的腰。將-只手握成拳頭,用拇指抵住孩子腹部中線位置,稍微在肚臍以上,但在胸骨以下。另一隻手抓住這只拳頭,快速地在孩子的腹部向上按壓。如果有必要的話,持續6~10次。小心你的拳頭不要碰到胸骨的末端或肋骨。

對還有意識的孩子實施膣部按壓.

如果孩子沒有呼吸了:心肺復甦術的步驟第1步:迅速評估情況。如果你看到寶寶臉色蒼白、發青,很明顯沒有呼吸,立即開始第2步。如果你還不確定,看看,聽聽,感覺寶寶是否還有呼吸。

第2步:清除口腔。尋找口腔裡的異物,如食物或口香糖。小心地拿掉看得見的東西,不要盲目地亂挖。如果口腔裡有嘔吐物或液體,給寶寶身體翻個面,利用重力作用把東西清出來。如果你懷疑寶寶異物窒息,按第714頁介紹使用拍背按胸法。

第3步:調整身體姿勢.打通呼吸道。讓寶寶平躺,頭與心臟同高。用一隻手抬起他的下巴,讓舌頭離開喉嚨後部,用另一隻手按壓額頭。

讓寶寶的頭部稍微向上,好像聞東西時的姿勢(你可以自己聞東西試試,注意你的頭部是如何向前、向上的)。嬰兒頭部傾斜的角度不要像大人那麼多,那樣會堵住呼吸道。在寶寶脖子底下放一條捲好的毛巾,通常就能保持正確的姿勢。

孩子長大一些後,頭後仰的角度可以稍大些。你抓著下巴的手指不要去壓喉嚨,可以拉下唇,讓嘴巴張開。

第4步: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不到一歲的嬰兒:用你的嘴巴蓋住寶寶的嘴巴和鼻子。使勁吹氣,使寶寶胸部能夠起伏。將你兩頰內的空氣朝寶寶嘴裡吹,而不是用全部的力量做一次深呼吸。將太多空氣太快地吹入寶寶嘴裡,可能會損害寶寶的肺,或者使胃部擴大,影響呼吸或引起嘔吐。一開始先吹兩口短氣。在吹氣的過程中,觀察寶寶胸部是否起伏。

如果寶寶胸部有起伏,就說明呼吸道是暢通的,你的方法是對的。繼續做人工呼吸,直到寶寶能自己呼吸。

人工呼吸要穩定,每3秒鐘一次(每分鐘20次)。

如果寶寶胸部沒有出現起伏,那就把寶寶的口鼻封得更緊些,加大力度。若試過幾次之後,還是沒見起伏,說明呼吸道可能有堵塞,接下來,要麼調整頭部傾斜的姿勢,重新開始人工呼吸,或者立即採用拍背按胸法,排出可能的異物(見第714頁)。

*一歲以上的孩子:對於大一些的嬰兒和兒童,你要用搏指和食指擠住他的鼻孔,然後用你的嘴唇緊緊地圍住寶寶的嘴唇,形成一個嚴密的封口(見下頁圖)。接下來的操作與對—歲以下嬰兒的操作相同。

第5步:檢查寶寶的脈搏。能感覺到寶寶的脈搏,說明心臟還在跳動,你不必擊打他的胸脯。找寶寶身上的脈搏,最簡單的辦法是輕輕地按上臂內側的肌肉,就在肩膀和肘部的中間。

對大一些的孩子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你也可以檢查寶寶脖子的側面。如果沒有感覺到寶寶的脈搏,立刻進人第6步。

第6步:開始胸部按壓。把寶寶

叫救護車

在緊急情況下,要告訴救護人員下列信息:*你目前的地址(如果地方難找,請快速給對方一些指示)*你目前地址的電話號碼*寶寶的名字和年齡*寶寶的情況*事故出現的原因如果你嚇壞了,不知所措,請身旁的人詢問對方,在等待救護車到來之前該做什麼。

放在堅硬的表面,如地上或桌子上。解開或脫掉寶寶的上衣。用兩三根手指放在寶寶胸骨上,位於乳頭線下方,就像前面第715頁「按胸」部分提到過的那樣。把胸骨向下壓(心臟恰好在下面),深度為1.5~2.5厘米,速度為每分鐘至少100次。

如果是你一個人給寶寶做心肺復甦,每按壓5次後,做一次口對口的人工呼吸,要保持一個合理的頭部姿勢,觀察寶寶胸部有無起伏。在按壓的過程當中,你的手指不要離開寶寶的皮膚,除非是在做人工呼吸時。如果兩個人合作,則一人負責壓胸,每5次停一下,讓另一人進行人工呼吸(這樣的配合一般只有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才能做到,沒有接受過訓練的人很難精確地協調好按壓心臟和人工呼吸間的時間間隔)。

隔幾分鐘再檢查一下脈搏,直到專業救援人員到來。當你感到有脈搏時,停止按壓胸部,但可以繼續進行人工呼吸,直到寶寶可以自己呼吸。

總結一下,心肺復甦術的步驟是:1.呼吸道:調整寶寶頭部姿勢,去除呼吸道的堵塞物,讓呼吸道保持暢通。

2.呼吸:進行口對口,或口對口加鼻子的人工呼吸,頭部保持正確姿勢,每3秒鐘呼氣一次。

3.血液循環:如果你感覺不到脈搏或心跳,做胸部按壓,每分鐘1下。

4.撥打急救電話:在開始實施心肺復甦的一兩分鐘內,一有機會馬上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對於8歲以上的兒童,在做心肺復甦之前就要撥打急救電話。)這裡介紹的處理異物窒息和心肺復甦的步驟,是由美國兒科學會2000年推薦的。研究不斷進展,可能時有突破,使目前的推薦有所改進,因此有必要上進修課程,學習最新技術(瞭解更新內容,請登錄WWW.AskDrSears.com)。

流血

要對寶寶的第一次流血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雖然大部分情況是小傷口,只需貼上創可貼就可以了。但瞭解如何識別和止住大出血,可以在關鍵時刻救孩子的命。

大出血

加壓。用紗布或乾淨的手帕壓住出血口兩分鐘。然後,如果可能的話,把傷口放在冷水下沖洗,評估傷口的嚴重程度。血管較密集的部位,例如頭皮,即使一個很/』、的傷口,也會流出很多血(加壓,塗抹抗生素藥膏,加上一點時間,就可以很快癒合)。流血量的多少取決於被劃開血管的類型。如果是一條小靜脈被劃開,血可能只有一點,兩三分鐘的按壓和/或放在冷水裡沖就好了。如果受傷的是動脈,血就會噴湧而出,這就需要至少10分鐘的按壓才能止住。如果你在按壓時中途停下來瞄一眼傷口,就要重新開始計時。接著用繃帶止血至少20分鐘,然後才能檢查傷口情況並盡快就醫。

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胸部按壓法

新生兒

按壓新生兒的胸部,最容易的方法是雙手放在寶寶腋下,握住寶寶整個胸部,用你兩個梅指的指腹按壓胸骨(見示意圖)。

對大一些的孩子(1歲以上)

用你的手掌根部,按壓得更深

些,約2.5~3.5厘米,速度為每分鐘100下。

用繃帶止血。如果流血不是靜脈受傷的那種小量出血,那麼至少按壓10分鐘,不要移開吸了血的紗布(揭開紗布可能會弄破凝結的血塊,導致傷口重新出血),而是要在原來的紗布上再加一塊。不要停止給傷口施加壓力,在紗布上纏繞繃帶,保持對傷口的壓力。

安撫寶寶。寶寶躁動不安,會讓

更多的血往傷口處湧。父母要鎮定,穩住局面。

讓寶寶保持正確的姿勢。讓寶寶

躺下來,把出血部位抬高,使之高於心臟,例如抬起胳膊。

尋求幫助。打電話給醫生尋求進一步的建議,或者帶孩子去看急診,特別是在你無法止血的情況下。

小出血

大部分孩子看到出血就會驚慌不已,其實一般小人兒也只會有小出血,可以很方便地在家處理。

保持鎮定。幼兒見到血就會很緊張,以為是自己的身體有了漏洞。如果你很慌張,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清洗傷口。把出血部位(例如胳膊)拿到冷水下沖洗幾分鐘,同時安慰孩子說「很快就會好的」(不要說「沒事、沒事」)。注意:洗去皮膚或頭髮上的血時,用冷水比用熱水好。不要忘了貼上創可貼。即使血止住了,及時纏上繃帶也會讓孩子覺得他的「漏洞」堵上了。

每日護理。每天用水沖洗傷口,能洗去殘餘物、細菌和死皮,而這些都會提高感染幾率。用乾淨的紗布輕輕壓干。根據傷口的位置以及類型,醫生可能會建議清洗和重新包紮,每天兩次。抹上抗生素藥音,根據醫生的指導重新包紮。

關於縫合傷口

寶寶的傷口需要縫合嗎?縫合能加快癒合,減少感染和結疤的幾率。如果傷口裂開,你能看到皮膚下面的肉,那就需要縫合。

前面說到過,頭皮上的傷口流血很多,但止血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傷口只有一點點。而且傷口癒合得快,很少感染。這些考慮,加上沒有美觀方面的問題,使頭上的小傷口可以無須縫合而自我痊癒。

另一個流血很多但也能自我癒合的地方,是連接上牙齦和嘴唇的組織,叫做繫帶。跌倒撞到臉時,繫帶常會受傷流血,但繫帶很少用得著縫合,只要用浸泡過冷水的紗佈施加壓力,或只要寶寶吃根冰棒,就能輕易痊癒。

有些長度不到1.5厘米,且沒有裂開的小傷口,可以用無縫膠帶(改良的蝴蝶繃帶)包紮。如果你不確定寶寶的傷口是否需要縫合,讓醫生來檢查一下。

父母的陪伴。如果寶寶的傷口需要縫合,當醫生給他做縫合手術時,你一定要陪在寶寶身邊,安慰他,給他信心。告訴寶寶正在做什麼。如果有疼痛,不要跟寶寶說不會疼。錯誤的說法會引起他的不信任。

無縫膠帶的使用

你需要有0.6厘米寬的無縫膠帶和剪刀。

1.根據之前的介紹清洗和壓干傷

口。

2.將膠帶剪成約1.2~2.5厘米的長度。

3.把傷口的兩邊合在一起。如果需要3段膠帶,用第一段膠帶橫跨傷口中央,使傷口兩邊合在一起,然後上下各一段。小一點的傷口只需要兩段膠帶。

如何減少疤痕。大部分的疤都是由護理傷口的方式而不是如何縫合引起的。試試這些方法:*根據醫生建議護理傷口,並根據介紹的方法做好傷口清潔。傷口被感染是導致留下疤痕的最重要原因。

*拆線要適時。縫針保留的時間太長反而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幾天以後按摩傷口。用含有蘆薈或維生素e的保濕液按摩皮膚。這樣的按摩能加快血液循環,使血液更快地流向傷口。

*不要讓傷口暴露在陽光之下,尤其是面部的傷口。在疫愈的頭6個月,避免陽光直射傷口。否則結痂處的皮膚會比周圍皮膚黑,使痕痕更加明顯。使用防曬指數(SPF)15或更高的防曬霜,或戴寬帽簷的帽子來遮擋傷口。

頭部受傷

沒有比孩子的頭撞到硬地板上的聲音更讓人膽戰心驚的了。腦袋起包和頭皮流血位列受傷急救電話的榜首。

在此,有必要區分一下頭骨受傷和大腦受傷。頭骨就像安全帽一樣保護著大腦,外面包著一層血管豐富的頭皮。大部分摔倒只會造成頭皮受傷,流很多血,或在皮膚下面斷裂的血管處形成-個大的腫包。不要擔心這些大腫包出現得多麼快。冰敷就可以讓它很快消失。這些腫塊和流血通常只限於頭皮受傷,很少傷及大腦。

頭部撞擊最讓人擔心的是大腦是否受傷,分為兩種形式:出血和腦震盪。當頭骨和大腦之間或大腦內部的血管破裂時,就會發生出血,擠壓大腦。頭部撞擊也會造成腦震盪,意特別提示要認真待頭皮傷口,雖然從外表看似乎沒什麼。但一個釘子就可能會穿過頭皮和頭骨,導致大腦被嚴重感染。一定要通知醫生。

思是大腦被「震動」了。

出血或腦震盪引起的腫脹會對大腦造成壓力,形成大腦損傷的外在症狀。

何時需要擔心

如果寶寶失去了意識,但還有呼吸,嘴唇粉紅(沒有發紫),讓他躺在平坦的表面上,打急救電話。如果你擔心寶寶的脖子受傷了,不要移動他,讓受過頸部損傷專門訓練的專家來搬動他。如果寶寶沒有了呼吸,立刻實施心肺復甦術(見第716頁)。如果寶寶出現了痙攣,清空他的呼吸道(見第725頁對痙攣的處理)。

有時候,如果寶寶屬於敏感類型,喜歡發脾氣,摔倒之後的憤怒會讓他陷入屏住呼吸的狀態,看起來像是痙攣。這種場面自然會造成恐慌,嚇得父母趕快送寶寶去醫院。即使後來發現並沒有必要,但/】、心點總是好的。我會告訴父母們,當有疑慮時,就帶著寶寶去附近醫院的急診室門口坐著。

觀察期

如果寶寶在摔倒之後還跟往常一樣,能走,能說,能玩,父母可以先安慰寶寶,在傷口或隆起處用冰袋敷20分鐘,觀察一段時間,再打電話叫醫生。這麼做的原因是,醫生主要是根據寶寶受傷後的表現而不是如何受傷來診斷嚴重程度。如果出現大腦損傷,症狀馬上會顯示出來,或者在接下來的24小時慢慢地顯示出來。

觀察期後,根據寶寶的情況決定是否要看醫生。另外,媽媽的直覺也很重要,我甚至認為這種直覺與最精密的電子儀器相比毫不遜色。如果你覺得事情不對,立刻打電話向醫生報告寶寶的情況,尋求建議,告訴醫生你為什麼擔心。

下面是接下來24小時內需要密切觀察的事項。

寶寶睡眠的變化

寶寶在身體受傷之後通常會想睡覺,這使得遵照醫生「觀察孩子意識的變化」要求的父母格外緊張。如果頭部受傷剛好在臨近睡眠或打盹時間,你可能會迷惑寶寶昏昏欲睡究竟是因為受傷還是睡覺時間到了。

因此,不太可能遵循「不要讓寶寶睡覺」的建議。讓寶寶睡覺吧,但每兩個小時就要檢查一次,注意一下情況:*臉色的變化,是否從粉紅轉為蒼白,如果發青就更要警錫。

*呼吸的變化。有時呼吸很淺,有時有10~20秒停止呼吸,緊接著呼吸不規律或喘氣(記住,新生兒呼吸不規律是正常的)。

.身體一側的手或腳驟然一抽。

如果寶寶的膚色和呼吸都正常(和平常變化不大),直覺也告訴你不用擔心,那就沒有必要喚醒寶寶,除非醫生建議這麼做。頭部受傷後,深度睡眠幾乎總是和很淺的、缺乏規律的呼吸模式相繼出現,你以前可能沒有見到過。

然而,如果你不能肯定是不是有問題或寶寶的表現是不是不正常,輕輕叫醒寶寶,拉著半睡半醒的寶寶坐起來或站起來,然後再讓他躺下。

正常的話,寶寶會鬧一下子,然後上床重新安靜下來。如果寶寶沒有這樣,試著再讓他坐起來或站起來,把他的眼睛張開,叫他的名字,完全喚醒他。

如果寶寶醒了,看著你,哭鬧或是微笑,掙扎著想繼續睡覺,那麼你可以讓繼續睡,不用擔心。而如果寶寶沒有抗議,不能完全醒來,沒有吵鬧,臉色蒼白,呼吸不規律,流很多口水,或出現上一頁列出的任何一種大腦受傷的跡象,立即叫醫生。

平衡和協調能力的變化

白天觀察腦部損傷的信號比較容易:看寶寶怎麼玩耍。他摔倒之後的表現跟摔倒之前一樣嗎?坐得很直,走得很好,胳膊和腿的動作都正常嗎?或者他失去了平衡,搖搖晃晃,拖著腿,或者越來越沒有方向感?對不會走路的寶寶來說,觀察他坐或爬以及手的動作的變化。

冰袋的妙用

寶寶受傷後,對冰冷的東西敷在痛處一般都會產生反感。冰涼的感覺能減輕疼痛,減少流血和腫脹,但不要直接把一塊冰放在皮膚上,這會造成傷口組織的凍傷。你可以買不會滴水的速冷冰袋,放在你的藥箱裡。也可以把冰塊放在襪子或手絹裡自製一個簡易冰袋。如果你用塑料袋,外面要包上一層薄布或濕毛巾。把冰塊敲碎,放在襪子裡,就是一個可以改變形狀的冰袋。也可以把冰塊放在厚絨布玩具裡。在我家的冰箱裡就有這麼一隻冰小兔,遇到寶寶身上有腫塊、淤傷時,冰小兔就成了寶寶的好朋友。冷凍蔬菜也是好用的冰袋。好吃的冰棒對腫脹的嘴唇很管用。幫寶寶冰敷時要輕輕地,根據寶寶的忍受能力逐漸加大壓力,持續20分鐘。讓孩子把手放在冰袋上,能讓他更好地接受它。

嘔吐

有些寶寶受傷後會想睡覺,有些寶寶則是嘔吐,這主要是因為摔倒和受傷造成的難受不安造成的,不用擔心。但如果接下來6~24小時內寶寶持續嘔吐則是一個預警信號,立即給醫生打電話。作為預防,寶寶摔倒後的幾個小時給寶寶喝清涼飲料。母乳也很有療效。

眼睛的信號

眼睛能反映出寶寶體內的狀況,尤其是大腦的情況。事實上,眼睛後面跟大腦是緊密相連的,因此,醫生是通過看眼睛後面來檢查是否有腦部腫脹的情形。

嬰兒眼睛的信號比其他信號更難評估,但若出現如下情形,則需要叫醫生:眼睛斜視或眼球轉動,雙眼瞳孔大小不一致,寶寶移動時撞到物體一這說明寶寶的視力下降了。大—點的孩子會抱怨看到重影和影像模糊,這些也是要擔心的。

需要頭部X光檢查嗎

除了嚴重的頭部受傷或明顯的骨折外,頭部X光檢查作用不大,也沒有必要把一個玩得正高興的寶寶硬拉到醫院做X光檢查。現在,軸向分層造影掃瞄(CAT掃瞄)利用-系列交叉的腦部X射線,繪製出立體的圖像取代了作用不大的頭部X光檢查。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寶寶需要做頭部X光檢查,他通常就可以做CAT掃瞄。這項技術突破能比頭部X光檢查揭示出更多受傷情況,比如是否有腦部出血或腫大。在這裡提醒一下:在孩子的生活當中,腦袋撞到地是很常見的,而導致腦袋受傷的情況則不多見。

痙攣

痙攣(又稱抽搐)是由大腦中不正常的電流釋放造成的,不僅讓寶寶顫抖,也讓父母們膽戰心驚。痙攣的程度有別,有的是局部肌肉抽動,也有全身顫抖,稱做癲癇大發作,這時寶寶可能會跌倒,在地上扭動,翻白眼,口吐白沫,咬舌和暫時失去意識。

在痙攣發作時,急救的主要目標是保證寶寶的舌頭或分泌物不要擋住呼吸道,以免大腦缺氧。嬰兒期大部分痙攣是因為發燒,這種發作很短暫,很少危害到寶寶,但足以讓父母嚇得全身顫抖。如果你看到寶寶疼攣,採取下列措施:*把寶寶安全地放在地上,臉朝下或側臥,使舌頭向前,分泌物會因為重力作用而從喉嚨處排出。

*痙攣當中或之後,不要立即給寶寶吃或喝任何東西;也不要試圖控制寶寶的顫抖。

*如果寶寶的嘴唇並不發紫,呼吸正常,那麼不要擔心。

*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如果寶寶嘴唇發紫,沒有了呼吸,那麼在清理了呼吸道之後給他做口對口的人工呼吸(見第717頁)。

*為了防止寶寶扭動時撞到傢俱,將寶寶身邊的障礙物全部清除。

痙攣過後,寶寶往往會進入一場深深的沉睡。在第一次察攣過後的幾分鐘內,再來一次也是很常見的,特別是由發燒引起的痙攣。為了防止復發,如果在發作之後寶寶身體燙,立即給他服用撲熱息痛。脫掉他的衣服,用涼毛巾擦身體,給他降溫(見第648~650頁對如何退燒的討論)。

一般來說,痙攣過後給醫生打電話或帶孩子到附近醫院是最明智的。或者根據情況,你也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就跟前面提到的對頭部受傷的做法一樣。如果寶寶之前好好的,突然開始發燒,隨即出現短暫的痙攣,現在又恢復正常,那麼觀察一段時間是合適的。控制住發燒,你就贏得了安全的幾個小時,而不用給醫生打電話,也不用凌晨3點衝到醫院。但與發燒無關的痙攣或已經生了病的寶寶發生痙攣,都應該立即去醫院。先控制住發燒(用藥物或沖涼),因為在去醫院的途中,不斷攀升的高熱可能會帶來更多次痙攣發作。

燙傷

手腳敏捷的9個月大的寶寶,加上一杯伸手可及的熱咖啡,就造成了嚴重的燙傷。燙傷的程度和深度決定了疼痛和皮膚破壞程度。一級燙傷(如曬傷)只會導致皮膚發紅,並不很疼,只需要冷水、藥裔和一點時間就能痊癒。二級燙傷會有水皰、腫脹和皮膚剝落,而且非常疼。三級燙傷會損壞最深層的皮膚,造成嚴重的毀容。

燙傷的基本治療方法

如果寶寶被燙傷,釆取下列措施:*立即把燙傷的皮膚浸泡在冷水中至少20分鐘。除了能緩解疼痛外,冷水還能降低皮膚溫度,減少皮膚損傷。不要用冰,冰會加重組織的損傷。如果傷在臉上,用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敷臉,或用冷水沖洗臉頰;不要在傷處抹油、油青或粉末。

*如果寶寶的衣服著了火,用毛巾、毯子、外套或你自己的衣服撲滅火苗。

*迅速脫掉燒焦或浸透了熱水的衣服,但小心脫衣服時不要碰到寶寶的臉。必要的話可以把衣服剪開。

*評估燙傷的嚴重程度。如果只是發紅,沒有水皰,就把受傷部分浸泡在冷水中,時間盡可能地長。傷處不要覆蓋衣物,觀察受傷部位的變化。

*如果皮膚開始起水皰、發白或變黑,塗上抗生素藥資,用寬鬆、乾淨的布或沒有黏性的繃帶覆蓋傷處。打電話給醫生或帶寶寶去看急診*除了在冷水中浸泡傷處之外,還可以讓寶寶服撲熱息痛。

對燙傷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預防感染、毀容和變形(在癒合過程中,燒傷組織會縮短變形)。根據醫生的建議,大部分的家庭治療包括以下這些日常事項。

清洗。用溫水清洗被燙傷的皮膚,然後用乾淨的毛巾吸乾。水流能除去細菌和死去的皮膚組織。

用燙傷藥胥。在受傷的皮膚上抹一層處方藥資(硝酸銀軟裔和磺胺類抗生素),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覆蓋傷口。醫生會告訴你是否要(以及怎樣)在傷處塗抹藥裔,或者還需要用沒有黏性的紗布蓋住傷口,用繃帶包紮。

拉伸。如果傷處位於會彎曲的地方,例如手掌或手指的關節,每天至少拉伸10次,每次一分鐘,來防止縮短變形。

清除傷口。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醫生需要在癒合的過程中做幾次清除,把已經燙傷的組織除去,或是指導你來做這個微小的外科手術一一就跟剪指甲一樣容易。不要刺破水皰,除非醫生建議這樣做。

有了無微不至的護理,除非燙傷程度非常嚴重,面積很大,否則寶寶的皮膚--定會完美地痊癒,不會留下疤痕。

電擊灼傷

電擊灼傷不僅比燙傷更會破壞組織,而且電流還會導致心跳不正常。觸摸脫落的電線是極端危險的,需要馬上送急診,甚至實施心肺復甦術。而把指頭伸進電線插座,往往只會讓寶寶被電得嚇一大跳。

化學灼傷(鹼液和酸液)

把受傷的皮膚浸在流動的冷水中至少20分鐘。脫掉沾了化學品的衣服,小心不要把刺激物濺到身上的其他地方。有必要的話,可以用剪刀剪開寶寶的衣服,如果你沒法安全地脫下來,就繼續穿著。例如,你不能從寶寶頭上脫掉一件浸透了漂白液的T恤。用肥皂和水清洗受傷皮膚,但不要用力搓洗,因為用力搓會讓更多的有毒物質進入皮膚。如果寶寶已經吸人或吞人任何有毒化學物質,立即打電話給有毒物質控制中心,根據藥品的說明,給寶寶解毒藥,或讓寶寶大量地喝水。如果化學溶液濺到寶寶的眼睛裡,用水龍頭的穩定水流連續沖洗20分鐘,或用藥店買來的洗眼液。(見第728頁對眼部受傷的討論。)治療曬傷如果皮膚只是微微發紅,寶寶並沒有不舒服,那就沒有必要治療。在嚴重曬傷的情況下,試試下列措施:*如果皮膚很紅,寶寶哭個不停,立即將曬傷的部位浸在冷水裡,或用冷水浸濕毛巾冷敷15分鐘,每天至少4次。留一些水在皮膚上,通過蒸發來降溫。

*用不含石油成分的保濕液(如蘆苔),一天幾次。

*如果皮膚起了水皰,打電話請醫生開一支處方藥裔,把它當做二級燙傷處理,採取之前介紹的處理燙傷的治療措施。

*給寶寶服用布洛芬來緩解疼痛,減輕炎症。

中毒

「中毒」這個可怕的詞,指的是吞入、吸入或接觸到任何危害身體的物質。雖然很多有毒物質只會引起短暫的腸胃不適,但有一些會對肺部和腸道組織造成嚴重損害,甚至還有少量是致命的。(為了防止中毒,見第594~600頁列出的家庭安全建議,以及第608~612頁有關有毒植物和家庭物品的內容。)處理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吞下了有毒物質,立刻打電話給醫院,詢問如何處理中毒物質。告訴他們如下信息:*吞人物質的名稱和成分*吞下的時間和大概份量*寶寶的年齡和體重.症狀:咳嗽、嘔吐等.你的電話號碼在咨詢專業人士之前,不要對寶寶進行催吐。有些物質沒有必要加以催吐,還有些物質在吸入過程中會損傷肺部,如果嘔吐的話,會進一步損害到食管內膜。如果寶寶吞人了下面任何一種物質,除非醫院另有建議,否則不要對寶寶進行催吐:*石油產品:石油、柴油、苯、松節油*傢俱或車的上光劑*有強烈腐蝕性的物質,例如鹼、強酸、清潔劑*用來清潔的產品,如漂白劑、氨水、潔廁靈雖然並不是每種情況都有必要對寶寶催吐,但幾乎所有的藥物和有毒植物都是可以安全地吐出來的。對那些嘔吐時會發生危險的有毒物質,醫生或專業人士會建議你用合適的解毒劑。通常是幾杯水或一杯牛奶。

吸入有毒物質

指甲油、洗甲水、膠水、塗模型的油漆、清漆和含丙酮的產品,對正在成長的孩子的肺、腎臟和大腦都有可能造成傷害。為了保護你自己和寶寶,使用這些東西時,房間一定要通風良好,且寶寶不能在場。如果寶寶吸人了有害氣體,趕緊把他帶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看他是否會出現劇烈的咳嗽或嗜睡症狀,並立刻送醫院。

眼部受傷

眼睛非常容易對刺激物過敏,但痊癒得也快。寶寶在眼睛進人異物時會緊緊地閉眼並用手揉搓,但這樣進一步加劇了對眼睛的刺激。為了讓小髒手遠離受傷的眼睛,在檢查或沖洗眼睛之前,先用一塊大的毛巾、毯子或被單裹住寶寶的身體(見第90頁)。

沖洗眼睛

為了把剌激物從寶寶的眼睛裡洗掉,最好有兩個人,一個人讓寶寶不要動,一個人負責沖洗。輕輕地拉下寶寶的下眼瞼,用穩定、緩緩流出的溫水沖洗他的眼睛,同時鼓勵他把眼睛睜大。讓寶寶把臉轉向受剌激的眼睛那一面,使水流經過眼睛後能流到毛巾上。持續沖洗至少15分鐘。

給寶寶做好防曬措施

嬰兒嬌嫩的皮膚抵擋不住夏日的陽光。除了有可能曬傷外,兒童時期過多地暴曬在陽光下,提高了長大後患皮膚癌的風險。用下面幾種辦法給寶寶做好防曬:*日照最強的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3點。要帶孩子去海灘玩的話,盡可能在傍晚時候外出。

.穿有防曬效果的衣服,如用防曬織物做成的長袖衫和寬簷帽。這種衣服能提供防曬指數至少為30的防曬效果,而舊T恤只能提供防曬指數大概是6的效果,如果濕了的話就更低。

*在海灘上時給寶寶撐陽傘。

*小心白沙地上反射的陽光。讓寶寶遠離這種反射。

選擇防曬霜

用乳液或凝膠狀的防曬霜,而不要用清澈的酒精類型的防曬用品,免得塗抹時刺痛寶寶的皮膚。選一種能同時預防生活紫外線(UVA)和戶外紫外線(UVB)(檢查標籤),防曬指數在15或以上的防曬霜。如果寶寶要玩水,就用防水的防曬霜,且泡過幾次水就重新抹一遍。對那些特別敏感的地區,例如鼻子、臉頰和耳朵,用不透明的氧化鋒防曬霜。.一些寶寶對防曬霜中的活性成分PABA過敏,那麼就用不含PABA的防曬霜。判斷寶寶的皮膚是否對防曬霜過敏,可以在用於身體前,先在一小塊地方(例如手臂上)做測試。因為嬰兒皮膚對防曬霜的吸收程度還不確定,所以6個月以下的嬰兒盡量採用其他防曬措施,萬不得以才用防曬霜。用的話也要很有節制,只用在小地方,例如臉上和手背上。遮蔭和用衣服做保護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

給小眼睛迪陽

寶寶戴太陽鏡很時髦,但安全嗎?嬰兒的眼睛比成人的眼睛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小眼睛需要很好地保護。眼科專家認為,戴玩具太陽鏡可能比什麼都不戴還有害。因為玩具太陽鏡只是簡單地使寶寶的視野變暗,進而使寶寶的瞳孔變大,讓更多的有害光線進入眼睛。最好選擇標著「100%過濾紫外線」的太陽鏡,但這種一般價格比較貴,而且寶寶也很少會一直乖乖地戴著。對嬰兒來說,最有效的遮蔭措施是戴寬簷帽,加上大人的仔細看管,不讓他們暴露在沙地、雪地或白色表面的反射光線之中。

如果寶寶硬要合上眼睛,你就用指尖拉他的下眼瞼,或…個手指撐住上眼瞼,另一個手指支住下眼瞼,輕柔地使眼睛張開。沖洗過後,咨詢醫生。有些具有腐蝕性的東西會刺激角膜,弓起感染,可能需要預防性的抗生素藥音。抓傷或刺激物引起的疼痛可能會持續24小時。給寶寶服用撲熱息痛,或採取醫生建議的其他措施。

眼部用藥

眼藥有兩種:眼藥裔和滴眼液。滴眼液比較容易使用,但如果眼部有炎症的話,會有點刺痛感。眼藥膏要求更熟練的技巧,因為使用時必須非常靠近眼睛,而且不能亂動。

讓寶寶安靜下來同樣需要兩個人(一個人的話,可以先用毛巾等把寶寶裹起來),讓寶寶的手遠離眼睛。如果還有一個人,你可以讓那個人扶住寶寶的頭,而你抱住寶寶的身體,讓寶寶不要動——當然寶寶越大這樣越不容易。新生兒只需一個人就可以應付。把寶寶放在一個柔軟的檯面上,例如沙發、床、地毯等你可以彎下身的地方。

用你慣用的那隻手拿住眼藥,另—只手把寶寶的下眼瞼往下拉,形成一個淺口袋,然後往裡面滴滴眼液或抹眼藥音。

鼻子受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摔得鼻青臉腫的時候,把鼻子都撞扁了。幸好,大部分時候,孩子和鼻子都能重新站起,恢復原狀。鼻子設計巧妙,相當於減震器,使對臉部的撞擊不會傷及頭部。但是當鼻子撞到堅硬的表面時,可能會因為薄薄的鼻骨被推向兩邊而變扁了。如果寶寶的鼻子真的撞扁了,試試下面的措施:*在寶寶鼻子上放一個冰袋,輕輕地壓在鼻子兩側、眼窩以下的凸起腫脹處。冰袋至少放20分鐘,或根據寶寶的忍耐力盡可能放久一點。鼻子受傷後越早開始冰敷,冰敷的時間越久,腫脹的程度就越輕。

*讓寶寶身體保持豎直,向前傾斜,避免鼻血流人喉嚨後部。

何時看醫生

大部分扃鼻子事實上是因為骨折,但其中大多數能在傷後幾周內自我復原,不會影響美觀或留下缺陷。鼻骨骨折需要看醫生,原因有二:為了美觀,如果鼻子已經歪向一邊,而且沒有復原,功能性問題,比如氣管受損。觀察一下寶寶的鼻子是否會歪向一邊。用手指輕輕地壓住一側彝孔,看寶寶在合著嘴巴的時候是否兩側鼻孔都能正常呼吸。對小寶寶,你可能需要在他睡著的時候做這個動作。如果外觀或功能上需要修復,立即去看醫生。大部分時候,醫生會建議你再等個一兩周,看鼻骨能否自我復原,到那時醫生會再次檢查寶寶的鼻子,看是否需要修復,並進行相應的治療。嬰兒鼻骨骨折極少需要修復。

流*血

我經常這樣問挖鼻孔的孩子:「你是用哪個手指挖鼻孔的?」(如果問「你挖鼻孔了嗎」,回答肯定是「沒有」。)在過敏季節,寶寶用手指去挖已經感染的鼻黏膜,是流鼻血最常見的原因。而冬天流鼻血是因為中央空調使空氣乾燥,刺激鼻腔內膜。冬天的時候,在寶寶的臥室裡放--個蒸餾器可以緩解這種狀況。如果寶寶感冒,鼻涕結成了硬塊,那麼寶寶的小手指伸入小鼻孔以後,很快就會流鼻血了。在寶寶的鼻孔裡滴一點鹽水滴彝劑,或抹一點抗菌藥音或凡士林,就可以使鼻涕硬塊變軟,緩解流鼻血的狀況。

下面告訴你如何止住鼻血:

*讓寶寶坐在你大腿上,身體微微向前傾。

*捏住兩個鼻孔至少10分鐘。大多數鼻血源於鼻中隔內膜上的血管。最好的做法是把一塊濕棉花扭轉後塞進鼻孔,給這些血管施加壓力,同時讓彝孔留有1/3的空餘。這些棉布造成的壓力會轉至鼻中隔。

*如果這樣還不能止血,就對給鼻子供血的主要血管施加壓力,該血管就位於上嘴唇和牙齦的連接處,鼻孔以下的地方。在上嘴唇下面放一小團濕棉花,用兩個手指從嘴唇下面向上(即向鼻孔方向)施加壓力,或用一個手指在上唇之上、鼻孔之下的地方施加壓力。

*讓寶寶保持身體豎直,防止鼻血流往喉嚨後面,以免引起嘔吐或打噴嚏,從而沖掉凝結的血塊,導致再度流血。

*你張開嘴巴,鼓勵寶寶也張開嘴巴,這樣打噴噴或咳嗽時鼻子就不會用力。

*止血後,彝孔裡的棉花繼續留在裡面幾小時,防止再流血,使之結成凝塊。然後輕輕地去掉棉花(如果變硬的話,先噴點水潤濕),盡量不要弄掉凝塊,造成再次流血。成人和大一點的兒童,棉花可以停留得更長—點,因為不用擔心會影響呼吸。

*如果這些措施都不管用,帶孩子去醫院或急診室。

*減少寶寶挖鼻孔的幾率,平時給寶寶勤剪指甲,增加寶寶臥室的濕度,治療吸人性過敏。

奧內異物

寶寶喜歡戳東西,鼻子正是他們經常戳的地方。這些年來,我從小病人們的鼻子裡取出過各種各樣的東西,最常見的是豆子、豌豆、棉球和小石子。讓人驚訝的是,寶寶們很少會抱怨鼻子裡有異物,但如果你發現寶寶的一個鼻孔裡流出散發著臭味的黃綠色鼻涕(感冒時,兩個鼻孔都流鼻涕,而且鼻涕沒有臭味),那麼很可能有異物。要從寶寶鼻子裡取出異物,試試下面的步驟:*如果你能看到異物,試著用鈍頭的鑷子取出。(可以用上第90頁提到的玉米煎餅卷的裹法來裹住寶寶的身體。)*如果異物陷在鼻子深處,壓住沒被堵住的另一個鼻孔,鼓勵孩子閉上嘴巴打噴嘴,這樣可能會使異物排出來。

*如果異物可溶於水(例如一塊糖h就帶孩子去洗淋浴,讓蒸汽融化糖。或者噴一些含鹽的滴鼻劑來軟化異物,使之變小。

如果用了以上措施還是無法去掉異物,就要帶孩子上醫院,醫生可以用特殊的工具將異物取出。不要讓寶寶在異物還沒取出時躺下睡覺,因為異物有可能會被吸人肺部。

昆蟲叮咬

昆蟲叮咬會留下兩個問題:叮咬處可能感染,皮膚對昆蟲注人的毒液可能產生過敏。

拔掉刺

蜜蜂叮咬後會在傷口上留下刺,以及附著在刺上的毒液囊。在除掉刺之前,先用鋒利的刀或信用卡的邊緣刮去凸起的毒液囊(用鑷子夾除毒液囊會使更多毒液滲入傷口)。在用鑷子取出刺之後,冰敷傷口,減緩毒液的擴散速度並減輕疼痛。黃蜂和胡蜂不會將刺留在皮膚裡。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的信號是手和眼瞼腫脹、氣喘和出疹子。如果你的寶寶只有被咬處周圍出現腫脹,先冰敷,服一劑苯那君,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要看醫生。如果有令人擔心的過敏反應,--般是在被叮後的一小時內出現。假如出現上述過敏反應,給孩子服一劑苯那君,然後立即帶他看急診。叮後最讓人擔心的過敏現象是氣喘或呼吸困難。

寶寶第二次被叮引起的過敏反應可能要比第一次嚴重得多。如果寶寶第一次被蜜蜂蟄時出現了上述症狀,那麼最好做如下預防措施:一被蟄,馬上服苯那君,用冰敷,然後立即去看急診。如果在兩個小時內沒有過敏現象出現,就可以放心地回家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過幾次被昆蟲叮咬後過敏的經歷,請醫生給孩子打針,預防昆蟲叮咬過敏。如果你們要去外地旅行,而寶寶又對叮咬反應強烈,出門前i己得帶上含腎上腺素的防叮咬處方藥和使用說明。

除蜱

因為蜱會傳播疾病,特別是導致萊姆病(見第702~703頁)的細菌,所以必須小心而完整地除去。請參考預防蜱傳播疾病蜱會傳播導致萊姆病的細菌。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孩子身上有蜱,小心去除。沒有必要對蜱進行檢測,或用預防性的抗生素,患病的幾率非常小(在高危險地區也只有3%的發病率),而且由蜱引起的疾病只要發現得早就很容易治療。如果出現下列跡象,請與醫生聯繫:*被蜱叮咬後2周內發燒。

*被蜱咬後5周內出疹子,可能是在被咬的部位,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

*關節或肌肉疼痛、疲勞。

*在頸部以上的特定部位出現肌肉無力的現象。

*視覺出現重影。

如下辦法:

*用浸泡過酒精的棉球擦洗蜱叮咬過的地方。

*用鈍頭的鑷子將蜱夾起,盡可能靠近它的嘴部。穩穩地把蜱拔起,但不要碾或扭它。

*不要用指甲去掐,因為蜱的頭有可能斷裂,從而使身體嵌人皮膚裡。

*不要用火柴或香煙的熱氣來除去蜱,因為熱氣會使蜱更深地鑽人皮膚。

*如果蜱已經鑽入皮膚,用你的食指和拇指捏住蜱所躲藏的皮膚,然後用手術刀或滅過菌的單面刮鬍刀片小心地刮擦包含蜱的頭和嘴的皮膚,或用消過毒的針挑開皮膚,把蜱的頭和嘴拿出來。如果你是那種看到虱子就要尖叫的人,可以請醫生來做。

*用殺菌劑徹底清洗被叮咬的部位。

牙齒受傷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和跌跌撞撞的幼兒經常會把他們的兩顆門牙撞到桌角之類的地方。大部分時候,這些被撞得往裡凹的牙齒會自動復位,再多經受幾次碰撞,直到5年以後恆牙長出,才算壽終正寢。如果寶寶牙齒和牙齦受到撞傷,用冰敷或給他一根冰棒吮吸,緩解牙齦腫痛。如果牙齦流血,用紗布沾點冷水,放在嘴唇和牙齦之間的地方,並在上面施加一點壓力以止血。如果需要矯正牙齒,那麼立即與牙醫聯絡。如果牙被推得陷進牙齦裡,根部就可能受損,牙齒的壽命將會縮短(很快變黑,並鬆動),這種時候需要咨詢醫生。

還有,注意觀察3~7天後受傷部位膝腫(受傷的牙齒上腫脹、疼痛的牙銀)的進展情況。如果牙齒鬆動得很厲害,很明顯沒法存活,你的牙醫會建議立即拔掉,以免寶寶人睡時把牙齒吞到肚子裡。壞掉的乳牙不能重新植入牙齦。如果寶寶的牙齒斷裂,產生尖銳的邊緣,有時候牙醫會建議補上缺了的部分,使之變得光滑,防止在下次摔跤時傷及嘴唇。恆牙一般有可能重新植人,但把牙齒送到牙醫診所的過程中,對掉落牙齒的護理很關鍵。手接觸到的應該是牙冠部分,而不是牙根。如果牙齒很髒,用水輕輕地洗乾淨(而不是打開水龍頭沖),將牙齒放在.一個安全的容器裡,浸泡在寶寶的唾液當中帶給牙醫。不要擦洗掉落牙齒的牙根,因為會破壞根部,影響再次植人。

拉傷、扭傷和骨折

任何年齡骨折的四大標誌都一樣:腫脹、疼痛、活動受到限制和局部一觸即痛(骨折的部位即使用指尖碰也會感到疼痛)。普通的拉傷、扭傷和骨折的急救治療包括4個方面:冰敷、加壓、抬高和支撐。這4種措施都能減緩關節或肌肉內部的流血現象,縮短復原時間。在腫脹或骨折的部位冰敷至少20分鐘。可以用彈性繃帶把冰袋綁在受傷關節或可能有骨折的部位(但不要太緊)》用枕頭墊高受傷的手或腳,至少抬高15厘米,或用三角巾支撐受傷部位,防止任何不必要的移動或負重。如果你懷疑孩子骨折,先把他受傷的手或腳固定,然後帶他去看急診。

幼兒骨折

幼兒在剛學走路時常常跌倒,經常會出現雙腿長骨中段的輕度骨折。如果寶寶走路跛著腿,不願意用某一條腿承重,那麼很有可能是骨折。幼兒在摔倒之後,會經常因為腳疼或腳趾被撞疼而一連幾個小時跛著腳。跋腳如果超過24小時就需要立即看醫生,以確定是否有骨折或關節受傷。

肘部脫臼

父母和孩子玩遊戲或拔河時,孩子很容易發生肘部脫臼,醫生或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可以將脫臼部位迅速復原,不必擔心留下後遺症。